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匯報

字數:4844   加入書籤

A+A-


    第0章 匯報
    青史留名,光宗耀祖,族譜第一頁,頭香等。
    這對華夏人的吸引力不可謂不大。
    而朱棣所說的這些,無疑是戳到了他們的癢癢處。
    相信沒有幾個人能拒絕朱棣畫的這一張大餅。
    眾人的反應讓朱棣很滿意。
    糧種一事,事關重大,他們不懼艱險,付出巨大的代價,才將其帶回來。
    這樣造福千秋萬代的功勞,不管是什麽樣的賞賜都能夠配得上。
    朱棣不僅要給他們名,還要給他們財。
    經過簡單的匯報後,朱棣便提出要登船去看看。
    鄭和以船上雜亂不堪,氣味難聞等理由委婉勸說。
    但朱棣卻擺擺手表示:“你們能在船上待數年之久,難道朕連一會兒都待不下去嘛?”
    “不親眼看看,又怎麽能知道你們平時都是怎麽生活的。”
    “什麽也不必說了,登船!”
    就這樣,朱棣帶著眾人登上了寶船。
    放眼望去,船體破舊,修補的痕跡非常重。
    恐怕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執行遠洋任務了。
    需要返回船廠,進行大修。
    之前在岸上隻看外觀,可能還沒有太深的感觸。
    隻能感覺到這支船隊飽經風霜。
    但是當親眼看過一圈之後,才能明白,鄭和他們能帶著船隊返航,有多麽不容易。
    “你們受苦了啊!”朱棣看著鄭和等人,眼中閃過一抹心疼。
    聞言,眾人低下了頭,心情複雜,難以言明。
    他們都是從死人堆裏蹚過來的,見慣了生死。
    他們不怕死,怕的是自己所做的事沒有意義。
    之前陛下就已經肯定了他們的功勞,還答應為戰死的弟兄們修英魂祠,現在又心疼起他們經曆的苦難。
    如此聖明之君,他們有什麽理由不去效忠呢?
    …
    船艙中的味道並不好聞,汗味,腳臭味,還有屎*尿味,各種味道混雜在一起。
    第一次進入船艙中的人,聞到這股味道,差點就吐了。
    而這還是因為現在氣溫較低,氣味不太明顯。
    等到夏日,那才是真正的折磨人。
    朱棣進入船艙,隻是皺了一下眉,隨即便走向船艙深處。
    楊軒全程麵無表情,眼睛四處掃蕩,觀察著船艙中的一切。
    他看到船艙中有很多木箱子,木箱子中填滿了土,土壤上麵,是已經枯萎的枝幹。
    顯然,他們是用這些木箱子種了些什麽。
    一圈轉完,眾人走出船艙,回到甲板上,大口呼吸著新鮮空氣。
    更有甚者,剛一出來,就直接趴在甲板邊的欄杆上,大口吐了起來。
    這部分人,基本上都是跟著朱棣從京城過來的。
    見此,朱棣麵露嫌棄。
    鄭和則示意手下趕緊將這幾人扶下船。
    緊接著,鄭和在朱棣麵前請罪。
    “船艙中氣味惡臭難聞,還請陛下,諸位大人恕罪。”
    “鄭大人,你等身處海上,那些醃臢汙穢之物丟入大海之中便是,為何要留在船艙之中。”
    “難道…是因為好聞嗎?”
    有不開眼的蠢貨趁機發難。
    楊軒冷冷看了那人一眼,隨即目光轉向鄭和。
    他知道,鄭和會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而朱棣也是不悅地瞥了那人一眼。
    雖然什麽也沒有說,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朱棣心裏的印象一落千丈。
    接下來,輕則被朱棣找個理由發配至偏遠的地方為官,重則找個理由剝奪官身,永不錄用。
    “陛下,臣等之所以留下這些汙穢之物,主要還是為了當做肥料。”
    “臣等在遙遠的大洋彼岸找到了玉米,紅薯,土豆這三樣糧食。”
    “但紅薯與土豆可保存的時間太短,所以,臣等就想著一邊在船上種植,一邊帶回來。”
    “而且還能彌補我們口糧不足的問題。”
    聽完鄭和的解釋,朱棣微微點頭。
    這和自己的猜測基本吻合。
    隨後,他問鄭和:“這些糧食,你們所有人都吃過了?”
    “稟陛下,我們都吃過。”鄭和回答。
    朱棣心中點點頭,既然鄭和等人拿這些陌生的糧食當口糧,就說明,這些陌生糧食是可以充當主糧的。
    若是產量可以,那麽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大明主糧短缺的問題。
    別看大明現在的糧食產量很高,但普通百姓和佃戶平時吃的都是稀的,往裏再摻點野菜,這就是一頓飯。
    也隻有在幹活的時候,他們才舍得吃幹的。
    而這幹的,可不是什麽香噴噴的大米飯和白麵饃饃,而是麥飯,或者其他的。
    所謂麥飯,並不是麵粉所做的麵食,而是直接將麥粒蒸煮而成。
    口感很差,上層社會很少食用。
    食用的多是底層老百姓。
    而且麥飯在這個時代也是一種軍糧,在這之前,軍糧多為粟米(小米)。
    相比於粟米,小麥有幾個優點:
    首先是能量密度比較高,其次是便於儲存和加工,第三是容易獲得。
    因為小麥的產量相對於小米來說要更高一些。
    現在鄭和帶回來的三種糧食,以後說不定可以作為新的軍糧。
    念及此處,朱棣便迫不及待的跟鄭和問起產量來。
    “稟陛下,玉米若是擇良田種植,並精耕細作,畝產量在四百斤左右。”
    “而同樣的條件下,紅薯和土豆的畝產量卻在一千斤以上。”
    “當然,這在大明種植的話,產量究竟如何,還未可知。”
    “一切都需要細細探究。”
    鄭和後麵的話,朱棣根本就沒聽到。
    他現在滿腦子都是畝產量一千斤以上。
    畝產上千斤的糧食啊,這在大明可從未出現過。
    一旦傳播開,這能養活多少人啊!
    屆時,這永樂盛世,也就名副其實了。
    夏原吉的反應跟朱棣一樣,滿腦子都是畝產上千斤的糧食。
    同時他在心裏估算著,憑借鄭和等人帶回來的種子,需要多久才能讓這些糧食種遍大明。
    就在大家都在高興大明有畝產上千斤的糧食的時候,總有蠢貨會出來掃興。
    “陛下,還請陛下不要被鄭和這等人蒙騙。”
    “畝產上千斤的糧食,臣活了幾十年,從未聽聞。”
    “這顯然是假的。”
    “恐怕是鄭和他們為了逃避船隊損失巨大的責任而編造出來的謊言。”
    “請陛下明察!”
    ……
    :..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