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傳國璽,欲稱帝【求訂閱】

字數:7682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兗州昌邑。
    曹操在眾人簇擁下,回到府上。
    他先回內宅,倆月沒見妻兒,頗為想念。
    曹操邊往內宅走,邊掠過一個念頭:看來今晚要趕個場,分別日久,需要操勞一下。
    他接近後宅,忽然加快腳步,卻是聽到內宅的哭聲。
    小閨女在哭。
    虞傾一身淡黃裙裝,紮著淺綠色巴掌寬的腰帶,盛裝打扮,長身玉立。
    她本準備去迎曹操。
    但閨女哭起來,便留下哄孩子了。
    看見曹操,虞傾的桃花眸忽閃,有見他的欣喜,也有自己在家帶孩子的小委屈:“你女兒要睡覺,可難哄了,一不順心就哭,誰都沒辦法。”
    她抱著快半歲的胖丫頭,輕輕搖晃,胸懷也跟著輕顫,頗為洶湧。
    她懷裏的小丫頭,瞪著圓溜漆黑的大眼,瞅瞅曹操,慢慢止住了哭聲。
    “給我。”
    曹操從虞傾手裏接過女兒,左手托頸,右手托腰,用外臂環住孩子的雙腿,抱姿專業。
    “孩子很好哄的,最多二十息就能睡。”曹操大言不慚。
    虞傾撇嘴,她和幾個奶娘,天天伺候都沒辦法。
    這小閨女精力充沛,哄睡殊為不易。
    曹操看向懷裏的女兒,忽然開始念咒:“…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矽磷硫氯氬……”
    曹操語速奇快,字節全連在一起,如同念經。
    時而夾雜一兩個長音,愈發像是誦讀經文。
    這種哄睡方法,是有依據的,後世稱為白噪音。
    在嬰兒聽來,就和母親懷她時,在腹內聆聽外界的動靜相似,安全感上來了,仿佛回歸母親體內。
    胖閨女聽曹操誦讀到第二句的時候,困勁來襲,控製都控製不住,兩眼之間像是有膠水,粘的厲害。
    她使勁睜著大眼,想和她爹對抗一下。
    但顯然不是她爹對手,眼睛一閉!
    呼——
    曹操誦讀了三四十個音階,回頭再讀第二遍,閨女已遭不住魔音貫耳,倒頭大睡。
    虞傾在一邊都看傻了,五體投地道:“夫君念的是什麽,如此厲害。”
    “大夢千秋咒,你念你也厲害。”
    曹操把閨女讓給旁邊的奶娘,讓其他人都退下去,靠近虞傾,直接上手。
    虞傾扭捏道:“大白天的。”聲音卻是膩膩的。
    曹操回來先到內宅找她,她是覺得很受寵的,美滋滋。
    曹操把她拖屋裏,摁榻上,有時候如狼似虎也是一種趣味……
    半個時辰後,曹操神清氣爽,換了身衣服,回到前殿理事。
    內宅。
    虞傾神色慵懶,在榻上懶洋洋的坐起來,“回來就折騰人。”
    其實她高興壞了,邁著大長腿,腳步輕快,去後殿沐浴更衣。
    書房。
    兗州文武都在。
    眾人皆是神色欣喜,曹操權柄日重,意味著曹營眾人都有了晉升之階,誰不高興?
    賈詡負責各方的消息探查,見曹操入座,便遞上數份簡卷。
    第一份簡卷,是關於袁術的。
    他正積極謀取徐州。
    徐州三方混戰不止。
    袁術忙於擴大勢力,擊潰劉備。
    賈詡截獲了一份袁術,寫給徐州一位太守,想讓對方投效他的招安信:
    袁術在信上寫:“昔日秦之暴政,群雄相爭,最終由智勇兼備之人得天下。”
    “如今天下紛亂,一如秦時,將有瓦解的趨勢。”
    “皇帝已如傀儡,到了英雄有為之時。當今天下,舍術其誰?而我與足下是舊交,伱可願意來輔佐我嗎?
