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知道了,就去做

字數:3710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轟!”此言一落,這處天穹之上轟然間炸開一般,一道道璀璨的流光溢彩從天際深處傾瀉而下,與此同時,徐徐清風之中裹挾著縷縷大道玄音。
    金色流光朝下而傾,滾滾而落。
    當知行合一四字落下之際,屹立在乾寧城中千年之久的守正學宮轟然間迸發出恐怖的衝天光柱。
    守正學宮,是開天至今,人族第一位登天的讀書人在五千年前創立而成,他是儒家的儒聖,世間第一位讀書之人,而它則是他舊日的傳學之所。
    而在守正學宮之中大殿之中則是佇立著一座由極品漢白玉雕刻而成的巨大玉像。
    這座巨大玉像則是儒聖,它身著白袍,頭戴儒冠,手執戒尺,眉似遠山,神情肅然,燁然若仙。
    當天際處回蕩著江言那一句知行合一之際,令人驚駭的一幕陡然間出現在儒聖玉像之上。
    原本儒聖玉像肅然的表情之中竟然詭異地出現了一絲動容之色。
    而儒聖玉像手中的玉質戒尺漸漸出現了數道細小的裂縫,此時的玉質戒尺上流轉著滾滾浩然正氣,緊接著雄渾有力的四個小字接連出現在玉質戒尺上:知行合一。
    這個時候在下方朝拜一眾讀書人當他們看到儒聖玉像出現的神異之相,他們心中驚顫。
    一位身著青袍的年輕人振臂高呼:“儒聖顯靈了!”
    餘下讀書人的臉上出現了激動之色。
    “定是我等的誠意打動了儒聖!”
    “爹娘,沒想到你兒子有生之年還能看到儒聖他老人家顯聖!”
    ......
    這時一位白袍讀書人急忙出聲道:“你們快看儒聖玉像!”
    話音落下,守正學宮的大殿之中的所有人的目光放到了儒聖玉像之上。
    第(1/3)頁
    第(2/3)頁
    “嘭!”隨著一聲巨響,儒聖玉像陡然間出現了無數道細密的裂縫,並且這些裂縫迅速蔓延開來,像是蛛網一般爬滿整個玉像。
    縷縷雄渾的浩然正氣從裂縫中噴湧而出,它們化作一道道璀璨絢麗的白色光帶衝向天空。
    那道衝天光柱愈發粗壯明亮,漫天光芒所及之處,仿佛將此時的白晝重新定義。
    耀眼的光柱刺得眾人睜不開眼,隻能感受到無盡的威壓。
    周圍的空氣在劇烈的震顫,呼嘯之聲猶如千軍萬馬奔騰而過,地麵也跟著搖晃起來,學宮中一些古老建築的牆皮簌簌掉落。
    就在眾人驚愕之時,玉像上的浩然正氣突然幻化成一個個金色文字,圍繞著光柱盤旋上升,每一個文字都散發著古老深邃的力量。
    而這些金色文字則是剛才江言所談及的四句教,知行合一,大殿之中的讀書人見狀,紛紛下跪,他們的眼神中滿是崇敬與狂熱,他們知道,自己今日所見如此神跡,待到必將成為千古傳奇,而造成這一切出現的人,大殿之中的許多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放到了遠處天際中的那道身影上。
    當代儒家唯一的亞聖崔禦聽到江言的這一番話,他目光驚駭,臉色大變,這一幕對他的衝擊遠比之前江言闡述大乘佛法的時候還大。
    江言這一番話聽得崔禦渾身上下打了一個冷顫,這是何等的思想力量,毫不誇張的講,這一番話若是能加以雕鑿,坐地成聖都未嚐不可。
    而隨後儒家傳承千年的守正學宮內的儒聖玉像出現驚世異象更是讓崔禦整個人在風中淩亂。
    雖然現在的崔禦貴為儒家的亞聖,但他深知一件事情,儒家亞聖和儒家真正的聖人之間的差距猶如鴻泥之別,用熒蟲和皓月相較也不為過。
    聖人近乎仙人,但亞聖卻隻是區區渡劫境。
    而儒聖玉像出現裂縫,浩然正氣化作金色文字,衝天光柱的出現,這無疑不代表著江言的知行合一四個字對於儒聖玉像的影響。
    儒聖玉像從儒聖離世之後就仿若沉寂了一般,五千年來從未有過任何的動靜,但現在它卻生出如此恐怖的動靜,從另一種程度上來說,它代表了儒聖的意誌。
    崔禦想到這,他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之前江言還未成長之際,他是自己棋盤上的一枚棋子,但崔禦沒想到,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他跳出了命運的棋盤,來到了一個自己看不清的高度。
    這一刻,崔禦心中百感交集。
    原先看著佛陀對江言勢如破竹的度化佛言,崔禦感到心生無力,但如今江言近乎反敗為勝,卻讓他有些欣慰。
    第(2/3)頁
    第(3/3)頁
    這也是儒聖如今不在人世,假若他老人家尚在人間,哪有佛陀開壇論道?
    佛門早就龜縮在西洲荒涼之地,哪敢染指中洲之地?
    裴秋凝看到儒家守正學宮出現的動靜,心中思忖,儒聖已經死了,沒想到他的玉像還會因為小言的這番話生出神跡。
    裴秋凝知道儒聖這一位在末法時代登天的讀書人。
    想到這的裴秋凝掐指輕算,心中恍然,儒聖的遠古先祖好像是當年古天庭中的一位仙神。
    沒想到儒聖的先祖在經曆了遠古驚變之後,還有後代遺存到末法時代。
    而此處天穹處出現的天地異變讓觀者心驚。
    幾乎每一個人都將目光投到了江言的身上,而守正學宮出現了的異變讓一些修士心有餘悸。
    佛陀是場內對這一切觀感最為清晰之人,他明白儒聖玉像出現衝天玉柱的原因。
    佛陀在這一刻終於意識到了江言思想高度的可怕,饒是他對深耕佛理,他也明白知行合一這四個字背後所代表的東西。
    佛陀這時罕見地倒吸了一口涼氣。
    而在不遠的天際之處,虛空之中陡然間蕩滌開一道細微的波痕,下一刻,一道如夢似幻的高大身影出現天穹之上。
    身著寬大儒袍,頭戴儒冠,手執白玉戒尺的耄耋老者目光欣慰地看著遠處那道頎長的身影,他緩緩出聲,這一道蒼老的聲音仿若下一刻就會消失在天際之中:“何為知行合一?”
    聞聲的江言緩緩轉身,他看到了那道近乎虛幻的老者身影,清聲道:“知道了,就去做。”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