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四。
崇文門前,一大票人集結在此處,準備去往天壽山,為先帝陵寢選址。
禮部、工部陸陸續續趕到。
而此時的張居正,卻正在不遠處的靜室內,暗中會見張四維。
“我與馮保通過氣了,等元輔致仕後,呂調陽另有他用,屆時你先掌禮部,總裁世宗皇帝實錄。”
張居正背對著張四維說著話,一邊透過窗戶看向不遠處的崇文門。
張四維距離內閣還差一步資序,以禮部尚書之身,主持世宗實錄的修撰,便補全了進入內閣最後一步資序。
勘磨到明年改元,就能入閣了。
這些都是此前說好的,眼下不過是跟馮保確認了一番,讓張四維放寬心。
張四維站在張居正身後,遲疑道“閣老,您當真要去天壽山?”
兌現承諾,可都是建立在高拱下台的基礎上的。
把張居正支開,是張四維當時勸的高拱,可眼下局勢有變,此舉就變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張居正一杆子被捅到天壽山,內閣少了人控場,若是被高拱翻了盤……
依照高拱的性子,他們這些反水的人,可不會有好下場。
張居正回過頭,寬慰道“不妨事,大局已定。”
“元輔為李太後深惡,隻要元輔不能與朝臣合力,那便隻能致仕。”
這話說得很明白了。
就像大禮議時候的楊廷和一樣,隻要皇權有朝官支持,哪怕勢弱些,首輔也得致仕。
高拱隻以為朝臣跟他都是一條心,現在才敢這般強勢罷了。
張四維還是不太放心“這幾日,並未見到元輔的奏疏送上去。”
默契這事就怕人耍賴。
張居正搖了搖頭“我和高儀致仕的奏疏昨日就送進去了,元輔再拖也拖不了幾天了。”
“若是一直不致仕……那就是戀棧權位了。”
高拱不會蠢到這個份上。
要是一個戀棧權位的罪名落到頭上,風議不會比現在的馮保要少。
雖然李太後不知為何,改了主意,顧忌朝局穩定,想讓高拱體麵致仕。
但這是勝利者的優容,而不是有意姑息。
高拱要是不識好歹,戀棧權位,也不會再留高拱體麵了。
這就是勾連內廷的好處,窺探聖心,料敵先機,自然底氣十足。
張四維聽出了話語中的暗示與底氣,才放下心來。
終於承諾道“我舅舅明年便會入京。”
這是上保險了,非得自己入閣,才會讓王崇古入京。
要是之後張居正翻臉不認人,晉黨可就要開門放狗了。
張居正點了點頭,算是認下這話。
抬頭看了一眼時候差不多了。
崇文門前去天壽山的官吏也差不多到齊了,這才準備推門出去。
走到門口,突然想起什麽,他囑咐道“高儀之後幾日也會休沐。”
“屆時你領班日講,多看著點陛下,不妨增添些課業。”
張四維疑惑看向張居正。
張居正沒有解釋,隻是補充道“尚書、大學講完了,那便講史和論語罷,多說說仁德聖君的故事。”
說罷,他便推門離開了這處靜室。
在張居正看來,眼下這位聖上,聰慧太過,仁義不足。
這可不是什麽好事。
他近來準備撰寫一本帝鑒圖說,列舉了聖主與昏君,便是為了開經筵時,將這位聖上往好了教導。
否則,依靠著才智,行世宗之舉,那才是他的失職。
如今的新政,他尚且能擔著,但他之後,就隻能靠這位聖上自為之了。
比起什麽聽政視朝,講學義理才是頭等大事。
世宗難道不聰慧,難道不懂政事嗎?
