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憶舒去了繡衣坊、珍寶閣、胭脂齋這幾間鋪子。
這三間鋪子是沈家在京城所有的生意中,最賺錢也是最負盛名的幾個,可謂是日進鬥金也不為過。
她看了看賬本,沒什麽問題,便吩咐幾個掌櫃
“通知下去,從今日起,三間鋪子的所有貨,價格一律便宜兩成,連續三日,三日之後恢複原價,若是有人問起原因,你們就說東家有喜,降價慶賀。”
三位掌櫃拱了拱手,不約而同應了聲,去按吩咐辦事了。
這京城裏,但凡能在三家鋪子消費的客人,都知道她沈憶舒是這鋪子的幕後東家。
如今她主動降價賀喜,人們總是會追究原因,進而就會得知她與顧京墨和離這件事,那麽,外界一定會有所議論——
對沈憶舒這個商戶之女而言,不以和離為恥,反而主動降價,虧著真金白銀也要慶祝,可見她對和離這件事,有多麽開心。
那麽相反,對顧家而言,顧家究竟是有多不堪,才會讓一個商女,放棄到手的官家娘子身份,寧願損了名節,也要和離呢?
兩相對比之下,顧家的名聲一定會有影響。
再加上前段時間,顧玥嬌的兩次闖禍,早已將顧家完美的表象撕開了口子,那麽和離這件事的對與錯,可就不能任憑顧家說什麽就是什麽了。
沈憶舒處理完鋪子的事,便帶著紅玉和綠柳四處閑逛。
找一找有什麽可口的吃食,或者看一看有什麽有趣的玩意兒,一路過去,倒也愜意。
逛累了,便去了茶樓,坐在大堂裏喝茶。
隔壁桌是兩個穿著書生衣服的年輕男子,他們的談話很快引起了沈憶舒的注意,聽起來,這兩人應該是老鄉——
“吳兄,你最近可有收到家信?”
“沒有。”吳先民搖了搖頭,“自你我二人結伴來京城,準備參加明年的春闈之後,家裏的書信一般是每月一封,可自從入冬後,已經連續兩月沒有消息了。”
“我也是。”韓鬆岩道,“我昨兒去驛站打聽了一下,咱們老家的情況,怕是不太好。”
“你是說雪災?”吳先民問著。
“今年入冬早,京城剛入十月就開始下雪,玉盧城還要在更北邊,怕是雪更大。”韓鬆岩十分憂心,“京城已經有從北方逃來的災民了,據說都是房子被大雪壓垮的,當地官府人手有限,無法安置所有災民,便有一部分身強體壯的人南逃。”
“有玉盧城的人嗎?”
“暫時還沒有,否則就能打聽到家裏人的消息了。”韓鬆岩搖頭,問道,“吳兄,你說我們可要回去看看?”
吳先民眉頭緊蹙,當即否定道
“春闈沒幾個月了,此時回去,怕是趕不及參加來年春闈,你我兩家的家境都不好,幾乎是舉全家之力才供你我二人讀書考科舉,若是這次放棄了,豈不是要再耽擱三年?”
“還有,近日雨雪霏霏,連月不開,往北邊的路怕是也不好走。若是你我家裏人決定南逃,但你我二人又北上,雙方錯過了該如何是好?”
“那吳兄,你說該怎麽辦?”韓鬆岩問道。
“隻能寄希望於朝廷了。”吳先民說道,“當地官府人手有限,但朝廷總會派人去賑災的,你我這段時間召集北方學子,聯名寫一封請願書送到府衙,相信朝廷看到後,會對北方雪災更加重視。”
“吳兄說的是,事不宜遲,我們現在就去。”韓鬆岩說著,兩人起身就走。
沈憶舒全程聽完了他們的對話,扭頭吩咐紅玉
“你去打聽一下,北方雪災情況如何,再看看南逃來京城的災民有多少,如今都集中在什麽地方,弄清楚之後,著人開設粥棚,為災民施粥。”
“另外,吩咐我們的幾個成衣鋪子,做一批冬衣和棉被出來,不需要樣式多好看,最重要的是保暖。若是朝廷騰了地方安置這批災民,就把冬衣和棉被捐過去。”
“是,奴婢這就去辦。”紅玉領命而去。
綠柳為沈憶舒續了一杯茶,臉上露出回憶之色
“從前,老爺和兩位少爺沒去世的時候,也經常搭棚施粥,救濟百姓,姑娘原先貪玩,哪怕身體不好,也跟著去湊過幾次熱鬧。”
沈憶舒似乎也想起這件事,不由得笑了笑
“父親在世時,確實是江南出了名的仁商,他賺錢歸賺錢,卻也經常開設粥廠、造橋鋪路,江南沈家的老宅裏,還放著當時官府送給他的牌匾。”
“奴婢記得,上麵寫的是‘積善之家’。”綠柳說道,“如今姑娘也要秉承老爺的遺誌,要做個仁商了。”
“總不能令父親蒙羞吧。”沈憶舒說著,又道,“走,我們先回去,問問紫蘇沈家有沒有從北方回來的商隊,若是能從商隊了解更詳細的情況,確定北方災情,我也好提前做準備。”
光是搭建粥棚、給災民捐贈棉衣棉被是不夠的。
畢竟能逃來京城的人隻是少部分,那些更需要幫助的老弱婦孺,反而無法承受這麽遠的長途跋涉,還停留在雪災肆虐之地,遭受痛苦折磨。
兩人走出茶樓,正打算上馬車回沈宅,便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
“大嫂?”
