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章 改進方案

字數:6521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如果隻解決此問題,這方案是有可行性的,不過武器是一個整體,影響精度的因素很多,所以需要綜合各方麵考量後,才能得出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案。”
    聽到林默此言,眾人不免有點失落,不過這說法沒問題,所以眾人很快調整思緒,順著此思路繼續往下。
    這一次,總算有人,提到了正中靶心的問題,開槍後,槍管溫度的變化,熱脹冷縮嘛!正常它對栓動步槍的影響不算大,但放到追求高精度的狙擊槍上,任何的一點影響,都會被放大,它自然便成為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眾人又探論了一番解決方案,最終也拿出方案來,前托采用鏤空設計,甚至在槍管上加裝散熱片,以此加快散熱。
    迎著眾人投來的目光,林默這次沒賣關子,直接回道:“采用重型槍管,也就是管壁加厚的槍管。
    更多鐵料能儲存更多熱量,降低升溫幅度,同時槍管外表麵積增加,也能加快散熱。
    對於狙擊手而言,開槍射擊頻率高不了,這足以,而且重型在抗形變、抖動等方麵,表現也更佳。
    重型槍管算是最優解,不過我們目前沒法自造高品質槍管,所以還需要另一套方案,鏤空護木可以采用。”
    因為剛才提了一嘴,所以林默隻給了整理思緒的時間,便幹自己把問題拋了出來。
    “剛才我提了槍管形變、抖動這些,也是影響精度的因素,不過二者源頭是一樣的,開槍時,火藥的巨大衝擊,會讓槍管振動。”
    問題拋出來了,眾人便據此討論起來,不過,這回他們在解決方向上便出了問題,全聚焦在如何減小槍管振動上。
    當然了,也並非沒有討論到點子上,吳良棟帶來的一名專家,便數次以振動會更雜亂,反駁別人所提方案,但可惜,不論他自己還是別人,都未在此上深入考慮。
    看遲遲沒有意識到問題,也沒商議出啥方案來,林默果斷製止了討論,因為繼續下去並沒有意義,死胡同的牆,哪那麽容易撞開?
    “連能承受巨大膛壓的槍管,都出現振動,想輕易削減振動,並非易事,比較穩妥的,便是從槍管身上著手,但我們又不具備這條件。
    而且,你們剛才提到了一個關鍵問題,從外部削減振動,必然要對槍管施加影響,改變振動,但振動極難控製,那槍管的振動情況隻會更亂。
    我們換一個思路,不去改變槍管的振動,而是讓它的振動,變得更加規律與穩定,如此,其施加在彈頭上的影響,也會趨同一致,影響不就是可控的?”
    林默話音落下,吳良棟帶來的幾名專家,不由鼓掌稱讚,對於吳良棟日常言語裏,對林默在武器方麵有極高造詣的說辭,再無懷疑。
    這個問題,有點超綱了,不然思路也不會一下拐進死胡子,所以林默也沒賣子,直接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振動的根源,是在物體內傳播的波,而波,在不同物體之間,即從一個物體傳播至另一個物體,不同介質之間,就是材質不同,很容易出現相互的幹擾影響。
    而波的來源,又是槍管內的燃氣衝擊,槍管是受此影響最大的,綜上,要保持振動穩定,也即波的穩定,便應該盡量減少,與槍管接觸的部件。
    所以,之前談到散熱問題時,我未同意在槍管裝散熱片,前護木也是一樣的考慮,直接將槍管與前托徹底分開,避免在此問題上造成的幹擾。
    最優的方案,是槍管隻同機匣相連,其他的,包括腳腳、準星等等各類部件,都應該調至其他位置上,盡可能避免幹擾。”
    林默說的,便是浮置式槍管設計的原理,這在後世,幾乎是每一款高精度狙擊槍的標配設計,可見這是很影響性能的一個點。
    眾人對林默所說,倒是沒什麽質疑,但具體怎麽設計?能否實現這些,還是細細溝通一番,有一些難點,但並非無法解決。
    到了這一步,浮置式槍管、鏤空的前護木,還有安置在前護木上的腳架、準星等,狙擊槍前半部分的設計,便敲定出爐。
