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書生有了理想

字數:7786   加入書籤

A+A-


    夜晚,花好月圓。
    小小的學塾裏迎來了一場久違的熱鬧,張誠在學堂中央擺開宴席,迎接自青羊山歸來的禮王陳萍。
    小鎮偏僻,桌上沒有什麽大魚大肉,甚至就連葷腥也不多見。一盤被炒的油光鋥亮,散落著三兩蒜星的油麥菜,再加一疊拍黃瓜,便是這桌上所有的新鮮菜了。
    餐前,張誠看了眼李來福那快要翻上天的白眼,終歸還是覺得有點過意不去,便又走出學塾,往附近一處民宅院落走去,拿了兩鬥米,換了半斤臘肉,這才總算是給整個宴席填了些肉味。
    陳萍自然是對臘肉沒什麽抵抗力,少年愛吃的食物不多,恰好就是這臘肉,曬幹了水分,最適合他的胃口。
    陳萍摩挲著筷子,看著麵前這難得的一頓正餐,垂涎三尺。
    李來福看向年輕王爺,抬手為他夾了一塊臘肉。
    張誠沒有多說什麽,這位整個禹州最為淡泊名利的年輕書生,這位身負功名講課卻隻需要半個銅板的貧困先生,笑容柔和。
    陳白為眾人斟滿了桂花釀,迫不及待的坐下,將鼻子湊在酒碗上,細細品味。
    “雲鄉城的桂花釀?”張誠隻是吸了一口氣,便分辨出了這酒水的產地。
    陳萍眼前一亮,問道:“張兄喝過?”
    青年書生點了點頭,“自然,此酒回味綿長,每年經過小鎮往返茶馬古道的商旅都會帶上一些,有幾位先生曾和恩師是舊友,也就跟著喝了幾杯,味道極好!”
    張誠陷入回味,他也不吃菜,端起酒碗就開始細細品嚐。
    桂花釀入口辛辣泛著微甜,回口則是極為幹淨的桂花清香,令人在心曠神怡間陶醉。
    張誠閉上了眼睛,神色間充斥著滿足。
    興許是覺得當著陳萍的麵,自己光喝酒不說話多少有些不妥,沉醉多時的張誠放下了酒碗,憨厚一笑。
    陳萍舉起了碗,將口中臘肉合著青菜一同吞入腹中,他大笑道:“張君,且滿飲。”
    張誠釋然,抬碗便要和少年一飲而盡。
    誰知,酒到嘴邊,這位貧寒書生終歸還是有些不舍,抿了一口又一口,喝的一點也不爽利。
    李來福端起了酒碗,什麽話也沒說,直接和貧寒書生碰了一下。
    “喝!”張誠笑容真誠,一飲而下杯中酒,心頭再無三兩事。
    酒水喝下,桌上眾人也便敞開了話匣子。
    身為東家的主人張誠笑笑,興許是因為酒量不大的緣故,此刻臉頰有些泛紅。
    “你醉了,張兄?”陳萍笑問。
    張誠一改往日的謙遜,他用手指輕敲酒碗,打了兩個酒咯,語氣緩慢道:“誰說我醉了,誰說的?”
