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忘年之交喬國老,許劭評蔡邕問考

字數:4411   加入書籤

A+A-




    年輕時期的曹操,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麽特別的才能,加上自己的出身為宦官曹騰之後,更是與士人階層對立,令人所不齒。
    他的到來,讓雒陽城內的名士們紛紛閉門謝客,生怕卷入這即將掀起的政治漩渦之中。
    然而,在這股避之不及的寒流中,唯有梁國人喬玄的府邸,燈火通明,大門敞開,以一種不凡的氣度,迎接著這位不速之客。
    曹操行至喬府門前,攜帶著吳郡當地流行過來的禮物,這可是自己花重金從商人手裏買下的。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拜訪,更是他在雒陽站穩腳跟,廣結人脈的關鍵一步。
    守門的仆役見狀,麵露驚異之色,卻也迅速反應過來,連忙通報。不多時,門扉緩緩開啟,一位身著儒衫,須發皆白的老者立於門檻之上,正是喬玄。他麵容慈祥,眼神中卻透露出洞察世事的深邃。兩人目光交匯,仿佛有千言萬語,在這一刻無需多言便已心照不宣。
    “孟德大駕光臨,喬某有失遠迎,請進。”喬玄的聲音沉穩有力,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威嚴,他側身讓路,邀請曹操入內。
    踏入喬府,一股淡雅的書香撲鼻而來,與外麵的喧囂形成了鮮明對比。曹操環顧四周,隻見屋內陳設古樸,字畫滿牆,每一件物品都透露出主人的不凡品味與深厚底蘊。他心中暗讚,麵上卻不動聲色,與喬玄並肩步入正廳。
    正廳之內,茶香嫋嫋,氣氛凝重而又不失禮數。曹操與喬玄分賓主落座,侍女們輕手輕腳地奉上香茗,隨後悄然退出,隻留下兩人在這方寸之間,進行著一場無聲的較量與交心。
    “孟德此行,定有要事相商。”喬玄輕抿一口茶,緩緩開口,打破了沉默。他的話語雖輕,卻如同重錘,直擊曹操心田。
    曹操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抹精光:“喬公慧眼如炬,操此次前來,實乃仰慕喬公高風亮節,虛心向喬公請教。”
    隨後搖了搖頭歎息道:“操福氣淺薄,早年間身份低賤而遭逢孤苦。既沒有享受到如同孟母三遷那樣的來自母親的教育;也沒有聽聞過如孔子在庭院中教育兒子那般的教誨。人生處在惡劣的境地就好像抽腸裂膚般難過,自己總是在思考此生到底有什麽可以依靠。盡管懷著滿腔的誌向,但這世道又怎麽會給我施展抱負的機會呢?”
    隨後言辭慷慨,談及天下大勢,分析利弊,言辭間透露出不凡的遠見卓識。
    喬玄聽罷,雙目微眯,深邃的目光仿佛能洞察人心。他緩緩點頭,嘴角勾起一抹讚許的笑意:“孟德誌在千裏,非池中之物。老夫觀你言行舉止,確有非凡之才,若能持之以恒,必成大器。”
    言至此處,喬玄神色變得凝重,他站起身來,緩步走至曹操麵前,雙手搭在其肩上,語氣中滿是托付之意:“吾見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願以妻子為托。”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曹操亦未曾料到喬玄竟有如此決心,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鄭重地拱手行禮,目光堅定:“喬公放心,孟德定不負所托,必將以真心相待,共赴時艱。”
    隨後喬玄向曹操介紹著自己與曹家的淵源,原來曹騰當初曾助種暠(chong hào)當上司徒,而種司徒又征辟了梁國人喬玄,後喬玄曆任三公,既是名臣又是名士。
    喬玄認為曹操有安定天下的才能,曹操亦感念喬玄,遂與之成為忘年交。喬玄亦是向曹操舉薦許劭許子將、蔡邕蔡伯喈,隻要得到此二人的品評和讚許,在士人眼中就將得到認可。
    ————————
    翌日,曹操身著一襲低調卻難掩其氣勢的玄色長袍,步履沉穩地踏入許劭的府邸,他深吸一口氣,調整著情緒,盡量讓自己的姿態顯得卑微而不失尊嚴,緩緩踏上石階,手中緊握的禮盒沉甸甸的。夕陽的餘暉斜灑在他堅毅的麵容上,為他鍍上了一層金輝,卻也掩不住那雙深邃眼眸中閃爍的急切與不屈。
    他深知此行非同小可,許劭的一語品評,或將是他日後名揚四海、成就霸業的敲門磚。因此,即便是麵對這滿院的清高與不屑,曹操也未曾有絲毫退縮。
    穿過曲折的回廊,曹操終是站在了許劭的書房門外,深吸一口氣,推門而入。屋內燭光搖曳,映照出許劭那張清臒而冷峻的臉龐,他正端坐於案前,執筆沉思,對曹操的到來似乎並不感到意外。
    曹操上前幾步,將重禮輕輕置於案上,禮數周全,言辭懇切:“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今日特攜薄禮來求教,望先生不吝賜教。”
