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54章 範梨花追逐花道

字數:4710   加入書籤

A+A-


    宋正平出了這件撞人事故後下了車,去幹檢修工了,範梨花再不用為他提心吊膽了。

    欣欣花藝生活館的生意和聲譽已然在琉城的花藝界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範玲麗很滿足現在的狀況,每年三八節,兩姐妹接單位的插花活動就有五六單,因辦了五期培訓班,有了幾個願意來做義工的學員幫著在活動現場打理。有時候上午一個單位一場,下午一個單位一場,光做每人份的包裝夠七八個人一天忙上十五六個小時了,當然,花兒姐妹不會讓學員白忙,一天一百元的辛苦費要給的。

    範梨花那次去了趟上海和廣州的花店看了別人的插花藝術,一直想更深入地係統地學習一些更高深的插花藝術。

    三八節的單位活動做完後,範梨花在網上搜索瀏覽關於花藝的資訊,“日本花道”這個詞跳了出來。

    花藝和花道不一樣嗎?有什麽區別呢?

    範梨花檢索了這兩個名詞的解釋:花藝是除用植物材料外,還可用許多非植物的裝飾性材料,尤其在一些大型展覽和比賽場合被廣泛應用。

    花道又稱日式插花,是日本傳統的插花藝術,日本的花道家不僅認為花是美麗,還覺得花反映了人內心的情感,所要呈現的是一件美的事物,同時也是一個表達的方式、修煉的方式。

    也就是說,插花重於形,花道重於心。

    這對於範梨花來說,又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看到新的事物。

    這一發現,她的心裏頓時萌生了去學花道的想法,趕緊把在裏間忙插花的範玲麗叫來,“玲麗快來,我發現了一個新大陸。”

    範玲麗過來看了下名詞解釋,又依此檢索了日本花道的起源,再看看日本花道的幾個流派的插花作品,自語道:“這花道的確很有藝術性,一枝一花都插出了意境,讓人看了多了一些想象空間。”

    “對吧,我們的插花和這花道比起來,立意根本不在一個層麵上,我想去學習。”

    “不急,我幫你看看哪裏可以去學這種課程……上海,廣州?……流派,池坊插花,小源流,草月流……”範玲麗嘴裏喃喃自語著,手點著鼠標翻了一頁又一頁,“日本花道起源於公元6-7世紀……小野妹子?和尚?從中國帶回去並研究發展而成?什麽鬼?隋唐時作為佛前供花,隨佛教一起傳入日本的,之後結合了我國國畫繪畫的一些理念,在日本慢慢發展,逐步融入了日本本土的文化特點,發展出了獨特的花道文化……”

    範梨花聽到她絮絮叨叨念的話了,便問範玲麗,“這花道既然是從中國傳到日本去的,你就找中國的插花有什麽?”

    範玲麗真就在網上找關於中國插花的曆史資訊。

    “姐啊,中國有傳統插花吔。”範玲麗驚呼了一句,正在包花的範梨花忘了丟下剪刀就跑過來看。

    “嗬,還是國家級非遺啊,”範梨花顯得很激動,拖來一張凳子坐在旁邊,放了剪刀一起看起來,“傳統插花發展曆史源遠流長……兩千多年……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構圖講究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彎曲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倫理道德的影響,媽呀……”

    範梨花像個小姑娘似的,激動地拍著範玲麗的肩膀,“快找找,上哪裏可以去學習傳統插花?我立刻報名。”

    範梨花一直覺著自己在尋找或者說是等待她認為的,可以展現插花最高境界的一種形式,但從剛才看到的文字中,她感知到,自己等的就是它。

    範玲麗找了一圈,都是花藝培訓學校,沒有特別標注了有“傳統插花”的培訓機構,“姐,好像沒找到有哪個培訓機構教傳統插花的哦。”

    “哦,那先緩一緩,你把關於傳統插花的文字和圖片都給我整理在一個文件夾裏,我先自己摸索著,先把圖片看熟了我也應該會點皮毛了吧。”範梨花對自己想做的事很執拗地要去做了,“開花店當初,我不也是自學成才的嘛,難不到我。”想起當初連花都不懂也敢盤下花店,她的自豪感又上來了。

