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金星歸位,李白成仙?

字數:7385   加入書籤

A+A-


    話表揚州境內,草廬之中,李太白撈月而亡,其身亡去,臨死之際,真靈脫困,不再為苦海所縛。
    李白於草廬之中,茫然四顧,不知身中如何,但少頃間,他即有所明,他已死去,今他非人也。
    他已撈月而亡。
    但如今怎個在此地?
    他莫不是成了那鬼怪?
    李白正是不解之間,要出去那草廬之外觀看,但不等他出草廬,忽有聲響而來。
    “太白金星,此時不歸位,更待何時?”
    李白聞聽‘太白金星’四字,身中忽有動蕩,不知為何,此四字與他一種極為熟悉之感。
    太白金星。
    此乃神仙之名。
    他為何會有熟悉之感?
    李白朝草廬外張望,夜色之下,忽是見得那真人一眾出現在山道之上,但真人所行之處,隱有金光而現,此間真人如聖,身中有瑞氣祥霧環繞。
    李白急出草廬,拜以大禮,說道:“拜見神仙,拜見神仙。”
    薑緣騎白鹿而來,行駛至李白身前,俯身下鹿,將李白扶起,笑道:“同道中人,何必行禮?”
    李白戰戰兢兢的,說道:“如何敢與神仙稱是同道中人?”
    薑緣笑道:“你本是神仙,怎個與我不是同道中人?”
    李白有些不解,說道:“神仙,我不過一凡夫,怎個是神仙了,我今已身亡,乃一鬼怪也,斷然當不得神仙所言。”
    薑緣笑意盈盈,不曾多言。
    李白望向薑緣,本要問些甚,可看著薑緣這般模樣,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言說,他又望向孫悟空,正要說話。
    孫悟空指定李白,笑道:“你是神仙,你是神仙。”
    李白仍是不解,又望向豬八戒。
    豬八戒撫掌大笑,說道:“你是太白金星!”
    青牛亦笑道:“太白金星便是你!”
    李白聽著眾人所言,心中竟起恍然之意,他是太白金星,他身中隱有神光而現,模樣大變,正乃太白金星歸位,隻見那遍地彩霞籠住宅,一天瑞氣護元神,似天地歡喜金星來。
    少頃間,李白已去,太白金星再現世間。
    太白金星朝真人等眾一拜,說道:“老兒多謝真人,多謝大聖,多謝天蓬元帥,多謝兕大王,還有二位小友,不曾想我深陷苦海之中,若非諸位相助,以渡我離苦海,我恐須是在人世間走上數遭,方才有脫苦海之機。”
    薑緣回禮道:“星君不必多禮,但我等本就為友,既見你深陷苦海,自當相渡。再者言說,我等不過與星君一自渡之機,渡人者,乃己,非我。”
    豬八戒拍著肚皮說道:“金星,早前有言,我必是渡你,老豬不曾失言。”
    太白金星朝著真人一拜,又與豬八戒說道:“我本以為,若我深陷苦海,你不會前來,但不曾想你卻到來,如此可見,你修行有進,遠非昔日能比。”
    豬八戒笑道:“不消你多言,老豬自是修行有進。”
    孫悟空一把扯住太白金星,說道:“老倌兒,老孫這般相助你,此恩情,你可領得?”
    太白金星說道:“大聖相渡恩情,我自是領得。”
    孫悟空笑道:“但有聞王母誕辰將近,此有大會,不知有無請老孫,若是不曾請得,你卻須去勸說王母娘娘,定要請老孫。”
    太白金星聞聽,笑著點頭說道:“但我許久不曾在天宮,望請大聖少待,我當是歸天問個究竟,若是無有請大聖,我定是相勸王母娘娘。”
    孫悟空說道:“如此有勞。”
    太白金星與豬八戒等言說片刻,請得真人入草廬相會。
    真人欣然應允,與太白金星二人入了草廬,孫悟空與豬八戒等人不曾入內,而是在外邊休整,護衛真人。
    草廬之中,真人與太白金星落座,不嫌此地貧寒。
    太白金星再是拜禮。
    真人將太白金星扶起,說道:“星君何故再有此禮。”
    太白金星說道:“我自知真人所言,與我自渡之機,渡我者,乃己也。但此自渡之機,亦十分難得,若無真人給予,我斷然不得此自渡之機,故我該拜於真人,望請真人莫要拒之。”
    真人聞聽太白金星這般言說,隻得任由太白金星拜下。
    太白金星在拜得大禮後,方才說道:“真人,此間帝君渡眾生之舉,乃功敗也。”
    真人歎道:“星君,此事我亦知得,帝君果真功敗也,許多星宿皆在此中失了真數,沉淪苦海,得以真靈歸來者,少之又少。”
    太白金星說道:“此乃我之過。”
    真人說道:“此功敗,乃眾生難渡,如何能言說乃金星之過?”
