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顯聖

字數:8071   加入書籤

A+A-


    十裏之外,巍峨高峰。
    頭生獨角的大蟒身長數百丈,蜿蜒盤繞在山峰上,一層又一層。
    巨大而猩紅的豎瞳盯凝著那片霧氣朦朧之所,神思稍稍鬆懈,便要下意識的將那那處地域給遺忘。
    “有意思.”
    巨大蛟蟒低語,饒有興致,它分明窺望見三個人族走入霧中,便再察覺不到蹤跡。
    其中一個老邁人族,還是長生層麵的千壽者哩。
    “迷神的惑陣?以前怎未發現?”
    蛟蟒吐信,低低笑了笑:
    “許久沒有飽食,今日當有口福。”
    ………………
    “大祭,起。”
    烏壓壓的村民靜靜的站著,兩側鑼鼓聲再起,震響在這方鐵頭山側,
    廟祝娘娘手持著木杖,聲音悠揚而又莊嚴:
    “尊神昭昭在上!”
    無數村民扯起了喉嚨:
    “尊神昭昭在上!”
    上百位推著自製木鼓的漢子同時擂鼓,一個個妙齡少女托著瓜果、香燭、紙錢等走來,
    鐵頭仙宗的弟子們站在一起,各執著一根香燭,為首的是宗主王鐵頭,仙風道骨,抱著一方大香,神色肅穆。
    就連兩位太上長老都駕著雲緩緩落下,一個是看起來很儒雅的中年書生,另一個則是個小老頭,皆是滿臉笑容。
    書生和小老頭落地,瞥了一眼遠處三人,也沒理會,都朝著那位廟祝娘娘微微點了點頭,便算示以敬矣。
    遠處。
    三人,連同老嫗在內,都並非是第一次見到這般景象,五王城時常也會舉行祭祀,隻不過祭的是先賢和往聖,
    祭祀不知是否存在的鄉野神祇,這倒還是首次見到。
    最關鍵的是
    “這位王前輩,到底是怎麽回事?”
    趙泉亭側目,朝著老嫗小聲問道:
    “還有那兩個所謂的太上長老都駕雲親至,這土地廟.白老,您怎麽看?”
    他已然開了九竅,即將成為九竅真人,再進一步便是長生境的千壽者,和老嫗境界便相同,
    但後者到底活了數千年,故此,盡管彼此差距不大,趙泉亭依舊視老嫗為長輩。
    老嫗抿嘴搖頭:
    “古怪,實在太過古怪,莫非當今天下當真還有香火神祇?”
    “香火神祇?”趙泉亭好奇。
    老嫗回憶道:
    “是我聽一位大前輩提過的,太古時代,天下處處皆有香火神祇,大到山川河流,家中灶台乃至身中五髒,皆有神明。”
    頓了頓,她繼續道:
    “隻是,伴隨太古時代的那場天地傾覆之劫,香火神明便也一並失了蹤跡.”
    “要匯報麽?”趙泉亭問。
    “當然,不過先看看這所謂祭祀嗯,我等走近一些,稍後仔細瞧瞧那所謂土地爺的塑像。”
    說話間,老嫗帶著趙泉亭、陳米栗靠近,此時大祭已然正式開始,紙錢被村民們投入處處火盆,
    仙宗弟子們抬來的一座又一座千斤重的焚香爐,一根根香燭插在其上,鼓聲漸嘹亮。
    廟祝娘娘踩在臨時搭建的木台上,聽著鑼鼓聲,高舉起木杖:
    “尊神昭昭在上,穆穆皇皇,福沾萬姓,德被合莊”
    “尊神昭昭在上,赫赫在旁,如臨如質,來格來嚐”
    “尊神昭昭在上,禮唱三獻,保我士庶,佑我村莊”
    村民們跟著念祭詞,處處火盆中火衝三丈之高,土地廟門大開,泥塑神像立在其中,
    而正此時,有風吹來,火盆中燒起三丈高的繁密火星、紙錢餘燼等,翻滾著隨風而前,衝進廟門,圍旋著泥塑神像!