    第(1/3)頁
    第(2/3)頁
    然後便是槍膛內,機匣需要新設計調整一下,用以適配浮置槍管設計,其他的,便是專門製作精密零部件這些,減小它們對精度的影響,以及螺紋槍栓,更好密閉槍膛之類。
    後托,林默也將後世的一些放計拿了出來,像可調的托腮板、抵肩這些,還有軟質襯墊之類,握把林默也建議改成手槍握把,這些都能在狙擊作戰中,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除槍自身原因對精度的影響,其他影響精度的因素還有不少,像是進入槍膛的灰塵之類,還有槍管內的火藥殘留這些。”
    林默繼續拋出問題,眾人繼續順著思路,提出解決方案,這次中靶的建議不少,但可惜,還是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方案。
    待眾人說完,林默道:“說中了不少點,但有點顧頭不顧腚,防塵蓋可以加,但應該先將槍的拋殼口移到側麵。
    如此,在拋殼口下側,裝一個小小的防塵蓋即可,使用時打開,正常踞槍姿勢,其便會自然垂落,而在頂部,移動中,其很可能自己翻回蓋上,影響射擊。
    而且,拋殼口側移後,其原先在頂部位置,便可裝上導軌,安裝瞄準器材這些,也將更加方便,畢竟那個位置,是瞄準鏡的最佳安裝位置。
    當然了,相應的,彈倉也需要調整,建議是直接使用彈匣,三發五發、八發十發,多設計一些,依據實際需求,選擇裝備。”
    火藥殘留的問題,林默沒有多說,他們提出的已足,不外乎加強保養清潔,並弄些比較好用的工具之類,再者便是使用高品質發射藥的彈藥。
    不過林默也據此拋出新問題,道:“彈藥,對射擊的精度同樣有影響,裝藥、彈頭乃至彈殼這些,常規品質的彈藥,其誤差這些不低。
    還是那句話,正常士兵、正常槍支使用時,誤差在接受範圍內,但在對精度的極致追求上,其影響同樣會被放大。
    解決方案,也隻有對應的精細操作,像發射藥,除品質這些要有保證外,稱量這些,可以直接人工操作,將誤差控製在更低更小的水平內。
    彈殼,可以專開產線,也可從現有貨品中,挑選精品來用,彈頭也一樣,但不能光看表麵,其內部的彈芯這些,很可能是歪的,挑選起來很麻煩。
    所以,最好的選擇,還是搭建專門的產線,去生產高質量的狙擊彈,當然,成本可能會高一些,所以可與前者進行高低搭配。”
    吳良棟微微簇眉,回道:“彈藥生產這方麵,我們的技術有限,發射藥的話,質量好的,我們自己弄不出,但可以外購,影響不大,
    但彈殼、彈頭,哪怕外購的質量好一些,但也隻能挑揀來用,至於自產,弄是能弄出來,但質量卻差強人意。
    而且,別看彈殼、彈頭隻是小玩意兒,但工藝這些要求卻不低,短期內,水平還真難提上去。”
    吳良棟考慮後,犯起難來,不是推脫,而是說的便是實情,一些普通子彈,來料加工混著自產,現在也能搞,但距離搞好,還差著一大截呢,更別說弄標準明顯不低的專用狙擊彈了。
    林默聽完,仔細理了一番,才回道:“普通狙擊彈,挑一挑、湊一湊即可,也就是費些功夫,至於後一種的高標準狙擊彈,確實要繁瑣困難一些。
    發射藥不多說,也就是減少誤差之類,至於彈殼,可以用挑的,也可以開個小產線慢慢弄,花點功夫心思,把品質提上來,還是不成問題的。
    至於彈頭,加彈芯,除一些特種彈藥外,很大程度是為了成本考慮,而專用的狙擊彈,成本注定低不了,需求量其實也不算太大,所以不用考慮大規模生產。
    至於彈頭如何弄,可以直接拿實銅切削,如此,憑借工人技術與熟悉度這些,弄出高標準的彈頭,應該是可行的。
    而且,這種製造方式也有其優點,因為不考慮機器大規模生產,彈頭便可以製作的更加符合空氣動力學,有助於提高子彈飛行的穩定性,借此提高精度與射程,可以嚐試在這方麵下些功夫。”
    “…這麽搞,這子彈,我們怕是用不起啊…”吳良棟還沒開口,張希文便先出了聲,眉頭皺的,都快要能夾死蒼蠅了。
    “…好鋼用在鋼刃上嘛…”林默沒否認,那成本確實低不了,不過你想天天用?後世都沒那富裕,那可能嘛!
