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略有遺憾
字數:4860 加入書籤
拉著張晨跑了好幾個地方,回來後,趙韜在辦公室和眾人會麵。
因為是王爍偉的表哥,有關張晨的很多事宜,趙韜是有所聽聞的。
但直到熊大的滅亡,趙韜才仔細了解了一下張晨。然後就知道了小舅王博文那邊屬實的情況,之前王博文破了榕城視台紀錄,搞得沸沸揚揚,被人說成是“家庭倫理狗血吵架台”的情感調解節目,就出自張晨的策劃。
還不止,這之後榕城的數字文化節,cosplay大賽,宣傳片食在榕城,王博文看上去像是主角,但背後都有張晨鼓策的身影。
趙韜發現自己沒法把張晨當成一個普通的表弟身份來相處,而且這次也想看看他的成色,所以一聽張晨對他的建議,趙韜也就說好,既然你的提議,那麽你跟我走一趟,近距離再觀察一下這個張晨,是不是真如王博文所言多智而近妖。
等和張晨這一趟旅程,所謂的調研物流市場,其實張晨第一時間是拉著他前往中海的海關,在海關報關處,趙韜親眼看到了有多大的物流需求,每天都有公司之間來往海量的單據和資料報表。另一邊,張晨又把他拉到了郵政,趙韜又親眼看到了郵政部門麵對這種單據量及其誇張的低效。
因為見到過報關單據的場麵,趙韜看到現場郵政人員那慢條斯理,中午午休,下午準時下班,留的報關公司一堆單據待送出,卻莫可奈何的樣子。
趙韜當時都想衝進去和人理論。
張晨就說:“你看,這就是現實催生的業務,中海的物流快遞業能夠開展起來,是麵臨這樣的需求。需求在了,就有市場。這些公司報關單不重要的通過郵政,重要的有時候隻能讓自己公司的人騎摩托或者開車送,而這個時候,就催生了這些幫人送快遞的公司。”
緊接著他又和張晨輾轉至惠城,見到的是當地的各種輕工業工廠之間貨物原材料轉運而催生的繁榮市場。
趙韜以前受限於自己的閱曆和眼界,就隻在榕城這塊地方,見到遊戲廳掙錢,就做遊戲廳,見到開網吧掙錢,也就開網吧。人的選擇和行事作風和所經曆的際遇息息相關,如果是以往,趙韜大概率根本無法察覺到這股隱隱埋藏在時代巨浪中跳動的脈搏。
而張晨帶他所行的這一趟,帶他號了號脈。
趙韜辦公室裏,卜睿傑和洪耀圍在一起,聽趙韜講述和張晨的經曆,最後道,“我認為可行,這確實是給大家掙錢指出的一條明路。”
卜睿傑道:“這個張晨確實有點東西,他讓你去走了一趟,讓你起了這個興頭,你這個興頭一起,就不滿足於眼前這點網吧的折騰了。可為什麽要跑來跑去,去了中海不夠,還去惠城?”
趙韜道:“他是讓我看到,這些地方的快遞業之所以能夠生存壯大下來,是因為依托了本土的需求,而我們如果要搞,也不要忘了榕城到底有沒有這樣的土壤!”
洪耀張了張嘴:“哈,那有沒有?”
“我也不知道,所以去找一找,這一回就看看榕城有沒有這樣的市場,明天出去一趟,大家分工!”
在和張晨調研一趟回來後,趙韜又開始為榕城到底適不適合發展出本土快遞業而調查,分出人手又進行了一個星期的調研。
最後大家跑了一圈匯總過來,趙韜又和張晨聯係,兩人找了一個奶茶店碰頭。
趙韜遞來了一張上麵寫寫畫畫塗塗改改的紙條,“我和兄弟們到處走了一圈,發現榕城也有類似的市場。
第一,有西部鞋城,好些皮革和製鞋工業,榕城的鞋製品對外有很大的需求,我覺得這是一個點。
第二,就是服裝廠,彭鎮,崇市都有大型服裝工業園區,也有很多貨運需求。這是我們總結的,目前可以做的。”
張晨看著趙韜手上的紙頁,上麵竟然還打仗一樣畫了地圖,圈起了不同工業區之間的距離。
張晨道,“這些確實有旺盛的物流需求不錯,但這些工業區的物流業也有人在做了,你怎麽保證能夠從別人手裏拿過生意?”
