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遼澤

字數:4542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在明代,遼東鎮有長達數千裏的長城。
    遼河河套地區的長城呈現一個v字形狀。
    稱之為遼河河套長城。
    黑線是長城,紅色星星是鎮靖堡,藍色圓圈是遼澤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形狀,是因為當時的遼河河套地區遍地都是沼澤。
    這一片沼澤又稱遼澤,泥濘不堪,人馬不通。
    受限於地形因素,大明隻能沿著遼河東西兩岸築邊牆進行防禦。
    而在此之前,遼澤的範圍還要大。
    若想從關內出兵遼東,隻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條是海路,從登州渡海來到遼南登陸作戰。
    另一條是遼澤南麵的陸路,可是這裏有一座易守難攻的遼東城。
    隋煬帝時期三征高句麗(不是高麗),耗盡國力也隻是攻破了遼河西麵的城池,未能踏過遼河一步。
    不但損失數十萬兵馬,還給高句麗送去了大量他們急需的盔甲兵器。
    給後來者造成了大麻煩。
    隋亡之後,大唐扛起了征討的大旗。
    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兵分兩路東征高句麗。
    一路從海上登陸遼南,另一路則由名將李勣率領,兵臨遼澤。
    李勣大張旗鼓的在遼河西岸造浮橋,給人一副要渡河攻打遼東城的假象。
    實則是派部隊北上遼澤填道造橋,出現在遼東腹地。
    在高句麗眼裏遼澤是一道天險,所以根本沒有設伏。
    唐軍的突然出現讓他們大吃一驚,紛紛關閉城門不敢迎戰。
    唐軍開始攻城,由此拉開了征討高句麗的序幕。
    由於高句麗士兵得到了大量隋軍的武器甲胄,所以唐軍打的非常艱難。
    以至於唐太宗都沒能平定遼東。
    好在大唐憑借深厚的國力,在唐高宗李治時期滅掉了高句麗。
    在此後的數百年時間裏,遼澤的麵積一直在減小。
    到了明清時期,遼澤的麵積隻有隋唐時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但腹地還是無法通行,尤其是無法容納火炮這種重型物資通行。
    李定國先是在地圖上找到遼澤的方位,又沿著長城發現了鎮靖堡的位置。
    整個廣寧一帶,有大大小小幾十座堡壘外加四座關隘。
    (關隘可以理解為天然缺口。)
    無論建奴主力去了哪裏,這些堡壘和關隘都應該及時收複。
    “諸位,”王永吉站起身,“既然建奴主力退往鎮靖堡,那咱們就趁勢出兵收複邊關長城以及附近的堡壘關隘,如何?”
    “全聽總督大人安排。”
    “末將沒有問題。”
    “收複這些地方確實沒問題,可問題是收複之後交給誰來守?總不能讓這些戰兵去守城吧?”在一眾讚同的聲音中,吳三桂站起來提出了心中的疑問。
    在明代戰兵和守兵不僅軍餉不同,訓練科目和戰鬥力也不一樣。
    綜合戰力肯定是戰兵強,可要是守城,戰兵不如守兵。
    王永吉微微一笑:“放心,人,有的是!”
    “前幾日朝廷送來公文說榆園民變已經徹底平息,現已下令調榆園士兵來遼東守城,另外李定國總兵麾下一萬步兵也前往遼東的途中。”
    “末將沒問題了。”吳三桂又坐了回去。
    隨後是安排每個人的作戰任務以及物資補給。
    王永吉帶著吳三桂,李性忠,劉肇基,高第,馬世耀,劉體純和中軍所有兵馬北上,追擊建奴主力。
    李定國則與李過,李來亨合兵一處。
    攻取廣寧東南方向的鎮寧堡,龍灣城,鎮武堡,西興堡等堡壘和城池。
    各個將領得到任務後先後離去,軍帳內的人越來越少。
    到最後隻剩下王永吉,吳三桂和李定國三人。
    王永吉站起身來到二人中間,左右手分別搭到了對方的肩膀上,“兩位,收複廣寧的功勞能不能商量一下?”
    “沒得商量,”吳三桂斷然拒絕,“本就是我的功勞,有什麽好商量的?”
    王永吉無奈,轉頭看向李定國。
    “實在抱歉,”李定國也搖頭,“其他事都可以讓步,但是這件事不行。”
    “我手底下的弟兄都指著軍功升官呢,若是把本應給他們的功勞拱手讓人,以後再遇到戰事誰還會出力?打勝仗就更是奢求了!”
    “真沒得商量了?”王永吉左右看了看,最後一次問道。
    “沒有。”吳三桂搖頭。
    “不商量。”李定國也搖頭。
    “這樣吧,”王永吉把手從他們二人的肩膀上拿下來說道:“有人要見你們,見完麵之後再說。”
    不等二人同意,王永吉拍打手掌。
    緊接著軍帳門簾一挑,一個身穿戎裝的年輕人走了進來。
    李定國和吳三桂看清對方的模樣後急忙施禮:“參見定王殿下。”
    “免禮,免禮!”定王朱慈炯笑嗬嗬地來到二人身前,悠悠說道:“你們都說收複廣寧的功勞是自己的,請問你們誰第一個把旗幟插上了城頭?”
    吳三桂眨了眨眼睛,沒說話。
    當時他隻顧著和李定國爭功了,再加上王永吉親自抵達現場調解,所以把這件事忘了。
    李定國張了張嘴,沒說出話來。
    他和吳三桂一樣,進城後把這件事忘得一幹二淨。
    “是定王殿下的人第一個把旗幟插上了城頭!”王永吉在旁邊解釋,“所以理論上講,這份功勞應該屬於定王殿下。”
    吳三桂和李定國頓時沒了脾氣。
    他們關係再硬,能硬的過朱慈炯嗎?
    對方是皇帝的兒子,大明藩王!
    “按理說這份功勞應該給兩位,可是兩位因為這件事鬧得十分不快,甚至差點動了手。所以這份功勞還是給定王殿下吧,不知兩位意下如何?”王永吉站在旁邊繼續說。
    吳三桂先是有些抗拒,隨後釋然。
    隻要功勞不是李定國的就行。
    李定國也是同樣的想法,他可以不要功勞,前提是功勞不給吳三桂。
    “末將沒有意見,”吳三桂率先說道。
    “末將心甘情願!”李定國跟著說道。
    “本王不會白白要二位的功勞,”朱慈炯麵帶笑意看著二人:“兩位稍後派人去本王的營地,那裏已經準備好了買功勞的銀兩。”
    吳三桂和李定國當然不敢要,接連推辭。
    朱慈炯不接受推辭,執意要給。
    二人無奈,隻能應了下來。
    看著二人離開的背影,王永吉長舒一口氣。
    功勞之爭終於暫時告一段落。
    至於以後會不會再出現同樣的事...他根本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