    老嫗三人擠過人群,站在祭壇旁,正對著土地廟門,將其中看的一清二楚,此刻不由都瞠目結舌,
    這一副景實在太壯觀,
    閉目的威嚴神像右手持斧,左手捧著一一些稻種,胸前懸掛的銅鏡微微發光,火旋風和紙錢餘燼在神像的周圍流轉,上下沉浮.
    恍若火中真神。
    “那把斧頭.”老嫗注意到神像手中的大斧,下意識凝觀,卻悚然一驚。
    好鋒利。
    凝視之時,讓她有一種眼眸被割傷的錯覺,且.
    “那是殺過妖的斧。”
    老嫗側目低聲,凝重道:
    “殺了不少妖。”
    趙泉亭默默點頭,他與老嫗凝視斧頭的時候,都恍若看到了群妖墜去之景。
    “古怪,太古怪了。”趙泉亭匪夷所思:“白老,你看那泥塑神像,是否眼熟?”
    “眼熟?”老嫗搖頭,詫異道:“你在哪裏見過?”
    “對。”
    趙泉亭肯定的點了點頭:
    “有一種熟悉感,很模糊,可又切切實實,或許很多年前,或許某個不經意的角落,我一定在哪裏見過這個塑像,又或者見過塑像上的.麵孔。”
    老嫗抿了抿嘴,眯起眼睛,撫摸腰間的金鈴,輕輕搖動,似在傳訊。
    與此同時。
    “尊神昭昭在上!”
    廟祝的聲音忽然猛烈高昂,她站在祭壇上,雙手高舉著木杖,清冷的麵龐上莊嚴至極!
    “請!”
    “福德殺神,睜眼!”
    無數人為之一寂,土地爺.睜眼?
    泥塑的神像,真能睜眼?
    短暫死寂過後。
    層層疊疊的村民連同三百餘仙宗弟子,甚至那位宗主都齊聲:
    “請!”
    “福德殺神,睜眼!”
    一座座焚香爐中的香燭快速燃盡,伴隨泥石摩擦、碰撞的響動,
    在老嫗、趙泉亭與陳米栗驚悚的目光注視下。
    那座立於火旋風與紙錢餘燼中的泥塑神像,猛然睜開了雙眼!
    其眸燦金,有若熾陽。
    “土地爺!”糙漢子虔誠,肩上坐著的鼻涕娃也揮著雙手:“土地爺真活了!”
    無數人都發出嘈雜的呼喊聲。
    “神仙保佑!”
    “土地爺顯靈!”
    “尊神在上!”
    連片的呼喊聲中。
    “泥像.活了?”陳米栗懵逼,老嫗和趙泉亭頭皮發麻。
    下一刻。
    ‘咚!’
    泥塑神像持著斧頭托著稻種,一步走下石台。
    又一步,丈高的神像已至廟門處。
    恰踩在門檻後,雖未出得廟來,卻可叫二十四村的村民們無論遠近,都能觀見自己。
    鑼鼓齊止,火盆驟熄,看不到邊的烏壓壓的村民噤聲,老嫗呼吸急促,瞪著眼睛,
    陳米栗抓緊了趙泉亭的衣袖,滿臉惶恐。
    “五穀。”
    神像開口,聲音低沉而又威嚴,如同晨鍾暮鼓,震耳欲聾間,卻又叫人神思驟然清明,
    而它身側,竟是浮現出天地祥雲,繚繞翻滾,既神且明,既威且嚴。
    “豐登。”
    話落,泥塑神像手中的稻種浮空而起來,如同雨點般墜下遠處的田地,
    下一刻,才剛剛探起秧苗的田地迅速蛻變,一處處田,一株株秧苗,都在發芽,茁壯!
