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回村通知

字數:4244   加入書籤

A+A-


    天才一秒記住【思兔閱讀】地址:sto.ist
    6月1日,陳家村社員放假1天。
    明天開鐮收麥,社員們需要養精蓄銳。
    不過社員們可以在家裏休息,陳定本卻是一早就來到隊部,為明天開始的夏收和接下來的夏播做準備工作。
    ‘滴’
    陳國泰騎著一輛嶄新的電動自行車抵達隊部曬場。
    他的身後跟著一大群看新鮮的社員。
    “老六,你又換了一輛車呀?前幾天就有人這樣說,我還不相信。現在可算看到了。”
    “這車看起來太漂亮了。”
    “聽說這叫電動自行車,可以自己跑,老值錢了。老六這麽快就換了一輛,看來老六是真的發達了。”
    “那可不?老六可是咱們陳家村出的狀元,又有大貴人幫扶。他不發達誰發達?”
    車子剛一停穩,社員們就一擁而上,一邊亂摸電動自行車一邊豔羨地談論著。
    陳國泰頓時有點哭笑不得。
    第一輛‘極簡版’電動自行車造出來之後,陳國泰就將其騎回來幾次,在村子裏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前段時間可以批量製造了,孟廠長為了酬謝陳國泰的功勞,讓陳國泰將‘極簡版’免費換成了‘正式版’。
    那輛‘極簡版’則是成為了農機廠的收藏紀念品。
    陳國泰自然不會拒絕廠裏對他的好意,卻沒想到會給鄉親們造成如此誤會。
    “泰娃子,聽說你這車子在城裏光是有錢還買不到,隻有有地位的幹部才行。但你換車這麽容易,能不能幫我家也買一輛回來啊?”
    這時候忽然又有人大聲說道。
    大家注目一看,說話的是村裏的陳孝坤。
    陳孝坤有一個兒子是部隊上的連級幹部,另一個兒子在京城上班。
    他的一個女兒也是嫁給了外省一個大幹部。
    陳國泰沒有冒頭之前,陳孝坤家就是陳家村聲勢最盛的人家。
    單從經濟實力上來講,陳孝坤確實有資格追求電動自行車。
    不過陳國泰卻隻能無奈地苦笑了一下。
    電動自行車雖然是由陳國泰研發出來並監督製造,陳國泰本人卻沒有了絲毫支配權利。
    孟自新廠長現在可是把剩下的二十多輛電動自行車看得比他的命還重要。
    當然如果陳國泰一力堅持,也未嚐不能再買到一輛。
    但根本犯不著啊。
    “六爺爺,現在電動自行車真的不好買......”陳國泰試圖解釋。
    “六叔,我聽說老六騎的這種電動自行車在城裏就連很多幹部都買不到。再說咱農村也不通電,你就是買回來也無法使用。你老就不要為難老六了吧。”
    聽到動靜走出來的陳定本連忙幫陳國泰解圍。
    “對對對,是這個道理。”陳國泰連連點頭。
    “好吧。”
    陳孝坤倒也不是不講理,當即遺憾地搖了搖頭,不再提這一茬。
    “老六,你這一回來就來我這裏,是有什麽要緊事嗎?”
    陳定本這才看向陳國泰,笑著說道。
    “二堂伯,我確實是有事情要對你說。國家單位每年這個時候都會組織‘支農’活動,派出幹部職工和城裏學生下農村免費幫著收割。這事情你是知道的吧?”
    陳國泰點頭道。
    “這事我當然知道。不過我們陳家村地處偏遠,這種好事從來都沒有輪到......老六,你不會是想說,今年會有人來我們村‘支農’吧?”
    陳定本說著說著就瞪大了眼睛,滿是期待地看向陳國泰。
    上麵有人下來‘支農’,基本上都是好事。
    因為那些人自帶被褥自帶糧票。村裏隻需要給他們提供住處,其它什麽都不需要付出。
    不管那些人幹多幹少,隻要他們不故意擾亂秩序耽誤生產,所在生產隊就都是賺的。
    聽到這段對話的社員們也非常興奮。
    夏收秋收的勞動強度真的非常大。所有社員都肯定希望能夠多幾個免費勞動力,多少能夠幫他們分擔一點點。
    但正如陳定本所說,這樣的好事從來都沒有輪到陳家村頭上。
    “沒錯。二堂伯,今年我所在的班級一共有10個學生和兩個老師要來我們生產隊‘支農’。我提前回來通知你一聲。”
    陳國泰笑著說道。
    “什麽?10個學生和兩個老師?這是12個勞動力啊。老六,你真的沒有騙我?”
    陳定本驚喜地瞪大了眼睛。
    “呀,要來整整12個免費勞動力!”
    “是老六班上的同學和老師。那可都是天上下來的文曲星啊。我們陳家村有這麽大的福分嗎?”
    “以前是沒有。可是現在我們有了老六,這福分也就有了。”
    社員們全都高興地議論起來。
    “老六,既然你的同學和老師們都要下地幹活,你下不下呢?”
    忽然有人大聲地問陳國泰道。
    “國家幹部都要下地,我是貧下中農,就更要下地。隻不過我下地可不能算‘支農’,而是要掙工分的。”
    陳國泰神色很是認真地說道。
    對於這一點,陳國泰早就想好了。
    他一家人平時可以不下地,但如果這個關鍵時刻仍然不下地,那就是標準的‘逆形勢而動’。
    這幾年或許還不要緊,但在紅色浪潮席卷起來之後,他這種行為很容易遭到別有用心的人的清算。
    除非他把糧食關係轉進城裏,成為徹底的‘城裏人’。
    “哈哈,老六的糧食關係都還在村裏,下地肯定要算工分。”
    社員們紛紛大笑。
    原本已經與他們拉開極大距離的陳國泰要下地幹活,社員們就莫名地覺得陳國泰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再次接近,大家仍然在同一個世界裏。
    如果是以前,他們或許會習以為常。但是現在,他們更多是覺得陳國泰‘平易近人’。
    工分不工分的,反倒變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
    “你是咱村裏人,下地當然要算工分。”
    陳定本也欣慰地笑說道。
    “那就好。二堂伯,我現在先與你研究一下他們的住宿安排,然後就開著隊裏的拖拉機進城去接他們。今天把他們提前安頓好,明天他們才好投入勞動。”
    陳國泰接著說道。
    “沒問題。你先告訴我他們的具體情況......”陳定本欣然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