恰恰是太懂了,心中沒有義理束縛,才會流毒到如今。
他當初去勸兩宮給君上增加課業,可是明著說“視朝不如勤學,尤為務實”的。
大明朝,不缺懂權術的皇帝,缺的是心懷天下的仁君。
至於用日講讓這位陛下忙起來,少幹涉些局勢,那隻能說是順帶的作用了。
這般想著,便來到了崇文門前。
“閣老。”
“張閣老。”
眾人見張居正到來,紛紛行禮。
“張尚書,諸位。”張居正回禮,又點了點人數,“到齊了嗎?到齊了就出發吧。”
現在天熱起來了,現在早一會走,能趕個陰涼。
戶部尚書張守直,開口回道“閣老,司禮監的人還未到,再等等吧。”
張居正看了一圈,確實未曾看到司禮監的人。
隻得頷首,把手攏進了衣袖中等待起來。
過了好一會,才有人影從崇文門內出來。
張居正定睛一看,竟然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曹憲於,以及司禮監提督太監張宏。
心中正疑惑。
不等他發問,張守直率先問道“二位這是都去?”
張宏諂笑道“隻曹公公隨諸位去天壽山,咱家是奉了萬歲爺旨來的。”
說罷,他招呼一聲。
身後的小太監捧著一個黃綢蓋著的木盤,走了上來。
張宏揭開黃綢,朝乾清宮方向拱了拱手“萬歲爺說,近來天氣逐漸酷熱,天壽山蚊蟲暑伏。”
“聖上不忍心諸位肱股之臣,消磨體膚。”
“特意命我去太醫院取了些降溫去暑的草藥,以及些許驅趕蚊蟲的藥囊。”
說著,就給崇文門前的官吏們一一分發了下去。
張居正暗自搖了搖頭,這位陛下,當真是慣會邀買人心。
剛想著,張宏就走上前,遞上一個香囊,悄聲道“張閣老,這是萬歲爺親手搗的藥囊。”
“萬歲爺說,閣老是肱骨之臣,新政還要仰賴閣老,萬萬要保重體膚。”
張居正下意識接過藥囊。
待到張宏離開,才回過神來。
他愣愣地看著手上皇帝親手搗藥的藥囊,一時有些反應不過來。
麵色古怪地正準備收入衣袖裏。
想了想,還是默默將藥囊懸掛在腰間。
掛好後,又反複看了幾眼。
感覺還是不太舒坦,幹脆摘下來收進了懷中,貼身存放起來。
抬頭看到張守直眼神征詢,張居正這才點了點頭“走吧,早去早回。”
說罷,便當先登上了馬車,順手按住懷中的藥囊,免得動作太大,不慎損壞。
……
文華殿,廷議。
高拱看著禦階上那道屏風後麵的人影,疑惑了好半晌。
最後還是忍不住道“陛下,今日是六月十四,不逢三、六、九,不必視朝的。”
朱翊鈞的聲音從屏風後傳出“元輔,朕日講學完了尚書,諸位日講官說貪多嚼不爛,讓我整理所得,休歇幾日。”
“母後便讓我早上聽政,下午溫習課業。”
按照原定的進度,大學與尚書起碼要到七個月才能學完,也就是二月到九月。
如今不過六月中旬,簡直神速。
要休息兩日,道理上自然說得過去。
有日講官首肯,李太後授意,他可不就是堂而皇之地坐在這裏了麽。
屏風隔絕視線,百官看不到他的表情,隻有馮保站在側麵,看著這位手捧著論語的皇帝,目光中帶著警惕。
聲音再度從屏風後傳來“諸位廷議便是,朕就聽著。”
說完就不再言語。
朝臣各懷心事,也都不再糾纏這事。
高拱深看了禦階上方一眼,轉身輕咳了一聲“議事吧。”
話音一落,葛守禮正要說話。
有戶科右給事中突然出列,搶了先去。
栗在庭一馬當先,開口道“諸位同僚,我這裏有一事需要議一議。”
戶部尚書張守直視山陵,今日廷議,來了一名侍郎,一名給事中。
栗在庭是隆慶二年進士,資曆極其淺薄。
冒然開口,使得眾人紛紛側目看去。
栗在庭從袖中掏出一本奏疏“近日,我查閱宣大軍餉賬冊,發現了一樁懸案。”
“隆慶四年支出糧食超過一萬石,到了隆慶五年則支出約一萬五千石。然而,經過核查,發現在隆慶五年隻有一萬一千石銷了賬,不知道剩下的四千石哪裏去了?”
