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章 東昌府之戰

字數:4438   加入書籤

A+A-


    九月初四清晨,李定國率領先頭部隊抵達東昌府城外。
    東昌府位於安平鎮北九十裏處。
    大軍朝發便可夕至。
    可以說是安平朕的北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為了確保這裏的安全,朱國弼在城中布置了五千精銳。
    在李定國兵馬到來之前,探馬便將消息告知城中守軍。
    城中守軍都出自南京京營。
    在史可法離開南京前,南京京營一直由他訓練。
    史可法指揮作戰的能力確實一般,但訓練士兵的能力還是有的。
    曆史上的史可法從崇禎八年開始就一直帶兵打仗,一直到崇禎十二年因為嶽父去世辭職。期間與盧象升,祖寬,左良玉,牟文綬,劉良佐等人合作剿賊。當時他主要負責招募訓練士兵,籌備錢糧,臨陣督戰。
    其實不隻史可法,很多人都有練兵的能力。
    當時有許多練兵的兵書,如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練兵新誌》,茅元儀的《武備誌》,何良臣的《陣紀》,孫承宗的《車營扣答合編》等。
    隻要錢糧充足,按照兵書練兵,賞罰分明,很容易就能練出一支精銳。
    南京京營錢糧充足,士兵又得到了充分的訓練。
    自然有一戰之力。
    聽聞對麵隻有三千騎兵,守軍一邊給朱國弼送去消息,一邊出城列陣。
    兩軍在東昌府城外對峙。
    李定國麾下都是騎兵。
    東昌府守軍多為步兵,為數不多的騎兵隻負責在戰場上傳達軍令,打探消息。
    看著守軍整齊的軍陣,李定國放下千裏眼,輕輕搖了搖頭。
    高文貴湊上前:“大人,怎麽打?”
    李定國繼續搖著頭說道:“叛軍不但軍容整齊,裝備精良,且陣中有大量火器,貿然用騎兵衝陣隻會徒增傷亡。”
    “大人的意思是撤退?”
    “嗬嗬。”李定國冷哼道:“身為邊軍精銳,豈能不戰而退?”
    在高文貴疑惑的眼神中,李定國下令:“列橫陣誘敵,想辦法讓他們動起來。”
    步兵移動時陣型會亂。
    眾所周知步兵沒有陣型就沒有防守。
    陣型亂的同時,防守也會出現破綻。
    在李定國的指揮下,三千騎兵分成數十支小隊向叛軍的步兵軍陣發起了襲擾。
    數輪箭雨後,叛軍軍陣既沒有前進,也沒有後退。
    而是站在原地巋然不動。
    李定國有些意外:“這支步兵比我想象中還要能打。”
    城外的叛軍將領是忻城伯趙之龍。
    此時的他十分得意:“李定國啊李定國,你隻有騎兵沒有步兵。隻能打運動戰,打不了陣地戰。隻要老子的步兵不動,你就找不到破綻。”
    見誘敵無效,李定國決定改變戰術。
    他帶著親兵向南極速狂奔。
    其他人見中軍旗向南移動,快速脫離戰場後跟了上去。
    趙之龍得到消息後愣了下,高興得拍手:“哈哈哈,被京師朝廷捧上天的李定國也不過如此,自知不敵後灰溜溜的退兵了。”
    此時擺在趙之龍麵前兩個選項。
    一是回到城中休息。
    二是派兵追擊。
    趙之龍稍加猶豫後選擇了第二個選項。
    他麾下幾乎都是步兵。
    用步兵追擊騎兵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回到城中後。
    趙之龍正想喝酒慶祝時,忽然意識到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
    騎兵無法攻城,也不會參與攻城。
    那麽李定國率領騎兵來到東昌府城下的目的是什麽?
    閑逛?
    打探消息?
    就在他疑惑的時候,親信來報:“李定國離開戰場後沒有原路返回,而是向南快速行軍。”
    趙之龍站起身問:“確定是向南?”
    “確定。”
    “壞了!”趙之龍大呼不妙:“李定國出兵的目的並非是拿下東昌府,而是平安鎮。”
    親信提醒道:“大人,安平鎮乃是一座重鎮,城防規格比東昌府還要高。另外為了確保平安鎮不失,朱大人(朱國弼)在那裏布置了數千精銳。”
    趙之龍破口大罵:“你懂個屁!李定國根本不需要攻城,隻需要阻塞水麵就能斷掉朱國弼的糧道。糧道一斷,事情就麻煩了。”
    親信被罵的滿臉通紅,低聲下氣的問:“那大人的意思是出城追擊?”
    趙之龍再次破口大罵:“追個屁,咱們是兩條腿的步兵,李定國麾下都是四條腿的騎兵,咱們跑吐血也追不上他。”
    “那大人的意思是?”
    “立刻告訴朱國弼,就說李定國已經殺向安平鎮,讓他小心糧道被斷!”
    “是,末將這就安排人送信。”
    消息剛送出去不久,朱慈炯和李憲忠先後率兵路過東昌府。
    在城中守軍的注視下。
    他們沒有停留,朝著李定國離開的方向追了過去。
    九月初五淩晨,正在熟睡中的朱國弼先後接到兩個消息。
    第一個消息是李定國兵臨東昌府城外,試探一番後殺向安平鎮。
    第二個消息是趙之龍讓他小心糧道被斷。
    “他媽的,”朱國弼使勁拍了下桌子:“這完全是廢話,老子還用他提醒?”
    此時劉孔昭和徐文爵趕了過來。
    在得知消息後,他們兩個同時皺起了眉頭。
    徐文爵率先問道:“怎麽辦?”
    朱國弼反問:“什麽怎麽辦?”
    “當然是安平鎮啊!安平鎮一旦失守,恐怕咱們隻能從濟南府撤軍了。”
    朱國弼自信道:“放心,安平鎮丟不了,我早已命守軍效仿濟南城的做法,在城頭上懸掛神宗皇帝的畫像和神靈牌位。別說李定國了,就是朱慈炯也不敢下令攻城。”
    劉孔昭擔心的問:“如果李定國阻塞水麵,咱們的糧道還是會斷。”
    三人你一言我一語,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最後三人一致認為應該在糧道被斷前主動回兵。
    李定國所部隻有不到一萬騎兵。
    而“勤王軍”不但有七萬大軍,還有大量水師。
    安平鎮三麵環水,沒有水師的李定國根本無法發揮騎兵的優勢。
    統一意見後,朱國弼立刻下令拔營起寨。
    準備在安平鎮和李定國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