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22章 槍才是真理

字數:4117   加入書籤

A+A-


    再等硝煙散去,本來還矗立在刑架上的多爾袞連同刑架一道灰飛煙滅。

    現場的所有清軍兵卒全都噤聲,一臉蒼白。

    炮決的視覺衝擊,讓這些清兵見識到了什麽叫做真正的火器,也意識到了所謂的大清和明廷天朝的差距。

    緊接著,身為山海關總督的方正化站了出來:

    “自即日起,天朝降恩,天子垂憐,關外建州,設總督府,立三省,劃治為遼東、黑水、白山三省!”

    “三省各有朝廷駐軍五萬,所有滿人貶為奴籍,而後以百人為團,編為一堡,由明軍直接集中號令,從事耕作生產……”

    “若有人敢起兵鬧事,滋事生非,一律處決,絕不姑息!”

    “所有滿人,雖為我大明臣民,但絕不能入關,所生子嗣,由朝廷統一教化!”

    方正化把朱由檢這幾日製定的國策當著所有清兵的麵宣讀了起來。

    這一讀完,在場的清軍全都躁動了起來。

    當場就有人站出來,用滿語開始大聲抗議:

    “這不就是讓我們做你大明朝的奴隸嗎?”

    “我們雖然投降了,但是我們滿人還沒有死絕,咱們要是照著明廷說的做,隻有死路一條,現在起來反抗還有活路!”

    “滿清的漢子們,咱們大清亡了,但是咱們清人還沒有死絕!”

    “他們明朝這就是要咱們斷子絕孫,要讓咱們世世代代給他們大明朝當奴隸!”

    就在人群之中爆發騷亂,逐漸開始有人振臂高呼的時候。

    砰砰砰!

    火槍開槍的清脆聲響徹現場。

    剛才所有開口的,意圖煽動鬧事的人全都被擊斃。

    槍聲一響,剛才還蠢蠢欲動的清兵俘虜全都一個個老實巴交地低下腦袋,渾身發顫。

    朱由檢看著關樓下的一幕,笑道:

    “槍,才是道理!”

    一旁的一眾明軍將領全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該說不說,陛下,這些犢子身上野性未脫,光是殺個多爾袞,不足以震懾!”

    “就是啊,陛下,這麽多的清兵放回遼東開墾荒地,肯定還會想著和朝廷作對生亂鬧事!”

    朱由檢擺擺手:

    “百人一堡,這每堡還要配備十個明軍,五十個從關內搬遷過去的民團!”

    “他們想要鬧事,也得要有那個膽量,而且把這些人打散,圈禁在一個地方,一旦一個地方生亂,立馬就有大批明軍趕到鎮壓,根本不足為慮!”

    “而且這關外雖然眼下看,是個苦寒之地,可一旦開墾出萬頃良田,那可就是我大明的大糧倉,乃是寶地中的寶地!”

    “故而日後還要想辦法,把關內的流民組織起來,全部遷徙到關外,如此一來,日後的關外,就是咱們漢人的天下!”

    聞言,眾人這才明白朱由檢的用心良苦。

    “陛下此計甚妙啊,移花接木,不費吹灰之力,潛移默化,就把這關外沃野,變成了我大明的家底!”

    “先朝曆代祖宗沒辦成的事情,讓陛下給辦到了!”

    “這麽多的滿人,頂多二十年,就能把整個關外的荒野開墾出來,到時候咱們也移民的差不多,二十年後,這麽多的地,得產多少糧食?”

    朱由檢望著關外的北方,目光深邃,開發東北,這就是一個大工程,大戰略。

    明末農民起義爆發的重點,以及後期清朝百姓民不聊生,所謂康乾盛世百姓一個褲子傳三代,終究的原因,還是生產力和糧食產量問題。

    如果明末動蕩能夠避免,如果滿清沒有入關,那麽極大的可能,就是明朝完成工業革命以及商業革命。

    但是可惜的是,清朝入關之後,前期的大屠殺以及戰亂,遏製了一段時期的人口發展,後期因為一些海外糧食作物的引進,糧食產量稍稍提高。

    但是物質極度匱乏的問題一直存在,所謂的康乾盛世,也隻不過是粉飾太平。

    人口的增長,物質的匱乏,加上滿清遏製漢人,最終導致了全民低識字率,走到大街上九成九的人都是目不識丁。

    如此一來,何談發展經濟,何談社會發展,生產力發展?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有了這東北大糧倉,糧食的問題就能徹底解決,加上從海陸商貿引進的各種作物,輔以工部的育種,糧食產量的問題就不用再擔心了。

    而且在戰略縱深上,遼藩一解決,遼東全都是漢人,那今後的北方,遊牧民族所謂的威脅,就會大大降低。

    北京也就會越來越安全!

    過去北方蠻兵動不動兵臨北京城下的日子也就一去不複返了。

    就在這個時候,王承恩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陛下,倘若日後將這些遼藩全都奴役起來,久而久之,幾十年,百年之後,他們會不會生亂?”

    聞言,朱由檢冷笑一聲:

    “百年之後,還有滿人嗎?隻要自即日起,出生的滿人孩童,以及五歲之前的孩子,全都送入關內,要麽由民間撫養,要麽朝廷撫養!”

    “期間灌輸皇家恩情,如此一來,等他們長大了,派遣到關外去,就是看見親生父母,那也隻會心向朝廷!”

    在古代這個生產力匱乏的年代,其實勞動力才是最寶貴的東西。

    奴役人,要比殺人高明!

    這也是為什麽朱由檢要留著這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滿人。

    而沒收所有的滿人子嗣,代入關內撫養,也是斷絕滿人複仇念頭,增加國家勞動力的最優解!

    這些孩子送回關內,長期灌輸恩情教育,要比任何的漢人還要忠誠朝廷!

    此時此刻,在場眾人全都一臉的佩服。

    在此之前,在場的無論將領官員,對於關外的處置,隻是停留在要麽殺,要麽驅逐的層麵。

    此刻聽完皇帝的規劃,眾人無不覺得欽佩。

    “這幾日抓緊把山海關外的建奴營打造好,把這些清兵的性子給朕磨掉!”

    “每日都要讓專人給他們灌輸思想,讓他們知道,他們是十惡不赦的戰犯,是敗寇,將來的一生都是要給大明贖罪的!”

    “等來年開春,等建州總督府組建完成,就分批次把這些人運往各省各地,開始開墾春播!”(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