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相親來的?
字數:3131 加入書籤
宋芸笑道:“不會,放心吧。”
蔣玉蘭胸口的大石在聽到這話時總算落地,對著宋芸又是一番感謝,拿出她在縣城買的禮物送給宋芸,一塊七尺的碎花棉布,一斤雞蛋糕。
這樣的禮哪怕在京市也很拿得出手,可見蔣玉蘭家條件是不錯的,單從母女倆的穿著上就能看得出來。
宋芸欣然收下了,和母女倆聊了一會,直到有人過來開山楂丸,她們才告辭離開。
第二日上午十點,宋芸接到了張紅梅的電話,一接通,電話那頭傳來的卻是楊麗芬的聲音,楊麗芬壓抑著哭腔,“小芸,我想去你那裏,我要去你那裏。”
宋芸忙說,“好,那就來我這邊,我在這裏有房子,吃住都不用愁,你要是想過來,就趕緊養一養身體,不然單坐兩天的火車你就熬不住,聽見沒?”
楊麗芬點頭,“嗯,我知道了,謝謝你小芸。”
“咱倆之間不用說這些,你把電話給張姨,我跟她說幾句。”
楊麗芬隻能戀戀不舍的將電話給了張紅梅,“媽,小芸要跟你說。”
宋芸將青河村的情況大概說了一遍,“情況差不多就是這樣,如果你們決定了送麗芬過來,東西不用準備太多,路上也不好拿,我這裏都有,帶點路上吃用的,換洗的衣裳鞋襪就行了。”
張紅梅應下,心裏十分感激,“行,我知道了,到時我會請假送她過去。”她不放心女兒自己去那麽遠的地方插隊,可這時候又沒有別的知青要過去,等下一批還不知什麽時候,麗芬那樣子,恨不得立即飛過去,根本等不了,到時隻能她送麗芬過去了。
張紅梅嘴上應下不多準備東西,可她做媽的,哪能真不給準備,再難拿也得盡量多的準備。尤其許多東西京市有,連縣那邊未必有。
除了給女兒準備的,她還要給宋芸姐弟準備一些禮物,哪能真就空手過去,那像什麽樣子。
張紅梅是街道辦的主任,給女兒弄去青河村下鄉是很簡單的事,很快就給辦好了手續。
宋芸再次收到楊麗芬的消息是8月30號,她剛給子奕辦好入學手續,在三年級二班當個插班生。
在學校辦完手續,剛回村就收到了郵遞員送來的電報,電報上寫明了楊麗芬到達連縣的時間。
從京市來連縣,得先坐火車到市裏,再坐班車到連縣,從縣裏到鎮上一天隻有一班車,這需要一點運氣,錯過了,要麽等明天,要麽腿著去,也有運氣好的,能遇到順路的驢車或牛車回鎮上。
宋芸看著電報上的時間算了算,覺得麗芬她們大概率是沒機會坐上縣城到鎮上的唯一一趟班車,於是早早找劉隊長預定了9月3號這天牛車的使用權,因為是去縣裏,三十多裏路,來回就得一天了,宋芸給了兩塊錢租牛車的錢,另給了張大爺一包大前門,再包他一頓午飯,張大爺高興得很,巴不得天天能有這活。
隻是令宋芸沒想到的是,送楊麗芬過來的不僅有張紅梅,還有楊麗芬在部隊當兵的大哥,楊文兵。
在宋芸的記憶裏,上一次見到楊文兵還是三年前,那時原身讀高一。
楊文兵見宋芸眼睛就亮了起來,他穿著一身軍裝,身姿筆挺,長相和楊麗芬有些相似,都是屬於清秀那一掛的,很耐看。
“宋芸同誌你好,我是楊文兵,現役軍人,今年二十二歲,未婚。”說完又想到什麽,補了一句,“沒談對象。”
宋芸一臉懵,啥意思?他這自我介紹怎麽感覺是來相親的。
張紅梅意味深長地看了兒子一眼,心說兒子硬要跟來送麗芬,還以為他是真心疼愛這個妹妹,想跟著過來村裏造造勢,免得妹妹被人欺負了。
現在看來,她這兒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你好,我是宋芸,我們以前見過的。”宋芸簡單回應了一句,隨即將視線移到眼眶紅紅的楊麗芬身上,“麗芬!”
宋芸輕聲喚了一句,楊麗芬的眼淚珠子就滾了下來,丟下手中的包裹,跑過去緊緊抱住宋芸,“小芸,嗚嗚——我好想你——嗚嗚——”
許是憋得太久了,情緒這麽一宣泄,楊麗芬的情緒明顯好了許多,臉上終於有了一絲笑模樣。
宋芸拿手絹給她擦臉,“你看你,多大個人了,還在大街上哭鼻子,也不怕人笑話。”
楊麗芬不好意思的輕捶了一下宋芸。
張紅梅見女兒這模樣,心知這條路走得對,女兒來到這裏,心情明顯不一樣了。
三人將行李都搬上牛車,在縣城的國營飯店吃了午飯就往回趕,直到下午四點半才回到青河村。
劉隊長是知道今天有知青會來的,也知道這個知青和宋芸有點關係,來村裏後會直接住到宋芸那邊,他也不用去安排什麽,給辦個手續就行,倒省了不少事。
隻是村裏人瞧見張大爺拉著一牛車的東西和三個陌生人進村,都好奇得很,有人湊過去問:“宋知青,這是你家親戚啊?”
宋芸笑著回,“這個是我高中同學,新來的知青,這是她媽和大哥,送她過來的。”
眾人都用好奇的目光打量楊麗芬,這樣突然一個人來插隊的知青本就少見,還有家裏人親自送過來,就更少見了,不,應該說是從來沒見過。
再看那一家人,大哥穿著軍裝,四個口袋,顯然是個軍官,當媽的一看就是個城裏幹部,女知青模樣也不錯,就是瘦了些,穿的衣裳也是他們從沒見過的時興樣式,別說青河村,就是在鎮上也沒見過這樣的衣裳。
張紅梅在街道工作,每天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哪會不知村裏這些人的好奇,想到女兒將來要在這生活一段時間,她趕忙從牛車上下來,熱情的跟湊過來的村民打招呼,有帶了小孩的,還給拿了糖果甜嘴,加上她說話又好聽,很快贏得村裏不少人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