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名動天下,勢如破竹【求訂閱】

字數:7038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曹操重回兗州,已是十二月初,長安之行用時近半月。
    他麾下大軍十一月中開始往周邊運動,除了先鋒部分,如太史慈,樂進率領的人,已和兗州東南方向的徐州陶謙部接戰。
    其餘兵馬陸續到達既定的作戰方位,曹操回來的時機正好。
    他已經知道太史慈一箭射殺了陶謙部將趙朗。
    在陶謙派兵增援前,太史慈,樂進為先鋒的兵馬,便攻下了徐州一座邊城。
    一時在軍中傳為美談,令曹軍士氣大振。
    曹操早早寫了嘉獎的信簡,讓人快馬送去以作勉勵。
    此時他從長安回到兗州,卻是選擇從東郡往南,進入了陳留郡。
    之前張遼領少量並州精銳,和曹操去長安。
    當時一同從昌邑發兵的還有三萬兵馬,便是在陳留駐兵等待,並非大動幹戈,全去了長安。
    如果真是數萬人行軍,縱然不計消耗,也不可能保密,在數日間成功潛行接近長安。
    回到自家地盤,曹操讓貂蟬,戲誌才,蔡邕父女,先回大本營昌邑,並把長安所得的東西,一起先運回去。
    曹操帶賈詡,趙雲,張遼等人,來到陳留。
    此時,陳留太守已變更為張邈。
    張邈知道他來,帶人到陳留縣郊的軍營會麵。
    “孟德為何在城外落腳,不帶人入城?”
    張邈進入軍營時,見曹操坐在那看行軍圖,左側是張遼,右側是一個他不認識的白袍銀甲將軍。
    那將領生的英偉逼人,額頭平闊,眼正鼻直,兩唇緊閉成線,有種說不出的自信從容。
    其身側放著一杆銀槍。
    奇怪的是那銀槍沒人扶持,也不見插在地上,卻是挺立不倒。
    張邈曾聽人提過,有一種兵家行槍術,可以做到人在哪,身後的戰槍就懸在哪。
    卻是需要將槍術修行到人槍合一的程度,以一股氣機蘊入槍內才能做到。
    張邈心忖孟德哪招的良將,行槍術隻聞名而未見過,據說修成極難。
    “城我就不進去了,隨時可能用兵,出入多有驚動。”曹操說。
    “孟德此番在兗州境內大肆調兵遣將,自己卻去了長安,當真讓人意外。”
    張邈:“可知天下人如何沸議你殺董卓之事?”
    當然知道,畢竟天下人傳播什麽,大半是賈詡推動的。
    讓人說什麽詞,都先拿來給我看過……曹操心想。
    這幾日各方盛傳,說當年橋玄,許劭兩人,斷言曹操乃亂世之雄,治世能臣,如今正在應驗。
    拉上橋玄,許劭兩位以識人著稱的名士背書,能讓人無可反駁。
    再加上卞媚帶著青筆吏,投到曹操麾下,遵從賈詡安排,一起傳播曹操殺董卓的‘壯舉’。這次事情的傳播範圍,涉及的階層跨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當然,主要還是殺董卓本身,足夠震撼。
    十三州郡之地,皆在議論相關事,無數人奔走傳告。
    對曹操來說,更直觀的是他每天增加四五千的聲望值。
    聲望達到三十萬後,得了一個新的指向,目前沒來得及用。
    而三十萬後的下一個指向是五十萬。
    幾天時間,就逼近了四十萬,增長之快可見一斑。
    這次是真的名動天下。
    “文遠你早就認識,這是常山趙雲,趙子龍。”曹操介紹道。
    張邈再次打量趙雲。
    曹操也隨之看了眼趙雲的詞條推送。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兵家,儒家同修,文武雙全】
    【他本該跟隨劉備,乃蜀漢陣營不敗的良將,與關羽,張飛並稱“燕南三士”】
    【曆史上的他,在蜀漢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阪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穀之戰,戰績全勝】
    【趙雲,戰力值:92,槍術+1,上馬+1,綜合戰力值:94(接近當世峰值)】
    【他的隱藏屬性,很難觸發,需忠誠度達90,主君陷入危及生命的險境,才能爆發隱藏戰力,戰力疊加增長以救主,屆時可衝擊峰值以上】
    比如長阪坡萬軍救阿鬥,七進七出……曹操掠過一個念頭。
    “這是陳留太守,我多年好友張邈、張孟卓。”曹操給兩人互為引薦。
    幾人隨即轉入正題。
    賈詡也在曹操側後的位置旁聽。
    但一言不發,低調的像是不存在。
    從表麵看,很少有人會注意到曹操一左一右,已聚集了這天下最頂尖的謀士和武將!
    “孟德你在兗州,同時往四麵發兵,誰也看不清伱的意圖。
    往北的青州,公孫瓚的幽州,都說你在虛張聲勢。”
    張邈主持陳留一帶各項事務,對各方消息都有關注:
    “你往徐州的兵馬開戰後,太史慈,樂進為先鋒,半月時間,卻是連破陶謙部,推進奇快。”
    “徐州牧陶謙連寫四封檄文,送交周邊各州,說你不義,突然興兵打他。”
    曹操輕哂一聲,周邊這些人裏,屬陶謙陰壞。
    陶謙和曹操的恩怨,就不多說了,總之打他不冤。
    “孟德。”
    張邈:“我有些不明白,你將兵馬調來陳留作甚?”
