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你在逗我嗎?(求月票)

字數:8835   加入書籤

A+A-


    “聽說你高價收劇本,這是要全麵發展啊,那些音樂人都說跟你收錢收少了。”
    隻要帶上高價的前綴,就相當於打上冤大頭的標簽,消息就流傳的特別快速。
    現在連搞音樂的金大洲都知道戚昊工作室在收劇本了。
    “他們要是能寫出好劇本,也可以拿來看看。”
    戚昊在金大洲的錄音棚裏,接過金大洲殷勤遞過來的水潤潤嗓子。
    這是他參加唱片錄製的第三天。
    前期主要是練習,還沒有正式開始錄製。
    他的水平不算特別高,錄出來的東西還是要修一修。
    當然,就算是專業歌手也要各種修音。
    “他們就算了吧,他們寫歌都寫不明白呢。”
    金大洲最痛恨的是自己不會寫劇本。
    聽說劇本如果好,可以加價到五百萬。
    艸,他幹三年,落到手裏都沒五百萬。
    “大洲,你說,我這專輯有機會拿新人獎嗎?”
    戚昊錄了幾天歌,自我感覺良好,尤其是聽了修音過的小樣,開始暢想當年要是歌手出道也不是沒活路。
    “Are you&ne?”
    金大洲本來想冷嘲熱諷一下,但是一想到這位是金主爸爸,他立刻就換了一副麵孔:
    “您就算上去翻唱《兩隻老虎》,也不至於淪落到拿什麽新人獎啊!主辦方瘋了嗎?下一屆還想不想辦了?第9屆CCTVMTV音樂盛典都給陳好最受歡迎女歌手獎了,你敢信?”
    也不知道為什麽,金大洲發現被自己安慰的戚昊更加沉鬱了。
    唉,有錢人的煩惱真是搞不懂。
    “算了,繼續錄吧。”
    戚昊心灰意冷,但是又無可奈何。
    來都來了。
    花了這麽多錢做這一張專輯,總不能半途而廢吧。
    原本做MV的任務,戚昊一分錢沒花,各種白飄,他還嘚瑟了一陣,覺得還是白飄爽。
    結果為了新人獎任務,前前後後已經投入好幾十萬了,後續再加上營銷費用,可能要花費百萬巨資。
    最慘的是百萬巨資還未必能完成任務。
    謝特!
    戚昊現在每周固定四次訓練,總花費十一萬一千一百塊。
    一個月就是四五十萬。
    再加上維持工作室運營、營銷公關、個人開銷……
    他的稅後年收入也就一兩千萬。
    簡直快要入不敷出了。
    賣掉華姨股票,不僅僅是想要入局資本,也是對現金流的渴求。
    “第二遍,準備,開始!”
    “……入冬了想給你買一條圍巾/怕眼光不行所以叫著緊跟潮流的妹妹和我一起/和妹妹說說笑笑/緩釋最近糟糕心緒/在下一個轉角/卻和你相遇/她隻是我的妹妹……”
    “感情,投入點感情,戚昊老師,你不是影帝嗎?第二遍再聽一次。”金大洲耐著性子。
    “哪一句?”戚昊也是耐著性子。
    工作嘛,大家屬於雙向兼容,沒必要端著甲方的架子。
    “‘卻和你相遇’承接‘她隻是我的妹妹’這個地方,你可以委屈一些,體現出解釋的蒼白和無奈。”
    金大洲希望戚昊能夠把情感細膩的表達出來。
    用感情來彌補技巧上的不足。
    這個應該是戚昊的強項,他畢竟是拿了影帝殊榮的演員。
    就目前來說,作為專業獎的金雞獎在華夏範圍內含金量還是很高的。
    “那我試試……”
    戚昊戴上耳機,繼續練習他的新歌。
    許嵩那邊其實給出了歌曲的故事背景。
    歌曲中的主人公是一對感情出現問題的情侶。
    女孩對男孩的態度變得非常冷淡,男孩為了哄女孩隻好叫上追逐流行的妹妹一起去商店挑選禮物。
    但剛選好的禮物回去路上就遇見了女孩和另一個男孩結伴而行,場麵一度尷尬。
    舔狗希望挽回這段感情,連忙解釋身旁的是他的妹妹,並把紫色的圍巾送給她。
    女孩隻是若無其事地收下禮物,道了聲謝謝。
    女孩對男孩的解釋並不關心,這恰好對應了歌名《多餘的解釋》。
