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老皮賣點兒

字數:4362   加入書籤

A+A-


    叫皮黃不好聽,我就叫他老皮了。
    “老板!
    來八盤羊肉餃子!”
    “都是貴客,得招待好嘍!”
    老皮見我臉色不對,笑嗬嗬的喊老板加餐。
    一口一個餃子,在喝一大口冰峰,他吃的滿嘴是油。
    “點子有些紮手,把頭知道不知道?”
    我放下筷子問。
    “王把頭啊,知道,他當然知道。”
    “另外小兄弟,我皮黃這人最看重名聲,這麽說吧,如果我出事了保證查不到你們,十萬塊是我的一口價了,你要幹,等會我就帶你去看點兒,不幹也沒事,吃了這頓,咱們天南地北兩邊兒走,以後還是好朋友。”
    如今回想起來,當初我以為他這番話是客套話,沒太當真。
    哪曾想啊。
    短短3年之後,2006年,老皮在扶風北部某個小縣城的山上盜墓被抓了,一共八個人,就老皮判了十年,本來他應該是吃窩窩頭吃到16年的,結果在14年二月份,老皮因為傷病保外就醫了。
    他這個人,最早是在陝西扶風一帶發的家,14年出來以後,當地的華商報報導過他,同時,時認寶雞文創會(文化創意協會)會長郭見明先生想采訪老皮寫一篇紀實短篇小說,後來不知道寫了沒有。
    郭會長,您要是沒寫那我就簡單說說。
    陝西的扶風和岐山在當時是著名的青銅器集散地,老皮96年從扶風磚廠挖到了一個喝酒用的青銅爵杯,賣了5000塊錢,這筆錢頂當地好幾年工資。
    千禧年,從00年到03年,以前在陝西盜墓行裏被稱之為“瘋狂的三年”
    。
    當時的真實情況可不光是盜墓賊,西安本地的農民都經常去地裏刨坑找墓,都膽子很大。
    數據統計,02年西安境內總共發現334座古墓,這也就意味著幾乎每一天都會發現新的古墓,地下比地上人多,隨便修條地鐵線都能挖出來幾十座古墓。
    老皮最開始盜墓,隨後又當倒爺(對接香港人北京人),最後又賣點兒,他給秦嶺動物園拉動物隻是障眼法而已,實際上他當時的個人存款,我預估打底都有200個。
    06年我應該在麗江,當時聽聞老皮突然進去吃窩頭了,為此我還害怕了一陣,心想這老小子不會把我也叫進去陪他吧?結果什麽事沒有,老皮當初說的這番話,他的確是說到做到了。
    他出來後行裏人還是願意給口飯吃的,但是他媳婦不讓他幹了(他媳婦小老皮16歲),於是老皮就在家安安心心種了幾畝蘋果樹,最終於去年7月份去世。
    要問在西安幹考古工作有什麽感想。
    時任周原博物館館長的羅館長氣的說:“麻了隔壁,每次都是晚來一步,哪哪都是洞,一群孫子哎,皮魏五是大毒瘤,應該無期。”
    “皮魏五”
    說的是當時的三個人。
    扶風的皮黃,麟縣的老魏,還有西安的老五,這幾個人我都打過交道,全是北派的人。
    吃了餃子和羊肉泡饃,我拍板定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決定讓老皮先帶我們去“看點兒”
    。
    當時西安的夜市到處都是路邊攤,冬天還有在馬路邊擺攤賣涼皮的,魚哥開車拉著我們跟著小貨車走,大概過了兩個小時就到了地方。
    下了車,看到身旁不足一百米的派出所,我右眼皮直跳,不知道是不是跳災。
    “就那棟二層樓,”
    老皮指著馬路對過的二層小樓說。
    二層小樓門口立著個彩鋼瓦。
    彩鋼瓦上用紅筆寫了“酒坊”
    兩個字。
    這地方是賣酒的。
    看樓上燈火通明亮著燈,我問老皮:“這不是還住著人,你怎麽確定有唐墓的?”
    “小瞧我了是不?”
    “兄弟我告訴你啊,在我們西安,你有時候上廁所拉泡屎,沒準都能拉出來個古墓。”
    老皮指著遠處的酒坊悄悄說:“這戶人家,老人輩是從山東過來的,在西安已經定居了40多年,早幾年賣西鳳和太白,這兩年主要是自己釀酒,包裝散賣。”
    見我正在聽,老皮接著說:“他家後來賣的是山東一種小品種醬香味烈酒,這酒叫“倒著走”
    ,釀造這種土酒必須要用到兩個東西。”
    “一是蚊子,二是黃泥窖。
    “”
    老皮對我解釋說:“兄弟啊,這要釀倒著走,用的蚊子是和茅台一樣的曲蚊,酒曲要用曲蚊幫助發酵,在就是黃泥窖,他家三個月前請人挖新黃泥窖,我那個老表就是挖窖的工人之一,你看看這東西是什麽。”
    他說話從懷裏一摸,像變戲法一樣變出來一個方便麵袋。
    打開方便麵袋,裏頭裝的是一捧土。
    我聞了聞,又用手翻了翻。
    發白,粘手,是活土白膏泥。
    “還有嗎?”
    我說就憑這個不能斷定是唐墓,宋墓遼墓也有這種白膏泥。
    “嗬嗬”
    老皮神秘一笑,說您在仔細看看。
    “這還要怎麽仔細看?”
    我伸手扒拉了兩下,突然碰到了一塊硬物,用手指夾出來對著路燈一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後麵更精彩!
    是一片帶彩的陶片。
    我皺眉說:“唐三彩?”
    老皮笑著說:“是啊,這東西曆來就是陪葬器,不光這一片,其實當時挖出來了上百片,屋子主人剛好沒看見,被我老表收起來了,根據我的推斷,那個發酵用的黃泥見隻下到了兩米深,應該隻是個陪葬坑。”
    看著不遠處的police,我有些不想冒險了。
    為什麽?因為這時候普通的唐三彩不值錢,碗盤罐類的唐三彩才幾千塊錢而已。
    當時在行裏頭值錢的唐三彩隻有兩種,一種是三彩馬,還不能是斷腿的,另外一種我們行裏人叫“三彩加藍”
    。
    一般的唐三彩是黃白綠,極少數的會是“黃,白,藍。”
    這種藍色不是青花,整體發烏發黑,這種加藍的唐三彩物件數量少的多,一個就能賣到6位數。
    如果是三彩加藍彩的陶馬,那就更貴了。
    但是碰到這種東西的幾率比較低。
    “你覺得怎麽樣兄弟?這個點兒,10萬塊能不能搞?”
    我又仔細想了想,覺得如果這底下的唐墓是新鍋,保本應該問題不大,至於能賺多少,那要挖下去之後再說了,再說了,這次把頭是考驗我,我怎麽能撂攤子。
    我點頭說:“行吧,那就10個,成交。”
    “啊,痛快!
    我就:()來自一位盜墓者的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