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十八路諸侯

字數:4761   加入書籤

A+A-


    
    2、雍王章邯,統治鹹陽以西的地區,建都廢丘。秦末著名軍事家,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為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受命率驪山刑徒及奴產子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使秦廷得以苟延殘喘。又陸續攻滅義軍田臧等部於滎陽,直逼陳,迫陳勝遁走。後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攻趙。巨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漳汙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項羽入關,封雍王。楚漢戰爭中,章邯與劉邦軍屢戰不利,退保廢丘,城破自殺。
    3、塞王司馬欣,統治鹹陽以東到黃河的地區,建都櫟陽。秦朝長史,陳勝起兵後輔佐章邯作戰,而後投降楚軍,被項羽封為塞王,都櫟陽,後來在成皋被漢軍擊敗,與曹咎一同自剄於汜水上。
    4、翟王董翳,統治上郡,建都高奴。秦朝都尉,春秋晉國太史董狐後裔。陳勝起兵後輔佐章邯作戰,而後投降楚軍,獲項羽封為翟王,都高奴,後來在成皋被漢軍擊敗,死於汜水之畔。
    5、西魏王魏豹,統治河東,建都平陽。原戰國時魏國貴族,陳勝起義時立其兄咎為魏王。秦將章邯攻魏,咎被迫自殺,他逃亡至楚,向楚懷王借兵數千人,攻下魏地二十餘城,自立為魏王。項羽大封諸侯,改封西魏王,繼投劉邦,又叛歸項羽,後韓信破魏,被虜至滎陽,為漢將周苛所殺。
    6、河南王申陽,統治河南,建都洛陽。本來是趙國張耳的寵臣也,項羽率領聯軍進攻秦朝的時候,首先攻下河南地區,在黃河迎接項羽南下。項羽入關分封諸侯時,因此立申陽為河南王,把洛陽作為他的首都。後來,劉邦與項羽開戰之後,投降劉邦。
    7、韓王韓成,統治韓地,建都陽翟,韓國宗室。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占據沛縣起義時,韓成在去投靠項梁的途中,遇到張良,他們便一起去投靠項梁。後來,五世相韓的張良,請求項梁立一位韓國宗室後裔,令韓國複國,選韓成為王。項梁將數千士兵借予韓成,韓成遂於潁川一帶與秦軍展開遊擊戰,但攻下數座城池後,又被秦軍奪回。項羽分封諸侯,仍把韓成封為韓王,項羽因張良跟隨劉邦,而把韓成斬首,改立大夫鄭昌為韓王。
    8、殷王司馬卬,統治河內,建都朝歌。本來是趙國的將軍,項羽巨鹿之戰後隨項羽入關。滅秦後,項羽分魏國地為西魏、殷、河南三國,封司馬卬為殷王,建都朝歌。漢王劉邦進兵楚地,司馬卬投降漢王劉邦,其地成為河內郡,彭城之戰,項羽率3萬精兵大敗劉邦及五諸侯聯軍56萬人,司馬卬被楚軍所殺。
    9、代王趙歇,統治代地,戰國時趙貴族。被張耳、陳餘立為趙王,都信都,秦將章邯攻趙,以重兵圍攻巨鹿,項羽率兵救趙,大破秦軍,他與張耳始得解圍。張耳從項羽入關,封常山王,他被徙為代王,後陳餘擊走張耳,他複為趙王。漢楚戰爭中,陳餘為漢將韓信所敗,被殺,他逃回信都,也被追殺。
    10、常山王張耳,統治趙地,建都襄國,後封為趙王,諡曰景王。習稱趙景王。
    11、九江王英布,統治淮南,建都六縣,後來歸附劉邦,被封為淮南王,最後因謀反罪被殺。
    12、衡山王吳芮,統治長沙,建都邾縣,西漢第一代長沙王。曾任秦番陽令,因甚得民心,號曰番君,初與英布率越人舉兵以應諸侯,後從項羽入關擊秦。項羽分封,立其為衡山王,都鄭。後歸順劉邦,徙為長沙王,都臨湘,旋卒,溢文王。漢初劉邦共封8位異姓王,7王皆反,旋被翦滅,唯吳氏長沙國忠於漢室,共曆5代,無嗣而終。
    13、臨江王共敖,統治南郡,建都江陵,戰國楚國貴族後代。秦朝末年,任楚懷王熊心柱國,項羽攻入鹹陽,因其攻取南郡有功,封其為臨江王,都江陵,領地故秦南郡地。不久,受項羽密令與衡山王吳芮,九江王英布殺義帝於郴州。楚漢戰爭開始後,臨江國雖屬項羽陣營,但未出兵支援與劉邦的戰事。
    14、遼東王韓廣,統治遼東,原六國中趙國上穀小吏。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天下大亂,陳吳政權派趙人武臣經略趙地,武臣穩定趙地之後就派韓廣安撫燕地。秦攻趙王武臣,燕王韓廣派臧荼率兵救趙,項羽為總盟主,破釜沉舟,大勝秦兵。之後,項羽不放心燕國,借口臧荼功勞大,就把韓廣遷為遼東王,立韓廣手下大將臧荼為燕王,韓廣不肯搬遷,結果被臧荼擊敗殺害。
    15、燕王臧荼,統治燕地,建都薊縣,燕將臧荼從楚救趙,因從入關,故立荼為燕王,都薊。漢高祖登基兩年,他先把謀反的燕王臧荼殺掉。
    16、膠東王田巿,統治膠東,被堂叔田榮立為齊王。項羽後來封齊王田巿為膠東王,都即墨,田巿膽小怕事,不聽田榮的話,田榮一怒之下殺掉他,自立為齊王。
    17、齊王田都,統治齊地,建都臨淄。田榮率兵攻打田都,田都奔楚。
    18、濟北王田安,統治濟北,建都博陽。項羽破釜沉舟渡河救趙時,田安攻下濟北數城,並率所部投奔項羽,被項羽封為濟北王,都博陽,田榮造反時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