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
字數:4975 加入書籤
兩儀殿。
李治正坐在偏殿內,閉著雙眼,整理腦中思緒。
這次高句麗的突然行動,讓他意識到一件事。
原以為自己知道曆史軌跡,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然而史書不過薄薄一本,滾滾曆史洪流,也不過隻有零星幾點最璀璨的浪花,被記載下來。
真正的大唐王朝,並非那幾點文字就能囊括。
深入了解後,就會明白,現在的大唐帝國看似強盛,其實也有很多問題。
首先是世族掣肘,這一點唐高宗通過廢王立武,已解決的差不多,隻需提防世族反撲,無需太費神。
另一個問題是缺糧,這個問題他也有了對策。
隻等火藥煉好,便能派遣能臣,炸毀三門峽礁石,打通長安與洛陽水路,將洛陽糧食運到長安。
眼下最頭疼的還是軍事問題。
西突厥的賀魯不足為慮,高句麗也不必擔心,真正需要擔心的是吐蕃。
然而吐蕃又很精明,他們現在並不和唐朝叫板,隻是偷偷擴張實力,處處向大唐示弱。
在李治印象中,吐蕃明年就會對吐穀渾動手,等吐穀渾被消滅,他們才會對大唐露出獠牙。
眼下暫時也沒餘力對吐蕃動手,所以最好的法子,是阻止其吞並吐穀渾,防止其坐大。
然後再消滅西突厥,穩定住西域局麵,再找機會慢慢削弱吐蕃。
至於遼東局麵,按照原本軌跡,唐朝費盡心機,消滅百濟和高句麗,結果卻讓新羅摘了桃子。
所以不必過於急切,可等三國自己互掐,新羅是個反複無常的國家,也不必太在意與新羅同盟。
等國力強盛,時機成熟,再一舉消滅三國。
所以這次的新羅求援,絕不可答應。
正想到此處,一名內侍過來通報,百官已在大殿列班就位。
李治站起身,來到側門,在內侍的唱諾聲中,步入大殿。
他還未走上寶座台,便注意到許敬宗、李義府等人麵色不好。
再瞥向韓璦和來濟,兩人鎮定如斯,顯然已做好萬全準備。
李治緩緩坐上龍椅,接受了百官朝拜。
禮畢,韓璦當即出列,拱手道:“陛下,新羅使節金仁問來朝,說高句麗陳兵邊境,隨時準備攻打新羅,此事關係重大,臣請傳金仁問上殿,商議此事。”
金仁問雖然掛了一個左領軍衛將軍的職位,卻是外國質子,並非唐朝官員,故而需通傳才能上殿。
李治擺手道:“此事稍後再議,先議朝事。”
韓璦愣了一下,隻得退下,心想反正也不必急於一時。
隨著官員們上奏陳事,朝會正式開始。
這次朝會就和平日的常朝差不多,大家就事論事,隻解決問題,並無太大爭論。
因許敬宗等人發言很少的緣故,朝議甚至比平日更加通暢,還不到正午,各地奏表的問題,都議定出對策。
李治下旨廊下食,許敬宗等人趁機又聚在一起商議。
就食畢,韓璦再次奏請傳金仁問上殿,李治終於同意了。
隨著禮儀官高聲宣唱,新羅王子金仁問進入大殿。
李治細細打量著他,此人二十五六歲年齡,人長的精瘦,顴骨高聳,麵皮白淨,臉上像女子般塗了唇脂。
“外臣金仁問,拜見陛下。”金仁問稽首道。
李治道:“平身吧。”
金仁問站起身,高聲道:“外臣奉王上之命,向天朝進奉貢品,此乃禮單,請陛下過目。”
說著取出一份鑲金的帖子。
許敬宗出列,道:“各國獻進貢品,皆是歲首大朝會之時,金外使久在長安,難道連這點規矩都不懂嗎?”