    太白金星歎息說道:“不瞞真人,我此方下界,卻半分不曾幫助得帝君,我下界時,因事而離,故未曾第一時間轉生,以至於帝君長成時,我尚未有長成,待我長成,帝君又已年邁昏聵,不得用我,故我半分不曾幫助得帝君,乃我之過。”
    真人說道:“眾生難渡,非等閑能渡之,便是星君能相助,亦難以相渡,故此非星君之過,星君不必耿耿於懷。”
    太白金星說道:“真人所言有理,但我亦有過失,此不可分辨。”
    真人說道:“欲渡眾生,本非一世之功,此世功敗,帝君怎會不知,但吸取此次功敗,以待下次再行。”
    太白金星點頭說道:“真人,但我今歸位,我料帝君此世衰敗之日不遠矣,我當在人間等候,待帝君歸位,親去相迎。”
    真人說道:“既星君有此所說,我自當隨同,到時候一同去相迎帝君。”
    太白金星說道:“真人不必如此,但若是真人有要事,可先行前往,不必等候。”
    薑緣搖頭說道:“無有要事,自可等待著帝君,不瞞星君,我本要在人間修繕律法,再者尋些聞道者,但久久尋不得,蓋因此間人間大亂,任是修繕律法,亦或尋聞道者,皆是極難。”
    太白金星笑道:“如此,卻是帝君累了真人。”
    薑緣搖頭說道:“怎有此說。”
    二人在草廬之中談說,但二人談說,草廬自有祥瑞之氣而生,引得過往行人,無不注視此處,本要近前來看,但一靠攏,便有狂風呼嘯,將行人逼退。
    教過往行人無不驚呼,隻道李太白真得了仙緣,身死成仙,今重歸故裏。
    此消息一出,但聞李白名者,無不震撼,隻道李太白昔年得仙緣,乃為真事,今時終是成仙,撈月非身亡,實乃成仙。
    ……
    長安城皇宮,李隆基得聞此事後,坐不住,驚呼道:“那李太白,果真不曾身亡,乃是成仙?我料他昔日撈月而亡,不曾想卻如我猜測那般,乃是成仙。”
    身旁有宮人說道:“陛下,此消息為真,揚州一地官員曾親見,但那草廬之中果真有祥瑞之氣,但那祥瑞之氣久久不曾散去。”
    李隆基驚問道:“但官員可有入內一觀?”
    宮人答道:“陛下,觀不得,觀不得。但若是近前,必有狂風而過,逼人而退,故入內不得。”
    李隆基說道:“李白成仙,李白成仙!朕必是要前往,親去揚州,傳旨備齊儀仗,前往揚州一趟,朕要親見李白!但李白願與朕長生不死,不,願與朕延年益壽,朕的一切,都可以給他!”
    宮人說道:“陛下,不若傳旨過去,教那李白前來就是,那狂風雖能攔人,但定然攔不得陛下,陛下乃天子。”
    李隆基搖頭說道:“朕近日來,有感身子不適,恐大限將至,命不久矣,當親往才是。”
    宮人怎敢與皇帝言說壽數之事,隻得跪伏在地,口稱陛下萬歲。
    李隆基聞聽,隻是搖頭,說道:“縱觀古今,怎有萬歲皇帝?”
    宮人說道:“前人未有,但今時陛下定能萬歲。”
    李隆基說道:“此話怎說?”