    如果我能成大事,您便是我的心腹。”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袁術在信裏自比高祖皇帝……曹操把信遞給荀彧等人觀看。
    而後會由文姬負責記錄存檔。
    賈詡:“這信袁術寫的堂皇,其實暗地裏他綁架了對方的子嗣,威脅對方投效,欲奪徐州一郡之地。”
    曹操不出所料。
    各方兵馬中,以袁術最驕狂無能,草包榜前三甲必有其名。
    賈詡探查到的消息第二條,仍和袁術有關。
    當初曹操追襲袁術,將其趕到揚州時,就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推動形勢,往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
    第二條消息說江東孫策,也就是孫堅的長子,今年已十九歲。
    訊息上寫著孫策在不久前,向袁術借兵。
    以袁術的心性,居然同意了。
    他不但借給孫策兵馬,之後還非常高興的宴請麾下文武。
    席間,袁術狂言說自己是天命之人。
    曹操看了這條消息,便猜出袁術有了稱帝的打算。
    曹操心忖,看來玉璽已落在他手裏了。
    關於大漢的傳國玉璽,落在袁術手裏,導致其稱帝這件事。《後漢書》記載,說當年孫堅率軍攻入洛陽,兵士見宮中一井內發光。
    孫堅遂使人入井,得傳國璽。
    孫堅將國璽,秘藏在妻子吳氏手裏。
    後來袁術拘禁孫堅的妻子,奪璽。
    演義裏則說是孫策為借袁術的兵馬自立,而把先父遺留的傳國璽,交出來做抵押。
    真實情況如何,已經不重要。
    這枚國璽,顯然就在袁術手裏。
    所以他想稱帝,覺得自己是天命之人。
    而他一旦稱帝,離死期便不遠了。
    曆史上,這枚國璽,後來被曹操收入手中。
    此時他又看賈詡遞上來的第三條消息。
    袁紹在冀州,居然也有了一方皇帝的印璽。
    雖然不是傳國的正印大璽,可也是一枚皇璽。
    當今的皇帝,共有六枚印璽。
    包括私印,加蓋奏章的理事印,處理國事的帝印等。
    傳國璽之所以珍貴,在於其承載國運。
    名義上是天地所授。
    皇帝都隻有執掌權,一代代傳承,而沒有變更權。
    其餘玉璽,則可以被取代。
    袁紹得了一枚國璽正印,是袁隗不知什麽時候,什麽機會下,從宮裏帶出來的,給了袁紹。
    老袁家的哥倆,雄心勃勃,各掌玉璽。
    王朝末年,天下形勢驟然直下,諸侯連年征戰,地無耕作,有的地方百裏無糧穀。
    以曹操剛占領的南陽為例,早數年前,還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如今卻是半數耕地棄置,處處荒蕪。
    曹操回來前,從南陽北上,途經洛陽周邊,繞行才最終回到兗州。
    他專門去看了眼洛陽,曾經的天下首善之地,百萬人口的巨城。
    而今城外卻是多了處亂葬崗,白骨堆砌,都是當年洛陽驚變,董卓和涼州軍殺人留下的遺骨。
    周邊城鎮,郡縣,人口大量遷移,靜悄悄的宛如死城。
    百裏之地看不到耕作的痕跡,與其鼎盛時相比,讓人感觸尤深。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綠柳如煙的時節。
    本該伴著燕子的呢喃,綠蔭中,山野如畫。
    然而曹操等人一路行來,路旁的荒地裏有倒斃的遺骨。
    大好的春光,卻連荒草也看不見幾簇。
    漢末大亂後進行統計,天下的人口銳減近四分之三。
    連年的天災**,死傷以千萬來計。
    曹操外出期間,讓人搜集各地的人口,耕地等相關數據,普查災荒的波及範圍。
    當下便由文姬取出來,在書房傳閱。
    眾人看後,悉數沉默下來。
    文姬和貂蟬最初看見這些消息,差點哭出來。
    這時曹操略作沉吟,拿起筆,在麵前的紙上,以狂草寫道: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筆勢連貫,字跡如流水傾瀉: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末尾寫道:“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最後提拔,寫出《蒿裏行》的名字。
    曹操的這首詩詞,千年後仍為世人所提及。
    整篇詩詞,記錄了軍閥混戰,萬物凋零的情景,堪稱“漢末實錄”。
    詩詞的風格質樸,但沉鬱悲壯。
    曹操借詩詞指出天下亂象,開篇平直,中篇敘事,到了末尾才畫龍點睛,短短三四言,深刻的描繪出各地的慘狀。
    白骨露於野,千裏不聞雞鳴。
    文姬在側後方,看見曹操筆下的最後幾句,有一股難言的情緒,從心底泛起,想起隨曹操,經轉洛陽回來這一路的所見所聞。
    真的是遍地白骨無人埋,行百裏不見炊煙。
    她眼中的淚痕,抑製不住的滾落。
    “把這首詞,傳給在外等候的諸多士族,讓他們看後再來見我。”
    曹操讓人把蒿裏行,送給各家士族的人看,意有所指。
    軍閥混戰,也包括他兗州背後,都有士族的支持投入,甚至是推動。
    天下離亂之際,日喪萬人。
    而士族門閥之人,仍在高談闊論,爭權奪利,壟斷地方。
    他們是天下動蕩的根源之一,有些事,已到了要慢慢做出調整的時候。
    士族把持享受著最好最多的資源,是延續千年的積弊。
    曆史上的曹操,嚴厲打擊豪強,加強集權,廣開人才晉升的途徑,原因就在此。
    士族不可能從根子上斬斷。
    但可以做出影響和調整,削減其危害性,盡量推動其往有益的方向發展。
    這些士族來兗州,主要是想早一步拉上關係,為未來打算。
    而曹操已掌數州,成了繞不開的強權。
    各方都要在兗州治下的區域,有商貿往來。
    士族過來就是和兗州商議相關事,合則兩利。
    書房。
    曹操會見各方,直忙到太陽落山,事情才稍稍停當。
    剩下的士族,明日再見。
    星月滿天。
    他離開書房,準備回內宅,行進中忽然探手虛握,便見麵前的地麵下滲出一縷光暈。地麵如水流般滾動,推動著一張帛書古卷,從地下浮現。
    這是此前從墓葬中,挖掘到的那張鎮宅圖。
    曹操以念頭引導自身氣運,往圖內灌注,進行祭煉,推動其威力提升。
    圖卷展開,浮現出諸多咒文。
    圖內似有龍吟虎嘯之聲。
    氣運灌入後,這鎮宅圖和曹府進一步契合,表麵的咒紋更為致密,卻是對圖卷的祭煉又深了一層。
    卷內還有一縷氣機,與曹操背後的氣運龍蟒,交融對流。
    他鬆開手,圖卷重新沉入地麵,化入宅內消失。
    曹操負手走進內宅,準備去趕趕場子。
    一場……兩場……晚上的工作也很忙。
    ps: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