“這就罷了,今年兵部竟然向我戶部要七萬一千三百餘石,數倍不止!”
他轉過身,直勾勾盯著楊博“楊博楊尚書,不知道,宣大這是準備用到哪裏去?”
百官沒想到這廷議一日比一日精彩,這幾日慣有的馮保和高拱開撕不說。
如今又有人找晉黨麻煩,不知道是誰在渾水摸魚。
楊博突兀被找了麻煩,隻能謹慎答話“這是宣大要求的開支,用於修理宣府鎮邊防。”
“兵部部議沒問題才走到戶部的,不是我楊某人自己的意思。”
“至於那四千石,或許也用於修繕邊防了。”
這話推得一幹二淨,應對得很是熟練。
按照慣例,涉及到邊防,這些言官也就該閉嘴了,總不能現在跑去宣大證實吧?
就算真是個倔驢子要去宣大,這一來一回,屁股早就擦幹淨了。
可惜,栗在庭是奉旨找茬。
手上的貨都是成國公給的庫存,那可太齊全了。
聞言不僅沒放過,反而,步步緊逼“那倒是恰好,本官查賬時,正好找了上月剛回來的宣大巡按使。”
“兩邊一核對,先前提出的修建防禦工事,竟然連一半都沒落到實處!”
“查出了過往的修建費用裏,全是虛報和濫用!”
不少官員已經開始交頭接耳。
來得這般充分,可不像是適逢其會。
栗在庭直視著楊博“楊尚書,銀錢是你們兵部替王總督討的,用也是你們兵部監督的,現在出了事,楊尚書難道不知道嗎?”
“今年這七萬一千三百餘石,我戶部當不當給?”
朱翊鈞在屏風後饒有興致地看著馬前卒衝鋒。
這栗在庭,用起來還真順手。
忠君愛國不說,辦事還雷厲風行,一下就給楊博幹啞火了。
這案子可是他精挑細選的。
往大了說,就是鬆弛邊防,貪汙瀆職。
往小了說嘛,也就是個監管不力。
至少夠楊博應對一陣了。
栗在庭還在輸出“楊尚書,是你們兵部自查自糾,給一個交代,還是我奏到兩宮那裏去?”
楊博隻覺得擦屁股心累。
他拱了拱手“我下了朝便回兵部核實。”
栗在庭搖了搖頭“楊尚書既然是王總督的姻親,本官建議不妨避一避嫌。”
這就有些氣勢淩人了。
高拱也咂摸出一絲不對味,他征詢地看向葛守禮,這是正義的愣頭青,還是有問題?
葛守禮也不明所以,皺眉道“栗在庭,就事論事,不要胡亂攀扯。”
話音剛落,刑科給事中張楚城突然插話“總憲,我認為栗給事中說得在理。”
葛守禮疑惑朝張楚城看去。
張楚成也出列,看向楊博“我這裏也有吏部侍郎張四維一事。”
“乃是張侍郎收受賄賂,安插鄉黨到我刑部,好巧不巧,安插那人也是楊尚書的親眷。”
“以本官愚見,有些親親朋朋的,還是避一避嫌好。”
朝臣與內廷不一樣。
一旦被彈劾,就要自己上奏陳詞,要麽力辯,要麽請致仕。
眼下二名給事中針對,立馬就讓楊博如芒在背。
他甚至不知道是誰在針對自己!