金仁問拱手道:“許尚書說的是,不過外使這些貢品,並非歲首之貢,而是因大唐出兵救我新羅,使我免於滅國之禍,此乃拜謝天恩之貢。歲首時,另備朝賀之貢。”
許敬宗聽他準備了兩份貢品,也不好再說什麽,退回坐下。
李治命王伏勝拿過禮單,細細瀏覽了一遍。
新羅進獻的這份貢品,倒也確實頗有誠意,除五十斤黃金、二十袋珍珠、各種翡翠玉石外,還有十二名新羅美女。
新羅美女在唐朝頗有盛名,被稱為新羅婢,以美貌溫婉著稱。
禮單中還特別記載著,金仁問帶來的新羅美女,都是新羅王精挑細選,在國中訓練一年,方才派來,不僅容貌美麗,且精通歌舞技。
李治將禮單放下,淡淡道:“新羅使,你獻這份禮物,除了感激我朝救援,還有別的目的吧。”
金仁問跪在地上,泣聲道:“陛下聖明,臣還奉家父之命,懇請大唐再派天兵,攻打高句麗殘暴之師,救新羅百姓於火海之中。”
韓璦當即出列,道:“陛下,高句麗乃本朝大患,倘若新羅有失,遼東皆危亦,應立刻發兵救援。”
李義府出列道:“朝廷正在對西突厥用兵,未竟成功,如何能再於遼東開辟戰場?”
來濟出列:“陛下,臣有前方戰事啟奏。”
李治道:“來卿請講。”
來濟取出一份奏章,道:“這是昨日兵部上呈的最新戰報,西突厥有哥舒闕部、突騎施部,向我大唐表示歸附,並表示突厥內部,很多人都不服賀魯。”
李治從王伏勝手中接過奏章,果然如來濟所言,這是程知節蓋了行軍大總管印信的奏章,應該不假。
隻不過,這奏章未免來的太巧。
很可能是幾日前就到了,被來濟暗中扣下,準備需要時再上奏。
李治瞥了兵部尚書崔敦禮一眼,隻見他眼睛半睜半閉,也不知他知不知道此奏章的存在。
來濟接著道:“依臣之見,對付西突厥可以用謀,徐圖緩之,慢慢分化各部與賀魯關係。”
李治道:“你的意思是召回西征軍隊?”
來濟道:“正是如此,大軍剛開撥鄯州,召回還來得及。眼下當務之急,是對付高句麗!”
韓璦跟著道:“高句麗不滅,我大唐隻要用兵,他們都會趁機攻擊新羅。新羅若滅,高句麗必犯營州!”
大理卿辛茂宗出列,道:“臣奏請陛下,任命司空李勣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討伐高句麗!”
金仁問大聲道:“隻要大唐出兵,我新羅願出兵五萬,從南策應!”
“臣附議……臣附議……臣附議……”
一時間,世家派官員紛紛出列,甚至有不少中立派官員,也跟著附議。
許敬宗等人都因程知節的那封奏章,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時難以應對。
李義府急忙道:“臣以為英國公年紀老邁,不宜領兵,可讓鄭仁泰為行軍大總管……”
於誌寧慢悠悠出列,道:“太宗皇帝有言,鄭將軍可為輔將,不可為主將。依老臣之見,可讓李司空為行軍大總管,鄭將軍為副大總管。”
上次他與世家派係緩和了關係,又見韓璦等人占上風,便也站到他們一邊。
李義府又道:“鬆漠都督李窟哥正處於遼東要衝,手下還有數萬契丹兵,可任命他為大總管,並唐兵與契丹兵,討伐高句麗。”
李窟哥是契丹部落首領,貞觀二十二年,率部歸順大唐。
韓璦道:“契丹部歸附不久,人心不穩,隻恐出現變故,唯有英國公親去遼東,方可萬無一失!”
李義府又舉薦幾人,全被韓璦等人否決,且理由充分。
李治忽然道:“李愛卿,此事你以為如何?”
李勣緩緩出列,道:“老臣想先問一下金將軍,此次高句麗出兵,靺鞨和百濟可有策應?”
金仁問愣道:“暫未有兩國出兵消息。”
李勣笑道:“老夫就猜是如此,高句麗前次失利,銳氣已失,兵無戰心,如今匆忙調兵,又未與靺鞨、百濟議好。此戰必敗無疑,朝廷無需顧慮遼東之事。”
李治暗讚一聲,果然薑還是老的辣,李勣這番話,應該切中了要害,這也是唐朝最終未出兵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