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他人嫁衣
字數:4036 加入書籤
天才一秒記住【思兔閱讀】地址:sto.ist
定下決議之後。
寧滄海當即起身走出書房,去往了慕容信的住處。
眼下昏君被人劫持,京師為之震動。
像這種驚天大事,他覺得有必要告知少主,讓天子會提前應對接下來的變故。
如果昏君不幸遇難,那麽天子會正好可以借著時局不穩之際,大肆往雲朝各州擴張,以壯大複燕實力。
這樣一來,即便將來藩王入主朝堂,天子會也有抗衡之力。
不多時,寧滄海來到了慕容信所住的小院。
“寧相,你不是在跟手下心腹商議對策,怎麽有空來孤這裏?”
正在看書的慕容信見到寧滄海光臨,不由疑惑的問道。
“少主,屬下剛剛收到消息,昏君在許府被人劫持,不知所蹤,京師的天都快塌了。”
寧滄海抱拳行禮,麵色凝重道:“故而屬下此來,是想讓少主提前做好應對天變的準備。隻有這樣,才能讓天子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慕容信聞言,啞然失笑道:“嗬嗬,紫靈姑姑不愧是宗師高手,一個時辰不到就把昏君順利劫持了。”
可是這話,直接把寧滄海驚得打了個趔趄,差點摔倒在地。
“你……你說什麽?劫
持昏君之人竟是紫靈仙子?”
“不錯,紫靈姑姑想盡早救出青萍,所以決定脅迫昏君,放出青萍和靈煙。”
慕容信點點頭,跟著麵帶歉意道:“寧相,這是紫靈姑姑臨時作下的決定,沒能提前告知你,還請見諒!”
寧滄海菊花一緊,歎然說道:“紫靈仙子這是捅破天了,如今禁軍三衛和京兆府傾巢而出,京師全麵戒嚴,沒有楚衡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隨意進出,她就算劫持了昏君,書信也送不進來啊!”
慕容信不疾不徐道:“書信之事寧相大可放心,天子會豢養了一種極為聰明的信鴿,隻要昏君能對紫靈姑姑妥協,寫下釋放青萍和靈煙的聖旨,信鴿便能將聖旨送進宮中,或者送到楚衡的中書省。為了昏君性命所計,想必楚衡不敢不從。”
清楚了事情原委,寧滄海不由大感痛心疾首。
“如此說來,你們對劫持昏君是謀劃已久了,可是你們這般魯莽行事,遲早會壞了複燕大局的!”
所謂的複燕大局,其實就是他寧滄海在朝堂經營的利益。
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劫持,很容易讓人懷疑是他寧滄海所為。
畢竟秦牧剛剛得到林放
貪墨江南稅銀的罪證,就遭遇了這場劫持,楚黨自然而然的會把這一切算到寧黨頭上。
“寧相,事已至此,你說這些已經無用了,現在我們隻需配合紫靈姑姑救出青萍和靈煙即可。”
慕容信瞥了眼寧滄海,感覺眼前的老寧越來越膽小了,銳氣不複從前。
“唉……”
寧滄海長歎一聲,又追問道:“少主,你跟老夫說實話,紫靈仙子現今在何處?”
既然昏君被劫持已成事實,那麽他隻能將損失降到最小。
眼前當務之急,是找出紫靈仙子的下落,還要盡快把這位傾世佳人帶回來。
因為他給紫靈仙子下的合歡散,還剩兩個時辰就要發作了。
更要命的是,合歡散並沒有解藥……隻能用為愛鼓掌來化解。
如果兩個時辰之內無法到達紫靈仙子身邊,那寧滄海費盡心機所做的一切,等於是給他人做嫁衣。
這就像自己辛苦耕耘的果實,眼看就要成熟了,最後居然被別人摘取。
更讓他憂心的是,眼下紫靈仙子身邊隻有一個男人——昏君秦牧。
倘若他不盡快把紫靈仙子找回來,那昏君秦牧就會成為那個摘取果實之人。
要
知道那可是天下第一美人啊。
可恨的昏君,他憑什麽摘取老夫果實?憑什麽能有這種豔福?
隻要一想到這些,寧滄海就有種胸悶難當,意欲噴血的感覺。
“很抱歉寧相,孤也不知道紫靈姑姑現今在哪裏?”
慕容信搖了搖頭,解釋道:“在臨行之前,紫靈姑姑隻交代孤準備迎接青萍和靈煙,並沒有說把昏君劫持到何處。”
“什麽?少主也不知紫靈仙子在何處?”
寧滄海聞言,瞬間如同霜打茄子般,整個人都蔫了。
“寧相不必著急,紫靈姑姑達到目的之後,自然會回來的。”
慕容信還以為寧滄海是在擔心紫靈仙子的安危,旋即寬慰道:“況且以她宗師高手的武功,放眼天下也沒有幾個敵手,禁軍三衛那幫酒囊飯袋,哪裏是她的對手。”
寧滄海老臉一陣抽搐,心頭已經開始在滴血。
他一輩子都在算計別人,卻反被昏君秦牧拿捏得死死的。
在朝堂上,接連失利也就罷了。
現如今,好不容易看上的美人,老夫竟然親手送給了昏君秦牧。
難道那個可恨的昏君,真是老夫的克星?
“有孤在,天塌不下來,你
不必過於憂心。”
慕容信拍了拍寧滄海的肩膀,吩咐道:“寧相,你先回去準備一下吧,孤猜測要不了多久,昏君的聖旨就會送過來了。”
“老夫告辭!”
寧滄海木然的點點頭,而後轉身走出小院。
不過他依然很不甘心,不甘心就這樣給秦牧做嫁衣。
重新回到書房之後,他立即給玄武營主將趙錯下令:六萬玄武營將士傾巢而出,即使挖地三尺,也要在兩個時辰之內把陛下營救回來。
陳群林放等人雖然對此感到疑惑,但是見到寧滄海陰鷙的臉色,勸諫的話語到了嘴邊,又吞了回去。
得到中書省的手令之後。
玄武營六萬將士在趙錯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的開始搜尋秦牧的下落。
當然,像這種正規軍是不能進京的,所以玄武營六萬將士隻能在京師之外,展開地毯式的搜索。
夕陽如血,晚霞漫天,將京師周邊的山地和村落,渲染成了橘紅色。
在玄武營六萬將士掃蕩之中,無數膽戰心驚的百姓膽紛紛躲進自家緊閉大門。
隻是人們的注意力都在地麵上,卻沒人發現一隻信鴿,從一片竹林中騰空飛起,然後直奔京師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