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集 橋玄懲貪

字數:16816   加入書籤

A+A-




    梁冀弄權,朝政日非,洛陽漢宮一片烏煙瘴氣。
    李固、杜喬一案引發眾怒,眾門生及河內士子詣闕上書,各鳴不平。
    梁太後覽表,難拂眾意,兼且心中亦知李固冤枉,遂下詔赦免李固罪名。李固出獄,京師上下皆稱萬歲,門生故吏前往迎接,觀看者填塞街道。
    梁冀見李固深得人心,恐對自己不利,於是再以前事誣陷李固,使其再次入獄。繼而命人暗害於獄中,斬草除根,以為人鬼不覺。
    既殺李固,梁冀繼又脅迫杜喬自殺。杜喬不肯,複命獄吏就獄中殺死。
    畫外音:杜喬在朝清直守法,剛正不阿,屢次得罪梁冀。梁家子弟五人無功封侯,杜喬直言勸諫;梁冀之女死,令公卿遂葬,杜喬又不肯去;梁冀舉汜宮為尚書,杜喬以汜宮貪贓枉法棄之不用。於是大遭梁冀忌恨,終被誣陷而死。
    李固臨終之時留書家人,遺命子孫:我死之後,隻以三寸素棺、帛巾束首,入殮葬於漢中瘠薄之地,不許葬在父親陵墓,致遺羞先人。切記,切記!
    子孫覽書大哭,不敢違拗,隻得遵命照辦。
    李固既死,朝野上下卿士大夫,無不大怨梁冀。
    時有涿郡安平人崔琦字子瑋,乃是濟北相崔瑗族人,在京師遊學,以文章博通著名,舉孝廉為郎。因見梁冀多為不法之事,遂作《外戚箴》規勸,梁冀無動於衷。
    崔琦再做《白鵠賦》,以譏諷之。
    梁冀大為惱怒,遂召崔琦問道:百官內外,各有所管。天下廣闊,豈隻有我等可惡先生之文,未免刺激太過耶!
    崔琦答道:昔管仲為齊相,願聞諫言;蕭何輔佐高祖,設書記過失之官。今將軍為相數代,任比伊尹、周公,但德政不顯,百姓困苦不堪。公不能結納貞良之士,挽救禍敗,反欲不讓人言,杜蔽主聰,莫非欲使玄黃改色,馬鹿變形乎
    梁冀無語以對,隻得作罷。其後不久,反而奏請太後,升任崔琦為臨濟長。
    崔琦知道此是梁冀借刀殺人之計,欲在任上尋找自己過錯,就而陷害。於是不敢任職,解還印綬而走。
    梁冀聞報大怒,即便收買刺客,令至崔琦家鄉搜尋,暗地將其殺掉。
    刺客前至涿郡安平,見崔琦正在陌上耕田,懷裏裝書,休息時就臥在壟上吟詠。刺客敬之,乃以實情相告,縱放崔琦逃脫,自己也不回京複命,就此亡命天涯。
    梁冀見刺客久不回報,知道其風已泄,於是再遣別人,終將崔琦逮捕,暗地殺害。
    建和元年,漢桓帝加封梁冀食邑一萬三千戶,增加大將軍府推薦保薦茂才名額,使大將軍府掾屬人數比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人數要多一倍。又封其弟梁不疑為潁陰侯,梁蒙為西平侯,子梁胤為襄邑侯,各食邑一萬戶。
    至和平元年,複加封梁冀食邑一萬三千戶,加上從前所封已有三萬戶。繼又詔封梁冀妻孫壽為襄城君,兼食陽翟租稅,每年進項五千萬;此外還比照長公主規格,加賜赤紱。
    鏡頭閃回,梁冀之妻孫壽登場。
    孫壽貌美出眾,善做妖媚姿態,描畫細長曲折之眉,似愁眉不展之狀;眼下略施粉黛,如剛哭過之態;發髻斜歪一側,行走時扭動腰肢,微笑時如同牙痛,以此媚人。
    除卻百般矯揉造作,且又生性忌刻,偏能控製駕馭梁冀,大將軍懼內之名,世人皆知。
    受夫人影響,梁冀亦喜作做。乃改變車乘規製,將坐駕改製成帶有帷障之平頂車;又在服飾樣式上大作文章,每將頭巾紮得很低,上角折疊起來,再用大扇障身,並帶狹帽,朝服後擺拖地而行,如同狐狸尾巴一般。
    梁冀父親梁商當初為大將軍時,曾獻美女入宮,為漢順帝妃,名喚友通期。
    友通期入宮之後,偶因犯錯觸怒順帝,便被廢出後宮,歸返梁商。因是天子所幸之女,梁商不敢留用府中,便倒賠妝奩,將其嫁予富家子弟。
    梁商去世之後,梁冀卻派人將友通期搶回,守孝期間與其在城西同居。
    孫壽探知此事,醋意大發,怒不可遏。由是趁梁冀外出之際,親帶奴仆將友通期搶回府中,剪去頭發,劃破臉皮,痛加笞打,並要上書給皇帝,告發此事。
    梁冀大懼,親向孫壽母親叩頭請罪,請其出麵調和,孫壽方才作罷。其事過後,梁冀仍與友通期私通,並生子取名梁伯玉,藏於友氏娘家。