    第(2/3)頁
    第(3/3)頁
    “日常訓練,使用普通狙擊彈即可,成本比普通彈藥高不了太多,普通目標也沒必要多浪費,這種彈藥,是為高價值目標,及遠距離、超遠距離狙擊準備的。”
    聽完林默解釋,張希文總算鬆了口氣,吳良棟幾人,交流溝通一番後,也同意嚐試一番。
    “上述這些,是從射擊精度角度出發,對武器進行的一些修改設計,當然了,精度與射程也有關聯,這一套改良下來,槍的有效射程,應該也連帶著提高不少。
    不過,更直接有效的,提高槍支射程的方案,肯定也要考慮,這個我便不賣關子了,也沒啥花樣,不外乎就是一些增增減減。
    增加裝藥,可以從發射藥的量及威力兩方麵著手,短期內,我們隻有沿用原彈藥設計的條件,尤其彈殼這些,具體如何增減,需要多做一些實驗。
    提醒一下,增減要慎重,彈殼及槍膛這些的承受都要考慮進去,而且藥量增加,也是會對精度造成影響的。
    火藥燃氣,在槍管內是逐步遞減的,藥量太大,燃氣在彈頭飛出槍口時,便會幹擾其飛行狀態,繼而影響精度甚至射程。
    而由此,又引伸出另一個增加射程方案,增長槍管,當然,也是適度為宜,而且我們目前,並不具備這個條件。
    好在,我們改裝的原槍,都是長步槍,其槍管原長度,基本都夠用了,影響並不大。
    第三個增加射程的手段,便是縮短部分彈頭重量,或如之前,改變彈頭形狀結構這些,讓其更適合遠距離穩飛行。
    不過,不論槍管還是彈頭,想搞都不容易,前者有技術卡著,後者則是門道很多,研究試驗這些的門檻不低,一時也難見成效。
    所以,前期我們能做文章的手段,便在發射藥上,至於火藥燃氣對彈頭飛行的影響,可嚐試用槍口部件這些減輕。”
    林默說完,吳良棟考慮了下,詢問道:“之前談及的振動問題,加裝槍口部件後,是否會造成影響?”
    “…肯定會…”林默稍加思索便點頭了,但話鋒一轉,又道:“不過二者材質相近,連接部分,也可做一些問題,影響應該不大。
    當然了,具體多少影響,器械研究開發測試及使用,以及是否裝配這些,需根據相應實驗結果這些做決定。
    另外一點,雖然我們在盡力對各方麵進行優化提升,但不可避免的,有些地方是存在衝突的,需要綜合考慮,進行一些取舍。
    而且,考慮的因素,不止局限於槍上,戰場情況這些,也應該被考慮進去,像槍口加裝的消音消焰設備,實戰中是極實用的,並不適合被舍棄。”
    吳良棟點頭,將東西記錄了下來,林默給的建議,至此暫告了一段落,讓眾人隨意發問,提出一些疑議之類,他來幫忙解答。
    問題還不少,畢竟這雖是從老槍基礎上改,但卻幾乎等同於,變成另一支槍,其中的問題少不了。
    而且,張希文二人是頭次過來合作,還是需要給一個滿意答複,像初步的設計方案、草圖這些,最好直接先出一份。
    在狙擊槍的一些小配件,像是腳架、背帶等等上,林默也提了一些小的改進優化意見,畢竟每一樣東西,都是有可能關乎戰鬥力的。
    所以,諸如偽裝服、彈藥及配件攜行用具、更舒適科學的作訓服裝、潛伏中吃喝拉撒所需的東西等等,林默都一一給了不少建議,當然了,他這邊也有條件搞定。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