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章 勤王軍的困局

字數:5278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崇禎二十七年七月初九。
    朱國弼率領勤王軍從沛縣出發,殺向山東兗州府魚台縣。
    魚台縣最早隸屬於徐州,洪武七年改屬濟寧府。
    洪武十八年濟寧府降為州,兗州升為府。
    自此魚台縣開始隸屬於兗州府。
    與南直隸各地的望風投降不同。
    山東各府州縣緊閉城門,沒有要投降的意思。
    朱國弼隻能停止北上的步伐,開始琢磨攻城。
    攻城戰不但耗費人力物力和財力,還會消磨大軍士氣。
    朱國弼必須盡可能減少傷亡。
    與此同時。
    馬士英的西路軍正在圍攻歸德府。
    城中守軍擋下了勤王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他們雖然守住了城池,但士氣卻不增反降。
    無他。
    隻因看不到希望。
    從開始守城到現在。
    他們既沒有援軍,也沒有接到朝廷會增援的消息。
    全靠他們自己守城。
    每天都會死人。
    為了防止瘟疫爆發,百姓們不得不忍著悲傷將屍體燒掉或者扔出城外。
    可即便如此,他們也沒有投降的意思。
    為什麽?
    因為城中都是百姓,幾乎沒有士紳。
    士紳早已被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殺完了。
    這些底層百姓隻認崇禎。
    畢竟崇禎給他們免除過賦稅和徭役。
    在他們看來,崇禎如果有難,肯定會主動發出詔書,要求各路大軍進京勤王。
    而不是由太子喊出勤王的口號。
    所以他們堅信城外的士兵是叛軍。
    馬士英一邊與歸德府守軍鏖戰,一邊向北方走私糧食等物資。
    起初他隻是放行給平遼大軍運糧的商隊。
    但是在得知南北糧食的差價後,他忍不住打起了走私糧食的主意。
    其實這事不能怪他。
    第(1/3)頁
    第(2/3)頁
    在南京府庫丟失存銀後,勤王大軍就再也沒收到過軍餉糧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南京朝廷命他們就地籌措錢糧。
    就地籌措錢糧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讓百姓士紳捐錢,二是倒賣物資。
    馬士英本想使用第一種方法,但河南剛從天災和戰亂中度過。
    百姓們既沒有多少錢,也沒有多少存糧。
    馬士英隻能選擇第二種辦法,向北邊倒賣物資。
    不得不說,糧食的差價讓他掙得盆滿缽滿。
    不但能給士兵們發足軍餉和糧餉,還能有不少剩餘。
    唯一的缺點是糧草消耗太快,引起了南京戶部的注意。
    為了盡快平賬。
    馬士英不得不在深夜放了一把火。
    為了穩定軍心,馬士英立刻向徐州索要糧草。
    如此一來,他進攻的步伐也停了下來。
    鄭芝龍還是老樣子,用各種理由拖延進攻的時間。
    ......
    七月初九的傍晚,徐州失守的消息傳到了京師。
    一時間朝野震動。
    謝三賓既難過,又高興。
    難過的是叛軍已經殺到了山東,開始威脅京師。
    高興的是史可法兵敗後,朝臣們就要同意他召定王進京的建議,讓定王帶兵平叛。
    於是內閣首輔謝三賓立刻寫了一份奏疏,並請內閣閣臣以及六部朝臣在上麵署名。
    謝三賓首先找到了兵部尚書王家彥。
    兵部掌管兵馬。
    如果他能在上麵署名,後續的事就簡單了。
    王家彥皺著眉思考半天,最後輕輕搖頭:“謝大人,我不能在上麵署名。”
    謝三賓瞪大了眼睛:“已經提前說好的事,為何突然又不署名了?”
    “因為這不合規矩!”
    “什麽規矩?”
    王家彥回答道:“藩王不掌兵的規矩!如果同意讓定王殿下掌握兵馬,那永王可不可以掌兵?趙王,周王,唐王,蜀王可不可以掌兵?”
    謝三賓很生氣,使勁將奏疏摔在王家彥麵前:“別說那麽多沒用的,你到底署不署名?”
    “我不可能署名!”
    “好,”謝三賓說好的同時從懷裏拿出了另一封奏疏,使勁摔在王家彥麵前:“那我就把這封奏疏交到司禮監,請他們轉呈陛下。”
    王家彥警惕的問:“你要幹什麽嗎?”
    第(2/3)頁
    第(3/3)頁
    “嗬嗬,”謝三賓冷笑一聲:“你打開看看就知道了。”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王家彥打開奏疏開始翻看。
    不看還好,看完之後他的臉色開始閃爍:“謝大人,你...你這是...”
    謝三賓嘴角微微上揚:“你沒看錯,如果你不同意定王殿下領兵,我就向陛下推薦你去領兵平叛。無論輸贏,你都沒有好果子吃。”
    王家彥急了:“你怎麽能這樣呢?”
    以謝三賓受寵的程度,崇禎很可能同意他的提議。
    到時候他這位兵部尚書可就慘了。
    謝三賓冷笑:“是你先這樣的!”
    麵對謝三賓的威脅,王家彥無奈隻能在奏疏上署名。
    隨後謝三賓拿著奏疏來到其餘內閣閣臣以及六部朝臣麵前。
    有人同意,有人拒絕。
    謝三賓用對付王家彥的方法對付那些拒絕的人。
    大臣們無奈,隻能陸續在上麵署名。
    等征集到足夠多的署名後,謝三賓將奏疏上交司禮監。
    司禮監馬上將奏疏放到崇禎的龍書案上。
    看完奏疏的內容,崇禎反而得了便宜還賣乖:“這...這不好吧?藩王怎麽能掌兵呢?萬一他們趁機造反,朕豈不是沒事找事?”
    王承恩憋著笑意在旁邊解釋:“皇爺,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況且這是京師官員聯名的奏疏,還請皇爺三思。”
    “哎!”崇禎故意長歎一聲,從筆架上拿起毛筆,蘸足墨水後寫下了一個紅色的準字。
    這個字不但在奏疏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也在大明的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消息傳出,京師再次震動。
    比丟掉徐州時發生的震動還要猛烈。
    太子造反,定王掌兵...
    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定王很有可能會取而代之,成為新的太子。
    之前太子久居南京,北京朝臣沒有站隊的機會。
    現在定王即將進京,他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站隊。
    為此有不少人上疏崇禎,要求在京師給定王修建府邸。
    還有人暗中拉幫結派,打算在平叛之後上疏崇禎改立定王為太子。
    崇禎對京師官員的舉動毫不在意。
    現在的他隻關心兩件事。
    一是讓朱慈炯平安返回京師,二是正在朝鮮作戰的平遼大軍徹底剿滅建奴。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