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生財之道
字數:3649 加入書籤
回來沒幾天,隔壁府城的幾個縣令就相續找來。
他們植樹造林後,把山腳下繞一圈都挖過了,有些甚至跑到半山腰或山頂上嚐試過,都是失敗告終。
沒有發現一滴水,更別提挖水井。
想到江一鳴曾經和他們提過,如需挖水井可以找他,但要拿東西換,江一鳴敢這麽說,定是有特殊技能。
比如旁人挖不出水井來,但他可以,至於怎麽做到的,這種和家傳秘方一樣的牛叉技術,肯定不可能外傳。
幾個縣令隻好又來找江一鳴商談打水井之事,要拿什麽換,價錢怎麽算?
“一口水井一萬斤粗糧,就按這個比例交換,用其他的東西換也行,屆時把東西運過來,本官自會去給你挖水井。”江一鳴在某平台買一條河要一千萬,一條河能供應五口水井,一口井就是二百萬大洋。
換算成時下的物價就是白銀二千兩左右,但是西北這一片嚴重缺水,水價高是常態。
不過拿什麽換都可以,像柴火之類的平時用得著的都能換,畢竟現在遼州缺木材,燒火的材料很稀缺。
到時候作坊開起來,柴火需要很多,換一些然後某平台買一些混進去,真是啥啥都缺。
轉眼又到了七月。
張樹的商隊再次來到遼州,看到集市上人來人往,比之前離開時熱鬧了不知幾百倍,從死氣沉沉到現在的生機勃勃,看著就讓人心生感慨。
同時也為這種情景高興,江大人的努力沒有白費,遼州百姓總算有盼頭了。
許久未見,江一鳴和少爺見到張樹都很高興,特意做了一桌酒菜讓張樹到後院邊吃邊聊。
張樹挑了挑眉,他不是第一次來,江大人和宋少爺卻是第一次這麽熱情,一來就要請他吃酒,不簡單。
“以前是沒條件,現在不一樣了,周邊府城如今都要求著咱們呢,啥好東西往遼州送,東西有剩的就放到集市,老百姓拿自家東西來換,貨物一流通,整個遼州都活過來了。”少爺攬著張樹的肩一副哥倆好的姿態。
“我看宋少爺眉梢都帶著喜意,到底有啥好事,江大人也從未如此鬆馳過,可見最近是有好事發生。”張樹不免好奇。
“本想邊吃邊聊,既然你如此急切想知道,那就直接告訴你吧,”江一鳴神秘一笑,“我們找到鹽了,張樹本官這裏有鹽引,你的商隊可以販鹽了。”
張樹驚喜的同時,目光一閃,低聲道:“朝廷知道嗎?不會是偷販私鹽吧?”
少爺瞪他,“胡咧咧啥,咱們是這種人嗎?如果朝廷不知道,怎麽會有鹽引?”
這可是賺錢的大買賣,張樹簡直不敢相信,“那啥,遼州這鬼地方還有鹽礦,別是逗我玩吧?”
少爺嘖了一聲,“沒見識了吧,遼州雖然鳥不拉屎,但它背靠沙漠,沙漠知道嗎?”
張樹張了張嘴,笑道:“宋少爺你不會是想告訴我,鹽是在沙漠裏找到的吧?”
這時江一鳴說話了,他說的話比較有份量,更讓人信服,“有沒有聽過鹽漠,一大片一大片的白色大鹽塊組成的鹽漠,咱們帶著人進去直接挖鹽即可,那片鹽漠是少爺發現的。”
張樹這會是真的信了,雙目瞪圓,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哈哈哈發財啦,咱們發財啦。”
有太子在後麵撐腰就是不一樣,不然這鹽漠怕是守不住,發財也沒他們的份,說不定還會被滅口,沒有靠山的小蝦米沒資格打鹽漠的主意。
這頓酒吃得高興,張樹直接喝醉了,被架到財源廣進房裏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回客棧。
七月也是紅薯等糧食豐收的季節,江一鳴和少爺帶著人早出晚歸收糧食,收糧就整整花了七天。
周邊幾個府城的縣令這段時間也都在遼州,來看他們收糧食,看著一串串的紅薯土豆,還有金黃喜人的玉米,看得眼都花了。
這些縣令急吼吼地守著江一鳴收糧,就是想拿到最好的糧種,深怕遲一步好的都被挑沒了。
除了各地的縣令,許多商隊也聽到消息,陸續趕來,在市集上和當地百姓以物換物,不拘什麽,日常有用的都可以換。
像米麵,農具布料菜幹之類的,應有盡有。
糧種現在還是稀有物,所以能換到很多東西,一斤紅薯換十斤黑麵或粗糧,白麵換三斤。
有些商隊甚至運了家具來換,普通百姓現在自是不換家具的,條件好一點的才會奢侈的去換家具。
現在好多人都沒有蓋房子,隻有少數人要娶媳婦啥的,才會想著換磚頭石灰啥的來建新房。
這些人看的遠,知道過了這個紅利期,以後再想以一比十換材料是換不到的,現在勒緊褲腰帶把材料啥的先換回來,把房子蓋起來就是賺了。
以後就沒這個福利了。
像江一鳴和少爺就換了大量的材料,除了建作坊,還要建府邸,江一鳴不僅給自己換材料,還給七姐換了許多,給七姐也建一個四進的房子。
還有鋪子啥的,都趁現在趕緊建起來,江一鳴的紅薯土豆玉米就跟換不完似的,越換好像還越多了。
財源廣進等人看得直撓頭,產生了自我懷疑,是不是他們算術太差了,沒算對,還是最近太忙了,忙暈頭了?
算不明白了,搞不懂庫房到底有多少糧食。
少爺那邊就合理多了,他那邊糧食沒了,就從江一鳴這裏運過去,所以沒人懷疑啥。
不過江一鳴很淡定,反正他種了一千畝,搞了好幾個倉庫,這邊堆一些那邊堆一些。
作坊這邊堆放的最多,當時他直接從某平台買了十萬斤紅薯十萬斤甜菜和現有的混在一起。
不日糖作坊便可以開工了,很快遼州不僅產鹽還產糖,何愁經濟發展不起來?
匪寇也被剿滅,各地的商隊也敢進遼州來做生意了,經濟恢複,現在就差房子沒建了。
各地的學堂差不多都完工了,屆時便要把街道兩旁的房子建起來,現在不是沒有鋪子,隻是太少了,而且大多是世家的鋪子。
“我的少爺的七姐的還有張樹的,大家都要在這裏建鋪子,材料還是不太夠。”江一鳴坐在書房計劃著生財之道。
這時賀將軍和秦太醫等人來找他,竟也是為了買鋪子的事。
他們在京城也有莊子鋪子啥的,都是會經營的人,怎麽會看不出遼州如今正是能發財的好時機,錯過了就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