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前塵揭秘,孔明第一次見劉關張!

字數:6273   加入書籤

A+A-


    第205章:前塵揭秘,孔明第一次見劉關張!
    “來人!”魏延的聲音,將諸葛亮從思緒中牽扯了回來。
    親衛匆匆上前:“將軍。”
    魏延指著地上碎裂的燈盞:“此類燈盞還有幾隻?”
    地上的燈盞碎片,造型古樸精美,雍容大氣,顯然非是普通燈盞。
    親衛:“啟稟將軍,此類燈盞,乃楚王自許昌歸來時天子所賜,軍中尚有大燈七盞,小燈四十九盞。”
    魏延大手一揮:“去把那些大小燈盞尋來,本將走後,你給他通通點上。”
    “是。”那親衛匆匆退去。
    軍帳中隻剩下魏延、諸葛亮兩人。
    “孔明先生……”魏延麵帶笑容,咧著嘴向諸葛亮行禮:“這許多時日以來,實在是委屈先生了。”
    諸葛亮答應為劉武效力後,劉武給他安排的第一樁差事,便是暗中為魏延大軍主帥,領著魏延拖住曹操。
    諸葛亮本心是想拒絕的,魏延腦生反骨,便是出於自己之口,當初魏延剛投靠劉備,就差點兒被自己下令砍了,如今要自己居於其上,他又豈能忘記昔日仇怨?
    果然,魏延開始“翻舊賬”:“當初某獻長沙於那大耳賊,說某腦生反骨,險些令倒伏手斬了某的頭的是先生……”
    “如今帶領魏延北伐曹賊的,也是先生。”
    “孔明先生,何以前後之變,如此之巨也?”
    魏延見識過諸葛亮的能耐,對這位臥龍先生,他是佩服的。
    但當初自己獻上長沙城,結果被對方汙為腦生反骨,險些拖出去砍了之事,魏延卻一直耿耿於懷。
    什麽腦生反骨?
    不就是劉玄德不喜自己斬殺舊主,諸葛亮才配合劉備來了這麽一句,順帶讓劉備救下自己,收攬人心,真當他魏文長看不出來?
    可魏延萬萬沒想到,當初說自己腦生反骨的諸葛臥龍,如今居然又和自己一起共事了?
    “如今,先生領著魏某這反骨之徒,出兵潼關,實在是委屈先生了。”魏延隻覺得前所未有的暢快,他當年的那口惡氣,早已消散殆盡。
    此刻,他隻感覺無盡的新奇,世事之陰差陽錯,當真是玄妙。
    一直微闔雙眸的諸葛亮,終於冷冷開口:“再敢聒噪,斬汝頭!”
    隻一句話,
    魏延便覺後頸一涼,似乎又回當了獻長沙於劉玄德的那日。
    彼時,魏延第一次感受到,生死操之於他人之手的惶恐。
    過了這許久,他本以為自己已經忘了這種感覺,現在諸葛亮一句話,讓他全想起來了。
    況且臨行時,楚王早就說清楚了,此次大軍奔潼關,諸葛亮才是主帥,事事皆由諸葛亮決定,他若是真以主帥的身份斬了自己……
    魏延脖頸上的汗毛,忽然豎了起來。
    “先生勿怪,適才不過與先生相戲爾。”魏延幹笑著衝諸葛亮拱手,隨即說起了正事:“楚王有言,軍中要務,悉由先生決斷,今日之事先生也看見了……”
    “曹孟德命於禁,阻攔我大軍前往潼關,我軍若想西進,那區區千餘騎自然攔不住我等,隻是如此一來,某擔憂楚王之策暴露。”
    “眼下我軍若進,一旦和於禁發生衝突,隻怕楚王不在軍中之事便遮掩不住。”
    “若停,則楚王牽製曹軍之策不能行……是進是退,還請先生決之!”
    這件事處理不好,會影響到劉武入關的大策。
    諸葛亮安坐不動:“曹操差於禁阻攔我軍,楚王則令我等牽製曹孟德,既然如此,我軍索性緩進。”
    緩進?
    魏延愣在那裏。
    昏暗的帳篷裏,孔明坐在案後:“曹操阻攔我軍,是怕我軍殺至通關,與馬超聯手對他用兵,文長可令大軍每日隻行三十裏。”
    “如此,既不會立即威脅潼關,亦可讓曹操坐立不安,他所有的精力,都會放在我軍和馬超、韓遂的身上,再無暇他顧,自然也不會察覺楚王入關的謀劃。”
    魏延還有些遲疑:“曹操向來奸詐,他若是不滿……”
    “這便由不得他了。”諸葛亮聲音冷冽:“我等日行三十裏,已經給足了他顏麵。”
    “若曹操還要緊逼,我軍日夜兼行趕往潼關,他又能如何?曹操此時正與西涼十幾萬大軍苦戰廝殺,他敢再抽兵力,兩麵用兵麽?”
    “當下的情形,曹孟德清楚的很,他頂多派於禁來警告文長,其餘事……他隻能視若不見!”
    諸葛亮幾句話,便定下了對策,還把曹孟德眼下的局勢,分析的清楚明白。