    所以,歌曲裏“她隻是妹妹”和“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不是一回事。
    戚昊對照了一下自己。
    他發現自己其實能夠從故事裏尋找到共情的地方。
    都說他緋聞多,其實他這些年甚至連正式的女朋友都沒談過。
    怎麽解釋都沒用。
    別人炒作和戚昊相關的緋聞,隻要不是太過分,他很少會去澄清打臉。
    主要是因為,他當年成名的時候,也吃了一部分緋聞的紅利。
    炒作緋聞是老田成為戚昊經紀人沒多久,操作層麵上搞得有些拙劣。
    然而,人家當事人並沒有立刻澄清,給了戚昊消化熱度和尋找資源的機會。
    不過,任由別人炒緋聞,也不是沒有後果。
    那就是哪怕你遇到有好感的人,也會因此遭到質疑。
    “哎,對,這次的情感處理就非常好,其實戚昊你的嗓音還是不錯的,隻要經過專業的訓練,能夠適應很多種唱法。”
    金大洲對這次的試音效果表示滿意。
    就此,六首歌全都排練的差不多了。
    接下來就是正式的錄音。
    這張迷你唱片前前後後也算是搞了兩個月,時間也不短了。
    戚昊老老實實的待在錄音棚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唱傷心歌。
    唱片的主角擁有《模特》般的生活,唱著《時間都去哪了》,在《老街》上流連,卻找不到《此生不換》的人,不是真愛《何必在一起》,不需要《多餘的解釋》。
    等到他從錄音棚出來,想要賣劇本的已經排隊等了。
    這一次的劇本質量就好太多了。
    甚至連香江大導演王經都丟過來了一個叫《美麗密令》的劇本。
    倒不是五百萬買劇本這個噱頭能夠讓香江大佬們側目,主要是香江市場不行,王經已經混內娛很久了。
    而且戚昊曾經參演過他和麥子善聯合執導的《黑白森林》。
    王經的劇本,戚昊當然看不上。
    因為根本沒可能拿獎。
    王經混了這麽多年,隻在1999年提名了過一次金馬最佳劇本。
    新一輪的劇本收到後,進行篩選,覺得還不錯的戚昊就親自聯係一下,如果對方方便的話就出來吃個飯。
    來了就是客,不管收不收劇本,吃頓飯聊聊天,不僅能夠拓展人脈關係,也能讓他從交流中學到不少知識。
    最終,戚昊鎖定了一個關於東北下崗工人的劇本——《鋼的琴》。
    編劇張艋見到戚昊的時候,臉色並不怎麽好看。
    他總覺得自己像一個賣兒賣女的窮苦人家,而戚昊就像是一個腦滿腸肥的地主老財。
    他不是職業編劇。
    畢業於中戲舞台美術係,被分配到遼寧電視台擔任舞美設計總監,參與編劇春晚“忽悠”係列小品的最後一部《功夫》,還有另外一個小品《說事兒》。
    2007年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耳朵大有福》,從而開啟了個人的導演生涯,他則憑借該片獲得第9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新導演獎。
    戚昊想要的就是他得的這個獎。
    就這個獎,價值兩億!
    “張老師,快請坐!”
    戚昊絲毫不在意對方的臭臉,很熱情的拉著對方坐到位子上。
    你娶別人的媳婦,人家老公臉臭點很正常。
    “謝謝。”張艋坐下來。
    戚昊引領話題,主要是聊了一下《耳朵大有福》。
    他有過目不忘的本事。
    隻要看一遍電影,就能記得分毫不差。
    而且他順便還背了幾十篇比較經典的影評分析。
    這在張艋看來,戚昊最起碼把他的《耳朵大有福》看了十遍以上。
    這樣的人,你讓他怎麽反感的起來啊。
    “唉,你知道《耳朵大有福》花了多少錢拍出來的嗎?”
    張艋鐵嶺的,很快就和戚昊嘮上了。
    “肯定要三百萬吧?”