此時高拱不得不表態了,不能往結黨上發展,否則王崇古狗急跳牆,關門放狗怎麽辦。
如今內閣隻他一人在,可謂乾綱獨斷。
他看向栗在庭與張楚城“豈能空口白話,庭後現將證據呈上。”
“楊尚書先回兵部了解一番,咱們議清楚了再說,別動不動就上奏。”
這話就是將楊博與張四維保了下來。
有什麽問題,自己回去擦屁股,別弄得一褲襠屎。
楊博當即表態“我即刻回兵部整理案卷,回複戶科。”
他沒說張四維安插他親戚這事,萬一符合流程呢?不符合的話,回去補一補手續嘛。
高拱點了點頭,示意楊博可以先行離開。
栗在庭與張楚城對視一眼,見好就收,退了下來。
做到這個份上,張四維和楊博至少也得疏乞罷免,已經夠了。
這事一結,葛守禮正要出列議事。
馮保眼尖,見這位左都禦史,一幅急不可耐的樣子,心下立刻就知道,又要有言官彈劾自己了。
他當然要搶這個主動權。
馮保也不含糊,搶先一步開口道“方才那位給事中說得在理,朝內親親朋朋之事,實在太過了。”
“這楊博、張四維的事,咱家不了解就不多說了。”
“倒是昨日奉旨辦事,竟然從某位禦史口中挖出了了不得的東西。”
“咱家不意,朝中竟然有大臣相互結黨!”
葛守禮兩度被人搶白,不由暗惱。
此時看到馮保在禦階上侃侃而談,不由更加氣鬱。
既然提到了禦史,他便不得不接話了“馮大璫好生說話,我都察院風聞奏事,不要將誌同道合,誣成結黨。”
馮保看也不看葛守禮。
隻是朝著高拱道“昨日禦史張守約供述,是有人授意門生故舊,攻訐咱家。”
“元輔,太後讓咱家問問你,有沒有要申辯的?”
高拱麵無表情“馮大璫不妨直說,莫要彎彎繞繞,將本閣纏在裏麵。”
他自然不會去接馮保這話的。
結黨這事,上不得稱。
馮保笑了笑,朝慈寧宮方向拱了拱手“兩宮、皇帝有諭。”
“給事中宋之韓,咆哮朝堂、殿前失儀,下內閣議罪。”
“禦史張守約,邀名賣直、指斥乘輿,理當貶道州通判,下內閣議論。”
“再有,以張涍、宋之韓、張守約三人供述,朝中竟有結黨之風,著內閣速速陳條說明。”
說罷,他朝著高拱指了指文華殿外。
開口道“那張守約我給元輔請到內閣了,等內閣問完案,再將他與宋之韓一並送到都察院等著論罪便是。”
高拱冷眼看著馮保。
語氣生冷道“這諭旨,內閣省得了,此事本閣自會陳條向兩宮太後以及聖上說明。”
“正好,馮大璫說道結黨。”
“本閣這裏,也有一樁要事,牽涉深廣,同樣是關涉言官們,竟然是我朝禦史、給事中彈劾同一人,內容也如出一轍。”
“諸位不妨一同分辨一番,這是結黨,還是大義國法驅使?”
他回頭朝職官點了點頭。
便有一名職官懷抱數十份奏疏,走上前來。
高拱下巴示意了一下,開口道“內閣收了有禦史四十九人,給事中二十七人的奏疏,竟然是不約而同彈劾馮大璫。”
“諸位,議一議吧。”
七十餘名言官彈劾!
就連工部幾位不知情的技術官僚,都忍不住相顧駭然。
廷臣更是交頭接耳。
高拱說完就回了班首,閉口不言。
烈度就是這樣一點點升級的。
就是要靠著這日拱一卒,將朝臣們牢牢依附在自己周圍。
今日,言官能頂著李氏的壓力,彈劾馮保。
一旦成功,就是驚動天闕的聲勢。
屆時,他再呈上《新政所急五事疏》,請求廢了司禮監,就會有更多的人搖旗呐喊。
所謂蓄勢,就是這個道理。
禦史四十九人,給事中二十七人,這個規模,隻說近年,已經是僅次於世宗時的左順門案了。
當初世宗為了彈壓,隻能出動錦衣衛杖殺朝臣,如今李氏和馮保能怎麽辦?
