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84章 小狐狸與前年狐狸
字數:4135 加入書籤
一套房子,三轉一響,二十四條腿就夠。
彩禮也要足足五百塊錢。
聽著這個要求,一屋子人都陷入了沉思。
不是二嬸子家此時拿不出這些錢,包括縣裏的房子,隻要何沫沫家能用父母的工作申請下來。
那不倒一千塊錢也就足夠了。
而且還用不少。
此時不少剛剛到縣城工作的年輕人,其實都會選擇找一塊偏遠的地方自己蓋房子的。
東北不像是南方,國營廠都會有自己的職工宿舍。
這裏大部分的國營廠的效益根本沒有那麽好,大部分的利潤都要讓給那些需要發展的城市。
所以這邊有了一個自己的政策,就是可以選擇城市邊緣的地方蓋房子,國營廠有自己分的土地。
早晚來回用班車接送也十分方便。
當時的人都覺得這樣不合適,畢竟那些地方距離縣城十分偏遠,步行特別不方便。
但陸永尚知道,隨著城市的發展,這些看似偏遠的地方會逐漸的發展起來。
二十年代初期,那些拆遷大戶都是這第一批蓋房子的工人。
而問題也就出現在這。
蓋房子,加上彩禮錢,有點太高了。
此時,縣裏一般彩禮錢也就在二百塊錢左右,嫁進到男方家,則會直接住到婆家裏。
隻要有一個屋子也就夠了。
三轉一響這些必不可少,其餘的帶上點糕點紅糖,富裕的家庭會多拿些糧票和工業票。
甚至配送一張電視票的都有。
下麵的林場結婚那更是簡單,有的三轉一響都配不起。
一輛自行車,幾套棉被,將男方多年積攢的工資拿出來也就是彩禮了。
很少有拉饑荒結婚的。
何沫沫的父母一下提這麽多的要求,也就是狗蛋這半年多打獵不少賺錢。
要不二嬸子一家根本就拿不出這些。
這看似是家裏同意了何沫沫與狗蛋在一起,實則間接的給狗蛋下了一個難題。
別說林場的家庭,就是縣裏大部分家庭也拿不出這些錢。
“伯母,我。。我父母就說這些,他們都在上班,要不就一起過來了。”
何沫沫看著二嬸子和陸永尚都不說話,小心翼翼的看著兩人。
她知道二嬸子是家裏的管事人,但陸永尚卻是整個陸家的主心骨。
她不僅喜歡狗蛋這個人,更喜歡陸家的氛圍。
誰家能讓最小輩分的人管事呀,就算再有能耐都不行。
家裏爺爺奶奶輩管事的人有的是,像這麽開明的家庭,在她附近已經很少見了。
二嬸子怕何沫沫多想,挽起何沫沫的手說道:“你父母能同意,我們就很開心了,畢竟不是一個階級的。”
階級兩字一出陸永尚就知道壞事了,二嬸子生氣了!
沒等陸永尚接茬兒,二嬸子又繼續說道:“你這嫁給我家都算下嫁了,提一點要求也不是不行,隻是這要求,有點太高了。”
“我家能不能拿出來是一回事,但這般侮辱我們就又是一回事了。”
二嬸子這個人恩怨分明,這些事情其實想的很開。
她也喜歡何沫沫這個小機靈鬼,和她年輕的時候特別像。
隻是,結婚可不隻是兩個人的結合,更是兩個家庭的融合。
他們家不像其他家庭,有許多孩子,給自家姑娘多要點沒什麽。
但她家也就狗蛋一個大兒子,所有的東西都是為了狗蛋攢的。
要不是這半年來靠打獵攢了不少錢,就這要求就能給兩個孩子別黃了。
分明就是看不起他們家。
何沫沫也不傻,自然明白了二嬸子的意思。
她也知道這個要求有點太高了,但父母畢竟是父母,她也不能忤逆父母的意思。
最後也隻能用求助的眼睛看著陸永尚,希望大哥能幫她說幾句話。
“哎,二嬸子,先別生氣,你想想,咱家是娶媳婦,你也是過來人,誰不想自己姑娘嫁個好人家不受氣呢?”
說這陸永尚就坐到二嬸子身邊,用手偷偷的給何沫沫比一個放心的手勢。
“二嬸子你當年嫁給我二叔,你娘家人也不同意,嫌我家孩子太多,還都是小子,家裏條件不好,這不也是你靠著絕食抗爭過來的麽?”陸永尚說到這,還偷偷的笑了起來,讓生氣的二嬸子也有點憋不住了。
“是吧二嬸子,放在女方家考慮,人家姑娘馬上就要考大學了,可是大學生,培養一個多不容易,誰還想著讓姑娘回到咱們這個窮地方。”
“就連盧玲靈還要考大學呢,她家裏也不想讓她留在這邊,更別說咱們本地人了。”
何沫沫聽到盧玲靈的事,瞬間豎起了耳朵,給自己的好閨蜜探查消息。
而二嬸子也是聰明人,不一會的功夫就想明白了。
“大兒子,那你說咋辦,你注意正,我聽聽你的意見。”
“既然兩家都知道了這個情況,要不趕著房子蓋好之前,就給這事定下來!你把二叔叫回來,咱們一起拜訪一下何沫沫的父母。”陸永尚臉上露出莫名的笑意。
自己結婚都沒有見過老丈人,反而要先見狗蛋的老丈人。
看來除非孤苦伶仃的過一輩子,要不誰都過不了這一關。
“好呀好呀。”何沫沫沒心沒肺的在一旁幫腔。
二嬸子倒是沉思片刻後點了點頭。
也不提誰先去誰家會沒麵子。
男方娶女方本就要先放低身態,都是為了兩個孩子考慮,這點道理她還是明白的。
“那行,我去林場借個電話,讓他們隊長去把你二叔給叫回來。”
“對,這事趕早不趕晚,越早越好。”
二嬸子聞言,風風火火地走了出去,打開門就看到了狗蛋站在門口偷聽。
也不知爐鉤子怎麽出現在她手上的,一下子就抽在了狗蛋的屁股上。
“不省心的崽子,等有空收拾你!!”
狗蛋張著嘴,一臉無辜。
不過屋內的陸永尚在看到二嬸子離開之後,挫著手,好奇的詢問道:
“你家一家三口都是職工,要是在縣城選擇一塊地蓋房子的話,能批下來多大一塊地。”
“我的意思是,越大越好,最大能批下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