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柳下惠三起三落
字數:5363 加入書籤
在臧文仲的再次推薦下,公元前687年,柳下惠官複原職,擔任上大夫士師,這個時候的柳下惠,已經34歲了。
34歲的年齡,正是大有可為之時。
柳下惠確實也做到了在其位謀其政,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履職勤勉。
很多人相信,柳下惠一定會繼續得到提拔重用。
但是,有人卻貌似故意要搗亂柳下惠的仕途,這一次不是魯國人,而是齊國人。
公元前686年,齊國又出大事了,首先是強悍的齊國國君齊襄公被弑,接下來自立為君的齊前廢公又被國人殺死。
魯國直接卷入了齊國這場激烈的內部權力鬥爭。
當時魯國全力支持了流亡在魯國的公子糾,努力幫助公子糾回齊國繼任齊國國君。
這與在莒國流亡而搶先回國即位的齊桓公結了大怨,齊魯兩國立即從聯姻盟國變成敵對仇敵。
公元前685年,齊魯爆發乾時之戰,魯國不幸戰敗。
在齊國重兵壓境下,魯莊公無奈求和。
當時,根據齊國要求,魯莊公被迫處死公子糾,並將當時追隨公子糾的管仲、召忽逮捕並遣返回齊國,交齊桓公處置。
柳下惠就表示了反對意見。
當時柳下惠的意見是,管仲、召忽乃當世大賢,應值得尊重。
齊侯要求處死公子糾,那是他們兄弟間互相爭位的必然結果,但不能涉及到忠心侍奉其主的管仲和召忽。
乾時之戰,魯國師出無名,主動討伐齊國,故遭敗績。
現在公子糾已死,齊國若再逼迫魯國,那是齊國師出無名,魯國根本不用怕。
如果魯國按齊國要求遣返管仲和召忽,那將導致今後無賢人敢流亡魯國,即魯國無信於天下賢才,這對魯國大不利。
“主公,臣以為,遣返召忽大夫和管夷吾,這定不是齊侯本意,乃有人故意給咱魯國設的套,以達到讓魯國失信於天下賢才的目的。”柳下惠對魯莊公道。
當時柳下惠慷慨陳詞,而剛剛從乾時戰役上撿回一條命的魯莊公本就有火沒處發,現在好不容易齊軍統帥鮑叔牙提出,隻要魯國殺了公子糾,遣返管仲和召忽即可退兵。
你季禽卻想當然拒絕齊軍條件,一旦鮑叔牙發怒,命齊軍攻打曲阜,曲阜能守得住嗎?
要亡國了,知道麽?!
見魯莊公不聽,柳下惠急了,再三懇求魯莊公不要行無信無義之為。
最後終於把魯莊公惹火了,下詔免了柳下惠的職。
就這樣,柳下惠第二次被罷官。
回到家裏的柳下惠也不灰心,他就繼續讀他的書,治理自己的封邑,貌似這一次被罷官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了。
遣返齊國人的事,結果我們都知道,召忽不願回齊國,當場就自殺身亡。
而管仲回到齊國後,居然被任命為相國,推出了一係列的改革,幫助齊桓公成就了春秋霸業。
尤其是當時柳下惠認為,如果齊軍敢再進犯魯國,師出無名必遭敗績。
結果兩國於公元前684年爆發的長勺之戰,果然魯軍大勝。
想想看,如果當時魯國頂住壓力,重用已經在魯國的管仲,管仲不是在齊國推行改革,而是在魯國推行改革,那春秋江湖會不會是另外一種景象呢?
