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行業的半邊天!(求月票!!!)

字數:4880   加入書籤

A+A-


    “那也就是說,這個思考很危險了?那豈不是,這個作者要誤入歧途了?”潘洋有些緊張。
    作者可不能有事啊,還指望他更新呢。
    老者笑著搖頭,“說什麽呢,這一套理論極為的完善,我說的是引申出來的思想,去深思之後,會覺得很危險,但如果是現在的話,不僅不危險,而且,極為的可行,且有效!”
    “這思維就看怎麽用了。”
    “如果用在極端的思潮裏麵,依舊會大放光彩。”
    “但是對於這個提出學說的這個人來說,絕對是把這個理論吃透了,才能做出這麽深邃的思考的。”
    “先前我不是給你推舉過五百年前的心學聖人麽,聖人是能夠把自己的理論做到圓融一體的。”
    “隻是,後人如何去思考,去發展,就不是聖人能夠預見的了。”
    “心學創立之後,餘下的幾個學派各自發展,都走了不同程度的歪路,曲解了一部分聖人的本意。”
    “雖然也是發展著想,但比之當時的大宗師,是遠遠不如了。”
    “這是個很有思維的人,我也想見一見他。”
    “不過,這個思想,我倒是想引用一下,他給了我很多的啟發,等我寫一些文章來論證他這裏麵的道理。”
    “......”
    周越拿到了曹教授寄過來的幾份頂刊。
    曹教授對於這些頂刊,是極為重視的,甚至直接把周越放在了第一作者的首位。
    給出的解釋是,文章裏麵大量的引用周越的思路以及專著裏麵的內容。
    專著已經是出版,可以放在引用的行列之內。
    並且,曹教授帶頭引用!
    其他那些無論怎麽批判曹教授讓他們突然換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以及導師們,他們也都是在鑽研和引用這本書。
    這是一個新的領域,也是一個新的陣地。
    曹教授讓他們換課題,算是開荒了。
    所以,無論那些學生怎樣唱衰這個新項目,或者是怎樣不想放棄以前的課題。
    至少,現在都要放一放了。
    導師們是很樂意做新方向的。
    新的領域,好發論文嘛!
    而且,有了一個底本,完全照抄,都能發頂刊啊!
    至少,國內的頂刊都在不斷的收到這個類型的文章,國外的那些,也隻有京華大學能夠發的動。
    審稿周期長,再加上也不一定能夠認可這個方向。
    那他們努力不是白費了?
    所以,也就隻有京華大學等寥寥幾個研究所敢期待國外的頂刊。
    這就是國際話語權的爭奪戰。
    無聲無息,但卻足夠激烈。
    辦公室裏,郭老師拿著眼前打印出來的論文感歎了一下。
    “最近我們審稿的,都是這個類型的方向?”
    “好像有些多了。”
    郭老師笑著說道。
    一旁的周越隻是喝了一口熱水之後,“多了不是正好麽?”
    “話說,你自己怎麽不申請這種課題?不做這個方向麽?”郭老師看著他遞交上來的文件和材料,好奇的道。
    “我現在申請這個方向不好麽?”周越的課題申請剛剛交上去,他過來就是為了這件事的。
    但,方向絕對不是解構類型建築的。
    而是傳統的結構力學方向的。
    結構力學已經探索的差不多了,即便是有新東西,可能也不會太出彩。
    如果這個祖師爺,去做解構力學的項目的話,那別的不說,至少,國外的頂刊,郭老師他們是可以運作的!
    郭老師能審到這邊的稿子,閉著眼睛都知道是哪個大學,或者哪個研究所的文章。
    就證明,這群人是真的想在這個領域大放光彩。
    寧大拿了這麽一個祖師爺,創始人。
    這位去研究傳統力學了?
    郭老師覺得有些暴殄天物。
    但,又不能多說什麽。
    畢竟,周越申請的課題,也是國內頂尖的。
    如果真的做出來的話,可能又填補一些經典力學上的空白,那就看看吧,走一步看一步。
    周越的能力她是知道的。
    申請這種頂尖課題,倒是也不算剛學走路就要飛。
    另外,即便是周越真的做不出來,寧大,畢竟還是他的後台。
    郭老師覺得,找院士團隊幫他做出來,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郭老師也並沒有過多的擔憂,隻是要多關注進度,不然的話,可能時間上就來不及了。
    “實驗樓的鑰匙,我給你配了一把,你到時候自己看吧。”郭老師笑道。
    “這邊還有一些這個方向的論文,郵件待會兒我轉發給你,你去幫我個小忙,把這些審出來,給出審稿意見就行,我到時候發給他們。”
    最近這個方向的論文太多,郭老師不想自己審了。
    這些有的是投給他們自家期刊的。
    畢竟,寧大的建築學期刊,也是行業內頂級的。
    有些是別的期刊的委托審稿,但無一例外,很少有其他方向的。
    大多數都是解構方向的論文。
    這就讓人有些頭疼了。
    而且,大部分化用周越思想核心和建築學理論。
    有些設計,雖然別出心裁,但卻也很難和原著相比。
    換句話來說,這一本專著,幾乎是養活了大半個建築行業那些憋不出來論文的研究生和導師們!
    他們的嗅覺還真是靈敏,自從建築學會發下去讓研究這個方向的通知之後,這些人的心思都活絡了起來。
    “好。”周越笑著。
    到了晚上。
    周越把審稿意見發給了郭老師。
    郭老師剛要收拾東西下班。
    看到郵件之後,也是停下了動作。
    “八篇論文,審稿意見都過來了?”郭老師皺了皺眉。
    略有些懷疑周越是敷衍的狀態。
    “怎麽,小夥子沒認真看?”一旁的陳院長目光望了過來,笑了笑,“也很正常嘛,這麽多論文,真的要精細的看,可能要好幾天的時間了,這才幾個小時?你拿過來,我們倆再看看吧,多花兩天時間,也能審完了,年輕人嘛,難免有些心氣高。”
    陳院長雖然心裏也有些別扭,但總歸是想想周越的好,也就開始為周越開脫了。
    郭老師沒有回答,而是打開那些審稿意見,一條一條的看。
    眉頭逐漸的舒展開,並且目光則是越看瞪得越大。
    “陳院,我們是不是老了?”
    郭老師快速的劃動鼠標,看著那密密麻麻的批注,目光之中,從錯愕,到苦笑,再到無奈。
    那些批注。
    她抽著看了一些,都極為的精準,就連有的地方函數的步驟有誤,有的地方表述的不準確,都標注的很清晰。
    這可是八篇論文啊!
    每一篇都是如此。
    那該有多恐怖的算力,哪怕是隻是審核,但也相當於重新計算一下好不好?
    他幾個小時就看完了?
    還這麽仔細?
    院士也做不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