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父子連襟,封號公主!

字數:7371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朱厚熜龍目掃了過去。
    就見高拱、胡宗憲、李春芳麵露訕訕之意,頓時知道國丈爺該是出了些問題。
    “怎麽了?”
    “回聖上,國丈、國舅,在前兩天,被都察院左都禦史顏鯨給抓了,如今正關在刑部大牢中,由於罪名未定,皇後娘娘又將分娩,免擾聖心,故此內閣就暫時壓下,準備過些時日再行奏稟,臣有罪!”
    高拱順著椅子跪了下去。
    胡宗憲、李春芳也順著椅子跪了下去。
    顯然,這是內閣三閣老共同的主意。
    朱厚熜皺起了眉頭,倒不是針對三閣老,抬手示意三閣老起來,問道:“出了什麽事?”
    都察院左都禦史顏鯨,是和海瑞那樣的忠直之臣,這一年多來在清查過往卷宗,平定冤獄無數,無有錯案,在京城裏,人稱“顏青天”,和海瑞的“海青天”,共稱“青天兄弟”。
    一旦出手,就代表所抓之人問題很大,顯然,國丈、國舅,他的老泰山、大舅哥是觸犯到了律法,且不是什麽光彩的事。
    聖問之下。
    三閣老麵上的尷尬之意就更濃重了,默了好一會兒,斟詞酌句道:“回聖上,皇後娘娘孕後,有不少鑽營之臣逢迎國丈、國舅,然林家父子在京,多有聖上、聖母賞賜,多是不缺,唯女伴少矣……”
    皇後孕後。
    天下臣民皆以為大明嫡子將生,神器有了傳承。
    於是乎,有頭腦精明之輩,便想著提前“燒熱炕”,聖上久居西苑,皇後久居紫禁城,鮮有出宮之事,即便出宮,也有國事,普通朝臣連到近處說句諂媚的話都沒機會。
    但接近不了皇後,卻能接近的了皇後父親,皇後兄弟,即國丈爺、國舅爺。
    在女兒成為大明朝國母時,林家父子便入了京,內廷專門挑了個宅子,做了國丈府。
    林母在生完國舅爺後便難產而死,林父鰥居多年,撫養著一雙兒女長大。
    現在,女兒成了鳳凰,國丈的心思逐漸也就活絡起來,人生在世,不過吃喝玩樂四字。
    在朱厚熜、皇後沒有注意的時候,國丈便隨著官員、勳貴、富商、巨賈等等,凡有所請,國丈必欣然前往。
    吃喝難買人心,但玩樂卻可以,尤其是國丈爺鰥居十多年,夜深人靜之時,難免心生空虛寂寞淒冷之意。
    能在京城混出一番天地,那必定是人精,燒熱炕的人裏麵,有權的,有錢的,什麽樣的人都有,哪想找些能為國丈暖被窩的,什麽樣式的找不到?
    要不是國丈不好男色,那些人甚至都能自薦枕席,此乃玩笑,但也反應出國丈爺這大半年來的真實生活。
    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
    想燒熱炕的人那麽多,國丈爺在燒,國舅爺那也不能涼著。
    年僅十二三歲的國舅爺,正是對萬事萬物都好奇的時候,那些官員、勳貴雖然不可能親自來給國舅爺講解世間,但誰家裏沒幾個適齡的孩子。
    國丈爺由官員、勳貴、富商、巨賈親自伺候著,國舅爺,則由官宦子弟、勳貴紈絝、富商、巨賈之子伺候著。
    前兩種人帶著去找樂子,後兩種人專心付錢,國丈、國舅,父子倆完美融入到京城中。
    兩父子各玩各的,誰也不幹涉誰,都可謂是“碧血染銀槍,天天逢吉事,夜夜做新郎”。
    但京城美色就那麽多,“父子”終成“連襟”,是注定的事。
    況且,有那些人精瞞著,父子倆也不會交流平日裏的玩樂心得,哪怕世人皆知林家父子連襟,林家父子自己不知道就行了。
    日子就這麽一天天過去,也沒出過什麽差錯,誰也沒有當回事,隻要國丈、國舅高高興興的就行了。
    燒熱炕的人越來越多,就總會有些點子王,在國舅爺跟前燒的人裏麵,就有金陵來的巨賈之子,眼見國舅爺對京城美色有些膩了,不由得就想起了家鄉,和家鄉的部分傳統藝能。
