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倉廩皆滿,大將歸心【求訂閱】

字數:6937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湖麵煙雨,冒起幾道漣漪。
    “有魚。”
    曹操提起魚鉤,釣上來一尾胖魚,甩著尾巴拚命掙紮,足有七八斤重,肥頭肥腦,是條大鯉魚。
    典韋把魚從鉤上摘下來:“這魚和我有緣,看著就好吃。”
    “你和所有吃的都有緣。”許褚說。
    “袁太傅想勸你投效袁本初?”蔡邕看完信函道。
    袁隗在信裏說,袁紹以弱勝強,在最不利的情況下擊潰公孫瓚,可見其用兵,用人,聚勢之能。
    又問曹操自比公孫瓚鼎盛時如何?
    袁氏的聲望,加上袁紹聚攏的力量,足以形成橫掃北方之勢。
    而曹操想控製豫州,絕不可能。
    因為袁氏的祖地,就在豫州汝南。
    此進彼退。
    袁隗希望曹操能知進退,仔細斟酌。
    如果曹操願意追隨袁紹,誠心歸降。袁隗許諾,將來仍讓他做兗州牧,不奪其位。
    蔡邕把信簡放在一旁,低聲問曹操:“孟德你的態度是什麽?”
    “伱我相交有七八年了。”曹操答非所問。
    意思是蔡邕應該能看出他的態度。
    蔡邕換了個話題:“長安現在行事如何?”
    “王允和袁太傅爭奪朝權。”
    曹操道:“隻看袁太傅全力為袁紹奔走,甚至給我寫信勸降,就知道他在朝中的爭奪,完全落在下風,所以才轉而求外。”
    “王允以袁隗曾引董卓入洛陽,致天下大亂為由,應合皇帝想收回皇權的心理,建議收回袁隗錄尚書事的權柄。”
    “這是最新送來的消息,皇帝準備召群臣合議,罷袁隗太傅職務。”
    “如果成功,袁隗將被趕出長安,稍有抗拒,可能還有喪命之險。”
    蔡邕吃了一驚,想不到朝局激蕩至此。
    過去兩個月,兗州戰事,曹操心無旁騖,也錯過了一些事情。
    他舉目遠望,天氣陰霾,長安方向尤其晦暗,不見一絲光亮。
    有些事,曹操也是鞭長莫及。
    ……
    長安。
    太傅府。
    “進展如何?”
    “我們的人,剛從涼州回來。”
    袁隗執盞抿了口茶,又問:“送去兗州的信,到了沒有?”
    “應該就在近日,太傅手書,當可讓曹操知道,本初聚勢匯賢之能,非他能及。”袁氏的一名謀士說。
    “有些人,不到最後總歸不會死心的。”
    袁隗好整以暇道:“本初潰公孫瓚以後,半月時間,周邊九郡之地,皆投入其麾下,如此聲勢,速度,天下有誰可與之相較?”
    “曹操雖然安定了兗州,豫州部分士族,卻不想想,豫州是我袁氏祖地。我若不點頭,真就有那麽多士族敢加入兗州?”
    謀士恍然:降曹操的士族,有袁氏的人…
    所以袁隗才這麽篤定,覺得兗州變化,他盡知。
    次日早朝。
    王允提議撤銷袁隗錄尚書事的權柄,皇帝遂問策眾臣。
    群臣當中,被王允拉攏者不在少數,苦於袁氏多年為士族之首,覬覦袁氏地位者也不少。
    這些人聯合起來,附議擁護王允和皇帝的決定。
    袁隗冷眼旁觀,一言未發。
    等皇帝降旨,罷其太傅之職,袁隗順勢請辭,說要告老歸鄉。
    他在當天傍晚便收拾細軟,出城離開長安。
    夜色中,車馬出了長安。
    袁隗回頭眺望城牆:本初已奠定北方之勢,這大漢也到了該消亡的時候。
    袁隗此前曾數次派人出使涼州,麵見已成為涼州軍首領的李傕,郭汜等。
    並告知他們,王允,皇帝,想裁撤涼州軍。
    凡涼州係將領,皆殺,無一可活命。
    長安現由呂布統領軍務。
    但禁軍依然派係林立。
    長安布防虛弱,外強中幹。
    袁隗告知涼州,他袁氏門下掌握著長安其中一部兵馬的防務權,如果從右扶風方向來長安,在固定的時間可以通過。
    七月初,曹操回大野澤的第三天,李傕,郭汜以請罪名義,一起往長安出發。
    沿線有當初董卓係潰逃在外,擔心被清算的兵馬,陸續加入。
    等李傕、郭汜逼近長安,忽然興兵。
    涼州兵馬潮湧匯聚,對他們來說是掙一條活路,故而人人拚命,上下一心。
    呂布率禁軍抵禦數日,見涼州軍聲勢驚人,越聚越多,呂布率先棄守長安,帶自己的親信跑了。
    和曆史上大有不同的是,王允事先也有不少準備,調動他控製的禁軍,以及自己培植的親信外將,在太原王氏等士族支持下,迅速入主長安。
    他快速接管了長安的防務,呂布跑了,王允卻是統兵迎戰涼州。
    城內有袁隗早前安排的人,暗中開城迎敵。
    慶幸的是王允和袁隗,爭鬥了很長一段時間,對其在長安的人手,多有防備。
    有人開城迎敵,被王允將計就計,誘使一部分涼州軍入城斬殺,竟獲得了不小的勝利。
    但長安再次陷入大亂也是事實,被涼州軍攻伐圍困。
    七月下旬,酷暑難耐。
    在大野澤避暑的曹操,查看兗州新增兵馬的人員,文武名單。
    他在其中看見兩個名字。
    與樂進,於禁相同,兩個兗州本土出身,後來的曹營將領。
    李典,滿寵的名字,赫然在新一波準備提拔的文武名單裏。
    這次兗州大擴軍,擬提拔經過兩年鍛煉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人各自晉升。
    曆史上曹操,很倚重曹氏,夏侯氏的親信將領。
    原因是足可信任。
    但眼下他完全沒有這種顧慮,因為他能看見將領的忠誠值。
    誰想叛能瞞過他?