    戚昊其實一清二楚,但是該裝糊塗的時候必須要裝糊塗啊。
    “三百萬,前前後後加一起花了三百萬。”
    張艋用手比劃了一下。
    “哥你太厲害了,這樣的質量,居然隻花了三百萬。”
    戚昊往高了說,就是為了捧一下。
    “可是老弟,它票房隻有一百五十萬。”
    張艋是欲哭無淚啊,他家庭條件很不錯,爸媽都是圈內人士,自己在電視台,工作也很體麵。
    然而,再厚的家底也不夠這麽賠的。
    幾年的積蓄一幹二淨,再想開新戲,那就隻能賣房了。
    可房子又能值多少錢。
    更何況,現在還是經濟危機,房價比起去年他打聽的時候還掉了不少。
    “我怎麽聽說文藝片有獎金和扶持啊。”
    戚昊知道《耳朵大有福》肯定賺不到什麽錢,但是要說賠,感覺也賠不了多少。
    “唉,你這就不懂了,吃、拿、卡、要,你該不會以為拿獎真的憑本事吧!”
    一說到這個,張艋就特別來氣。
    酒桌上吐槽起來,那是沒完沒了,戚昊因為要談正事,所以也沒有過多勸酒。
    “你真的願意拿三百萬買我的劇本?”
    等到吐槽完了,張艋才意識到自己是來賣劇本的。
    不,他覺得自己現在就像是當年下岡潮的時候,騎著自行車送老婆去賣的窩囊廢。
    “對,我覺得他值。”戚昊很肯定,從商業的角度肯定不值,但是從獲獎的角度那就太值了,感覺可以拿去威尼斯首映。
    這次收的劇本裏頭,《鋼的琴》屬於出類拔萃的好,讓戚昊再也看不上其他的劇本。
    如果不是他年紀太輕,演不出那種感覺,怕影響電影質量,他甚至想自己出演。
    最後想想,還是決定找更合適的人。
    他缺《鋼的琴》這個劇本,但是不缺陳桂林這個角色。
    孩子哪怕是領養的,但是既然有了這一世的緣分,就應該當成親生的疼。
    “你還這麽年輕,又是第一次當導演,你懂得怎麽拍電影嗎?”
    這樣的質問非常沒禮貌。
    然而,張艋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並不是覺得三百萬太少。
    恰恰相反,他覺得三百萬買他的劇本,有點高的離譜了。
    正常情況下,院線電影的劇本價格通常從10萬元起,具體價格取決於編劇的已上映作品數量和其他因素。
    確實,有些知名編劇的劇本價格可以高達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但是《鋼的琴》屬於看不到商業價值的本子,五十到一百萬都是高價。
    張艋真正猶豫的是——戚昊行不行?
    1999年,張艋從中戲畢業,回到了老家鐵嶺,在鐵嶺評劇團他看到了一架破舊不堪的鋼琴。
    這架鋼琴雖然還能夠發出聲響,但漆麵早已龜裂,琴鍵也失去了彈性。
    父親告訴他,困難時期,團裏演樣板戲沒有樂器伴奏,人們就自己造了這架鋼琴。
    這架自製鋼琴激發了張艋的創作靈感,他開始寫《鋼的琴》的劇本。
    這個劇本,他足足寫了六年!
    可惜,拍它需要的錢更多,張艋隻能先拍《耳朵大有福》,希望能夠吸引到行業資本的注意。
    《耳朵大有福》口碑確實不錯,然而三百萬成本一百五十萬票房,更加讓資本望而卻步。
    大資本看不上,小資本不敢投。
    聽說有人高價買劇本,他才打起了要不幹脆賣掉的心思。
    這樣一來,《鋼的琴》就有了麵世的機會。
    而他也將有足夠的錢去拍以後的作品。
    “劇本我看了,非常詳盡,連空白處都寫滿了解析,有的地方還畫了分鏡,坦白的說,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拍好,我隻能說我會盡自己所能。”
    戚昊能夠從劇本上看到一個創作者對作品的熱情和珍惜。
    “光靠竭盡所能可不夠。”
    張艋嘟囔了一句,但其實已經很滿意戚昊的態度了。
    至少這人不是錢多了沒地方花,非得為了裝逼當一次導演。
    “張老師,其實我有個提議。”
    戚昊在攫取——也不算攫取,因為他給錢了——別人的勞動成果的時候,內心其實也在遭受煎熬。
    他本來就是一個很心軟的人。
    如果不是有任務。
    他完全可以用小肥羊投資這部電影。
    反正虧也不是虧他的錢。
    然而,戚昊需要做任務,他隻能理智的摒棄這種可笑的憐憫。
    “什麽提議?”
    “我打算請張老師來當這部電影的監製,您覺得怎麽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