    一咬牙,一狠心,便花了六萬兩黃金,買下了冠絕秦淮河畫舫的花魁,來了京城。
    在秦淮河麵前,所謂的八大胡同都是玩剩下的,這就是“金陵成名,京城掙錢”傳言的原因。
    那秦淮花魁一入京,便立刻豔動京城,為了一舉邀買國舅爺的心,那巨賈之子還專門演了場戲,讓人裝作紈絝去調戲那秦淮花魁,“恰好”讓國舅爺撞見。
    一眼,僅一眼,國舅爺就鍾情了那楚楚可憐,眉梢眼角,說不盡萬種風情的秦淮花魁。
    認為遇見了此生真愛。
    接下來發生的事就很簡單了,國舅爺立馬出手,親自打走了演戲的紈絝,“英雄救了美”。
    之後,“愛賭父親”“重病母親”,“讀書兄弟”,“無奈美人”,多幕戲碼接連上演。
    十來多歲的國舅爺,哪裏接觸過這樣的秦淮大戲,無可避免的沉淪其中。
    為那秦淮花魁歡喜為她憂,國舅爺不斷出手,“愛賭父親”不再賭了,“重病母親”痊愈了,“讀書兄弟”有錢了,“無奈美人”理所當然“傾心”了。
    為了那秦淮花魁,國舅爺連其他女子都不見了,一心準備告知父親國丈後完婚。
    而事情在這時卻出了意外,秦淮花魁進京的消息,哪裏瞞得住國丈爺,心思大動之下,自然有人去辦。
    所有人各燒各的熱炕,完全沒有想過會出岔子,國丈、國舅,林家父子同時派轎子去接那秦淮花魁,不成想國丈派去的轎子在前,秦淮花魁就國丈轎子接走了。
    等國舅爺知道美人被人接走後,瞬間大怒去追,但那時候,秦淮花魁已經在京城第一樓“清風樓”中,見到了國丈爺。
    常言道:“婊子無情,戲子無義。”
    紅塵之女,向來輕薄,再加上被買來時,那巨賈之子也沒告訴秦淮花魁所伺候的人是誰,一切都以為逢場作戲的秦淮花魁,眼見國丈爺威勢更重,便半推半就與國丈爺成了。
    等到國舅爺趕到,不顧阻攔衝進房間時……全部都在不言中。
    而什麽都不知道,且年輕氣盛的國舅爺,以為“愛妻受辱”,怒火之下,哪裏還管得了什麽,誰又是誰,天王老子都敢碰一碰。
    國舅打了國丈。
    恰好,這次是真的恰好,都察院左都禦史顏鯨在回府途中,遇到了此事。
    其他的不說,以子欺父,這在曆朝曆代都是不孝的大罪,便讓左右將人拿了。
    等到明白人趕來,想勸說顏青天放人,不成想了解到更多內情的顏鯨,直接讓人全拿了,包括剛穿好衣服的秦淮花魁。
    聽完了所有,朱厚熜麵色很是難堪,國丈、國舅雖不是朝廷正職,但也屬於外戚,竟發生了這樣的醜事。
    簡直是奇恥大辱!
    高拱止住了嘴,沒敢問聖上如此處置林家父子,胡宗憲、李春芳更是站在原地,眼觀鼻鼻觀心,沉心靜氣。
    這樣的國丈,如果授予爵位,還是高等的侯爵,別說難以令天下人服眾,就連聖上的威名也會為之受損。
    君臣默然良久,朱厚熜隻能食了言,說道:“授侯之事,是朕冒失了。”
    這話,內閣卻不敢接,高拱躬身行禮道:“皇後娘娘有功於朝,誕下小公主,自當有賞賜。”
    委婉的提醒。
    屬於皇後娘娘的功勞,賞賜就給予皇後娘娘,給予小公主都行,即便賞賜略微出格,內閣也不會有疑問,別和林家父子扯上關係就行。
    君臣默契,朱厚熜再次點點頭,道:“朕老來得女,為人父母者,心思多係於子女身上,你們都是當朝大學士,學識淵博,為朕之女想個合適的封號。”
    公主封號,多是在公主成年時才會授予,幼年時授予也有,但自打出生之日便授予的,就很少了。
    畢竟,封號不是白授的,一個封號,就代表國庫一年要多支出三萬兩雪花紋銀,縱觀大明朝二百年,國庫空虛是常態,曆代先皇自是能免則免。
    但今朝就沒問題,一年區區三萬兩紋銀,就算公主能長命百歲,也才三百萬兩紋銀,國庫出的起。
    高拱、胡宗憲、李春芳欣然領命,齊聲道:“臣領旨。”
    不授國丈爵位,改授封號公主,但國丈、國舅的事,依舊避不過去,朱厚熜問道:“清風樓之事,多少人知曉?”
