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朱元璋的“精神病兒子們” 2#】
字數:3423 加入書籤
甭管明朝皇帝怎樣擔憂,彈幕上的百姓又怎樣發言,光幕上的視頻仍然還在繼續。
【第二位、代王朱桂。】
【朱桂出生於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十八日。
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朱桂為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桂為代王,並來到大同就藩。
其妻子是開國名將徐達的次女,背景不俗。
代王朱桂雖然沒有馬皇後所生之子那麽受寵,但在朱元璋心裏也是有些地位的。
但地位越高,鬧的事情越大。】
【來看看這位做的荒唐事吧。】
【(以下資料來自《明宣宗實錄》《明英宗實錄》)
正統六年七月:“對於朱桂兩個侍女新寵榮花、菊花,徐小妾深深嫉妒,派人‘糞其鼻口,漆其身成癩,已而傅藥潰爛之’。
八月,明英宗派人讓徐小妾把之前自私收藏的世子冊寶、冕服交給世孫掌管。朱桂卻告訴朝廷冊寶、冕服都已失火燒毀不存。”
這段中記載的其內容是為了形容朱桂的小妾徐巧倩有多受寵,而這位代王是有多偏向這位徐小妾。
大概內容為:徐小妾嫉妒侍女並施暴,朱桂寵愛侍女榮花和菊花,這引起了徐小妾的深深嫉妒。
於是,徐小妾派人用極端殘忍的手段對待這兩名侍女,將大糞塗抹在她們的口鼻處,又用漆塗滿她們的身體使其看起來像患了癩病,之後還敷上藥讓她們的身體潰爛。
在正統六年八月,明英宗派人讓徐小妾把之前私自收藏的世子冊寶、冕服交給世孫掌管。
然而,朱桂卻向朝廷報告說冊寶、冕服都已因失火燒毀不存在了。
朱桂的這種說法明顯與事實不符,且不說將世子冊寶、冕服交給小妾掌管有多荒唐,能夠為了小妾忤逆,欺騙朝廷命令,又何止一句荒唐能夠概括的。】
代王朱桂:……完了!??????
就算皇帝本來對這件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光幕將這件事曝光在天下百姓麵前,皇帝也隻能認真嚴肅按規矩對待了。
欺君之罪,想想就知道有多嚴重。
【代王朱桂在後院上糊塗,而引得朝廷注意的還不止這一件事。
在宣德元年七月:“朱桂第二子廣靈王奏稱自己母子‘日被苦毒’,希望能出居山西行都司衙門以保全性命。”
這句話的意思是:朱桂的第二子廣靈王向明宣宗朱瞻基上奏,聲稱自己和母親每天都遭受殘酷的迫害(“日被苦毒”),希望能夠搬出代王府,到山西行都司衙門居住,以此來保全自己和母親的性命。
能逼的親兒子不得不向皇帝求救,甚至說出搬出代王府徹底得罪親生父親的話,可見其子對父親的不信任已經達到了極點,也可見代王朱桂有多荒唐,才能讓親兒子都不信任。
除此之外,關於他後院的還有:正統八年三月:“代世孫因口角逃入都司衙門,徐小妾‘暮夜逞凶,擊門怒罵,勢欲肆害,聞之駭人’。”
這段話意思是:代王的世孫(嫡長孫)因為和人發生口角後逃進了都司衙門,徐小妾在夜晚肆意逞凶,敲擊都司衙門的門並怒罵,看那架勢是想要肆意加害世孫,聽聞此事令人感到驚駭。】
【當然,如果僅僅隻是後院問題,這位代王還不至於被提名到這4位之中,把代王放到這四位之中,就是因為下麵的原因。
正統三年七月:“比有司言曾叔祖同宣寧、懷仁二王時短衣小帽,執大杖袖斧錘,出通衢敺擊人。…夫以國王之尊,而數輕出,猝遇無知逞凶者,何以待之?”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為:近來有關部門官員說曾叔祖(指代王朱桂)和宣寧王、懷仁王時常穿著短衣小帽,手裏拿著大杖,袖子裏藏著斧錘,出現在大路要道上驅趕擊打他人。
從藩王如此尊貴的身份來說,卻多次輕易外出,倘若突然遇到不明事理、肆意逞凶的人,那將如何應對呢?
禍害自家後院還不夠,還禍害百姓,還這麽毫無理由,毫不體麵的禍害百姓。把他放進來不冤。】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來自於其他史料的內容,比如:永樂元年二月,朱棣聽說朱桂在大同“縱殺戮,取財物,人甚苦之”,且他還“擅自從地方的銀庫中拿錢,強征賦稅,甚至銀錢不夠的時候還帶領手下,日闖民宅,強取豪奪。”
朱棣聽完後對此進行警告。
(有傳聞,朱棣曾列出朱桂的32條罪狀,但具體內容未詳細記載在常見史料中,沒找到資料,所以就沒寫下來。)】
【但可惜的是,無論這貨怎麽禍害百姓,怎麽禍害後院,怎麽禍害子嗣,在位的皇帝礙於親兄弟、親叔叔、親叔爺爺的麵子上。
從明成祖到明英宗所有皇帝對此都是斥責,可代王朱桂對於朝廷這些斥責完全不放在心上,斥責完了,仍舊我行我素,在大同縱殺戮、取財物、擅役軍民、私斂錢財。】
【根據史料記載,明朝皇帝對代王朱桂最狠的懲罰,除了被建文帝貶為庶人外,也就是朱棣在位時,因為朱桂惡行不斷,實在看不過眼,朱棣才下令削去代府三護衛,隻留校尉三十人服侍。
但朱棣看在徐皇後的麵子上,朱棣終究沒有廢去他的王位。
也或許是因此,才讓他有底氣曆經六朝,源源不絕的禍害大同百姓。】
朱棣:廢!現在就廢!現在就寫聖旨。
【有意思的是,相比於上麵那位落了個半惡諡諡號的秦王朱樉,這位代王卻落了一個有意思的諡號“簡”。
“簡”這個諡號在古代有多種含義,但通常表示:一德不懈、平易不訾、治典不殺、正直無邪等。
這麽好含義的諡號和代王朱桂不能說毫不相關,隻能說完全相反。
有的時候,真想問一問當時定封號的官員皇帝,這麽正直的諡號,放到他身上,這真的不是諷刺嗎?[?ヘ??]】
各朝代的古人:的確挺諷刺的。ヘ _ _ヘ
明英宗朱祁鎮:改!現在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