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朝為田舍郎 第35章落榜的秘密
字數:4706 加入書籤
唱保需要廩生把他作保的五人姓名大聲喊出來。
其實就是由廩生再次確認考生的身份,防止有人替考。
廩生作保賺錢,也得小心謹慎。
倘若有考生作弊被抓,他也會受到牽連,導致功名不保。
廩生是優等秀才,拿著朝廷補貼,要是賺點小錢被剝奪功名,豈不冤屈死。
所以廩生都很重視唱保環節,一旦對考生身份有疑問,便會當場揭發。
考生會被取消考試資格,廩生不受影響。
唱保結束,開始安排考棚。
被點到名的考生依次去拿號,然後依號找考棚。
考院的考棚是一排排的小單間,每一間都是同一個朝向,坐在裏麵看不見前後左右的人。
這樣可以有效防止考生打手勢作弊。
總之科舉考試,方方麵麵嚴防死守,杜絕一切作弊的可能。
初六進了考棚,見恭桶洗得還算幹淨,把它提到門後。
然後初六去看桌子,桌麵還算平整。
試了試穩定性······被師父說準了,一搖三晃,果然不穩。
初六試著把桌子放穩,怎麽移動都放不平。
他看了看斷定是地麵不平,便在考棚內找了塊磚片,支住了一條腿,桌子便穩了。
縣試共考四場,第一場是正試。
一會兒考官將試卷拿來。
初六拿到卷子一看,第一題是貼經題。
這類題比較簡單,主要從四書五經裏麵出題,給出幾句,把留空的段落補充完整即可。
其實就是填空題。
但這種填空題猶如默寫題,幾十個字是常態,有時候甚至超過一百個字。
其實隻要把科舉必考書目背個滾瓜爛熟,這類題很容易得分,但把四書五經都背得滾瓜爛熟的人又有多少?
初六算一個。
他沒有浪費草稿紙,提筆直接寫在答卷紙上。
這種憑記憶力的題,在他這兒就不算題,提筆一揮而就,毫無遲滯。
第二題是試帖詩。《賦得春日田園如畫》,要求七言,平仄、韻腳都有規定。
試帖詩更注重格律而不是文采,隻要不錯韻,問題就不大。
當然,文采斐然者,得分更高。
還有一點,試帖詩的中心思想是歌功頌德。
多拍皇帝馬屁,分數自己不會太低。
初六再看第三題,是一篇四書文:《馮婦攘臂從國人出》。
這道題有坑。
這是《孟子》裏不太起眼的一段,不注意的考生會把馮婦當成女子,巾幗不讓須眉等語句就會出現在文中。
其實馮婦是個大老爺們,還很勇猛,擅長與虎搏鬥。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馮婦再次擼起袖子,伸出胳膊,從眾人中走出來,準備去打虎的場景。
這篇文章從哪個角度展開論述非常重要。
重操舊業的矛盾、行為的轉變與堅持等等方麵展開論述亦可,但這樣寫肯定得不了高分。
初六沉思良久。
決定拓展孟老夫子的觀點。
進一步探討在個人成長、社會發展等方麵,如何避免陷入“馮婦”式的困境,以及如何在變化的環境中做出正確的決策和行為。
觀點超越了簡單的勇與怯、成與敗的框架,轉而成為了一場關於適應與變革、堅持與放棄的哲學探討。
這樣文章才有新的生命力。
它不僅講述了一個人的故事,更成為了一麵鏡子,映照出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與成長之路。
最後,還要拍皇帝馬屁。
在文章的結尾部分,巧妙地將皇帝的某些品質或行為與馮婦的故事進行關聯。
讚揚皇帝具有超越常人的智慧和洞察力,能夠像孟子一樣善於從故事中汲取教訓,明智地引領國家和人民,避免重蹈“馮婦”的覆轍,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和決策,使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等。
有了思路,差不多也中午了。
初六拿出餅丁,喝了考場提供的清水,草草對付了一頓。
······
蘇來寶、豆苗、文瀾滄早早來到考院外,等待考試結束。
縣試允許考生提前交卷,初六和蘇彪有可能提前離場,所以他們早早到來。
三人閑聊著,話語盡量避免考試。
文瀾滄不經意間瞥了一眼,發現不遠處有個婦人盯著他看。
他也看過去,頓時愣住。
那熟悉而又遙遠身影,正是他前妻何氏。
文瀾滄心中頓時湧起千般思緒。
少頃,他突然醒悟。
何氏來接考,難道是他兒子文紹也參加縣試?
他很想即刻上前詢問,又擔心攪擾了何氏如今平靜的生活。
躊躇中,一個婢女過來,低聲道:“文先生,我家夫人有請。”
文瀾滄神使鬼差跟著過去,見麵不知道說什麽好,一時無語。
何氏本有些愧疚,但看到文瀾滄的樣子,也不像是生活窘迫,先自放下心來。
“怎麽,還要我一個婦道人家先開口?”
見俏皮話也不能讓文瀾滄開口說話,何氏隻好沒話找話,擺脫尷尬,“你來送誰考試?”
“我收了兩個弟子,他們來考試······”
五六百輕聲說罷,二人又陷入沉默。
文瀾滄很想知道兒子的近況,卻又開不了口。
然終是抵不過情感驅使,他終於打破沉默道:“紹兒可好?”
“還算不錯,不缺吃不缺穿,繼父也待他寬厚,也讓他讀書······哦,紹兒今日就是來考試的。”
以前何氏確實有點恨鐵不成鋼,他在文家含辛茹苦,最終卻貧窮落魄。
三餐不繼,食不果腹,日子實在沒辦法過了。
可如今她知道了一個秘密,為文瀾滄的遭遇感到深深的不平。
她不知道該不該把這個秘密告訴文瀾滄。
這時,文瀾滄又道:“文紹的學業怎麽樣?”
何氏聞言,眼中神色複雜,輕歎道:“學得還算可以,中規中矩······哦,他現在叫趙紹······沒辦法,再嫁之身,世俗所迫,望你莫怪······”
“我······”
文瀾滄心中想說,但“不會怪你”四個字卻遲遲說不出口。
哎!
兩個世界的人了,何必再糾結?
文瀾滄似乎頓悟,他說了聲多謝,轉頭離開。
“等一等!”
何氏追上去,低聲道:“我告訴你一個秘密······”
“說吧!”
文瀾滄很平靜。
“你當年考不上秀才,並不是你才能不夠,而是有人從中作梗,故意不讓你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