    宮人說道:“陛下開創前所未有之盛世,足以證明,陛下乃千古未有之君王,遠超古今,故而前人未有的,陛下定然會有,故而陛下可得萬歲。”
    李隆基聞言,大笑不止,十分歡喜。
    正當二人談說之際,有宦官來報,說道:“陛下,大事不好,大事不好!”
    李隆基問道:“何事如此驚慌?”
    宦官戰戰兢兢的道:“陛下,有京中將軍言說,安祿山反了。”
    李隆基聞聽,擺手說道:“絕無可能,安祿山何許人也?乃忠臣,斷不能造反,無須多言,此事定然為假,做不得真。”
    宦官說道:“但那將軍以性命擔保,言說安祿山造反。”
    李隆基說道:“既如此,便去取那將軍性命,朕絕不信安祿山會造反,無須多言。”
    宦官聞聽,即是退下。
    李隆基本要起身,親往揚州而去,意尋李白。
    但他方才起身,便覺身中無力,頭暈目眩,坐倒在椅上。
    宮人大驚失色,說道:“陛下,身子可有礙?我這便去尋禦醫。”
    李隆基擺手說道:“無礙,無礙。近些時日來,身子常常不適,那些個禦醫查不出甚,教其前來亦無用。”
    宮人說道:“但依著陛下如今的身子,恐去不得揚州,不若由我代勞,見了李白,我便一個勁朝其叩首,請起來見陛下,但李白心軟,見我叩首,定然會前來。”
    李隆基說道:“你果真能將李白請來?”
    宮人說道:“陛下,但李白願意見我,我定能將李白請來。”
    李隆基說道:“若是如此,便教你前往,走上一遭。”
    宮人領命,收整一方,便是朝著揚州而去,不敢耽誤。
    ……
    話表揚州草廬之中,真人與太白金星的交談自宮人得帝令而來時,便是停歇。
    真人心有所感,少頃間,他便是知得其中之事,他笑道:“星君,但你在凡間塵緣尚未有斷。”
    太白金星搖頭說道:“此乃我之過,但不知轉生之後,在人間留下這般名頭,恐此後與凡間塵緣難以割斷,直至下一劫中。”
    真人笑道:“若是星君執意要了斷塵緣,以星君的本事,定能做到,乃星君不願罷。”
    太白金星說道:“順其自然罷。”
    真人說道:“既如此,星君今當如何?”
    太白金星搖頭說道:“不與其相見就是,那李隆基乃帝君轉生,今深陷苦海,無法自拔,二神遮蔽,其所求定然乃是長生,我怎能與之?若是與之,豈非誤了帝君。”
    真人笑道:“若是星君不欲與之相見,我等在此處久留卻是不好,不若星君與我一同離去,這般省去許多煩惱事,如何?”
    太白金星說道:“自當如此。”
    二人言說至此處,便是起身,往外走去。
    草廬之外,孫悟空等眾見著真人與太白金星出來,皆是起身朝二人拜禮。
    真人說道:“悟空,正淵,且啟程,我等離去此處。”
    一眾領命而離去,不消多時,便離去此處,往荊州之地而去。
    ……
    真人一眾離去此處二三月間,草廬祥瑞之氣隨真人等人離去而逐漸散去。
    待是那宮人到來此處時,此處早已無有變化,隻得空蕩蕩一片。
    宮人見之,心下大驚,攔住一路人,問道:“此處傳聞有祥瑞之氣,乃李白成仙之兆,怎個今時不見祥瑞之氣,莫非那等盡是傳聞?”
    路人搖頭說道:“非是傳聞,二三月前,此處果真有瑞氣,但如今早已散去,在二三月間,漸漸散去,十日前有人入內,未教狂風所阻。”
    宮人驚道:“消散了?但那入內之人,可有見得些甚?”
    路人說道:“未有,未有。但入內之人,見著便是空蕩蕩一片,未有仙人在其中。”
    宮人說道:“但聞李白成仙,那祥瑞便是成仙之兆,怎個在裏邊見不得仙人不成?”
    路人笑道:“那李先生成仙,總不可一直在那處,說不得在草廬裏,乃是回味以往,如今回味夠了,自是去往天界,位列仙班了。”
    宮人聽著路人所言,不知該如何言說,隻覺驚恐,不知該如何與陛下交代,若是與陛下言明,李白離去,陛下恐會降罪於他,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