他倒想看看,李氏和東廠的人,有沒有世宗的底蘊和手腕。
想到這裏,高拱再度環顧群臣。
又抬頭迎上馮保的視線,毫不示弱地逼視過去。
兩人眼神刀光劍影,幾乎在庭上擦出火花來。
便在此時,出乎所有人意料。
禦階之上那道屏風,突然被撤了開來。
inf。inf
崇文門前,一大票人集結在此處,準備去往天壽山,為先帝陵寢選址。
禮部、工部陸陸續續趕到。
而此時的張居正,卻正在不遠處的靜室內,暗中會見張四維。
“我與馮保通過氣了,等元輔致仕後,呂調陽另有他用,屆時你先掌禮部,總裁世宗皇帝實錄。”
張居正背對著張四維說著話,一邊透過窗戶看向不遠處的崇文門。
張四維距離內閣還差一步資序,以禮部尚書之身,主持世宗實錄的修撰,便補全了進入內閣最後一步資序。
勘磨到明年改元,就能入閣了。
這些都是此前說好的,眼下不過是跟馮保確認了一番,讓張四維放寬心。
張四維站在張居正身後,遲疑道“閣老,您當真要去天壽山?”
兌現承諾,可都是建立在高拱下台的基礎上的。
把張居正支開,是張四維當時勸的高拱,可眼下局勢有變,此舉就變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張居正一杆子被捅到天壽山,內閣少了人控場,若是被高拱翻了盤……
依照高拱的性子,他們這些反水的人,可不會有好下場。
張居正回過頭,寬慰道“不妨事,大局已定。”
“元輔為李太後深惡,隻要元輔不能與朝臣合力,那便隻能致仕。”
這話說得很明白了。
就像大禮議時候的楊廷和一樣,隻要皇權有朝官支持,哪怕勢弱些,首輔也得致仕。
高拱隻以為朝臣跟他都是一條心,現在才敢這般強勢罷了。
張四維還是不太放心“這幾日,並未見到元輔的奏疏送上去。”
默契這事就怕人耍賴。
張居正搖了搖頭“我和高儀致仕的奏疏昨日就送進去了,元輔再拖也拖不了幾天了。”
“若是一直不致仕……那就是戀棧權位了。”
高拱不會蠢到這個份上。
要是一個戀棧權位的罪名落到頭上,風議不會比現在的馮保要少。
雖然李太後不知為何,改了主意,顧忌朝局穩定,想讓高拱體麵致仕。
但這是勝利者的優容,而不是有意姑息。
高拱要是不識好歹,戀棧權位,也不會再留高拱體麵了。
這就是勾連內廷的好處,窺探聖心,料敵先機,自然底氣十足。
張四維聽出了話語中的暗示與底氣,才放下心來。
終於承諾道“我舅舅明年便會入京。”
這是上保險了,非得自己入閣,才會讓王崇古入京。
要是之後張居正翻臉不認人,晉黨可就要開門放狗了。
張居正點了點頭,算是認下這話。
抬頭看了一眼時候差不多了。
崇文門前去天壽山的官吏也差不多到齊了,這才準備推門出去。
走到門口,突然想起什麽,他囑咐道“高儀之後幾日也會休沐。”
“屆時你領班日講,多看著點陛下,不妨增添些課業。”
張四維疑惑看向張居正。
張居正沒有解釋,隻是補充道“尚書、大學講完了,那便講史和論語罷,多說說仁德聖君的故事。”
說罷,他便推門離開了這處靜室。
在張居正看來,眼下這位聖上,聰慧太過,仁義不足。
這可不是什麽好事。
他近來準備撰寫一本帝鑒圖說,列舉了聖主與昏君,便是為了開經筵時,將這位聖上往好了教導。
否則,依靠著才智,行世宗之舉,那才是他的失職。
如今的新政,他尚且能擔著,但他之後,就隻能靠這位聖上自為之了。
比起什麽聽政視朝,講學義理才是頭等大事。
世宗難道不聰慧,難道不懂政事嗎?
