43、亂石灘百戶所一

字數:4880   加入書籤

A+A-




     “我的百戶所在哪裏”
    “出城一路向西,三十裏”
    “那是什麽地方”
    “亂石灘”
    “為什麽叫亂石灘,這地方石頭很多。”
    “我說你煩不煩啊,再磨嘰抽你”
    好吧,這姑奶奶惹不起。
    楊凡閉嘴。
    這是神馬屁名字,亂石灘,好嗎,感情全是石頭,塗山大人謀的這是什麽破地方。
    小娘皮看了一眼楊凡的表情,橫了他一眼,臉上一副你在想屁吃的表情。
    想什麽呢,好地方能輪的到你,你以為實權武官那麽好補呢。
    兩人騎的都是好馬,很快就進入了亂石灘百戶所地界。
    這塊地挨著灤河,盡管這些年旱,但灤河水還是挺大的。
    河堤下大片的灘塗,冬季是枯水期,離河道有一定距離。但河道還是很寬。
    河道上波濤洶湧,河上航船很多。還有好多拉纖的。從天津北塘口上來,如果風不順,就隻能靠人力往上拉這二三百裏。
    按說水邊的地應該都算是良田啊,可這裏怎麽見不到幾顆好莊稼,都是些枯黃的野草。
    “別看了,這裏地勢高,水上不來。別看這裏平地廣大,有方圓百裏,地裏石頭太多,土地還鹽堿,能長草就不錯了。”
    楊凡憂傷的看著這一地亂草,感覺自己上一個坑還沒爬出來,就又掉進一個坑。
    還不知道這裏又有多少張嗷嗷待哺的大嘴等著自己。
    有草好歹可以放羊吧,楊凡安慰自己。
    很快百戶所就到了,一個殘破的土圍子,比興禾的土牆還要破,寨門隻剩下一扇門,另一扇去向不明,一個五十多歲,胡子拉碴的老漢站在門口。
    身上穿著的是補丁摞補丁的破衣裳。楊凡仔細看了半天才看出這件黑乎乎,油光鋥亮的衣服是件本應該是紅色的鴛鴦戰襖。
    老卒見來了兩個騎馬帶刀的,哆嗦著舉起長槍,喝道“什麽人”
    還好,警惕性還行。
    “新任百戶前來交接,馬上回去通報”塗山月大喝一聲,然後掏出一張任命書往前一舉。
    那老卒子趕緊上前施禮,小的見過百戶大人。然後一溜煙的往回跑。
    “新百戶大人來了,新百戶大人來啦。”
    這個老不死的,一路跑一路喊。
    寨子裏的人都出來了。還有好多小崽子都跑出來看熱鬧。
    楊凡跟著塗山月來到寨子中心的官廳下馬。
    幾個武官擁簇著一個胖子正在官廳門前迎接。
    胖子一邊等一邊擦汗。
    塗山月帶著楊凡下馬,走到幾人麵前拱手。
    “鄙人亂石灘百戶胡大海見過上官,”那個胖子恭恭敬敬的給小娘皮施禮。
    小娘皮傲慢的點點頭,她還有一個身份,錦衣衛派駐遵化衛的負責人。說白了就是公開監視這些武官的。衛所的人一向對她小心謹慎,生怕得罪了這個姑奶奶。
    “新人我給你帶過來了,你調走的事也算給你辦妥了,以後就去淮安那魚米之鄉,享福去了。”小娘皮說道。
    “多謝塗山大人,多謝塗山姑娘”那胖子連忙跪下磕頭。能看出來,這家夥給自己弄了了個好去處養老。隻是不知道在塗山父女這裏花了多少銀子。
    “行了,行了。就別整這些虛的了。趕緊把差事交接了,趕緊滾蛋吧”小娘皮不耐煩的揮揮手。
    胖子趕緊爬起來,一招手,過來幾個武官。
    “楊大人,我給您介紹一下。”胖子滿臉堆笑,親熱的拉著楊凡的手說道。
    他看出來了,這個黑小子,長的可是不賴。沒見塗山姑娘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樣嗎。此人一定要要招待好。自己馬上就到南方快活去了。可不能節外生枝。
    “這幾位就是咱們亂石灘百戶所的軍官了。”
    和十幾位軍官互相見過禮後,胡百戶開始介紹百戶所的情況。