“我打聽了一下計件發貨,鞋城那邊一個件發貨70,我們如果要做,可以以這個價更低進去,反正我認識的很多人也無所事事,有的人是因為學曆低了,被學校開除了,現在後悔,又找不到事做,讓他們手頭有活幹,總好過現在遊手好閑。”
“低價進駐搶奪市場,確實也是在一個地方打開局麵沒有辦法的辦法。”張晨點點頭,這時候哪有什麽好的妙招,你所謂的組織架構,更好的製度體係,在這個野蠻生長的年代這些都暫時不適用,而且也沒辦法利用網絡來宣傳,宣傳牌打不了,公司連活下來都是困難,當然也談不上更好的製度和架構,那麽現在就是要刺刀見紅。
就是趙韜所謂的和別人拚價格,拚服務,以血汗拚出站穩腳跟。
趙韜這幫人打架還可以,但幹這種事業到底行不行,還有待檢驗。
張晨也不多說廢話,拿過趙韜的紙,在後麵又繼續寫了幾點。
“3.食品。特別注重本地的糧食加工、肉類加工、飲料製造,本土食品有很多已經體現了良好的銷量,不光在榕城,還輻射周邊。
4.家電生產製造園區,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本地有出名的牌子嶄露頭角,也是輻射外銷。”
寫完,趙韜拿過去看。
張晨又對趙韜道,“其實這些產業園的大件和大規模運輸,因為政策原因,你們都無法承攬,你們現在也做不到,所以可以把快遞範圍聚焦到商貿樣品配送,文件傳遞,可以在大榕城範圍實現當日達,就算成功了。”
這個時候的《新郵政法》還沒有實施,物流業也沒有政策改革,很多領域都有郵政的專營權,這也是為什麽中海和惠城目前的快遞業無法跨省擴張的原因,這也就給了榕城本土的快遞業成長的空間。
當然,也僅僅限於這個時候。
張晨想著如果趙韜想要進入快遞業,還別說,千禧年的這個時期正是最好的時間。再往後一點,很快那些更有實力更有規模優勢的名公司就把分店開過來了,那時候再打,勢必會困難許多。
“最後,想一個響亮點的名字。你需要我投資嗎?”
“我剛剛搞了網吧,其實也欠著一些錢,現在的盈利還不足以回本……所以如果要做這個,確實需要一些起步資金,你能投多少?”
張晨理解,趙韜為了攢起網吧,倒也到處找過人入股,譬如王爍偉就拿壓歲錢入了股。他肯定也借了不少,現在如果說要搞快遞,也需要錢。
汽車,摩托車,這些能夠提供“當日達”的這些用具,就是快遞業的保障。
“先做同城運輸,我給你投三十萬,我占股百分之二十。你覺得……可不可以?你可以考慮一下,之後再給我回複。”
張晨給趙韜提供的建議,如果自己入股進來,當然好,他幾乎可以預見到未來前景。但快遞並不是一個金融型的公司,而是一個確實累死累活的實業,在這種實業基礎上,張晨並不打算投身其中,參與度不高的情況下,入20%的股差不多了,真的要劃走一半,可能會導致離心離德。
當然,如果趙韜的快遞做起來發展壯大了,未來在每一個機遇點,也是還有進入機會的,這點倒是不著急。
而且最重要的,這件事也要趙韜權衡考慮清楚,張晨不會強勢入股拿走他的份額,以避免兩人間未來產生什麽裂痕,畢竟整個公司的操持都是他。
而話說回來,投資無非也就是投資一個信得過的人。
趙韜在那邊考慮了三天後,最後給張晨打來了電話。
“張晨老弟,我想好了。”
“想好我確定入股了?”
“我想好名字了!入股的事,你當時說了我其實就同意了。”
“所以你反倒是名字想了三天?”
“對頭!”
張晨也不知道如何評價了,看來混社會的人首要的都是要有個霸氣的旗幟,就問:“那叫什麽?”
“盛豐!這個名字既熱烈,又有豐盛,壯大的意義。我查了各種資料,最後還是覺得這個好!”
2000年的8月,盛豐這個名字,就這麽定下了。
和趙韜忙完這一陣,張晨回過頭來,才發現暑假就這麽過去了。
八月期間,沈諾一和韓舟旋旅遊回來後沒幾天,又和父母去了趟中海老家,一個暑假就在會親訪友旅遊中度過,反倒沒有多少時間和榕城的朋友聚會。
而沈諾一據說從京城帶回來的伴手禮,也一直沒有機會送達。
這個假期沈諾一因為和年少成長的朋友相聚,錯過了張晨的18歲生日,之後更因為兩人行程的繁忙,相互錯過,沒有相見的機會。
到成為了一個略有些遺憾的暑假。
之後……迎來了育德中學的開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