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飛劍記-封音入盒
字數:3214 加入書籤
能化葦葉為飛刀,擊破木槳,馬寨主熟識的人中,絕無這樣的高手,他知道自己不是對手,停船不追。呂洞賓帶著徐籃生在無人處停船靠岸,手對著小舟一指,複化為荷葉。這徒弟年紀實在太小了,步履蹣跚,五步相當自己一步,這樣的速度太慢了。他讓這小徒弟坐在自己的脖子上,快速地在堤壩上前行。
道士架著個兒童在城外速行,這古怪的行為引起了路人的注意,並且,徐山家的公子被綁匪給綁架了的消息已經傳開,官府已張榜了徐籃生的畫像,並給出賞金,凡是舉報確切信息者,賞銀五十兩。有人側目認了認,與城門口懸掛的圖像十分相似。
陳縣令這些天都在桐江書院裏督工,教書育人,這是他畢生最重視的事業。今天,已是第三次接到消息,前兩次說徐籃生被縣內的兩個悍匪所綁架。這次是道士,每一次舉報都言之確確,描述出孩子的相貌與衣著。徐山為書院捐款總計共達三萬餘兩,是書院第一大恩主,寶籃又因這事而被上官所搶,縣令心中充滿對徐家的負愧。聽得他家公子被匪徒綁架,極其重視。可手下衙役隻二十餘人,平日裏辦一辦小案還可,要去攻打悍匪,絕對的雞蛋碰石頭,但這事又不能不管。今天,一下子來了三個消息,各不相同,又各有可信之處,讓縣令無所適從。
書院是百年大計,不能停止,就算多化一千兩銀子,少造一間教室,也得把徐山家的孩子贖回。縣令心中暗暗地給出了價碼。可是,這孩子究竟在誰手上呢,這個沒搞清,要營救也無從著手。
《人質何處》
小嬰兒,蹤跡消,
黑心匪,捉人質,
道是悍匪顧爺綁,
又傳寨主馬爺搶。
最後一個瘋道人,
背著嬰兒渡溪灘。
謠傳謠真相難明,
尋根源嬰兒何處?
客人問:“用錢贖回,為什麽不是派兵救回呢?”
“宋無論與遼,還是與西夏、大金,都是歲幣,朝廷尚且如此,官府自然也受重文輕武的政策影響,遇到事情,能用錢解決的,絕不用兵。”金華斌感慨道:“這就象當今的世界,經濟再發達,如無軍事實力,必受人欺。窮兵黷武民眾苦,隻求經濟地位無。”
感慨了一會後,金華斌繼續講他的故事。呂洞賓看到眾人以異樣的眼光看著自己,既驚且懼的,掐指一算,已知就裏。本想等到他十歲時正式收徒,現在,得提前九年了。帶走人家的兒子,父母必會擔心的,有必要通知一下。呂洞賓找到一株柳樹,從樹上采了一大捆的柳條,細細地編織成一隻大鳥狀,又用細柳枝編了個方型的小盒,編好後,呂洞賓對徐籃生說了句:“徒兒,給父母留個言後,跟師父進山修練去。”
嬰兒尊令對著柳條匣子依依啞啞地說了一通後,道人對著柳條紮的鳥指了指,念了聲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鳥兒叼著柳條盒振翅飛起。
柳枝無風而動,拂過道人的臉邊,似要與說些什麽。道人嗬嗬一笑道:“不會白用你的柳條的。”言畢,向柳樹根處吹了口氣,柳樹抖了抖,似精神了不少。
《柳樹精》
道人家,河邊歇,
老柳樹,送濃蔭。
獨自行來獨自坐,
無限世人不識我。
惟有城南柳樹精,
分明知道神仙過。
受一口仙家妙法,
抵得上十年苦修。
柳枝擺動著,如千百個腰如細柳的舞女,在為貴客獻上一曲楚王好細腰的豔舞。洞賓暗中歎氣,這個柳樹精呀,枉自活了千年,六根還不清淨,沒有領會道家的清淨無為,反而學會了人間的逢迎之術。沒有修成仙根,反而修成人精,日後的結局必將可憐萬分。果然,數十年後,這顆柳樹被一富翁挖了去,栽到自家的後花園,既傷了根,又剪了枝,損了幾百年的修為,無法修成仙體,這是後話。
徒兒方周歲,還不能領會仙家妙法,呂洞賓給了一顆丹藥,喂他吃下,另外給傳了些基本的吐納呼吸的功夫,指導他慢慢地把丹藥化了。在柳樹下休息了一天後,徐籃生隻覺得胸中綿綿脈脈,似有用不完的勁。一大一少兩個人向深山而去,徐籃生一蹦一跳的,呂洞賓跨一步,他就蹦三下。大的前麵慢走,小的後麵急跟,略一停歇就反超到前麵。
桐江書院內,徐山陪著陳縣令邊上打探兒子的消息。突然天空中傳來幾聲鳥叫,聲音古怪,不類凡鳥。陳縣令抬頭看去,一隻綠色的大鳥飛了下來,停在案頭。細一看,羽毛是綠色的一張張的柳葉。見此怪事,陳縣令忙拜道:“仙禽可是有嬰兒失蹤的消息?”
怪鳥鳴叫了幾聲,放下柳條盒子,盒上插著桃木劍。徐山夫妻想起滿月時道長送他的禮物,忙奔過去打開盒子。剛一打開,盒中傳出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爸爸媽媽,呂道長把我從強盜手中救出,孩兒現在拜道長為師,入山修練去了,十五年後再來報答爸爸媽媽的養育之恩。”
兒子無恙,徐山夫婦頓時淚流滿麵。柳條化鳥傳佳音,佑我書院文脈傳。陳縣令與方院長設香案望南而拜,感謝仙家庇佑。
聽到這,客人叫道:“這不就是古代版的錄音機嗎?又是柳條化鳥,又是柳箱錄音,老板,有沒有好菜與好故事相配呢?”
“當然有,此菜看似極常見,但極神奇。”金華斌端上一份炒木耳。
《虞美人,順風木耳》
天有靈兮木有耳。腐朽化神奇。物與靈芝兮同源,奪盡草木精華,與君食。
泡發當用山泉水。大蔥切成段。大蒜為泥肉成沫。爆炒濃香醒溢、待賓客。
道家菜譜雖不禁葷,但以清淡養生為目的,同時色求悅目,味求清淡。不象普通家常菜,重油重口味。
品食中,金華斌繼續著故事道:“徐山夫妻更是感激萬分,兩人依稀記得道人模樣,叫了能工巧匠雕出,在家裏供奉著,日日祈禱,盼望能與兒子早日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