    “還說沒醉,嘴都快打飄了。”陳白笑道,少年酒量尚可,喝了半碗桂花釀,麵色仍舊不見絲毫異樣。
    年輕書生撇了撇嘴,他沒有說話,有些不樂意的看著嘲笑自己酒量的陳白。
    陳萍趕緊岔開話題,他白了陳白一眼,心裏有些無奈。
    “張先生,上次來寶地時曾聽你講起過那位範老先生的故事,使我受益良多。不知先生今日可否再講講之前沒講完的故事,畢竟身為已經半隻腳邁入龍門的人,天下人都不理解你,包括我。”陳萍說道,語氣正式。
    張誠嗬嗬一笑,有些迷離的眼睛突然變得清醒了不少,他開口說道:“王爺,這很正常。”
    說著他又拿起方才被陳白斟上酒的酒碗,放在嘴邊,緩緩說道:“其實,我本來也不打算這麽做的,但那次鄉試,我曾在趕考的路上遇到過一位前輩,他的一番話令我頓悟。”
    “什麽話?”陳萍問道,心中多少有些迫不及待。
    張誠將酒碗放在桌上,他鄭重的舉起了九根手指,而後一字一頓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陳萍目光下視,低著頭自顧自念叨起來。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他突然眼前一亮,極為興奮。
    “我懂了!”陳萍笑道。
    張誠微微一笑,並沒有過多關注陳萍的舉止,隻是待少年恢複平靜後,繼續講著這個並沒有說完的故事。
    張誠繼續說道:“那日,我與這位先生相逢於鄉試考場外的一家麵館,先生點了一碗清水麵,吃的津津有味,我本以為他應該是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前輩,便拿了些隨身攜帶的鹹蒜,請他下飯,想要問些關於考試的經驗。”
    “先生很健談,要了我幾篇文章,看過之後便問了我讀書的初衷,我習慣性的講起了書裏說的那些大道理,諸如什麽‘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於行耳’之類。然而先生卻搖了搖頭,他問我:讀書總得有個目的,而我說的不是目的,是益處。”
    陳萍點了點頭,張誠頓了頓,他看著坐在對麵的客人,再次端起酒碗,大口飲下。
    “其實讀書能學到的道理都在書外,而我當時也許是還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便又扯上了更大的,什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前輩還是搖頭,他告訴我要腳踏實地,做自己心裏真正想做的,就比如他之所以讀書,就是因為他希望中華能夠崛起,希望人間可以太平。”
    陳萍笑了笑。
    “這也太大了吧。”少年感慨。
    張誠搖了搖頭,年輕書生含蓄笑道:“恰好相反,前輩目光清澈,說這些的時候,他是真的認為讀書可以令中華崛起,結束這持續了整整八百年的混沌局麵。”
    陳萍點了點頭,少年問道:“張先生,所以你究竟為什麽放棄了官運亨通,轉而選擇留在這小小的白沙鎮坐堂講經呢,如果有救世之思想誌向,站在更高的位置,豈不更好?”
    張誠愕然,他低下頭,沉思良久,這才將視線抬起看向陳萍,緩緩開口說道:“也許,我認為自己還沒有那位前輩的境界吧。我姑且以為,能夠讓這座偏僻小鎮上的孩子都能讀的起書,都能學到真正好的學問,便是我現在最想做的,而這與‘令中華之崛起’並不衝突。”
    陳萍淡然一笑,他抬起了手,從桌上拿起酒碗,欲邀讀書人相碰。
    “為前輩幹杯。”陳萍笑道,目光變得清澈。
    張誠坦然一笑,同樣從桌上拿起了酒碗。
    “幹!”書生笑道,聲音幹脆。
    一旁的陳白與李來福兩人,此番早已在兩人所談論的話題中沉迷,尤其是身為少年郎的陳白,在聽到張誠的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不免感到血脈噴張,虎軀為之一震。
    “你倆一塊兒唄。”張誠將視線掃視一周,忍不住說道。
    “對,一塊兒,一塊兒。”陳萍一直沉浸在張誠所講的故事中無法自拔,此番張誠有意提醒,也發覺冷落了李來福二人,他趕忙圓場。
    胖子和玉麵少年笑容真切,李來福率先舉杯,他笑道:“張先生,王爺,原諒來福是個膚淺的俗人,聽不懂太多有用的大道理。但是,今天這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來福聽懂了,很實在,接地氣,來福敬仰!”
    陳萍看了眼神色興奮的胖子,沒來由澆了盆冷水,少年打趣道:“那你回去要不要多看些書啊?”
    李來福兩眼一黑。
    得,自己挖的坑,自己跳吧!
    “看,看。”胖子附和道,一飲而盡,轉手就放下了手中酒碗。
    陳白沒有多說話,少年還沒體會過醉的滋味,此番沉浸在美酒中,眼神已然有些迷離。
    ……
    酒過三巡,張誠看著竹樓外月色,他站起身,朝樓上走去。
    陳萍沒有問他要去哪,隻是默默地抬起了手中酒碗,沉吟片刻,輕輕又抿了一口。
    張誠不知在樓上翻找些什麽,費了好大一番功夫,發出了不小的聲響,那段狹窄樓梯上才再次傳出了年輕書生那節奏感十足的腳步聲。
    張誠拾級而下,腳步有些許踉蹌,他來到桌前,手中拿了一本小冊子。
    陳萍透過窗外月光,可以隱約看到冊子上的墨痕,十分緊湊,應當是寫了洋洋灑灑好多字。
    “喏。”張誠抬手,將書籍遞到了年輕人手裏,他沒有繼續說話。
    陳萍看了一眼上麵的文字,不禁一愣。
    這是什麽書?