    然而,許劭隻是淡淡一瞥,那眼神中滿是對曹操宦官後代身份的輕蔑與不屑,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並未言語。空氣在這一刻仿佛凝固,緊張與壓抑彌漫在每一個角落。
    曹操見狀,心中怒火中燒,但麵上依舊保持著那份謙卑與隱忍。他緩緩踱步至窗前,背對著許劭,聲音低沉而有力:“先生可知,時勢造英雄,出身非吾所能選,但未來之路,卻由吾心定。我曹操雖出身微末,卻胸懷大誌,誓要在這亂世之中闖出一番天地。今日上門,非為強人所難,實乃真心求教。若先生執意以偏見相待,曹操亦非任人擺布之輩。”
    言罷,曹操猛然轉身,雙眸如炬,直視許劭,那股不怒自威的氣勢讓許劭也不禁為之一震。空氣中彌漫的緊張感達到了,仿佛隨時都會爆發一場激烈的衝突。
    許劭沉默片刻,終是敗下陣來,他深知曹操非池中之物,今日若不給出個說法,隻怕日後更難善了。於是,他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無奈與妥協:“曹孟德,你確有非凡之誌,我許劭雖不屑你出身,卻也不得不承認,君乃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此言一出,曹操臉上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深知這一句話的分量,不僅是對他能力的認可,更是他日後逐鹿中原、問鼎天下的預兆。他再次躬身行禮,謝過許劭,轉身離去,步伐中已多了幾分不可一世的霸氣,仿佛預示著一段傳奇的開啟。
    曹操青少年時期酷愛讀書,經史典籍廣泛涉獵,尤愛讀軍事著作,且在詩歌、書法、音樂方麵天賦獨具,幾可與名家媲美。尤其擅長草書,僅次於草書之祖的張芝和草書亞聖的張昶(chǎng),此二人乃是“涼州三明”之一張奐的兒子,張奐當年也受過曹操祖父曹騰舉薦,故曹操有機會跟二張學習。
    ————————
    在那陰雲密布的午後,曹操身著一襲素雅長袍,踏著晨曦微露的薄霧,步伐穩健地邁向蔡邕府邸的大門。門楣高聳,銅環在輕叩之下發出沉悶而莊重的回響。門緩緩開啟,透出一線冷冽的晨光,映照在曹操堅毅的臉龐上,他的眼神中閃爍著不容置疑的誠摯與決心。
    蔡府之內,古木參天,石徑蜿蜒,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與書卷氣。曹操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意,卻也夾雜著一絲忐忑。
    步入正廳,蔡邕已端坐於案前,麵容清冷,眼神中透露出幾分不易察覺的疏離。廳內陳設簡約,卻處處透露著主人的高雅與不凡。曹操上前幾步,躬身行禮,言辭懇切,道出了自己的來意與對蔡邕學問的仰慕之情。然而,蔡邕隻是微微頷首,語氣中帶著幾分淡漠,顯然,喬玄的麵子雖重,卻也不足以讓他輕易敞開心扉。
    曹操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冷淡,心中雖有波瀾,但麵上卻愈發顯得從容不迫。他深知,真正的智者,往往以才情服人。他緩緩踱步至案前,目光掠過那些珍貴的墨寶,最終落在了一卷未展的粗紙上。未待蔡邕發話,曹操已提起桌旁那支精致的狼毫,筆尖飽蘸濃墨,懸腕運筆,隻見墨色在宣紙上如龍蛇遊走,一氣嗬成,一幅草書作品躍然紙上,筆勢奔放而不失法度,字裏行間透露出非凡的氣度與胸襟。
    隨著墨香四溢,蔡邕的神色逐漸柔和,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緊接著,曹操又即興吟詠起自己創作的詩句,那些詞句或激昂慷慨,或婉約細膩,字字珠璣,句句入心,仿佛能穿透時空的壁壘,直擊人心最柔軟的部分。蔡邕不由自主地被這才情所打動,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緊接著,曹操話鋒一轉,談及軍事戰略,他的分析鞭辟入裏,見解獨到,從兵法精要到實戰案例,無不娓娓道來,展現出超越常人的軍事才能與遠見卓識。蔡邕聽得入神,時而蹙眉沉思,時而豁然開朗,那份冷淡早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敬佩與賞識。
    最終,當曹操的話語落下,整個正廳陷入了一片寂靜。蔡邕緩緩起身,目光中滿是欣賞與敬佩。他親自為曹操斟上一杯清茶,笑道:“孟德之才,實乃當世罕見。老夫先前多有怠慢,還望勿怪。”曹操連忙回禮,兩人相視一笑,所有的隔閡與冷漠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這一刻,曹操的心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激動與滿足。
    此後曹操時常在蔡府與蔡邕、桓譚互通音律;與馮翊人山子道、王九真、郭凱等切磋圍棋,曹操皆能一較高下。
    由是操聲名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