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李宅古居

字數:1191   加入書籤

A+A-




    金華斌曾在縣誌上看到過田市李宅,知道是個著名的古村,在水運繁華的時代,仙居借著永安溪之便,一直是台州與金華、江西、ah等內陸地區聯係的重要紐帶,物質交流的同時,也帶來了文化上的碰撞。習習吹來的徽派建築、東陽木雕之風,經過數個世紀的融合與積澱,成就了仙居三透九門堂這一獨特的鄉土建築風格,三透九門堂為連進式四合院家族建築群落,雨天可以在門堂裏隨意走動而不淋雨,以大氣、典雅、精致、古樸的風格而著稱,成為孕育仙居傳統耕讀文化的搖籃。李宅就是散落其中的一顆明珠。
    李宅村是仙居李氏的主要聚居地,先祖李守貞原本居住在溫州永嘉蒼破村,南宋時為了避戰亂,從溫州遷到此處,已曆經了17代,生活了近1000年。李氏家族自古文風鼎盛,永嘉“耕讀傳家”的文化在這裏得到了延續,南宋以來,李宅曾出現過六位進士,是仙居首屈一指的“進士村”。
    李家在家族宗譜裏的“十訓八戒”具體是“訓為子、訓兄弟、訓夫婦、訓交友、訓為士、訓為農、訓為工、訓為商、訓持家、訓為官”,“一戒不孝、二戒不悌、三戒奸淫、四戒竊盜、五戒賭博、六戒酗酒、七戒匹配、八戒身充賤役”。在“訓為士”中對儒者學士的標榜是“士者人中之秀,儒為席上之珍”,而“訓為官”中卻一再強調“職無虛設,祿豈妄幹,學古然後入官”。
    李氏家族最出名的是明朝的李一瀚,字源甫,號景山,嘉靖七年鄉試中舉,十七年進士及第,官至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其為官三十年,廉潔之操“一塵不滓”,至死“囊無長物”,“室廬田產無所增益,妻子婢仆身無美衣”,後世稱頌他為“鐵麵冰心”。時任左都禦史的同鄉好友吳時來這樣評價李一瀚的為人:一生平易近人,簡約穩重,與人相處,忠厚隨和好像沒有什麽能力和主見,但是到了是非利害的關鍵節點,卻觀點鮮明,立場堅定,不可絲毫動搖。居官坦蕩無隱,寬嚴相濟,但沒有一點違背法規之處。平時吃的是粗糧淡飯,穿的是打著補丁的衣服,出入騎馬,就是貧寒士人也覺苦不堪受,而他卻安之若素。
    李村長繪聲繪色地說起了自個祖宗的故事:“李一瀚在安福當縣令時,把父親接到安福享清福,安福的官紳上門拜謁,李鑺一概不見;有人送禮物,一概不受。老人家在安福隻住了一月就回仙居了,他清楚的認識到,這麽多人對他這麽尊重,這麽熱情,這麽費盡心思巴結他,無非是希望他在當縣太爺的兒子麵前為自己說句好話,而“凡囑托公事,必枉曲直”,不能壞了兒子清白的名聲。他對兒子說出了自己的心願:“吾得汝為清官足矣。”李一瀚沒有辜負父親的心意,始終“一塵不滓”,連奸相嚴嵩也不敢向他開口為幹兒子說情,歎道:“李某豈可與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