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關羽:大侄兒,那晚,二叔不該放你走的……

字數:9879   加入書籤

A+A-


    ……
    第159章:關羽:大侄兒,那晚,二叔不該放你走的……
    天子起身,
    直視荀彧:
    “敢問荀令君,你輔佐了數十年的明公又可是漢臣?!”
    敢問荀令君,
    你輔佐了數十年的明公可是漢臣?
    天子的話,仿佛是在問荀彧的心。
    當年的明公,自然是漢臣。
    當年的曹操,自然是漢臣……
    可如今的曹操,他還是漢臣嗎?
    曹操有多少逾越之舉?
    曹操是何等的目無天子?
    曹孟德是何等的欺君?
    可若無曹孟德一人,這天下早不知有幾人稱王,早不知有幾人稱帝!
    可若無曹孟德,中原仍舊狼煙難熄,四分五裂。
    曹孟德是強勢了一些,當年衣帶詔事發時,甚至處死了懷有龍種子的董皇後,誅殺了大批漢臣。
    可曹操如果不殺他們,局勢就此不穩,這些所謂的漢臣誰能穩住局麵?
    當年霍光專政到了何種地步?雖然說霍光沒有曹操這麽囂張。‘
    可霍光甚至行廢立之舉!縱然如今的曹孟德恐怕也比不上……
    可無論是那個時候,還是往後的這幾百年間,都沒有人懷疑霍光對大漢的忠心!
    荀彧拱手,低聲道:“曹丞相有時候是僭越了些,可陛下不該懷疑他對大漢的忠心……”
    “丞相食漢祿,他絕不會篡位。”
    “曹丞相征戰一生,還不是為了這大漢的天下嗎?”
    “然而爭權奪利,諸侯廝殺,動輒身死族滅,丞相有時戾氣是重了些,陛下是應當體諒的。”
    “陛下!”
    言至於此,荀彧俯首下跪,他這時候已經老淚縱橫了:“若陛下能成為高祖那樣的安邦定國之主,曹丞相他,也就甘心做張良那樣的治世賢臣了。”
    “主弱則臣強,主強則臣弱!”
    “陛下可曾想過,彼時衣帶詔事若成,曹丞相身死,這中原而今又會是什麽樣呢?!”
    “陛下在遇到曹丞相前顛沛流離,幾度陷入險境,這些年雖說委屈了一些,可不也安定了嗎?”
    “臣知道,陛下恨透了曹丞相。”
    “可陛下終究不是雄主,朝中既有能臣治世,明君是應當垂拱而治的……”
    荀彧一通肺腑之言,幾欲痛哭流涕。
    龍椅上的天子怔怔出神,
    荀彧說的是實話。
    自己不是雄主,既然曹操是能臣,就該垂拱而治。
    “朕非雄主,可朕終究是大漢天子,朕不得不為大漢社稷考慮。”
    “荀令君,伱應知朕至今尚無子嗣……”
    建安五年春正月,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受密詔誅曹操,事泄。
    壬午日,曹操殺董承等,夷三族。
    秋七月,立皇子馮為南陽王。
    壬午,南陽王馮薨。
    此時劉協已經眼眶通紅,當年衣帶詔事發,那時董皇後已經懷著他的孩子,那時這個天子數次去求曹操,董皇後仍舊被曹操處死,一屍兩命。
    荀彧默然道:“陛下龍體正盛,以後自然會有子嗣的。”
    天子冷笑:“就算是有子嗣,也隻能是曹氏女所生,對嗎?”
    荀彧默然。
    當年權臣霍光不也是如此麽……
    天子繼續道:“荀令君,你年紀大了,曹丞相年紀也大了,曹丞相也是有子嗣的,你還不明白朕的意思嗎?”
    荀彧愕然。
    劉協深吸了口氣:“周文王至死,也是殷商的臣子。”
    荀彧呆住……
    這一刻他竟感到窒息。
    不等他反應過來,天子已經起身:“荀令君方才不是問阿武是不是漢臣麽?”
    “朕現在就可以回答你……”
    “接下來的話,朕隻對荀令君一個人說!”
    “阿武當然不是漢臣,阿武如何能是朕的臣子呢?阿武是朕的皇弟!”
    “荀令君啊,阿武是劉皇叔的兒子,他是漢室後裔,你怎會如此糊塗,他是漢室後裔,你知道的,朕無子嗣……”
    ……
    ……
    南陽郡,宛城郡守府大堂。
    劉武高坐上首大案之後,堂下黑壓壓一片官吏,足有五十餘縣的縣令……
    整個荊北的官員齊聚於此,拜見劉武。
    他們轟然向劉武行禮:“下吏等拜見荊州牧!”