    人員編製上
    兩個總旗,十個小旗,還有文書一人,錢糧一人,軍器一人,郎中一人。還有兩個親兵,一個馬夫。士卒四十三人。
    明代百戶所的完整編製是一百二十人,其中士卒一百人整。
    編製上
    一個百戶下轄兩個總旗。
    總旗下轄五個小旗,每個小旗十個兵,加上軍官六人,一共五十六人。
    也就是說,每個百戶,實際戰鬥官兵112人。
    剩下的八個人,百戶一人,親兵兩人,郎中一人、馬夫一人,軍器一人,錢糧一人。傳令文書一人。
    裝備情況
    本所目前有腰刀三十口,包鐵盾牌七塊,木盾牌三十塊,神槍六十支。騎弓十五把,大步弓二十把,弓弦兩百條。箭矢一萬支。
    其他的楊凡都知道是什麽東西,對這個神槍有些迷惑。
    胡百戶當即拿來一支神槍,現場展示,楊凡一看也就明白了。
    這也就是一種冷熱兵器結合的武器。
    在木長杆上頂頭安裝一支鐵管。這根鐵管底部側麵鑽孔,用來裝引線,可以裝填火藥發射彈丸。
    就是一根簡易火銃。
    另配一個長矛槍頭,槍頭尾部可以安裝進槍管。
    組合起來就是長矛,拆掉矛頭就是火銃。
    輪起來可當鐵鐧鐵鞭一類的重兵器打砸穿重型盔甲的敵人。
    戰鬥時,士兵先排成一隊,用腋窩夾著木杆頭部,安裝火藥和彈丸。等敵人衝到二十步(大概三十米)以外時,先放火銃。
    然後迅速安裝槍頭,當長矛使用。
    明朝初期,太祖下令,每一百戶,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火器占10。
    成化朝時,步隊用神槍手十,牌刀手各五,藥箭強弩手十,司神槍手八,占327%。
    到了萬曆年間,火器達到了50%。
    盔甲則軍官都有,士卒則隻配鴛鴦戰襖。
    千戶及以上屬於高級軍官,配山文鎧。百戶是魚鱗甲。總旗是紮甲,小旗是內襯牛皮的鎖子甲。
    士卒無甲胄,配的鴛鴦戰襖,布麵戰袍裏邊是牛皮襯層,相當於皮甲,最裏麵還有一層鐵絲編的鐵網,但防禦效果不怎麽好。
    整個百戶所,隻有百戶、傳令文書、總旗四人有官配的馬匹。其他人可以自己買馬。
    郎中是醫生,負責給百戶的下屬軍民看病,戰時跟隨出征。
    傳令文書即是傳令兵,負責傳遞軍令和公文,同時負責給官兵講解命令,公文,代寫帶讀書信。甚至百戶內軍戶婚喪嫁娶,交易契約都要負責。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是文盲,沒有文書真不行。
    馬夫一人負責百戶所內飼養馬匹,並管理和保養馬具和百戶內的騎兵用的兵器鎧甲。
    一個錢糧負責管理百戶內的財務。百戶所要屯田的,每戶還要上交屯田籽粒,也就是田租,這些都需要有會計。
    這年頭會計肯定是長官心腹,做假賬全指望他呢。一般也會帶走。
    軍器是負責整個百戶所的武器裝備的,但除了軍用倉庫外,民用的倉庫也歸他管理。種子、農具、耕牛什麽的也都歸他管。因為百戶所其實是一個小鎮,每個總旗是一個鄉,每個小旗就是一個村。
    這個村裏有十戶以上的農民,他們戶口性質是軍戶,就是說每家要出一個壯丁當兵,家裏其他人就是農民。平時種地和其他農民沒啥兩樣。說白了軍戶就是預備役。
    因為衛所是世襲的,從朱元璋開國到現在兩百多年了,編製和地域固定不變。隨著人口滋生,一個小旗早不是十戶人家了。基本就是一個或大或小的村莊。
    那到底這個百戶所有多少人口。楊凡有點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