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朱棣:罵名,朕一力擔著便是

字數:5119   加入書籤

A+A-


    第章 朱棣:罵名,朕一力擔著便是
    雞鳴寺。
    老和尚姚廣孝微微沉吟:“陛下,如今我大明朝宗室製度是除太子外,其餘皇子皆封親王。”
    “親王之嫡長子世襲親王,其餘子皆封郡王。
    郡王之嫡長子世襲郡王,其餘子皆封鎮國將軍。
    鎮國將軍之嫡長子世襲鎮國將軍,其餘子皆封輔國將軍。
    輔國將軍之嫡長子世襲輔國將軍,其餘子皆封奉國將軍。
    奉國將軍之嫡長子世襲奉國將軍,其餘子皆封奉國中尉。”
    “無論多少代以後,隻要年齡到了,都可以領朝廷的俸祿。”
    “是以,子子孫孫,無窮匱矣,恩養宗室,就是一個無底洞。”
    “所以,我們必須做出改變。”
    “使得宗室製度更加健康。”
    朱棣認真聽著,頷首認可了姚廣孝的話,並示意他繼續說。
    “貧僧的意見就是,王爵可以傳承下去,但鎮國將軍之嫡長子隻能封輔國將軍,其餘子皆封奉國將軍。
    輔國將軍之嫡長子封奉國將軍,其餘子為奉國中尉。
    奉國將軍之嫡長子封奉國中尉,其餘子為平民。”
    “而成了平民之後,則可參加武舉,科舉,或經商,種地,總要給他們自謀生路的機會。”
    聽完姚廣孝的話,朱棣的眉頭卻是皺了起來。
    按照老和尚所說,每一代親王的子嗣都是郡王,那這一代又一代下去,得多少個郡王才是個頭啊!
    雖說從鎮國將軍開始就遞減,但效率太慢了,對國家財政,負擔也太大了。
    他再次看向老和尚,也不說話。
    他知道,後者明白他的想法。
    察覺到朱棣的不滿,姚廣孝心中微微歎了口氣。
    隨即道:“或者,也可以從郡王開始遞減,直到平民。”
    “但是親王爵位,是絕不可以削減的。”
    “不然諸王是不會答應的。”
    “不過,在諸王的待遇方麵,還是可以稍作改變的。”
    朱棣微微點頭,這倒不是不行。
    隻見他輕輕歎了口氣:“看來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朕不得不當一回惡人了。”
    語氣當中充滿了無可奈何。
    聽到這話,姚廣孝臉上的神情一滯,也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頓了頓,他還是說道:“陛下不必自責,這都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相信諸位王爺會理解陛下的。”
    “但願會如你所說的那樣,要是有什麽罵名,朕一力擔著便是。”朱棣說道,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
    見此,姚廣孝雙手合十,誦了聲佛號,極力壓製著心中的槽。
    接著,朱棣又拉著姚廣孝仔細商議了一番削藩的細節。
    直到天色將要暗淡,朱棣才離開雞鳴寺。
    朱棣並不知道,他剛剛離開,姚廣孝就卸下了偽裝,癱坐在蒲團上,看上去很是心累。
    而朱棣回到宮裏後,便立馬下詔,召諸王入京麵聖。
    ……
    四川。
    對於俘虜的二三十萬普通叛軍,楊軒也想好了處理辦法。
    全殺了顯然是不現實的。
    這二三十萬普通叛軍,基本上都是青壯,還需要他們來種地。
    而且全殺了,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以後再有叛亂之事發生,叛軍就不會投降了。
    全部赦免放了,也不行。
    造反連一點代價都沒有,那以後朝廷還怎麽治國?
    可以說,這二三十萬的俘虜的處理,對以後的此類事情,有著深遠的影響。
    此刻,戰俘營中。
    所有的俘虜都已經按照府縣分好了隊伍。
    衙門的官吏手裏拿著楊軒親自寫的告示,在俘虜們的麵前宣讀。
    “你們這些刁民犯了什麽罪,你們都應該知道。”
    “造反,按照律法,是要誅九族的。”
    “在本侯看來,你們這些刁民,統統該死。”
    “你們可知道,就因為你們造反,死了多少人?”
    “幾十萬啊,整個四川才多少人?”
    “要是就這麽放過你們,如何對得起死去的幾十萬人。”
    “他們難道不無辜嗎?”
    聽到這裏,下方的百姓臉色出現了變化。
    有人擔憂害怕,有人麵無表情,滿是麻木。
    “可是陛下仁慈啊,不願意殺你們。”
    “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本侯已向陛下提議,把你們這些刁民的土地,全部沒收,並且接下來的幾年,還要承擔比其他百姓更多的賦稅。”
    “這就是你們造反的代價。”
    眾人鬆了口氣,還好,不用死了。
    至於多繳賦稅,他們並沒有什麽反應。
    難道他們以前交的賦稅就少了嗎?
    “接下來幾天,會有人把你們送回原籍,你們以後就老老實實的種地就好了。”
    “不過本侯也會留在四川。”
    “等著你們這些刁民再造反。”
    “到時候陛下就算是想放過你們也沒有理由了。”
    整張告示,通篇沒有好話。
    不過眾人也明白了兩件事。
    一、欽差長平侯想把他們都殺了,但陛下免了他們的死罪。
    二、他們以後就沒有土地了,全都淪為了佃戶。
    原本有土地的百姓自然是心疼後悔的,佃戶則是沒有什麽反應。
    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土地。
    聽告示的意思,本來他們不用淪為佃戶的,是欽差長平侯向陛下提議的。
    而且長平侯是真的想把他們都殺了。
    反應過來的眾人,心裏記住了這個長平侯。
    這不是個好人!
    ……
    遠處,楊軒和鐵鉉觀察著戰俘營中俘虜們的反應。
    鐵鉉開口說道:“侯爺,如此一來,百姓們怕是會記恨你啊!”
    “隨他們吧,記恨我總比記恨朝廷好。”楊軒不在乎地笑了笑。
    他這一招,可以說是把四川一半以上的土地國有化了。
    此次叛亂,四川的地主鄉紳絕大部分都參加了叛軍,叛亂平定,他們的土地自然是被朝廷收了回去。
    準確說,是變成皇莊。
    農耕文明,土地就是大家的命根子,你要搶走人家的命根子,他不恨你才怪。
    雖說最後還是由他們耕種,但畢竟不是他們自己的私產了,無法變賣。
    二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
    楊軒之所以這麽做,還是為了遏製土地兼並問題。
    新政可以緩解,但沒有辦法徹底解決。
    楊軒隻能一點一點,把土地給國有化了。
    當然,他的方法也不是沒有弊端。
    皇莊的產出,最後都進了皇帝的腰包。
    皇莊越多,那麽朝廷收到的農稅就越少。
    不過現在來看,那一天還遠得很。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