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新的問題

字數:4236   加入書籤

A+A-


    會議室裏,暖黃的燈光傾灑而下。

    京龍摩托車的設計圖紙和相關技術原理說明,在東陽區第三機械廠的專業工程師手中傳閱。

    胡俊海現在四十多歲,算得上是第三機械廠的第一專業技術人才。

    當初也是名牌大學的大學生,專業技術過硬。

    這份京龍摩托車的設計圖紙,他是第三機械廠第一個看到的人。

    才看了不到一半,他的神情便激動萬分,大聲叫好。

    “太棒了,太棒了!

    徐書記,這絕對是國外摩托車的最新技術,比我以前看到的相關摩托車圖紙強太多了。

    而且,這個技術雖然隻有簡單說明,可技術的名稱我好像聽說過,應該是小日子最新的技術才對。

    通過這份摩托車的技術圖紙,我覺得對方很有誠意與我們東陽區第三機械廠合資。”

    說到這裏,他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臉上露出幾分疑惑之色。

    “可是......徐書記,你確定對方真的是想和我們第三機械廠合資辦廠嗎?

    啊~不好意思徐書記,我沒有別的意思,就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對方拿著這麽先進的技術,按說可以直接去找那些大廠合資......嗬嗬,咱第三機械廠有點兒拿不出手了!”

    他都這樣說了,其他能夠看得懂圖紙的工程師也全都興奮地發表意見。

    “胡工,咱們第三機械廠不差啥,有徐書記幫忙,一定能讓人家國際大公司跟咱們合作。”

    “對!徐書記,您放心,我們一定百分之百配合。

    爭取按照您的指示跟國際接軌合資,轉型升級,從東陽區第三機械廠升級為京龍摩托車有限公司!”

    ......

    徐峰聽著眾人的真實反應,溫和的目光緩緩環視一圈,嘴角不自覺上揚。

    “諸位,還有時間,你們可以仔細地看看這份圖紙。

    以你們的專業眼光,真的確定這是一款具有國際最新水平,具備高技術水準的摩托車設計圖紙嗎?”

    他這樣一問,一旁的工程師紛紛住口不言,全都轉頭看向東陽區第三機械廠的技術大牛胡俊海。

    在技術方麵,胡俊海是東陽區第三機械廠當之無愧的權威。

    胡俊海經驗豐富,專業知識儲備足夠,偶爾也會自己搗鼓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新鮮玩意兒。

    他如同看膚白貌美熱情性感的情人一般,目光有些癡迷地看著摩托車設計圖紙,有些粗糙的手指,輕輕撫過圖紙上的每一道線條。

    “徐書記,我十分確定,這絕對是最新的技術設計。

    這設計,既有著大膽創新的銳氣,又不失精妙入微的巧思,難得的是,分解到位,深入淺出,咱們第三機械廠的設備隻需進行小幅度改裝,就能開始生產加工。

    可以這麽說,隻要能夠得到對方的親自指點,將其中核心部位的設計公布,咱第三機械廠絕對能轉型成京龍摩托有限公司。

    到時候,我們廠生產的這款125型摩托車,必然能夠賣到全國去!”

    年輕的技術員小王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接過話茬。

    “師傅說得沒錯!要是依著這方案把廠子改造到位,咱廠生產的摩托車投放市場後,不得像猛虎下山,在行業裏‘大殺四方’啊!”

    徐峰欣喜點頭,心中對李政所畫圖紙的最後一絲懷疑也自然消散。

    他拿到這份圖紙後,並沒有第一時間拿到第三機械廠來。

    而是找了相關方麵的專家學者。

    專家看過之後,也大家讚賞,還追問這麽好的技術到底來自哪個國家。

    對方怎麽會那麽信任徐峰,竟然直接將如此具有創新價值的設計提前交給徐峰!

    改開之後,國家對於科技發展極為重視,寧願付出一些代價也想從發達國家引入最新的技術。

    可那些擁有最新科技的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全都對中國“敝帚自珍”。

    哪怕是為了華夏巨大的市場,想要來華夏合資辦廠,帶來的也大多數都是二三十年前就已經淘汰了的技術。

    如眼前這份設計圖上的全新設計和技術成果,絕對是最新的技術。

    甚至,就連見多識廣的專家竟然也從來沒有見過......

    徐峰腦海中浮現出那幾位專家震驚的表情,以及不可置信的評價。

    “徐書記,我三個月前才從小日子出差歸來,為的就是造車方麵的相關合作,希望能引進相關技術。

    我可以十分肯定的說,這份圖紙上的摩托車設計,即便放在小日子這樣的國家,也算是相當先進的技術。

    而關於發動機的設計理念,更是我在小日子那裏都沒有聽說過的全新理念。

    難道這份圖紙是來自......阿美莉卡?”

    “在摩托車的技術上,小日子似乎不輸於阿美莉卡,但這個全新的設計理念,我覺得比小日子的設計還要強一點兒!”

    ......環視周圍,迎著胡俊海等人殷切的目光,徐峰也信心大增。

    他要在自己的任期內,讓連續多年虧損的東陽區第三機械廠改頭換麵,改型升級為京龍摩托有限公司。

    嗯?

    他的目光停在第三機械廠現任廠長馮興軍緊鎖眉頭,滿是愁容的臉上。

    “馮廠長,你對東陽區第三機械廠改型升級為京龍摩托有限公司有什麽看法?”

    馮興軍今年五十三歲了,身體一直不太好,雖兢兢業業工作,卻還是無法讓東陽區第三機械廠扭虧為盈。

    他本來想著再過兩年,他就辦理病退,直接將東陽區第三機械廠的擔子交給副廠長。

    不管怎樣,他也能算是功成身退。

    可沒想到,最後的兩年,徐書記給他出了一道難題。

    苦澀的一笑,他低頭看了看手中的“企劃案”,訕訕回答道。

    “書記,這份方案我看了,簡直驚為天人。

    怪不得國外發展得那麽好,原來管理個廠子竟然還有這麽多門道,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可咱們第三機械廠近千工人,一大半都是沒有什麽文化的粗人,按照這上麵的製度改革,恐怕一大半人都要被淘汰。

    我是一把老骨頭了,隨時都可以退下去,月月都能有退休金。

    可這麽多工人,還有工人們的家庭,都指著他們這份工資才能活下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