恰恰是太懂了,心中沒有義理束縛,才會流毒到如今。
他當初去勸兩宮給君上增加課業,可是明著說“視朝不如勤學,尤為務實”的。
大明朝,不缺懂權術的皇帝,缺的是心懷天下的仁君。
至於用日講讓這位陛下忙起來,少幹涉些局勢,那隻能說是順帶的作用了。
這般想著,便來到了崇文門前。
“閣老。”
“張閣老。”
眾人見張居正到來,紛紛行禮。
“張尚書,諸位。”張居正回禮,又點了點人數,“到齊了嗎?到齊了就出發吧。”
現在天熱起來了,現在早一會走,能趕個陰涼。
戶部尚書張守直,開口回道“閣老,司禮監的人還未到,再等等吧。”
張居正看了一圈,確實未曾看到司禮監的人。
隻得頷首,把手攏進了衣袖中等待起來。
過了好一會,才有人影從崇文門內出來。
張居正定睛一看,竟然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曹憲於,以及司禮監提督太監張宏。
心中正疑惑。
不等他發問,張守直率先問道“二位這是都去?”
張宏諂笑道“隻曹公公隨諸位去天壽山,咱家是奉了萬歲爺旨來的。”
說罷,他招呼一聲。
身後的小太監捧著一個黃綢蓋著的木盤,走了上來。
張宏揭開黃綢,朝乾清宮方向拱了拱手“萬歲爺說,近來天氣逐漸酷熱,天壽山蚊蟲暑伏。”
“聖上不忍心諸位肱股之臣,消磨體膚。”
“特意命我去太醫院取了些降溫去暑的草藥,以及些許驅趕蚊蟲的藥囊。”
說著,就給崇文門前的官吏們一一分發了下去。
張居正暗自搖了搖頭,這位陛下,當真是慣會邀買人心。
剛想著,張宏就走上前,遞上一個香囊,悄聲道“張閣老,這是萬歲爺親手搗的藥囊。”
“萬歲爺說,閣老是肱骨之臣,新政還要仰賴閣老,萬萬要保重體膚。”
張居正下意識接過藥囊。
待到張宏離開,才回過神來。
他愣愣地看著手上皇帝親手搗藥的藥囊,一時有些反應不過來。
麵色古怪地正準備收入衣袖裏。
想了想,還是默默將藥囊懸掛在腰間。
掛好後,又反複看了幾眼。
感覺還是不太舒坦,幹脆摘下來收進了懷中,貼身存放起來。
抬頭看到張守直眼神征詢,張居正這才點了點頭“走吧,早去早回。”
說罷,便當先登上了馬車,順手按住懷中的藥囊,免得動作太大,不慎損壞。
……
文華殿,廷議。
高拱看著禦階上那道屏風後麵的人影,疑惑了好半晌。
最後還是忍不住道“陛下,今日是六月十四,不逢三、六、九,不必視朝的。”
朱翊鈞的聲音從屏風後傳出“元輔,朕日講學完了尚書,諸位日講官說貪多嚼不爛,讓我整理所得,休歇幾日。”
“母後便讓我早上聽政,下午溫習課業。”
按照原定的進度,大學與尚書起碼要到七個月才能學完,也就是二月到九月。
如今不過六月中旬,簡直神速。
要休息兩日,道理上自然說得過去。
有日講官首肯,李太後授意,他可不就是堂而皇之地坐在這裏了麽。
屏風隔絕視線,百官看不到他的表情,隻有馮保站在側麵,看著這位手捧著論語的皇帝,目光中帶著警惕。
聲音再度從屏風後傳來“諸位廷議便是,朕就聽著。”
說完就不再言語。
朝臣各懷心事,也都不再糾纏這事。
高拱深看了禦階上方一眼,轉身輕咳了一聲“議事吧。”
話音一落,葛守禮正要說話。
有戶科右給事中突然出列,搶了先去。
栗在庭一馬當先,開口道“諸位同僚,我這裏有一事需要議一議。”
戶部尚書張守直視山陵,今日廷議,來了一名侍郎,一名給事中。
栗在庭是隆慶二年進士,資曆極其淺薄。
冒然開口,使得眾人紛紛側目看去。
栗在庭從袖中掏出一本奏疏“近日,我查閱宣大軍餉賬冊,發現了一樁懸案。”
“隆慶四年支出糧食超過一萬石,到了隆慶五年則支出約一萬五千石。然而,經過核查,發現在隆慶五年隻有一萬一千石銷了賬,不知道剩下的四千石哪裏去了?”
