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深諳苟中之道
字數:4623 加入書籤
周琅微怔,“這能行嗎?不是說要過三年才能繼續考嗎?”
“理論上是不行的,但是可以保舉,你是今年童生案首,我們大虞國有條例,針對於童生案首,如果貴人破格提攜,可以提前就繼續考秀才,我家伯父正是翰林之首,崔翰林,我與他求一聲,讓你今年參考,是可以的。”
周琅頓時心思活泛起來。
他內心思量一番,便對崔縣令施了大禮,“那小人先謝過崔大人,以及崔翰林老大人了。”
不用等三年了!
如果能與周啟南同一屆秀才,那他們勝算更大了。
崔縣令哈哈笑,“好好好。”
然後,他又問周琅,“這次,你幫忙立了大功勞了,你想要什麽獎勵?”
周琅謙然道,“都是崔大人的福氣好,在下不敢居功,再說了,崔大人幫在下推舉了秀才考試,在下就已經感激不盡了。”
最後,崔縣令硬是塞給周琅二百兩銀子,說別的不說,他發現銀礦,功勞重大,給他二百兩銀子趕考。
周琅見狀,也沒有推辭了。
收下了。
拿回去交給媳婦,放入同心鎖空間備用吧。
然後,周琅問起關於萬三娘如何處置的。
崔大人突然輕咳一聲,“本官打算讓萬三娘跟伯父回京城,可是三娘她不願意,她想跟在本官的身邊當婢女,本官目前還在斟酌當中。”
周琅沒有多說什麽了。
催大人就把周琅舉薦給崔老翰林。
起先,崔老翰林不相信周琅的學識能考得上,以為一個鄉下童生案首,有什麽了不得的地方?怎麽可能當年就參加秀才秋闈?
怕舉薦錯了名額,影響他的名聲。
但,崔縣令讓崔翰林,當場考核周琅學問。
崔翰林拗這個侄子的情麵,便簡單地出了幾題,沒想到周琅真的答出來了。
後麵,崔翰林起了愛才之心,當場給周琅開了舉薦信,學考秀才還有三個月的時間,讓周琅再回去好好鑽研一下,再打磨打磨。
周琅謝過。
回到家裏,周琅與林十七說起了秋闈的事情。
林十七道,“還有這等好事?太好了吧!不過,狗周琅,你行嗎?這還有三個月就要秋闈了。”
“不信我?”周琅挑眉。
“信信信!”林十七哈哈大笑。
周琅又道,“我參加秋闈的事情,暫時不能外傳,到時候考上了再說。”
“好。”
本來兩口子都是低調之人。
深諳苟中之道。
***
天氣越來越熱。
豆腐坊現在白天都不幹活了,都是後半夜早起,雞不叫就起來做豆腐。
就忙活一早上,白天都休息。
熱得很。
屋裏的豆渣子也發酵得快,過不了多久就會餿掉,以前冬天裏還好,有那貧苦人家一次性多買點,回家吃幾天,現在不成了,放不了,就買得少。
賣不掉,就送親朋好友。
村裏人也吃膩了這玩意兒,最後,周婆子說多養幾頭豬,這樣,用來喂豬,過年多吃點豬肉,吃不完的還可以賣肉。
於是,老周家又買了幾個豬崽子,十幾隻雞,還喂了一條大黃狗看家。
大鵝也喂了幾隻。
周老漢還買了一頭牛。
家裏的存銀不少了,老兩口找牙行看了幾塊好田。
又買了幾十畝田地。
現在的田價,好田一畝值十幾兩銀子呢。
鄉下人有了田地,才是根本。
將來哪怕不做豆腐生意了,她們老周家都是桃花村數一數二的殷實人家。
家裏兒孫多也不怕,將來老兩口不在了,分家,每個人都能分到田地,不會餓死。
這些都是老周家的大喜事兒。
阮氏的身體也好多了。
夏日炎炎,林十七又在搗鼓她的冰粉,做出來了好幾種口味的冰粉。
有西瓜味的,有艾草味的,有樹莓味的。
山裏頭的野果子多,經過山神娘娘地心冒水之後,第二月後就來了雨水,田地莊稼還有山裏的樹木都長勢旺盛。
林十七沒少拉著小啞娘上山去采摘玩耍。
小啞娘她們走讀,放學早,回來能趕上晚飯,夏天時令長,晝長夜短,可以去山上摸好幾個來回。
山裏頭涼快,西瓜冰在泉水裏,跟冰箱一樣的效果,吃一口,通體舒爽。
林十七做出來的冰粉也超級受人歡迎。
她起先是免費做給家裏人吃,主要是為了拍小視頻出來上傳。
後麵,得到了所有人的歡迎,家裏人,包括來上工的人每天都盼著她的那一碗涼冰粉。
周婆子看到了心疼不已啊。
這得要多少原料,自家人吃了,不是浪費嘛,偶爾吃下可以,哪能天天吃的?
不如想辦法變點銀錢。
就讓周老二早上送豆腐的時候,送了幾種口味的冰粉到徐氏商行去了。
說是給徐管事嚐嚐鮮。
第二天,周老二就代話回來說,徐管事要買這種冰粉,禮貌問價來了。
林十七做冰粉這種東西,根本不值什麽錢。
有手就行。
就說是免費送的,每天給徐氏商行送幾桶過去,讓他們解解暑,交代要放井水裏冰鎮了之後再吃,口感更佳。
結果,徐管事是厚道人,就用半斤豆腐的銀錢給她結算了。
周婆子是樂歪了嘴。
她是看到林十七怎麽做冰粉的,萬不及豆腐一半複雜,卻能賣上豆腐一半的價兒。
老四媳婦真是有一雙巧手啊!
真正好。
夏天一到,老周家還做了一件大事情。
就是挖了一個大大的地窖,窖東西。
之前也有個小地窖,是隨便挖的,不太好用,也裝不了多少東西。
現在擴大了好幾倍,裏麵分區分明。
還連著挖了一條逃生通道,萬一村裏來了強盜突襲,可以從逃生通道逃命到山裏去。
當然,不希望用到那一天,隻能說是有備無患。
大地窖做得好,陰涼又通風,大熱天裏,糧食,菜瓜果都放在裏麵,延長了保存期。
就在後院裏挖的。
為了安全起見,把後院的圍牆也加固了。
用大石頭與黃泥巴一起糊的,加寬加高了。
結實得很,一人多高,上麵還豎了密密的尖瓦片,防止壞人翻牆。
地窖做好之後,周婆子加大了黴豆腐的數量,新鮮豆腐在大夏天裏不易保存運輸,於是,她加大了黴豆腐的數量,在地窖裏製黴豆腐,老方便了,做出來的黴豆腐成色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