    如浪潮般的餘音,在整個大堂內四下回響,緩緩散去。
    大案之後,一片寂靜。
    那個年輕的身影隻是居高臨下,淡淡的望著堂下眾人……
    大批縣令無不保持著躬身拱手的姿勢,動也不敢亂動。
    他們知道上首端坐的那個身影年輕的離譜,但他們誰也不敢因為年齡而輕視這個年輕人,對這個身影,他們隻剩下敬畏。
    無盡的敬畏……
    八萬大軍!
    那可是援助襄樊的八萬大軍!
    居然就這麽輕描淡寫的被他收拾了?
    襄樊陷落,
    曹仁、於禁、徐晃、滿寵、呂常,一個是曹丞相的堂弟,兩個是五子良將,剩下的兩人也都是曹丞相麾下能獨領一軍的大將。
    現在都成了劉子烈的俘虜。
    曹丞相那些百戰精兵,更是被他輕鬆收入囊中。
    就連偌大的南陽,也都被對方徹底占下……
    南陽,宛城!
    再往後,就是許昌!
    眼下的許昌,根本無險可守,曹丞相連丟八萬大軍,此前赤壁之戰,伐西陵,戰江陵……許昌還剩多少兵馬?
    曹丞相的可戰之兵又剩多少?
    他還能拿什麽去抵禦劉子烈?
    形勢如此,
    他們這些百裏侯,哪裏有什麽選擇的餘地?
    站在大堂一側的龐統,望著眼前這一幕,連續狠狠灌了數口美酒,不如此他實在是壓製不住心頭的激動。
    自桓、靈以來,整個荊北終於在自家好徒弟的手中,從實質上徹底歸屬於荊州!
    這是劉景升最渴望,又最無奈的功業……
    劉武平靜如水的聲音,從大案後傳來:“諸君,免禮罷。”
    這聲音,讓原本忐忑不安的三郡官吏長長的鬆了口氣:“謝州牧大人!”
    劉武的目光掃視著下方恭恭敬敬的三郡官吏,輕輕點頭,荊北能否讓自己安安穩穩的消化掉,這些地方官的作用很大。
    劉武今日見他們,不僅是為了震懾他們,同樣也是為了安他們的心。
    隻要你們老老實實不搞事情,那就繼續做你們的官。
    這一點,不少官員們心下了然,心裏也徹底踏實了。
    劉武視線掃向龐統:“老師,如今尚有七萬俘虜丟在襄陽景山一帶,還請老師先回襄樊,領著荊州水師將他們帶回荊南。”
    “而後再讓陸遜發兵北上助我!”
    劉武攻襄樊的戰果極為豐盛,尤其是那七萬北兵精銳俘虜,算是讓劉武狠狠地從曹丞相身上割下來一大塊肉。
    這塊肉,劉武得趕緊吃下去。
    但這七萬降兵要送到江陵西陵整頓重編,至少半年才能真正用上。
    而自己此次北上,一共隻帶了三萬五千人,其中兩萬五千都是水師……
    除了這次漢水決堤,水師無論是在荊北還是中原,都派不上大用場了。
    再一次水師北上,得從合肥那邊出兵……
    所以當下得趕緊讓水師回荊南,好把戍守大江兩岸的三四萬步卒給替換過來。
    龐統肅然拱手:“領命!”
    劉武:“文長。”
    魏延:“末將在!”
    劉武的聲音,一如既往的平和:“而今荊北已定,尚需大將駐守……今命你領大軍,鎮守荊北!”
    鎮,鎮守荊北?!
    魏延整個人都是懵的,他呆愣愣的望著大案後的劉武,這個驚喜來的實在是太突然了。
    無論是在劉景升還是劉備帳下,他都隻是一個領著千餘人的偏將、副將,他不甘心卻又無可奈何。
    是劉武讓他一步步的展開胸中抱負。
    此前是獨鎮江陵,
    眼下已然是鎮守荊北!
    他終於成了真正的獨當一麵的將帥!
    魏延轟然單膝跪地,聲音發顫:“魏延,必以死相報主公!”
    劉武微微點頭,隨即起身緩步向堂外走去:“今日便到此,諸君散了吧。”
    滿堂郡守官吏,齊向劉武拱手:“下吏等恭送州牧大人。”
    劉武緩緩起身,他心頭暗道:曹孟德你要再不識相,就別怪我往前再突了,從宛城至許昌不過五百裏……
    吞下荊北三郡,受降七萬俘虜,這讓劉武麾下勢力暴漲,但卻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才能消化。
    合肥戰區的一萬五千兵不能動。
    黃忠在長沙的一萬兵太遠了……
    陳到在武陵的白耳兵還沒有練成。
    荊州水師不擅陸戰,要回荊南修正。
    實際上此時劉武手裏能動用的,除了魏延麾下已經到襄樊的一萬兵外,就隻剩大江兩岸的三萬多人。
    滿打滿算也不到五萬步卒,是無力逐鹿中原的。
    但一年半載之後,形勢將會徹底扭轉,到時候劉武能北上的兵力會達到十五萬……
    不,會超過二十萬!
