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北巡

字數:6118   加入書籤

A+A-


    第章 北巡
    氣溫舒適,樹枝抽出新芽。
    北巡的時間也到了。
    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
    此行隻帶兩萬兵馬。
    被朱瞻基要求隨行的文官心裏有些慌。
    他們不止一次的明裏暗裏向朱瞻基諫言:兩萬兵馬是不是太少了?
    看看太宗皇帝,每次出征,都是幾十萬的兵馬。
    這安全感滿滿的。
    對於這些話,朱瞻基直接拋到了腦後。
    有師叔祖跟著,有什麽好怕的?
    在他看來,這些人就是太平日子過久了,膽子都沒了。
    ……
    隨著朱瞻基一聲令下,兩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離開了京師。
    經宣府出關。
    此時草原上牧草已經開始生長,不再是入冬後那樣的荒涼。
    放眼望去,處處充滿著生命的氣息。
    朱瞻基在龍攆裏坐不住,騎上馬和楊軒走在一起。
    他閉眼呼吸著草原上清新的空氣,臉上滿是回味。
    不過隨軍的文官們就沒這麽好的狀態了,一些人蔫兒了吧唧的,看的朱瞻基心裏一陣爽快。
    大軍就這樣慢慢走著,朝著瓦剌而去。
    不管暗地裏是怎麽算計的,但是表麵上瓦剌已經臣服了大明,作為宗主國,肯定是要關心關心的。
    五月,朱瞻基等人帶著兩萬大軍來到了瓦剌附近。
    早就收到消息的脫歡帶著人前來朝拜。
    當得知大明皇帝帶兵出關的消息後,阿魯台就沒和瓦剌打了,帶著人跑的遠遠的。
    他怕大明又和瓦剌合起夥來揍自己。
    那杆楊字大旗,已經成了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了。
    明軍大營,距離瓦剌大營也隻有幾十裏。
    朱瞻基知道脫歡要來朝拜,便在這裏紮營等待。
    ……
    “脫歡拜見大明大皇帝陛下!”
    朱瞻基的營帳之中,脫歡正在拜見。
    “順寧王免禮!”
    朱瞻基說道。
    和上一次與脫歡見麵相比,現在的他,更加成熟,一舉一動之間,都透露著帝王之氣。
    畢竟上次見麵,朱瞻基還隻是皇太孫,現在卻已經是大明皇帝了。
    “謝大皇帝陛下!”
    脫歡聞言起身。
    “得知大皇帝到來,我瓦剌已經準備好了最好的酒肉迎接。”
    脫歡說道。
    “順寧王的好意,朕領了。”
    “朕會記得瓦剌的友誼。”
    “這兩年,朕得知阿魯台賊心不死,侵犯瓦剌,朕心急如焚。”
    “但大明的事情太多了,朕一直脫不開身。”
    “而今有了時間,特帶兵相助。”
    朱瞻基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
    場麵話嘛!
    “謝大皇帝陛下!”
    脫歡感謝,隨即又道:“可惜,得知大明王師將至,阿魯台已經帶著人逃了。”
    “那真是可惜了!”朱瞻基道。
    隨後,朱瞻基便開始跟脫歡了解起了如今草原上的局勢。
    脫歡說的和他了解的差不多,隻要草原繼續亂著,那就好。
    不過說著說著,脫歡就開始叫苦起來。
    比如阿魯台多麽多麽可惡,瓦剌現在的日子過得多難等等。
    朱瞻基心有不悅,瓦剌的情況他還是了解的。
    有互市在,瓦剌的日子說不上難過。
    雖然因為瓦剌的襲擾,損失不小,但瓦剌也不是軟柿子啊!
    脫歡就是想趁機跟自己多要點好處。
    這朱瞻基自然是不會答應的。
    瓦剌要是太強,阿魯台就活不下去了。
    草原上的平衡就破了。