沈憶舒循聲看去,卻見喊她的是顧家外出求學的幾個弟弟,其中包括二房的庶子顧京華,三房的嫡子顧京頌,庶子顧京雲。
他們三個都是大房顧京墨的堂弟,因此要稱呼沈憶舒為大嫂。
剛剛開口喚她的,正是顧京頌。
“大嫂,你在這兒幹什麽呢?”顧京頌笑著問道,“對了,你是不是正好要回家?能不能捎我們一程?我們剛出書院回來,沒有車,腳都要走斷了。”
顧京頌是顧家男丁之中,年紀最小的,又是嫡子,被三房養的精細,日常最愛撒嬌。
從前那兩年,他沒少撒嬌找沈憶舒要東西。
沈憶舒看了看他們三個,開口說道
“我是要回家,但是卻帶不了你們。京頌,前幾日我已經與你大哥和離,如今算不得你大嫂了,我也沒有再跟顧家住一起。”
“另外,顧家搬家了,你們若是要回去,記得去青燈巷四十四號宅子。”
說完這話,沈憶舒便沒有再跟他們多言,上了馬車,徑直離去,徒留兄弟三個站在原地,接受著龐大的信息量,麵麵相覷。
inf。inf
這三間鋪子是沈家在京城所有的生意中,最賺錢也是最負盛名的幾個,可謂是日進鬥金也不為過。
她看了看賬本,沒什麽問題,便吩咐幾個掌櫃
“通知下去,從今日起,三間鋪子的所有貨,價格一律便宜兩成,連續三日,三日之後恢複原價,若是有人問起原因,你們就說東家有喜,降價慶賀。”
三位掌櫃拱了拱手,不約而同應了聲,去按吩咐辦事了。
這京城裏,但凡能在三家鋪子消費的客人,都知道她沈憶舒是這鋪子的幕後東家。
如今她主動降價賀喜,人們總是會追究原因,進而就會得知她與顧京墨和離這件事,那麽,外界一定會有所議論——
對沈憶舒這個商戶之女而言,不以和離為恥,反而主動降價,虧著真金白銀也要慶祝,可見她對和離這件事,有多麽開心。
那麽相反,對顧家而言,顧家究竟是有多不堪,才會讓一個商女,放棄到手的官家娘子身份,寧願損了名節,也要和離呢?
兩相對比之下,顧家的名聲一定會有影響。
再加上前段時間,顧玥嬌的兩次闖禍,早已將顧家完美的表象撕開了口子,那麽和離這件事的對與錯,可就不能任憑顧家說什麽就是什麽了。
沈憶舒處理完鋪子的事,便帶著紅玉和綠柳四處閑逛。
找一找有什麽可口的吃食,或者看一看有什麽有趣的玩意兒,一路過去,倒也愜意。
逛累了,便去了茶樓,坐在大堂裏喝茶。
隔壁桌是兩個穿著書生衣服的年輕男子,他們的談話很快引起了沈憶舒的注意,聽起來,這兩人應該是老鄉——
“吳兄,你最近可有收到家信?”
“沒有。”吳先民搖了搖頭,“自你我二人結伴來京城,準備參加明年的春闈之後,家裏的書信一般是每月一封,可自從入冬後,已經連續兩月沒有消息了。”
“我也是。”韓鬆岩道,“我昨兒去驛站打聽了一下,咱們老家的情況,怕是不太好。”
“你是說雪災?”吳先民問著。
“今年入冬早,京城剛入十月就開始下雪,玉盧城還要在更北邊,怕是雪更大。”韓鬆岩十分憂心,“京城已經有從北方逃來的災民了,據說都是房子被大雪壓垮的,當地官府人手有限,無法安置所有災民,便有一部分身強體壯的人南逃。”
“有玉盧城的人嗎?”
