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朝為田舍郎 第71章 報紙火了

字數:4846   加入書籤

A+A-


    “同窗們,這兒有幾個謎語,誰能猜出謎底,我算你厲害······”
    剛一下課,高朗就拿出報紙,在教舍內炫耀,大聲念出謎語。
    他有些自信,覺得自己猜不出來,別人自然也猜不出來。
    果然,幾個小小的謎語,難倒了三十幾個秀才。
    並不是他們不聰明,實則是以前一直讀聖賢書,沒有接觸過這些東西。
    男人好勝心本就強,在吹噓方麵的好勝心更明顯。
    高朗瞬間有種萬眾矚目的感覺,他欣喜道:“哈哈,我就知道你們猜不到······”
    “高少,別賣關子了,揭開謎底吧。”
    高朗一怔。
    他一直想如何在同窗麵前顯擺,從未考慮過要揭開謎底。
    倘若說不知道,他會反過來受到嘲諷。
    昨天,他和巴文忠討論過謎底,都沒有猜出來。
    他想不出就沒再去想,巴文忠則是想了一晚。
    高朗轉頭看向巴文忠,見他搖了搖頭,明顯沒有想出來。
    難堪中,高朗想到了謝書賢。
    如果謝書賢能猜出,自己就笑嗬嗬說謎底就是這個。
    如果猜不出,正好有墊背的,自己也不丟人。
    “謝書賢,你不是聰明的很嗎?你猜啊!”
    其實初六和蘇彪一直在偷偷樂。
    報紙成功以低價印刷,而自己的同窗又成為消費者,他們自然高興。
    聽到高朗的埋汰聲,初六想,要不要打擊他一下。
    正在猶豫,就聽悅兮道:“高朗,謝書賢比你聰明幾百倍,他肯定能猜出來。”
    現在沒得選擇了。
    初六抬起頭,緩緩道:“你念!”
    啥?
    你剛才沒有聽?
    高朗有點氣惱,卻也沒理由追問,開口念道:“有目共睹,打一字。”
    初六裝模作樣思考,還用手指在空中比劃。
    少頃,他說道:“應該是者。”
    “為什麽是者?”
    初六邊書空“睹”字,邊道:“有目是睹,沒目便是者。”
    對啊!
    我怎麽就想不到?
    “小小船,白布篷。頭也紅,槳也紅。(打一動物)”
    “鵝。”
    “麻屋子,紅帳子,裏麵住著個白胖子。(打一食物)”
    “花生。”
    “······”
    初六暗想,這些簡單謎語秀才們猜不到,大概與他們不留意生活有關。
    高朗內心有很強的挫敗感。
    他沒有想到,謝書賢居然成為他脫離窘迫的救星。
    “謝書賢的謎底是對的,和我猜出的一模一樣······”
    “高朗,裝什麽大尾巴狼?這就是你最討厭的地方,老老實實做個人不好嗎?偏要做出這種令人作嘔的舉動,你羞不羞?”
    王齊銘從來不會放過諷刺高朗的機會,“我敢斷定,若不是謝書賢猜出謎底,你根本就不知道······你厚顏無恥到這種地步,青州高家的人都被你丟光了······”
    高朗氣得直跺腳,卻隻能保持沉默。
    他說的話多,王啟銘的質疑就多,到時候丟人的還是他。
    “謝書賢,你來猜猜這些腦筋急轉彎。”
    巴文忠拿出報紙給高朗解圍。
    初六故意問道:“腦筋急轉彎,這是什麽意思?”
    “你別管什麽意思,猜就對了。”
    巴文忠自然解釋不清楚,他先念了個最難的:“什麽東西今天是新的,明天就老了?”
    “今天是新的,明天就老了?”
    初六故意喃喃自語,皺眉思忖,良久道,“難道是······不對,說不通······應該是······也不對······”
    最終初六放棄,承認猜不出。
    王啟銘又道:“高朗,你看看人家,猜不出就說猜不出,光明磊落,男兒本色,哪像你······”
    高朗又被踩一腳,氣得滿腹怒火,卻無法發出來。
    見謝書賢都猜不出,巴文忠對自己的智商又有了信心。
    他連續念出腦筋急轉彎,沒有一個人猜得出。
    初六不想再出風頭了,他還等著把報紙賣火呢。
    “高少,你的報紙能借我看一看嗎?”
    高朗看了一眼公孫韜,沒好氣道:“借什麽借?你又不是買不起,想看自己去買,淘寶雜貨店就有賣。”
    初六默默給高朗點了個讚。
    免費給我的報紙做廣告,我如何獎勵你呢?
    好吧,下次罵你,少罵一句。
    ······
    這個雜貨店是蘇來寶開的,名字是初六取的。
    蘇來寶下了大力氣,把宣邑縣蘇家糧店的管事杜浪派來坐鎮。
    憨仔負責傳遞消息和拿貨,黃婆負責做飯,店內還有四個夥計。
    初六和蘇彪平時需要使喚人,就在雜貨店裏抽。
    需要錢物,隻管拿。
    但初六還是告誡大夥,不要讓別人知道他倆和這店的關係。
    他們若進去,就當顧客對待。
    ······
    短短兩三日,淘寶雜貨店的報紙被搶購一空。
    大多是青州城的讀書人。
    一時間,青州城各學堂,下課時談的最多的都是《楊家將》和《鬥破蒼穹》。
    有人喜歡曆史,有人喜歡少年仗劍走江湖,有人喜歡看市井軼事,有人則喜歡看笑話。
    報紙上任意一個版麵講出去,都是吹噓的資本,足以裝一波優越感。
    沒有買到報紙的人感到自己被人唾棄了,每天都去雜貨店詢問。
    “掌櫃的,還有《宣邑旬報》嗎?”
    “公子,第一期買完了,想看就等著買第二期。”
    “第二期來了嗎?”
    “還沒呢,旬報有個旬字,自然是十天一出版。別急,已經派人去宣邑縣取了。”
    “還要等多久啊?”
    “這個真說不準,看人家的印刷速度了。”
    “到時候你可要給我留一份啊!”
    “公子,這個我不敢保證。好多人都交錢預定了,要不你也預定,這樣就有保障了。”
    這種事每天都在店內重複,但第一期再都沒有出現在店鋪內。
    第一期報紙是用來試水的,也是用來吊胃口的,隻印了二百份。
    前期投入十五貫,第一期報紙就賣了十六貫。
    一期就回本,以後豈不賺大了。
    初六沒有被欣喜衝昏頭腦,第二期隻印四百份。
    他估計這個數不夠,但就要造成這種搶購的勢態。
    更不能大量發行,讓市場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