    這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不過朱瞻基也不會拒絕,當即表示隻要瓦剌有難,大明肯定不會袖手旁觀。
    然後針對脫歡個人給了一些賞賜。
    這並不影響草原的局勢。
    脫歡還想說什麽,但看到朱瞻基右下方悠閑而坐的楊軒後,便將想說的話,又咽了下去。
    他的本意就是有棗沒棗打兩杆子,有收獲更好,沒有也沒什麽。
    反正他有自信,用不了幾年,他就能將阿魯台給滅了。
    人口,資源等,他比阿魯台都要多。
    隻不過因為阿魯台太滑溜了,抓不到。
    脫歡謝過朱瞻基,然後又邀請其前往瓦剌做客。
    這個麵子,朱瞻基給了。
    三天後,朱瞻基帶著楊軒來到了瓦剌大營,兩萬明軍駐紮在了瓦剌大營十裏之外。
    一旦出現什麽問題,便能以最快的速度趕來。
    在瓦剌大營,朱瞻基受到了最熱烈的歡迎。
    脫歡帶著瓦剌部眾叩拜朱瞻基,以表臣服之意。
    朱瞻基很開心,大手一揮,又賞賜了瓦剌不少東西,楊軒都沒來得及阻止。
    特娘的,這小子是不是飄了……楊軒心裏罵罵咧咧。
    不過當眾之下,他也不可能去損害朱瞻基的麵子。
    隻能在暗地裏謀劃一下。
    隻要這批物資最後沒到瓦剌就可以了。
    在瓦剌部待了幾天,還是沒有什麽事情發生。
    朱瞻基,還有跟隨而來的一些將領都有些遺憾。
    心裏大罵阿魯台太慫了。
    這次隻來了兩萬明軍,跑什麽啊!
    幹一仗啊!
    ……
    朱瞻基開始返程了。
    此次出來的時間也不短了,震懾草原各部的目的已經達到。
    按照規劃,回去的路上,朱瞻基還要去各邊關重鎮看一看的。
    朱高熾登基後,對邊防問題進行過調整,但是他在位的時間太短了,他頒布的邊防政策有沒有落到實處,不親眼看看,楊軒和朱瞻基都不放心。
    就這樣,楊軒、朱瞻基他們一路上走走停停。
    了解到了很多,也解決了很多問題。
    當然,也砍了一些人。
    邊防問題,他還是按照自己老爹當初定下的,以防守為主。
    不過在一些細節上,他和楊軒商議了一番,進行了一些調整。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因為,有些問題在京師是看不到的。
    所以朱高熾當初的政策,還是有疏漏之處的。
    楊軒和朱瞻基此行,也有查缺補漏的目的在。
    九月中,眾人終於回到了京師。
    朱瞻基給隨行的將領和文官放了幾天假。
    但他自己卻沒有假期。
    拉著楊軒又一頭紮進了禦書房中。
    “此次北巡算是圓滿完成,草原各部不敢進犯大明,邊關一眾將士的軍心也收了回來。”
    “軍心穩固,邊防無恙。”
    朱瞻基笑著說道。
    邊關重鎮,比如說大同、開平等,他或殺,或貶,或調,又或明升暗降,用各種手段,騰出了一些位置。
    然後提拔了一批隻忠於自己的年輕將領。
    所以朱瞻基才有自信說邊防無恙。
    這樣一來,他就能專注於內部,發展大明了。
    “現在兵權在手,文官也翻不起花浪。”
    “你是不是該考慮考慮後代問題了。”
    “你現在可小了!”
    楊軒沒有去打擊朱瞻基,而是說出一個現實問題。
    此話一出,朱瞻基的臉色也垮了下來。
    這是他不想要兒子嘛?
    實在是生不出來啊!
    有女兒,說明他那方麵沒有問題。
    可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他私下裏召見過太醫,卻也找不出來。
    “師叔祖,你就別催了,我也著急啊!”
    朱瞻基垮著臉道。
    “此次出去了半年,我知道你憋得不行了,接下來一個月時間,你就住在皇後那兒!”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