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時代在悄悄的改變

字數:5061   加入書籤

A+A-


    “老李,你問清楚了沒有?”
    楊亮著急的問道。
    他是城市裏麵的土著,靠著家裏麵的地建起來了兩棟出租樓,每個月收房租都能夠收幾萬塊錢。
    小日子過的別提有多舒服了。
    他幾十年都沒有工作過,每天上午去抄水表、電表、收房租,下午就去打麻將,晚上就去泡澡、洗腳什麽的。
    這樣的好日子過了二三十年了。
    現在一下子,自己兩棟樓的租戶全部都退租不租了,人都走的幹幹淨淨。
    這要是不能盡快將房子租出去的話,這以後可就要喝西北風了。
    “問清楚了,問清楚了~”
    “我和幾個老租戶關係還不錯,剛剛問清楚了,他們說他們紅石縣現在在搞真菌產業,他們都是回家去種蘑菇去了。”
    “我們這一片的租戶基本上都是他們紅石縣的人,所以這一下子也是走的幹幹淨淨了。”
    “就剩下少數一些不是紅石縣的租戶了。”
    李開文也是著急的說道。
    他的情況也和楊亮差不多,二十多年來靠著家裏麵的三棟樓過的瀟瀟灑灑,一家人躺著收租都吃不完。
    收租成為了家裏麵重要的經濟來源。
    原本還想著再漲點房租,這樣就可以多給國外留學的女兒多寄一些生活費的,誰知道現在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這要是不及時的將房子租出去的話,以後女兒留學的錢從哪裏來?
    “啊?”
    “種什麽蘑菇嘛,好好的工不打,這讓我們這些房東吃什麽喝什麽啊!”
    楊亮一聽,頓時就急了。
    都過了二三十年這樣的好日子了,一下子讓他們自己去工作賺錢的話,他們還真的是拉不下臉的。
    本地人嘛,要麽是大老板自己做生意賺大錢,要麽至少也是可以當個房東,輕輕鬆鬆躺著收租過日子。
    很少有人說去打工什麽的,即便是工作,那也是要有一份體麵的工作才行。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隻能靠收租來過日子。
    “就是啊,不好好打工,種什麽蘑菇啊。”
    李開文也是跟著說道:“這房子不租出去的話,我都要吃老本了,我女兒在國外留學,一個月生活費都要幾千刀呢。”
    “一下子哪裏是那麽容易租出去的啊。”
    “唉,周圍的工廠是越來越少了。”
    “現在租房子的還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紀的打工人,年輕一輩的很多都自己買房了。”
    “這些人走了,我們的房子還真不好租出去了。”
    楊亮皺眉苦臉的,他對周圍的情況是比較了解的。
    沿海地區的土地租金越來越貴,人工也是越來越貴,很多的大型工廠都搬遷中西部地區去了。
    而且隨著中西部地區的開發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打工人逐漸的返回家鄉,不再外出務工了。
    至於年輕一輩的人,他們往往有了父輩的積累,很多的人都買房了,租房的是越來越少了。
    “可不是嘛,以前這周圍的萬人大廠都有好幾個,熱鬧非凡。”
    “工地也是一大堆的,人山人海的,哪裏都熱鬧的很。”
    “現在工廠倒閉的倒閉,搬遷的搬遷,就剩下兩個大廠了,工地也都基本上沒有了。”
    “這幾年經濟形勢又不太好,這房子怕是真的不好租了。”
    李開文皺著眉頭,想到這裏就更是愁眉苦臉的。
    房子如果租不出去,或者是出租率不高的話,他就要發愁了。
    女兒在國外讀書,學費很貴,生活費每月都要幾千刀,這些錢可都是靠收房租來的。
    “唉~”
    “好好的,他們種什麽蘑菇啊!”
    “這再堅持打幾年工再回去也行啊,等我女兒留學完也好啊。”
    李開文愁眉苦臉的說道,再看看周圍空蕩蕩的街道。
    以前這裏人山人海的,總是能夠看到打工人的身影,看到他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的身影,現在卻是很少能夠看到人了,停車位都沒人競爭了。
    “老李,老楊,你們的租戶也走了?”
    這時,有一群本地人走了過來,都是一個村的人,大家都認識,也都是當房東的。
    “都走了,就剩下兩戶人了。”
    “現在也嚷嚷著要搬走,說我們漲房租漲太厲害了。”
    “我隻能趕緊跟他說不漲房租了,這才留下來了。”
    “我的也走的隻剩下幾戶了,我也不敢漲房租了。”
    眾多房東聚在一起,彼此唉聲歎氣的。
    以前總是嫌棄、看不起這些外地打工的人,現在這些人真正走了,他們又著急了。
    沒有這些打工的,他們的房子、店麵租不出去了,開的小超市、水果店也沒有生意了。
    而且沒人之後,什麽都不好玩了,冷冷清清的。
    “現在看來是漲不了房租了。”
    “還漲個屁啊,人都沒有了。”
    “想要恢複到以前的樣子還不知道要多久呢。”
    “可不是嘛,這下子走的人太多了,我們這一片怕是走了上萬人,都是一個叫什麽紅石縣的人。”
    “我的租戶也都是紅石縣的。”
    “聽說他們是回家去種蘑菇了。”
    “”
    “還是以前好啊,那個時候人山人海的,有房子都搶著租。”
    “可不是嘛,那個時候吃喝玩樂也是非常的方便,還很便宜。”
    “娶媳婦也好娶啊,本地不少人都娶了外地來打工的漂亮媳婦。”
    “這時代怎麽一下子就變了呢,打工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都不知道去哪裏了。”
    “這以後人還會更少。”
    “可不是嘛,聽說今年少了200多萬人呢,這以後打工的人肯定是越來越少了。”
    “很多都回家鄉去了,不出來打工了。”
    “還是二十多年前的時候好啊!”
    房東們愁眉苦臉的討論著,感歎著時代的變化。
    悄無聲息之中,時代在悄悄的改變。
    以前浩浩蕩蕩的打工潮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分散。
    以前那些扛著大包小包、肩挑手扛尼龍袋的老一輩打工人逐漸的老去,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血汗建起了沿海地區的一座座大城市,但卻是在這裏沒有自己的一磚片瓦。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以前勞動密集型的工廠越來越少,並且逐漸往中西部地區遷移,時代在悄然改變。
    以前靠著收房租都能夠舒舒服服躺著過日子的沿海地區房東們也是在逐漸的感受著時代氣候的變化。
    這一次的紅石縣僅僅隻是一個突然變化的個例,但這絕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紅石縣的一個個鄉鎮,一個個村莊。
    伴隨著一輛輛大巴、一輛輛汽車紛紛返回,整個紅石縣都變得熱鬧非凡起來。
    就跟過年的時候一樣。
    原本冷冷清清的村莊一下子人聲鼎沸,喧鬧無比,家家戶戶歡聲笑語的。
    原本隻有老人和小孩的一個個鄉鎮也是熱鬧起來,不管是不是當街的日子,人都很多。
    從五湖四海返回家鄉的紅石縣人很快就又投入到了千億真菌產業的洪流之中。
    一個個村莊迅速的召開全村大會,這一次,家家戶戶幾乎都去參加了。
    在真正看到了種菌子大有前途之後,老百姓們的積極性就迅速的調集起來。
    錢也好籌集了,大家也都回來了,也都有空了,也都積極的投入其中了。
    能夠在自己家門口有份工作,而且還是能夠賺到大錢的工作,大家自然是最開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