當然,曆史沒有如果。
柳下惠也繼續過著自己的日子。
結果過了四年,魯莊公終於想起了柳下惠,他其實一直很後悔當時沒聽柳下惠的話,後悔放跑了天下第一大能臣管夷吾。
“把季禽召回來吧,官複原職。”魯莊公下了命令。
柳下惠第三次出仕,繼續擔任上大夫士師。
這個時候的魯國,麵臨著來自齊國的巨大壓力。
那位在長勺之戰中幫助魯桓公打敗齊軍的曹劌貌似就曇花一現,為魯國拚殺疆場的是大夫曹沫。
但曹沫卻是個常敗將軍,與齊軍一連三戰,均告敗績。
當時齊桓公已經在管仲等人的輔佐下,國家實力迅速提升,曾經山東大地齊魯兩雄相爭的局麵,完全成了曆史。
魯莊公無奈,隻好向齊國低頭。
公元前681年,齊國和魯國在柯地召開盟會,兩國訂立同盟條約。
誰料,就在這個會盟現場,魯國大夫曹沫居然劫持齊桓公,逼迫齊國歸還侵占魯國的城邑土地。
最後,齊國作出了妥協,歸還了土地。
魯國貌似在這次盟會中得到了巨大利益,曹沫為魯國作出了不朽的功勳。
回國後,朝堂上,魯莊公興奮異常,重賞曹沫。
誰都覺得國君應該重賞曹沫,曹沫更是得意洋洋。
此時,柳下惠卻提出強烈的反對意見。
柳下惠道:“主公,魯國取得失地,並非是通過會盟和談得來,亦非是師出有名討伐得來,卻是會盟現場劫持齊侯強迫得來,此乃大國失信之為。
大夫曹沫私自行動,置國家信義於不顧,使魯國從此被列國諸侯所看扁。
臣以為曹沫不但無功,反而有過,應受到懲處!”
啊?
你季禽腦子進水了?
你口口聲聲說要講什麽國家信義,但信義講來講去,能把寡人的失地給講回來嗎?
齊國這些年幾乎年年侵略魯國,寡人卻束手無策。
曹沫如此有膽色,完全不顧個人性命安危,劫持齊侯,不但替寡人出了這口鳥氣,長了魯國威風,更是令齊侯屈服,歸還全部侵占魯國的土地。
這樣的功勞,舉國上下誰不認可誰不讚譽?
偏偏是你季禽,居然說要懲處曹沫,你就是羨慕妒忌恨吧?
懲處?好哇,寡人就懲處一下。
魯莊公很火大,他也不跟柳下惠多講什麽,當場下詔,免去柳下惠士師之職。
就這樣,柳下惠再次被趕出了魯國朝堂。
柳下惠沒有多說什麽,他認為自己沒有錯。
國之信義無價,數百年來,魯國能夠與齊國抗衡,其中之一正是魯國堅持著大周王朝宗邦諸侯應該看重的國家信義。
但是,這次柯地會盟,魯國居然使用了下三濫的手段謀取了土地,這實在是太短視了。
事情真如柳下惠所想的那樣嗎?
是的。
魯國這個傳統的禮義大國,居然在隆重的柯地會盟中以下三濫的手段謀求利益,後來被列國諸侯所看不起。
曹沫劫盟,從長遠看,是大大有害於魯國。
這個大大有害,一是損害了魯國國家信義,二是成就了齊國國家信義。
齊桓公在會盟時差點被魯國的曹沫刺殺,結果不但沒有對魯國和曹沫實施報複,反而按自己的承諾歸還了魯國土地,列國諸侯都傳誦齊侯講信義。
這樣的國家值得依附!
於是,當初也不怎麽鳥齊國的一些諸侯國,如未參加北杏會盟的鄭國、衛國等,主動要求與齊國會盟。
所以,柯地會盟的細節後來傳將出來,非但沒有讓齊桓公有半點形象受損,反而越發受到各諸侯國的尊重。
因為當時的春秋江湖,所謂禮崩樂壞,人們對於“信義”的渴求就更為突出。
齊桓公是在受辱的情況下簽約的,但他沒有報複魯國,反而是堅定執行了盟約,雖然失去了幾個城池,卻建立了齊國的信義。
而這種信義,為齊國真正稱霸春秋江湖奠定了輿論基礎。
從此,每次齊國召集諸侯會盟,不再是寥寥幾國,而是幾乎要求參會的諸侯列國都能參加會盟。
如後來齊桓公主持鄄邑之會,幽地會盟,諸侯沒有不參加的。
齊桓公主持陽穀之會,貫澤會盟等,連邊遠的國家都來參加。
最終,齊桓公建立了統一的中原諸侯聯盟,打出尊王攘夷大旗,南討楚北伐戎,九合諸侯,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這一切,首先是基於一種列國諸侯對齊國的信義盛譽。
這種信義,正是柯地的齊魯盟約開始建立起來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柯地會盟這段曆史,以取回了失地的形式給予了魯國最直接的國家利益,但損失了長遠利益。
從此,魯國完全被齊國壓製,眼睜睜看著齊國的國家實力一騎絕塵而去,再也追趕不上。
但那個時候,當整個魯國都沉浸在柯地會盟後的沾沾自喜中時,唯有柳下惠保持了清醒頭腦。
但是,柳下惠貌似不大懂什麽叫難得糊塗。
他保持了清醒,卻丟掉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