    “回聖上,滿城風雨。”高拱答道。
    給國丈、國舅燒熱炕的人那麽多,這事根本就藏不住,更別說父子倆打架,惹得都察院左都禦史抓人,少不了有嘴快的,坊間早就傳遍了。
    朱厚熜望向旁邊垂首而立的黃錦,道:“那就朕和皇後不知道了。”
    雖然黃錦在看著地麵,但聽著萬歲爺這話,頓時跪了下去。
    皇家出了這麽大的醜事,錦衣衛、東廠第一時間便弄清了前因後果,但能怎麽辦呢?
    內閣藏著,錦衣衛、東廠也藏著,就等著皇後娘娘分娩,倘若是個龍子,再趁著喜慶勁給萬歲爺透露一二,嫡子當前,朝中群臣或能對國丈、國舅高抬一手。
    卻不成想是位龍女,萬歲爺高興是高興,可文武百官,怕是不能接受輕易饒恕林家父子。
    朱厚熜見臣子、家奴這副模樣,也不好再說什麽,道:“罷了,怪不得你們。”
    “謝聖上!”
    “謝萬歲爺!”
    高拱、胡宗憲、李春芳這才慢慢直起了腰,而黃錦也站了起來。
    “依大明律,忤逆不孝,該當如何?”
    “回聖上,大逆,依律,杖打八十!”高拱答道。
    古往今來,除晉朝以外,曆朝曆代都是以“忠、孝”治國,晉雖不忠,但也“以孝治天下”。
    孝道,為公認的百善之首。
    反之,忤逆不孝,便成了百惡之首,這是和忤逆犯上一樣,上的公堂,當兒子的便非死即傷的罪過。
    甭管父親犯了怎樣的錯誤,當兒子的動手打爹,這罪過就已經成了。
    這可以說是地方官員最不想看到的罪過。
    因為隻要治下出現不孝之子,整個轄區都會蒙羞,不僅如此,該地主政官員也會連降兩級。
    國丈府落在大興縣,而大興縣又屬於順天府,清風樓之事,也發生在順天府,所以,在國丈、國舅被抓不久,順天府尹、大興知縣就上了乞罪疏,等候發落,也被內閣暫時按下。
    “廷杖,板子裏麵的貓膩,朕就不多說了。”
    大明朝曆代皇帝都喜歡打臣民板子,貓膩多少,作為皇帝的心知肚明,朱厚熜道:“林海,流徙,到酒泉充軍!”
    林海,就是國舅。
    大明朝建國,設十三大塞王,統轄漠南諸衛所,以山河固險。
    對此太祖高皇帝頗為自詡,宣稱“我國家驅逐胡元,混一寰宇,東至遼海,西至酒泉,延袤萬裏。”
    酒泉,正是大明舊長城的盡頭,到那裏充軍,且無歸期,有的是苦頭吃。
    “微臣遵旨。”
    “至於國丈…”
    朱厚熜實在找不出合適的言語評價這位嶽丈,一應罪名也安不到國丈的頭上,隻得道:“雖不是朝廷正職,但也是皇親國戚,理應從官吏律,潔身自好,縱欲狎妓,難饒其罪,高拱,依大明律,官吏狎妓該當如何?”
    “回聖上,以太祖高皇帝《大明律》和《禦製大誥》,凡大明官員,上到六部尚書,下到官府捕吏,均不可嫖宿娼妓,如果官員狎妓被抓,要處以廷杖六十的刑。”
    還是廷杖。
    “改流徙吧。”
    朱厚熜想了想道:“流放嶺南。”
    父在嶺南,子在西北,若是不能得赦,此生恐不複再見,此罰,說重不重,輕也不輕。
    “微臣遵旨!”
    “而那些鑽營之人,是官吏者,罷官,是勳貴者,除爵,是富商、巨賈者,罰沒全部家產,再掉個個兒,跟著國丈、林海流徙。”
    燒熱炕。
    都燒塌了,該得的罪過都應得。
    讓官員、勳貴、富商、巨賈去跟著國舅流放酒泉,讓官宦子弟、勳貴紈絝、富商、巨賈之子跟著國丈去嶺南,掉了個個兒,這一路上,不打起來才怪。
    “微臣遵旨。”
    高拱領旨,頓了頓道:“聖上,那秦淮花魁該跟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