    所以在信任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優先選擇更強勢的將領。
    而另外一些文武,需要相對固定的軌跡來蘊育,提前招攬未必就好。
    此次增兵,滿寵,李典是地方選送上來的。
    曹操在兩人的名字後,做了重點批注,讓荀彧,張遼等重臣,多關注培養。
    同時讓新晉獲得提拔的這些將領,趕過來見他。
    李典、滿寵等人,被趙子龍帶來見曹操的時間,是七月末,在大野澤以南百裏的農田裏。
    曹操親自來地裏,查看情況。
    趙子龍帶人來見到他的時候,曹操打著赤足,在田裏查看稻種。
    他掐了個稻梗,把果實放嘴裏嚼了嚼,有股穀物最原始的味道。
    “今年沒有大澇,甚幸。但防澇防旱的事情,要早早抓起來,文若你提議增設水壩,治水開渠的事,我考慮過,花費再大,也要做,而且越早越好。”
    荀彧也從昌邑北上,來和曹操匯合。
    倆人在田埂上邊走邊聊。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打仗是極其消耗國力、消耗糧草的。
    史上的曹魏集團,能發動幾次大規模的戰役,主要還是得益於發達的農業。
    而農業離不開水利支持。
    史上的曹操曾大興水利,開白溝,打通黃河與海河之間的第一條區間運河。
    又在淇水口作堰橫攔淇水,引淇水東流,使漕船由黃河登岸後,陸運,水運,皆能直通鄴城。
    運河的連通,成為後來向華北運送軍隊和糧草的重要路線。
    曹操還修建了白馬渠,魯口渠,將其與平虜渠、泉州渠等水運連通,構建了一個以鄴城為中心,通江、淮、黃、海四大水係的龐大運河體係。
    水渠修到哪兒,戰船就能開到哪兒。
    建安十二年,曹軍得以順利拿下烏桓。
    他現在已開始為將來與外族戰,平定數百年外患,進行布局準備。
    當然,眼下那邊還不是他的地盤。
    但兗州境內的黃河渡口,引水修渠,可以先搞起來。
    手上得自董卓,乃至早年從十常侍手裏截留的財富剩餘,抓在手裏不用,純屬浪費。
    強大的財力支持,提前布置,能更快,更早的支持曹操,獲取更大的權柄。
    聽到曹操應允修繕水利,這是惠及後世,福澤當代的大事。
    荀彧也有些激動:“州牧決定了?”
    “沒什麽決定不決定的,該做的事,如何能不做?”
    曹操道:“希望能積數年,數十年之功,讓治下所在積粟,倉廩皆滿。”
    “所在積粟,倉廩皆滿”,遠處過來的趙雲,在心裏重複了一遍,生出一種別樣的情緒。
    他跟隨曹操以來,眼看著曹操與周邊州郡,或戰或和,在兗州頒布屯田策,鼓勵生產耕作。
    是曹操整合了軍屯與民屯,在各地設立田官,專門負責屯田,使屯田製逐步完善。
    此舉讓兗州的軍隊,比其他州郡,能更快速解決糧備問題。
    所以幾次開戰,曹軍的調兵之速,讓周邊州郡感到驚詫意外。
    曹操命令傳下去,軍隊三五天就能開拔到作戰地點。
    這在當代,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根本原因就是兗州在大範圍推廣屯田,逐步遍及各地,就地取糧變得更方便!
    趙雲前日才看到一個統計得來的數字。
    兗州今年秋季,預計農產會比往年提高大概五分之一。
    這和今年年景較好有關。
    但也和曹操的屯田,接連頒布良策不無關係。
    趙子龍此前雖加入曹營,但曹操給他寶馬,為他兄長治病,似乎都不及眼前這一刻,曹操在路邊食糧穀,打算興修水利,說出“所在積粟,倉廩皆滿”,對趙雲觸動更大。
    某一層麵來說,直到此時,趙雲才是完全歸心。
    在曹操的視角中,看見趙雲對應的忠誠值,迅速飆升到82。
    要知道許褚那種天生忠誠度高的,此刻也剛接近八十。
    趙雲提升到82,已是死忠,絕無二心的程度。
    隨趙雲一起來的,便是新入曹營的幾個將領,正紛紛上前,大禮覲見曹操。
    ps: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