    因為孫權還在自己的手裏……
    餘音嫋嫋中,
    劉武出了郡守府大堂,
    來至後院。
    糜竺手捧竹簡,早已恭候多時:“主公。”
    劉武看向他:“入許都要準備的一應朝貢之物,如何了?”
    糜竺恭敬稟報:“主公,所有朝覲天子的供物俱已裝車,隨時可以出發。”
    劉武:“甚好。”
    自己廢這麽大功夫,花這麽多精力,攻襄樊,取南陽也隻不過是為了入許昌,朝覲天子而已,這件大事萬萬馬虎不得。
    “子烈做下好大事……”一道身影自門外走了進來,正是吳侯孫權:“隻怕子烈此次進京,曹阿瞞卻要寢食難安了。”
    寢食難安?
    隻怕這位曹丞相,眼下未必還能在許昌坐的住。
    孫權認真的看著劉武:“子烈此去許都,卻要早去早回,孤還指望子烈早些送孤回江東。”
    這些日子,幾乎是劉武到哪,就把孫權帶到哪。
    襄樊如是,南陽也如是。
    如今劉武要先入許昌,孫仲謀恐怕要在這宛城呆些日子了。
    隻是……
    這位吳侯可從來不是什麽老實人,真要把他丟在了宛城,誰也不知道他會玩出什麽幺蛾子來。
    劉武眼神微動:“舅兄此番,不如隨我一同入朝。”
    話音落下,
    孫權碧藍的眸子裏,滿是錯愕:“孤,孤家和你一起入朝,去朝見天子?!”
    ……
    ……
    嗚嗚嗚!~
    雄渾的號角聲,響遍整個許昌城。
    烈烈旌旗,飄揚鼓蕩。
    戈矛如同移動的密林,
    甲葉撞擊不休,在日光的照射下,寒光若隱若現。
    嘩啦啦!~
    密密麻麻的士兵,仿若浪潮,自許昌城中向城外翻湧而出。
    沉沉腳步落下,許昌的民居似乎都在顫動。
    街道兩旁的民房中,無數百姓順著門窗、縫隙往外看,心思各異:
    “真是怪了!曹丞相哪次出征,不是再城外誓師,怎的這次直接從城內出去了?”
    “以往曹丞相的大軍都是無邊無際……眼下這支軍隊看著怎麽沒多少人?”
    “嘶!聽說這次丞相大人出兵,已經無兵可調……”
    “許昌城,這次怕是真的要不穩了。”
    轔轔轔~
    中軍所在,插著“曹”字大纛的華蓋陳車輦,在甲士們的護衛下緩緩前行。
    車上的曹孟德臉色陰沉,他轉頭四顧,望著此次出征的軍隊忍不住歎了口氣。
    一萬五千!
    這次出征的士卒隻有一萬五千。
    沒辦法,許昌眼下總共也隻有兩萬兵馬,抽走這一萬五千人已經是極限了,許昌的天子和百官朝廷,是他的根基所在,容不得他大意。
    況且他之前也召集了天下州牧領兵支援襄樊,想來也足夠此次出征之用了……
    襄樊,
    孤的襄樊!
    提起襄樊,曹操就心頭大痛。
    八萬大軍,
    數名大將,
    還搭上了一個南陽!
    這都是劉子烈幹的好事!
    “劉子烈!”曹操恨得額頭青筋暴跳:“此番,孤定要將你攔在許昌之外!”
    曹操的聲音不大,卻也不小。
    呼!~
    清風吹過,劉子烈三個字,隨風被吹到了車輦後方。
    也吹到了驅馬緊隨其後的數名文武耳中。
    徐庶默然無語,一言不發。
    簡雍嘴角掠過一絲不屑,這位曹丞相眼下似乎除了說些狠話,似乎也每其他辦法能穩贏子烈了。
    隻是沒想到……
    簡雍神色複雜,看向身側手持青龍偃月刀的身影,這曹孟德居然把雲長也給說動出征了?!
    噠噠噠~
    關二爺坐在赤兔馬上,雙眸微闔……
    他腦中思緒翻湧,
    想到了劉武,
    想到了劉玄德,
    更想到了那個雪夜……
    關雲長心頭低語:“大侄兒啊大侄兒,那晚,二叔不該放你走的……”
    昨天的一章也補上了,今天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