    他借著月光翻開了冊子的第一頁,下一瞬便如遭雷擊。
    因為這本冊子的第一頁上麵,赫然寫著‘禮王陳萍,生平簡記’八個大字。
    “這是?”陳萍疑惑,不禁拔高了音調。
    張誠說道:“一本望氣師手錄,可能是江湖騙子,但據師父的信件來看,很有可能是傳自中原的那座樓。”
    陳萍心中頓時一震,“天一閣?”
    張誠點了點頭。
    “範進師父怎會有如此詭異之物?”陳萍困惑,少年自言自語道。
    陳白與李來福二人此番也被陳萍的話給吸引了過來,他倆湊到陳萍身旁定睛一看,也跟著不禁大吃一驚。
    張誠搖了搖頭,他目光思索,良久,這才開口緩緩說道:“不知道,但是這本書裏的內容,有些確實成了現實,甚至還有些關於我的預測,也很準……”
    張誠的聲音越來越小,視線開始變得有些迷離,冥冥之中仿佛有一股力量在衝擊著他的神誌。
    陳萍默默地翻看著眼前的書籍,沒有繼續追問下去。
    答案就在眼前,與其去問張誠耗費兩人的心思,倒不如自己弄個清楚。
    ……
    不知過了多久,陳白與李來福二人酒足飯飽,被陳萍建議出去走走。
    室內,隻留下了張誠與陳萍兩人。
    二人麵色凝重,看著這本被潦草字跡寫的密密麻麻的小小冊子,紛紛有些不知所措。
    “這本冊子,除了你我外,還有誰看過?”陳萍麵色有些陰沉,心中情緒異常不順。
    張誠搖了搖頭,“還有我師父,範進。這是他的遺物。”
    陳萍點了點頭,少年深吸一口氣。
    “好,我會注意的。”陳萍說道,雖然語氣堅定,腦海中卻亂作一團。
    張誠感慨,他緩緩說道:“其實這些都隻是一種可能,就像我,在明白了一個道理後,做出了一種選擇,就是留在這裏教書,等著你過來找我。”
    陳萍搖了搖頭,他慘然一笑。
    “我感覺,選擇其實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做出選擇時的初心。”
    “我不後悔!”陳萍說道。
    張誠點了點頭,年輕書生笑笑,“那就無需理會。”
    陳萍再次抓起了桌上酒碗,他自己給自己斟酒,且滿飲!
    正所謂:今朝有酒今朝醉。
    去他媽的禮王陳萍葬西山!
    張誠沒有說話,同樣拿起了桌上酒碗,一同飲酒。
    去他媽的大岷首輔張知寂,壯年病逝!
    這一夜,這一刻,二人的腦海中隻留下四個大字“去他媽的”。
    酒精容易衝昏人腦,可是此時的兩人卻異常清醒。
    張誠的眼睛有些許模糊,他看著窗外圓月,緩緩閉上了眼睛。
    他是個孤兒啊,曾經是這個小鎮上,最無依無靠的人。
    而今時今日,卻成了小鎮的驕傲,甚至是整個禹州的“傳奇”!
    沒有人知道明天的張誠會成為什麽,會變成誰。
    但他自己心裏清楚,從小到大,他都很寂寞。並且,他知道自己很寂寞。
    除了那個一生都鬱鬱不得誌的可憐老頭兒管他溫飽,視他如己出,張誠在這世上還能有幾個牽掛?
    沒了!
    故而,若非是這些年偶然在收拾師父遺物時找到了這本冊子,也許這個天賦絕倫的讀書人,以後就不讀書了……
    自暴自棄,和範進一樣,做個勉強能混出溫飽來的教書先生,也很好。
    師父走的那年冬天,正好是他的十九歲……
    張誠弱冠,自己給自己取字“知寂”,正是書中的那個大岷首輔“張知寂”的“知寂”。
    書中的張知寂,有著波瀾壯闊的一生。
    張誠知道,他想做什麽!
    因為他看過後就明白,張知寂的一生。
    他明白,那就是自己的人生。
    而他之前所做的,所學的,所願望的,一切種種。
    都是張知寂,這一生想要做的。
    書中所記,並不細致,除了此人何時生死,便隻有此人的思想與功績,深入年輕書生的心了。
    我張知寂,早就想用手中筆,問一問這個天下,能不能多出幾分“善良”,能不能少上些許“私利”?!
    天下為公?!
    他張誠,願意為天下之崛起,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