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77章 三個人八百個心眼子

字數:4766   加入書籤

A+A-


    接下來的兩天,沈大洪倒是沒什麽行動,整日不是在林場溜達,就是在林場也報告。
    就跟第一次來到三部落林場一樣。
    而陸三叔家此時卻格外的和諧。
    一向不愛說話的何小曼這兩天格外的開心。
    進門打招呼,出門也願意叫媽了。
    就連對待陸永家都熱情了幾分。
    “媽,我去縣裏買點吃食,最急有點想吃酸的,咱家還有醋麽,沒有我順路帶一瓶。”
    “裝什麽喜歡吃酸的,就算生兒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家的種,不準去縣裏!還要花錢買票!”
    三嬸子蹬了一眼何小曼,滿臉的不情願,剛取到這漂亮的知青時,她還挺高興的,比較成分上可比老大取的強多了。
    可是時間越久她越發現不對勁。
    陸永家說他喝多的時候跟何小曼發生了關係。
    然而,就按照那肚子推算,月份上絕對對不上。
    而何小曼對他兒子也愛搭不惜理,根本不像嘴裏說的那麽喜歡。
    主要是何小曼不會幹活,根本沒有盧玲靈能幹!
    就連白文心也不如。
    娶一個花瓶能有什麽用,還不如村子裏的姑娘看著順眼。
    三嬸子的性格本就如此,如今滿村子都是謠傳,弄的她更看不上何小曼,所以平日裏基本上張口就罵,千錯萬錯都是何小曼的錯。
    也就是她現在有身孕,要不打一頓也沒啥問題。
    誰家娶媳婦不是先拉家裏打一頓,要不哪會知道孝順公婆。
    就這脾氣隔壁的鄰居都看不過去,三嬸子可是她的婆婆,竟然一點也不害臊的跟著村子裏人一起懷疑兒媳婦肚子裏的孩子。
    這根本不是正常人能幹出來的。
    而當沈大洪來家裏拿著大米來看沈小曼的時候。
    三嬸子立馬裝出一副熱情的嘴臉,急忙拉著沈大洪進入屋子。
    又是糖水又是糕點,誰看不出沈大洪對何小曼有意思。
    但偏偏人家婆婆就是不在意。
    “嬸子這是我在老家帶的大米,和咱這邊不一樣,你做做看看,今天我就在這邊蹭一口。”
    何小曼跟他說過,今天陸三叔和陸永家去縣裏收破爛。
    這是他們發家的工作,所有人都以為他們是廢品收購站的正式職工。
    所以經常能在國營店和招待所收到不少好東西。
    轉手一倒賣,也就讓家裏過上了好日子。
    知道男人不在家,沈大洪才進屋親自看一下剛剛蓋好的房子。
    “哎呀領導,這你客氣啥,小曼你陪陪領導,我現在就去熱上飯。”
    此時外麵朝霞滿天,是春天下陣雨的征兆。
    兩人對視一眼,對於這樣的天氣甚是滿意。
    一部分是因為可以查看一下雨後的屋子。
    另一部分則是要是雨下的太大,在縣裏收破爛的兩人可不一定能回來。
    雖然這兩天沈小曼下麵有了一點紅色,但根本阻擋不了沈大洪的那顆躁動的心。
    屋內歡聲笑語。
    屋外做飯的三嬸子抽了抽鼻子,同樣也在期待下雨。
    這樣老爺們不在家,兩人敢幹些什麽的時候,她就可以去捉奸了。
    到時候不管她要求什麽,沈大洪還能拒絕?
    屋子裏三個人藏了八百個心眼子。
    但見麵的時候還滿是笑容。
    這演技肯定比聯係兩年半的要強。
    另一邊,陸永尚見沈大洪沒有行動,也沒有著急離開。
    沒有都去三合村大隊二爺爺家幫忙種植果樹。
    此時的大隊還不敢申請實驗田。
    比較這邊都是小塊地。
    中起來比較困難,每年的生產要求都不達標。
    不可能將地承包出去。
    而果樹的種植也是在自留地或者是荒地上實驗。
    而這有加大了種植難度。
    好在經過那段時間全家人投機倒把賣氣槍。
    家裏的底子厚了,頓頓也能吃上幹貨了。
    幹起活來也有一把子力氣。
    “老大,這些果樹苗能行麽?我們沒種過,需不需要化肥啥的?”
    幹活的陸永忠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
    老大是跟大爺爺那邊的排序,雖然李永忠歲數大,但已經認同了陸永尚帶頭的身份。
    “其實我也不懂,不過現在家裏不缺糧食,怎麽都要試試吧。”陸永尚尬尷的說到。
    這是他提出來的建議,反而自己是那個最不會種地的人。
    “我家的母雞都下蛋了,等有空我多送來幾隻,正好在果樹苗下散養,那樣的雞蛋更有營養,下的糞便正好是肥料。”
    陸永尚繼續說道:“對了白文心最近正在學習,等她回來我讓她過來帶帶你們。”
    陸永尚想起後世的溜達雞,那味道肯定比在雞窩裏好吃。
    這個年代的人吃飽飯就不容易了。
    但是陸永尚已經到了追求品質的階段。
    而且白文心的孩子就要出生。
    到時候溜達雞下的蛋絕對比其他雞蛋有營養。
    “那感情好呀,還是有文化好,不像我家妮子,現在學都上不了。”
    聽到這的陸永尚眉頭一皺。
    上學可是要緊的事,知識的力量是可以改變一個家族的。
    特別是在這個年代。
    所以他很看重這些。
    “怎麽沒去?家裏沒錢?要是沒錢跟我要!我都強調很多遍了,孩子一定要上學,不能心態那點錢,就是飯票沒有我那個夠,再苦也不能不上學呀!”
    感受到陸永尚的怒意,陸永忠急忙解釋起來。
    “不是家裏不讓上,是大隊沒名額了,咱們大隊沒有學校,要麽去縣裏,要麽去三十五林場,兩邊的名額都滿了。。。。”
    說到這陸永尚才想起來這些事。
    教育的重要性在高考恢複前後才開始普及。
    那時候小學缺少老師,不少初中畢業生都被拉進學校。
    隻是念了兩年中專就可以去小學當老師了。
    但學校不夠,學生必須要名額才能去上學。
    這可耽誤了不少兒童。
    “這事我幫你解決,實在不行家裏的那輛自行車你騎走,估計三十五的學校咱能去,你就辛苦點,早上送,晚上接,二三十裏路,為了孩子不遠的。”
    “真的?”陸永忠知道這可不是客氣的時候。“老大,隻要能讓我家小妮子上學,你讓我幹啥都行!!”
    “這話你都說了多少遍了,一家人客氣啥。”
    陸永尚搖頭苦笑。
    救急不救窮,陸永忠他們沒跟他要過一分錢。
    兩家人也默默堅持著這種關係。
    但孩子上學這種忙還是要幫的。
    沒有什麽比這還要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