    “中國傳統插花”根植於範梨花的心中,她每天在店裏對著圖片和文字琢磨,賣花插花的事都是範玲麗在忙,她入魔了一樣,研究起傳統插花的學問。

    琢磨了半個多月,範梨花想親自體驗一下自學的成果,就開車去郊區找枝條了。

    範梨花是在2012年學會了開車,和趙大勇一起。現在會開了車,出去采個花剪個枝方便太多了。

    傳統插花講究用木本枝條來進行構圖,她就要先區分什麽是木本什麽是草本了。

    六月的山野,到處翠綠,範梨花爬到一處山崗,看到春天最早開花的山櫻花樹的枝條彎曲有型,拿起剪刀選了旁逸斜出的幾枝剪下。

    範梨花拿在手上欣賞起文字中所說的“線條美”。山櫻花的枝幹褐黑色,葉子呈褐色,這幾根枝條型有起伏的幅度,壓彎再上揚,瞧著好似不屈服命運的人,的確有些意境,不知道插在容器裏是怎樣一種狀態。

    範梨花抱了一把三種她認為有型又漂亮的枝條回到店裏,先養水。在店裏轉了一圈,想先插一個圖片中那種闊口淺底的缽盂一樣的器皿,卻忘了一件重要的東西,花插。

    她看人家水盤裏用的不是花泥,而是一種布滿了很多針尖的黑坨坨在裏麵,花枝就插在那上麵。

    在淘寶上搜花插,出來的卻是劍山,嗬,真形象,像劍尖一樣的“山”,先買了幾個來做試驗。她現在不就是實驗自己學到的嗎?可今天剪回來的枝條等不了四五天,先用花泥插著試一試。

    範梨花打開圖片又去仔細看了十幾分鍾,高仿一下,看自己學會了多少。

    菜盤子還是海碗?範梨花開車回去拿來盛湯的大海碗。她看了文字裏說,傳統插花有六大花器,盤,碗,缸,瓶,籃,筒,四種造型四種形式,那就先嚐試做碗,花?

    鬥笠型的大海碗內壁光滑,半塊泡過水的花泥在裏麵晃蕩不穩,難怪他們的作品裏固定花材的不是花泥,難看還不好固定,但現在需要解決花泥不動的問題,起碼得讓她完成一個“夢想”中的傳統插花。

    範梨花和範玲麗一起就把這塊花泥切了切塞了又塞,終於讓花泥不動了。

    開始插花。兩人把枝條翻找了一下,不知怎麽來運用枝條自然的樣子。直立?傾斜?範玲麗比劃了很久不得要領,急得有點抓狂了。

    她沒有範梨花的耐心足,弄幾下沒弄好就不耐煩了,“姐,看來還是要找老師係統地學習一下,這枝條左右擺來擺去都不好看,花泥也插得千瘡百孔了。”她將一根山櫻花的枝條丟在海碗旁邊,“你弄吧,我失去耐心了。”

    範梨花沉下心來,慢慢左右比對旁逸斜出的枝條發現,看葉子的方向,知道陽麵和陰麵,應該是陽麵向上或向著觀賞的方向,說的“遵循自然”不就是它長什麽樣子就順著它的姿態來擺放嗎。

    範梨花在花泥中間落下了第一枝山櫻花枝條,這枝條不算完全直立型,傾斜嘛,又沒有達到六十度,但好像也有意趣,她就按照自己的構思來插後麵的枝條了。

    她數了一下,選來做模仿標準的這個作品裏,有三四支枝條,花枝間插在木枝條的前後和中間位置,細細領會了一下,再去做自己的。

    一會兒去電腦上看圖片,一會兒來操作台來插自己的實驗作品,差不多耗時一個小時,初具雛形。

    三枝山櫻花枝條,長短高度錯落地插在一個點上,花枝隻用了五枝,文章裏說“上小下大”的原則,即,花苞或花朵小的在上麵,盛花插在下部,這樣才叫“底盤穩”,既要花朵與枝條插製得和諧,又要看上去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立體感。

    範梨花邊看邊調整,覺得差不多了,就用相機拍了下來。肉眼看到的樣子和在鏡頭裏呈現的樣子有些出入差異的。

    她將自己的作品照片和照仿的圖片對比著,有了八分相近,就喊範玲麗過來評一下,“來看看我的作品和別人的區別在哪裏?”

    範玲麗知道她姐能耐住性子做完,至少會做出同等的樣子來。

    比對著看來看去,範玲麗不由地誇讚她姐,“非常不錯了,仿真度百分之九十了,就是好像哪裏不對,或者是少了點什麽。”

    範梨花自己也看出來了,“是下麵那塊花泥礙眼了。少了點靈動和意境。”

    對於不了解的東西,範玲麗沒了耐心,“對,你自己再琢磨琢磨,我去完成我的作品了。”

    這天之後,範梨花天天琢磨這個傳統,就像當初盤下花店,天天琢磨怎樣插花籃一樣,執拗勁一上來,非要整明白不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