“這就罷了,今年兵部竟然向我戶部要七萬一千三百餘石,數倍不止!”
他轉過身,直勾勾盯著楊博“楊博楊尚書,不知道,宣大這是準備用到哪裏去?”
百官沒想到這廷議一日比一日精彩,這幾日慣有的馮保和高拱開撕不說。
如今又有人找晉黨麻煩,不知道是誰在渾水摸魚。
楊博突兀被找了麻煩,隻能謹慎答話“這是宣大要求的開支,用於修理宣府鎮邊防。”
“兵部部議沒問題才走到戶部的,不是我楊某人自己的意思。”
“至於那四千石,或許也用於修繕邊防了。”
這話推得一幹二淨,應對得很是熟練。
按照慣例,涉及到邊防,這些言官也就該閉嘴了,總不能現在跑去宣大證實吧?
就算真是個倔驢子要去宣大,這一來一回,屁股早就擦幹淨了。
可惜,栗在庭是奉旨找茬。
手上的貨都是成國公給的庫存,那可太齊全了。
聞言不僅沒放過,反而,步步緊逼“那倒是恰好,本官查賬時,正好找了上月剛回來的宣大巡按使。”
“兩邊一核對,先前提出的修建防禦工事,竟然連一半都沒落到實處!”
“查出了過往的修建費用裏,全是虛報和濫用!”
不少官員已經開始交頭接耳。
來得這般充分,可不像是適逢其會。
栗在庭直視著楊博“楊尚書,銀錢是你們兵部替王總督討的,用也是你們兵部監督的,現在出了事,楊尚書難道不知道嗎?”
“今年這七萬一千三百餘石,我戶部當不當給?”
朱翊鈞在屏風後饒有興致地看著馬前卒衝鋒。
這栗在庭,用起來還真順手。
忠君愛國不說,辦事還雷厲風行,一下就給楊博幹啞火了。
這案子可是他精挑細選的。
往大了說,就是鬆弛邊防,貪汙瀆職。
往小了說嘛,也就是個監管不力。
至少夠楊博應對一陣了。
栗在庭還在輸出“楊尚書,是你們兵部自查自糾,給一個交代,還是我奏到兩宮那裏去?”
楊博隻覺得擦屁股心累。
他拱了拱手“我下了朝便回兵部核實。”
栗在庭搖了搖頭“楊尚書既然是王總督的姻親,本官建議不妨避一避嫌。”
這就有些氣勢淩人了。
高拱也咂摸出一絲不對味,他征詢地看向葛守禮,這是正義的愣頭青,還是有問題?
葛守禮也不明所以,皺眉道“栗在庭,就事論事,不要胡亂攀扯。”
話音剛落,刑科給事中張楚城突然插話“總憲,我認為栗給事中說得在理。”
葛守禮疑惑朝張楚城看去。
張楚成也出列,看向楊博“我這裏也有吏部侍郎張四維一事。”
“乃是張侍郎收受賄賂,安插鄉黨到我刑部,好巧不巧,安插那人也是楊尚書的親眷。”
“以本官愚見,有些親親朋朋的,還是避一避嫌好。”
朝臣與內廷不一樣。
一旦被彈劾,就要自己上奏陳詞,要麽力辯,要麽請致仕。
眼下二名給事中針對,立馬就讓楊博如芒在背。
他甚至不知道是誰在針對自己!