    “我這裏往南,是新晉領豫州刺史的孫堅,往西南就是袁術的地方了。兩者互為應援,打誰另一個都會立即動作。”
    孫堅領豫州刺史,是袁術上表所請。
    孫堅和袁術現在是聯盟關係。
    更準確的說,是孫堅依附於袁術。
    他的糧草,兵備,多得袁術支持,才能養兵。
    孫堅對袁術的為人,未必認同。
    但形勢所迫,他和袁術是一夥的。
    雖然孫堅與曹操有過聯兵討董的經曆,可其亦非善良之輩,心狠手辣,用兵銳勇。
    他絕不會因為和曹操有過聯兵之誼,而幫助曹操。
    所以曹操來陳留囤兵,看起來不合常理。
    兗州雖兵強馬壯,可袁術,孫堅相合,幾乎是目前各方當中,最強的一方。
    兗州若選其為第一個對手,屬實不智。
    張邈是想勸曹操不要輕易興兵,免得吃虧。
    “我剛接到的消息是,公孫瓚和袁紹,幽州和冀州,大戰將起。”
    “這種時候,公孫瓚仍敢派兵往青州,和我兗州逼近青州方向的兵馬,發生了數次小規模的交鋒。”
    曹操說:“公孫瓚想試探我的虛實,若發現我和陶謙開戰,北向虛弱,他立即就會派兵殺入兗州。”
    “還有,他任劉備為平原令,目的是協同陶謙,聯合對我兗州興兵。”
    趙雲去長安前,公孫瓚剛任命劉備為別部司馬。
    讓其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對抗冀州袁紹,轉眼又給劉備變了個身份,讓他南下任平原令,幫陶謙牽製曹操。
    需知公孫瓚和袁紹的對峙,正不斷加劇。
    這種情況下。
    公孫瓚頻繁調動將領,插手兗州戰事,既是對曹操的蔑視,也是對袁紹的輕敵,自覺強於各方。
    曹操幾人對當前形勢,進行分析商榷。
    等張邈帶人離開,賈詡才道:“我接訊報,說袁術剛傳訊給孫堅,讓他攻荊州。”
    荊州刺史是群雄之一的劉表。
    其人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為輔,任刺史後,接連誅除宗賊首領,迅速控製了荊州大部,手段頗為厲害。
    孫堅和袁術,是篤定曹操不敢犯豫州,故而明知其有兵馬在陳留,離豫州不遠,仍敢去打劉表。
    周邊各路豪強,以兗州為中心,拉開了大會戰的序幕,都在打仗。
    十二月中,袁術派孫堅領兵,征荊州。
    劉表則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一帶迎戰。
    孫堅首戰輕易擊敗黃祖,而後乘勝追擊,渡漢水,包圍了襄陽。
    隨後接戰,黃祖再敗,逃到峴山。
    孫堅緊追不放。
    此時各方都在關注孫堅攻荊州。
    因為孫堅的連日追擊,黃祖的部將,遂躲入山野,設下埋伏,從林間發暗箭,射襲孫堅。
    孫堅素來勇武,追敵總是策馬位於隊伍前方。
    他根本沒將數次敗在自己手下的黃祖當成對手,卻不知對方在射襲他們的箭中,夾了一種叫秘紋驚弦弩的強弩,殺傷力巨大。
    追敵的孫堅,猝不及防,被迎頭射中。
    秘紋弩器恐怖的貫穿力,將他從馬上射落,一頭栽倒。
    事後才有人發現,那箭上還淬了毒。
    赫赫有名,以勇武著稱於世的孫堅,出人預料的被暗算,中毒身亡。
    這位江東猛虎,就這麽窩囊的退出了漢末舞台。
    這就是賈詡一直在小心防備的意外。
    戰場容不得大意,稍不小心就有喪命的危險。
    孫堅被毒箭射死,把數百裏外聽到消息的賈詡嚇了個哆嗦。
    孫堅的侄兒孫賁,也就是孫堅同母兄長孫羌之子,遂率領將士投奔袁術。
    袁術又上表,薦孫賁為豫州刺史,接替孫堅。
    而就在此時,曹操的兵馬,從陳留郡扶溝一帶南下,過長平而後專為東進。
    另一路以太史慈,樂進為左右先鋒的部眾,本來在攻陶謙的徐州,這些時日一直在南下。
    此時突然回頭往西,和曹操從陳留紮入豫州的兵馬,一東一西,相對用兵。
    兩者相合就能形成一個閉口,彼此應援,齊入豫州。
    豫州刺史孫堅新喪,士氣正是最低弱的時候。
    加上孫堅帶走的精銳,去打荊州的劉表未歸。
    曹操幾乎打了個空門。
    十餘日的疾行軍推進,勢如破竹。
    從地圖上看,曹操沒費太大力氣,就因為戰機把握的好,得了莫大的便宜。
    十來天時間,曹操東西兩路兵馬,如一個巨大的鉗子,從兗州兩側探出。
    更讓人意外的是曹操老家,譙縣也殺出一路曹軍,如長槍直刺。
    這一路曹軍,往南進,和曹操親率的右部兵馬,太史慈,樂進的左路兵馬,形成呼應。
    三路並舉,內外同出,將豫州僅存的兵馬防線,撕開,繼而快速合攏,在豫州譙縣以北會師,就此把豫州比鄰兗州的一小部分區域,吞到了嘴裏。
    其他各方這才知道,曹操在老家譙縣,早就暗中藏兵,蓄謀已久。
    而袁術第一個知道了豫州被曹操領兵撲擊,連失多座郡縣。
    ps: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