“暫時還沒有,否則就能打聽到家裏人的消息了。”韓鬆岩搖頭,問道,“吳兄,你說我們可要回去看看?”
吳先民眉頭緊蹙,當即否定道
“春闈沒幾個月了,此時回去,怕是趕不及參加來年春闈,你我兩家的家境都不好,幾乎是舉全家之力才供你我二人讀書考科舉,若是這次放棄了,豈不是要再耽擱三年?”
“還有,近日雨雪霏霏,連月不開,往北邊的路怕是也不好走。若是你我家裏人決定南逃,但你我二人又北上,雙方錯過了該如何是好?”
“那吳兄,你說該怎麽辦?”韓鬆岩問道。
“隻能寄希望於朝廷了。”吳先民說道,“當地官府人手有限,但朝廷總會派人去賑災的,你我這段時間召集北方學子,聯名寫一封請願書送到府衙,相信朝廷看到後,會對北方雪災更加重視。”
“吳兄說的是,事不宜遲,我們現在就去。”韓鬆岩說著,兩人起身就走。
沈憶舒全程聽完了他們的對話,扭頭吩咐紅玉
“你去打聽一下,北方雪災情況如何,再看看南逃來京城的災民有多少,如今都集中在什麽地方,弄清楚之後,著人開設粥棚,為災民施粥。”
“另外,吩咐我們的幾個成衣鋪子,做一批冬衣和棉被出來,不需要樣式多好看,最重要的是保暖。若是朝廷騰了地方安置這批災民,就把冬衣和棉被捐過去。”
“是,奴婢這就去辦。”紅玉領命而去。
綠柳為沈憶舒續了一杯茶,臉上露出回憶之色
“從前,老爺和兩位少爺沒去世的時候,也經常搭棚施粥,救濟百姓,姑娘原先貪玩,哪怕身體不好,也跟著去湊過幾次熱鬧。”
沈憶舒似乎也想起這件事,不由得笑了笑
“父親在世時,確實是江南出了名的仁商,他賺錢歸賺錢,卻也經常開設粥廠、造橋鋪路,江南沈家的老宅裏,還放著當時官府送給他的牌匾。”
“奴婢記得,上麵寫的是‘積善之家’。”綠柳說道,“如今姑娘也要秉承老爺的遺誌,要做個仁商了。”
“總不能令父親蒙羞吧。”沈憶舒說著,又道,“走,我們先回去,問問紫蘇沈家有沒有從北方回來的商隊,若是能從商隊了解更詳細的情況,確定北方災情,我也好提前做準備。”
光是搭建粥棚、給災民捐贈棉衣棉被是不夠的。
畢竟能逃來京城的人隻是少部分,那些更需要幫助的老弱婦孺,反而無法承受這麽遠的長途跋涉,還停留在雪災肆虐之地,遭受痛苦折磨。
兩人走出茶樓,正打算上馬車回沈宅,便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
“大嫂?”
沈憶舒循聲看去,卻見喊她的是顧家外出求學的幾個弟弟,其中包括二房的庶子顧京華,三房的嫡子顧京頌,庶子顧京雲。
他們三個都是大房顧京墨的堂弟,因此要稱呼沈憶舒為大嫂。
剛剛開口喚她的,正是顧京頌。
“大嫂,你在這兒幹什麽呢?”顧京頌笑著問道,“對了,你是不是正好要回家?能不能捎我們一程?我們剛出書院回來,沒有車,腳都要走斷了。”
顧京頌是顧家男丁之中,年紀最小的,又是嫡子,被三房養的精細,日常最愛撒嬌。
從前那兩年,他沒少撒嬌找沈憶舒要東西。
沈憶舒看了看他們三個,開口說道
“我是要回家,但是卻帶不了你們。京頌,前幾日我已經與你大哥和離,如今算不得你大嫂了,我也沒有再跟顧家住一起。”
“另外,顧家搬家了,你們若是要回去,記得去青燈巷四十四號宅子。”
說完這話,沈憶舒便沒有再跟他們多言,上了馬車,徑直離去,徒留兄弟三個站在原地,接受著龐大的信息量,麵麵相覷。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