此時高拱不得不表態了,不能往結黨上發展,否則王崇古狗急跳牆,關門放狗怎麽辦。
如今內閣隻他一人在,可謂乾綱獨斷。
他看向栗在庭與張楚城“豈能空口白話,庭後現將證據呈上。”
“楊尚書先回兵部了解一番,咱們議清楚了再說,別動不動就上奏。”
這話就是將楊博與張四維保了下來。
有什麽問題,自己回去擦屁股,別弄得一褲襠屎。
楊博當即表態“我即刻回兵部整理案卷,回複戶科。”
他沒說張四維安插他親戚這事,萬一符合流程呢?不符合的話,回去補一補手續嘛。
高拱點了點頭,示意楊博可以先行離開。
栗在庭與張楚城對視一眼,見好就收,退了下來。
做到這個份上,張四維和楊博至少也得疏乞罷免,已經夠了。
這事一結,葛守禮正要出列議事。
馮保眼尖,見這位左都禦史,一幅急不可耐的樣子,心下立刻就知道,又要有言官彈劾自己了。
他當然要搶這個主動權。
馮保也不含糊,搶先一步開口道“方才那位給事中說得在理,朝內親親朋朋之事,實在太過了。”
“這楊博、張四維的事,咱家不了解就不多說了。”
“倒是昨日奉旨辦事,竟然從某位禦史口中挖出了了不得的東西。”
“咱家不意,朝中竟然有大臣相互結黨!”
葛守禮兩度被人搶白,不由暗惱。
此時看到馮保在禦階上侃侃而談,不由更加氣鬱。
既然提到了禦史,他便不得不接話了“馮大璫好生說話,我都察院風聞奏事,不要將誌同道合,誣成結黨。”
馮保看也不看葛守禮。
隻是朝著高拱道“昨日禦史張守約供述,是有人授意門生故舊,攻訐咱家。”
“元輔,太後讓咱家問問你,有沒有要申辯的?”
高拱麵無表情“馮大璫不妨直說,莫要彎彎繞繞,將本閣纏在裏麵。”
他自然不會去接馮保這話的。
結黨這事,上不得稱。
馮保笑了笑,朝慈寧宮方向拱了拱手“兩宮、皇帝有諭。”
“給事中宋之韓,咆哮朝堂、殿前失儀,下內閣議罪。”
“禦史張守約,邀名賣直、指斥乘輿,理當貶道州通判,下內閣議論。”
“再有,以張涍、宋之韓、張守約三人供述,朝中竟有結黨之風,著內閣速速陳條說明。”
說罷,他朝著高拱指了指文華殿外。
開口道“那張守約我給元輔請到內閣了,等內閣問完案,再將他與宋之韓一並送到都察院等著論罪便是。”
高拱冷眼看著馮保。
語氣生冷道“這諭旨,內閣省得了,此事本閣自會陳條向兩宮太後以及聖上說明。”
“正好,馮大璫說道結黨。”
“本閣這裏,也有一樁要事,牽涉深廣,同樣是關涉言官們,竟然是我朝禦史、給事中彈劾同一人,內容也如出一轍。”
“諸位不妨一同分辨一番,這是結黨,還是大義國法驅使?”
他回頭朝職官點了點頭。
便有一名職官懷抱數十份奏疏,走上前來。
高拱下巴示意了一下,開口道“內閣收了有禦史四十九人,給事中二十七人的奏疏,竟然是不約而同彈劾馮大璫。”
“諸位,議一議吧。”
七十餘名言官彈劾!
就連工部幾位不知情的技術官僚,都忍不住相顧駭然。
廷臣更是交頭接耳。
高拱說完就回了班首,閉口不言。
烈度就是這樣一點點升級的。
就是要靠著這日拱一卒,將朝臣們牢牢依附在自己周圍。
今日,言官能頂著李氏的壓力,彈劾馮保。
一旦成功,就是驚動天闕的聲勢。
屆時,他再呈上《新政所急五事疏》,請求廢了司禮監,就會有更多的人搖旗呐喊。
所謂蓄勢,就是這個道理。
禦史四十九人,給事中二十七人,這個規模,隻說近年,已經是僅次於世宗時的左順門案了。
當初世宗為了彈壓,隻能出動錦衣衛杖殺朝臣,如今李氏和馮保能怎麽辦?
他倒想看看,李氏和東廠的人,有沒有世宗的底蘊和手腕。
想到這裏,高拱再度環顧群臣。
又抬頭迎上馮保的視線,毫不示弱地逼視過去。
兩人眼神刀光劍影,幾乎在庭上擦出火花來。
便在此時,出乎所有人意料。
禦階之上那道屏風,突然被撤了開來。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