    望去。
    一處處田中,稻、麥、粟等,盡已累累。
    “尊神昭昭在上!”有村民喜笑顏開,撲進麥田、稻田,更多的人則是俯首拜下,口呼土地爺保佑!
    泥塑神像靜靜的受了拜祭。
    香火已盛之而至於極。
    它微微昂起頭,洪鍾聲再起。
    “招雲。”
    七十二仙術之,招雲。
    天上,浩雲不知從何而現,層層疊疊不盡,連綿成海。
    “借風。”
    七十二仙術,借風。
    有風自天上吹下,諸田地中待收割的穀物都自然脫落,在風中飄飛,盡飛落向遠處二十四座村莊,落去家家戶戶。
    老嫗微微顫栗,趙泉亭和陳米栗都看癡了。
    “禱雨。”
    泥塑神像再吐晨鍾暮鼓之音。
    七十二仙術,禱雨。
    層雲翻滾,驟而大雨傾盆。
    “這是.”老嫗沒有斥開雨水,任由大雨淋身,失神喃喃:“靈雨?”
    她分明感知到,每一滴雨水中,都飽含著天地元氣!
    一言叫大雨傾盆,雖然神異,但有跡可循。
    將天地元氣融入水中,也不稀奇。
    可,一言雨落之際,叫天地元氣自主蘊入每一滴雨水中,這種能為.
    老嫗實在無法想象。
    泥塑神像望著大雨中歡呼的人們,麵相莊嚴:
    “醫藥。”
    七十二仙術,醫藥。
    落下的雨水上浮現藥氣。
    淋雨的人中,不少人在這一年間都遭了病又或傷筋動骨。
    卻在雨中,傷病頃刻間便愈盡。
    甚至淋著藥靈雨的老嫗、趙泉亭兩人,都察覺到自身體內的陳年暗傷,在祛除,在複愈!
    兩人瞠目結舌。
    泥塑神像最後開口。
    “再茂。”
    神通,枯榮。
    大片大片的田地中,五穀枯盡,而後再度豐登,果實累累,卻又見果實落下,五穀複枯還榮,便還又是果實累累。
    如此,往複六次。
    算上之前一次豐收,便在盞茶之間,諸田諸地,七次豐收。
    立在大雨中的廟祝娘娘朗聲:
    “爾奉尊神七年。”
    “今朝大祭,便一日七豐收。”
    “穀糧見靈雨,納元氣,則九年不腐不濕不爛。”
    二十四村的村民們跪在雨中,自發的齊聲。
    “尊神昭昭在上。”
    “尊神昭昭在上!”
    【福德殺神履職,了卻善願百次,添一功數】
    【福德殺神履職,了卻善願百次,添一功數】
    【福德殺神履職,了卻善願百次】
    這些村民們的願望總是質樸的,豐收,無傷,無病。
    便是他們的願望。
    二十四村莊十餘萬村民,耕地的、有傷有病的,且還祈了這些願的,約莫有一兩萬人,
    一人按算一份善願,一兩萬人,便添了一兩百功數。
    周牧心驚。
    竟然還能這般?
    可惜,了卻諸願,村民們短時間內怕是不會有什麽自己可以大規模了卻的心願了
    但即便如此,這也為他昭示了一條嶄新的路。
    還在做力士的時候,周牧從未在東廚煽風點火,反而成了土地爺後第一次靠【履職】得功數卻不曾想來的這般輕鬆!
    哪怕一年隻能來上三四次,可若是村民更多呢?
    若是百萬、千萬人信奉呢?
    可惜今年才複蘇到可以挪動身軀、施展仙術的地步,往年最多隻能用用枯榮,一月一豐收
    否則,七年——不,四年,醒神四年以來,得積攢多少功數?
    周牧心思百轉千回,卻又猛然驚覺——香火,夠了。
    體魄可以重聚而出,且那香火身軀,也可凝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