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起兵造反
字數:4974 加入書籤
李承風靜靜地聽著,待眾人稍稍平靜後,他朗聲道:“諸位學子的心聲,朕已明了。”
“今年的科舉,朕將親自監考,考卷也由朕親自批閱。”
“朕希望諸位學子能夠在考卷上暢所欲言,將你們的真才實學展現出來!”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一片嘩然。
親自監考!這是何等殊榮!
有當今聖上坐鎮考場,想來那些個公子哥兒必然原形畢露!
學子們又驚又喜,紛紛叩謝皇恩。
“陛下聖明!”
張激動地高呼,率先跪倒在地,以頭觸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其他學子見狀,也紛紛跪拜,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響徹大殿。
“朕期待你們的答卷。”
李承風微微一笑:“都散了吧。”
學子們陸續退出太和殿,臉上洋溢著興奮和希望。隻有張遠,被李承風留了下來。
“你叫張遠,是嗎?”
李承風重新讓張遠坐下,自己則坐在一旁,開口問道。
張遠恭敬地回答:“回陛下,正是。”
“你方才所言,甚合朕意。”
“朕想聽聽你對科舉改革的具體想法。”
張遠不卑不亢,侃侃而談:“陛下,臣以為,當今科舉弊病叢生,其根源在於脫離實際,閉門造車。”
“試想,八股取士,文章做得再花團錦簇,於國於民又有何益?不過是堆砌辭藻,玩弄文字遊戲罷了。”
他頓了頓,觀察著李承風的反應,見皇帝並未露出不悅之色,才繼續說道:“臣建議,科舉內容應當貼近實務,例如農政、水利、軍事等等。
“考官也並非隻拘泥於翰林院那些老學究。
“不妨從各行各業選拔一些經驗豐富之人,如此方能選拔出真正有才幹的棟梁之材。”
李承風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點頭表示讚同。
他原本隻想治標,畢竟改製阻力甚大,沒想到這年輕人竟提出了治本之策。
念及此處,他揚了揚頭,示意張遠繼續。
“至於錄取標準,”
張遠略一沉吟:“光憑一紙試卷,如何能斷定一個人的能力?”
“臣鬥膽建議,除了筆試之外,還應增加麵試環節,由陛下親自考核,考察他們的應變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麵試?張遠提出的建議,也正是李承風準備做的。
這就和現代的工作招聘一樣。
話間,張遠雙眸明亮:“更長遠來看,可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選拔和培養人才,為國家儲備人才。”
“如此一來,便可打破世家大族壟斷朝堂的局麵,讓更多有才之士有機會為國效力!”
李承風點點頭:“不必再依賴世家大族舉薦,國家也能源源不斷地獲得新鮮血液。”
“張遠,”
他語氣中帶著一絲欣賞,“你所言甚合朕意。這科舉改革之事,就交給你去辦吧。”
話頭停頓,接著李承風揚聲:“即日起,朕封你為“吏部驗封司主事”,全權負責此事。”
“科考考官選拔,文官選舉,隻過朕的手,其他官員一概不理!”
張遠猛然抬頭,心頭狂跳,一股熱血直衝腦門。
皇上竟然將如此重任交給了自己!
科舉改革,這是何等的大事!
多少老臣宿儒都望而卻步,而自己,一個初出茅廬的學子,竟得到了皇上的青睞!
陛下何等氣度!
仕途如此順暢,簡直如同奇遇。
張遠暗下決心,定不辜負陛下的期望,全力以赴,推行科舉改革,為國選才!
“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厚望。”
處理完科舉之事,李承風馬不停蹄地趕往宰相府。
他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盟友,而宰相宋澤林無疑是最佳人選。
宋澤林此時正在書房看書,見李承風來了,連忙起身相迎。
“陛下今日怎麽有空到老臣府上?這些奴才!怎麽也不通報一聲”
宋澤林恭敬地叩拜。
李承風也不繞彎子,直接說道:“是朕沒讓他們出聲。”
“實在是有急事。朕打算親自監考今年的科舉,順便把考卷也給批閱了。”
宋澤林捋了捋胡須,陛下怎麽突然有此想法了,是要對科舉製下手了?
這麽想,他也就這麽問了:“陛下此舉,可謂高明。老臣妄測,您是對改製有想法了?”
李承風點了點頭,向宋澤林講述了張遠在太和殿上關於科舉改革的建議。
後者越聽越覺得震驚。
這等奇思妙想,竟出自一個尚未入仕途的學子之口?
他自己鑽研科舉製度數十年,也從未想過如此大膽的改革!
宋澤林不禁撫掌讚歎:“張公子之言,切中時弊,直指科舉痼疾。”
又有些擔憂:“隻是,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恐怕會觸動世家大族的利益,阻力必然不小。”
“正因如此,朕才需要宋愛卿的鼎力相助。”
李承風雙眸中有光,對接下來的行動十分期待:“朕已將此事全權交由張遠負責,宋愛卿可要多多提攜於他。”
轉而又道:“朕還有一事相求。朕想請宋小姐一同參與此事。”
宋雨薇大才,李承風早已看出,她對學子求學之路頗有見解,未來也將是不小的助力。
這位左丞相如何看不出自家陛下的想法,捋了捋胡須笑著應答:“好好好,老臣這就叫她來。”
宋雨薇出現在大堂時,卻顯得有些猶豫。
她最近也聽說了李承風的一些舉動,比如麵見學子,比如整頓吏治。
雖然覺得李承風銳意進取是好事,但對於科舉改製,她內心卻有些懷疑。
當朝的科舉製度,已經沿襲了近百年,牽一發而動全身,想要改動,談何容易?
她擔心李承風過於魯莽,反而會適得其反。
但宋雨薇最終還是答應下來,她也想知道,李承風會如何做。
與此同時,在京城一處隱秘的院落裏,李承昊正與一群人密謀。
這些人衣著樸素,但眼神中卻寒光凜凜,一看便知不是尋常百姓。
他們都是曾經的太子黨,在李承風登基後,便銷聲匿跡,潛伏於民間。
“諸位,如今昏君當道,朝綱混亂,正是我們東山再起的大好時機!”
李承昊獨坐高台,說道:“我們要齊心協力,推翻暴政,光複王朝指日可待!”
眾人紛紛應和,表示願意誓死追隨李承昊。
李承昊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我已聯係平西王劉震山,他手中握有重兵,我們裏應外合,定能一舉成功!”
平西王府。
劉震山正坐在書房裏,眉頭緊鎖。
他接到李承昊的密信後,心中既興奮又忐忑。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李承風正將重心放在準備科舉上,定然無暇顧及遠在西京的他。
“王爺,您還在猶豫什麽?如今李承風根基未穩,正是我們起兵的好時機!”
劉震山的座下皆是與他出生入死的將軍,也都對李承風恨之入骨。
如若即刻起兵,不消一個月便可抵達京城,兵臨城下。
“你說得對!富貴險中求!傳令下去,三日後,起兵!”
他也不管那許多了,此時不起,便再無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