    魏延也不遲疑:“魏延明白,這便召集諸將,按先生之策而行。”
    話音落下,他便向諸葛亮行禮,大步轉身離去。
    昏暗的帳篷裏,隻剩下諸葛亮一人。
    須臾,
    魏延親衛領來了大燈七盞,小燈四十九盞,通通點燃。
    整個軍帳內,瞬間燈火通明,亮如白晝。
    親衛退下,
    諸葛亮望著麵前的幾案,怔怔出神。
    良久,他從案角取來一卷空白竹簡,
    嘩啦~
    黃潤如玉的竹簡攤開,孔明持筆添墨。
    他要寫信,
    給劉玄德寫信。
    自己本以為此生,會竭盡全力,輔佐劉皇叔成就大業,奈何天意弄人,最後卻不得不為劉武做事。
    忠臣不侍二主,但自己終究是成了貳臣。
    劉皇叔待自己以誠,自己亦不願欺瞞他,索性把此間事來龍去脈,向劉皇叔言說清楚。
    他諸葛亮縱然為世人唾罵不忠,也得讓劉備明白自己因何“不忠”。
    竹簡上,諸葛亮筆走龍蛇。
    【臣亮言,主公創業未半,而中道與亮別於建業……】
    【自建業一別,亮為長公子所擒,困於西陵,渾渾噩噩,茫然不知所已,每念及主公三顧茅廬,楚王跪伏草廬之事,恍然如昨。】
    【世人皆以為,亮乃主公三顧方下臥龍崗,卻不知,即便皇叔不曾來尋亮,亮亦會出山去訪主公,猶記得初平四年,曹孟德之父為陶謙麾下大將所害……】
    嗶剝~
    燈花爆響,諸葛亮手中的狼毫,不知何時停了下來。
    他望著眼前一片燈火恍惚,眼前,似乎又看見了自己顛沛流離的少年時期。
    孔明本是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人。
    祖父諸葛豐曾做過靈帝朝的司隸校尉,監察京師七郡,是真正的兩千石高官。
    孔明八歲時,父親病逝,自己便與胞兄諸葛瑾,胞弟諸葛均跟隨叔父諸葛玄生活。
    初平四年,曹操已在兗州立足,其父曹嵩本亦在琅琊郡避禍,得知消息後,遂領著幼子曹德去往兗州投奔曹操。
    不料其人剛至徐州郡界,便為徐州牧陶謙麾下大將所害。
    曹操大怒,遂起大兵,打著為父報仇的旗號,誓要屠盡徐州!
    曹軍大兵所至,徐州郡縣幾乎十室九空。
    為避曹操兵禍,孔明兄弟遂與叔父諸葛玄,一同往南方避難。
    一路上,孔明入眼所及,盡是腥臭冰冷的百姓屍首。
    直到他路過徐州下邳城……
    “殺!”
    “啊!”
    戈矛肆虐,
    血流成河,
    屍積如山!
    哀鴻遍野的慘叫聲中,數不清的曹軍,渾身是血,麵帶猙獰的撲向了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
    這些曹軍,屠殺百姓猶屠豬羊!
    下邳城外,尚是少年的諸葛亮,年色蒼白的望著身邊的人間地獄。
    他第一次見到了兵禍的殘暴,他第一次明白,亂世之中,強者對百姓的淩虐是何等的殘酷。
    他眼睜睜的看著,數名曹軍,手持刀劍朝著一對母女走去。
    他看見了那些曹軍臉上的獰笑,也看見了那對母女臉上的絕望。
    諸葛亮憤怒,卻又無力、迷茫……
    這樣的亂世,到底什麽時候能結束?
    這天下,當真還有人能改變這個亂世麽?
    這世上,當真還有人願意改變這個亂世麽?
    噠噠噠!~
    嗖!~
    數枝利箭飆射而至,
    穿過了那幾名曹軍的喉嚨,紮進了這些曹軍後背。
    在那對母女驚懼的眼神中,這些曹軍轟然撲倒在地。
    “殺!”
    “攔住這些畜生!”
    “快救人!”
    轟隆隆!~
    一支兵馬忽然殺至下邳城外,他們殺進曹軍暴兵之中。
    他們拖住了那些曹軍殘害百姓的腳步。
    “什麽人!”
    “定是陶謙請來的同黨!”
    “不知死活,殺!”
    四州的曹兵,像潮水一般將這支援兵困住。
    這支援兵沒有絲毫混亂,雖然眼見不支,卻依舊且退且戰。
    為首那幾人極為勇猛,
    或麵若重棗,手持青龍刀,
    或豹頭環眼,揮舞丈八矛,
    或雙耳垂肩,執雙股劍往來縱橫,
    最後一人竟然是個少年,看起來竟比孔明自己還要小上幾歲,卻力大無窮,那一杆方天畫戟運轉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