    孫壽不久複知此事,就派兒子梁胤將友氏一家殺光,梁伯玉因藏在夾壁之中得免。
    大將軍府管家秦宮深受梁冀喜愛,獲準可以自由出入內苑,乃與主母孫壽私通。秦宮由此內外都受寵幸,威權大增,以至刺史及二千石官員就任之前,都要向其晉謁辭行。
    梁冀聽從孫壽諫言,剝奪梁家族人職權,對外示以謙讓,轉封孫氏宗親。由此孫氏家族中擔任侍中、卿校、郡守、長吏等官者十數人,都十分貪婪殘忍、凶暴荒淫。
    孫氏宗族小人乍貴,由此得意忘形,竟至各自派遣賓客,登記屬縣富戶名單,然後安上罪名,抓到監獄嚴刑拷打,使其出錢贖罪。給錢少者,皆被處死或流放。
    時有扶風富戶士孫奮,家境富裕殷實,為人卻很吝嗇。梁冀先贈以四匹駿馬,然後向其借錢五千萬。士孫奮雖然不敢違拗,但心疼錢財,便隻借給三千萬,企圖敷衍了事。
    梁冀因此大怒,便使人向郡縣告狀,指認士孫奮母親是自己過去守庫奴婢,因偷府中十斛白珠、一千斤紫金,背叛主人而致暴富。
    郡守豈有不奉承大將軍之理於是就將士孫奮兄弟抓起來拷打,皆都打死在獄中。其家一億七千多萬財物,全部充作贓物,還給梁冀。
    梁冀發此橫財,於是大興土木,興建豪宅。夫人孫壽也在對街修建住宅,窮極土木工匠之所能。兩處豪宅建成之日,各招親友蒞臨參觀,互相競爭誇耀。
    步入梁孫夫婦所建豪宅,隻見金碧輝煌,美化美奐,目不暇接。堂臥皆有暗道,各房都可相通。雕鏤牆柱,並鍍銅漆;窗戶鏤空,裝飾青紋,並繪雲繞仙靈。台閣四通八達,相互呼應;長橋淩空高懸,石階橫跨水上。金玉珠寶隨處可見,四方進獻珍奇堆滿;不論各郡所奉罕見禽獸,甚有遠方送來汗血寶馬。廣開園林,挖土築山。十裏之內築起九個山坡,模仿東西崤山走勢;大片森林參差險要山澗,上林琅苑有如天成。
    梁冀與孫壽一同乘坐輦車,上打羽毛傘蓋,皆用金銀裝飾,在宅第內遊玩觀光,後跟歌妓舞女,敲鍾吹管,一路酣歌。馳騁狂歡,不分晝夜。
    來客若來參觀梁府,都向看門人求情拜見,門人因此積攢大量財物,富比王侯。
    除此之外,梁冀還開拓許多林苑,禁忌皆如皇家園林。林苑西至弘農,東以滎陽為界,南麵直通魯陽,北麵到達黃河,中有深山,也有丘陵荒野,方圓將近千裏。
    還在河南城西興建兔苑,縱橫數十裏,調集各屬縣工匠修繕樓觀,曆數年方成。
    又到各縣調集活兔,剪兔毛以為記號,凡觸犯兔子者就要定為死罪。
    曾有西域胡商不知禁忌,誤殺一隻兔子,此事輾轉牽連,被處死罪者竟至十幾人。梁冀兩弟曾私下派人到上黨山打獵,梁冀知之,將其賓客全部殺死,沒有一個生還。
    梁冀又在城西修建宅第,專門收納奸詐亡命之徒,以為爪牙打手。每抓良民入府,全部作為奴婢使喚,稱為“自賣人”。
    閃回結束。孫壽依仗梁冀威勢為所欲為,窮凶極惡,更甚於其夫。
    字幕:建和二年三月,白馬羌攻略廣漢屬國,西羌及湟中胡等相繼叛漢,攻打郡縣。
    益州刺史征發板楯蠻進剿諸羌,斬首招降二十萬人。梁冀皆都引為己功,益發囂張跋扈。於是引領部從賓客,前往白馬寺降香,祈求佛祖保佑千秋萬代,家世興旺。
    鏡頭閃回,洛陽城郊白馬寺。
    建和二年夏,白馬寺住持安世高法師遍讀經書,無意間找到藏經圖一卷。於是按圖索驥,親到鹿台山香岩寺,取走此處典藏經書。此後乃用二十餘年時間,翻譯成漢文藏經。
    鹿台山香岩寺由此名揚中原,規模日漸宏大。
    字幕:安世高,安息國王太子,自取漢名安清,字世高。
    安世高自小聰明仁孝,刻苦好學,博覽國內外典籍,通曉天文、地理、占卜、推步等術,尤其精於醫學。乃至鳥獸之聲,無不通達,名聲遠播,深得西域各國敬重。
    父王死後,安世高繼承王位,但一年之後就讓位叔父,自願出家為僧,馳避本土。因專攻禪學和阿毗曇學,學成後遍遊西域諸國,弘傳佛法。
    漢桓帝初年,安世高隻身東來,前至美陽城,宿於廢舍之中。
    將近夜半,忽發現窗外一片紅光,直衝雲霄。安世高判定此是佛教聖物靈光,便帶宮僧多人連夜發掘,挖出帶梵文記事青磚,以及裝有佛祖舍利寶函。
    安世高又往東行,駐蹕於洛陽白馬寺,因此按圖索驥,得取鹿台山香岩寺芃文經書。安世高既得經書,認為應讓世人了解佛教,於是萌發譯述佛經宏願。
    畫外音:安世高便即潛心凝慮,全身心致力於翻譯佛經偉業。此後二十年間,所譯經典無數,其中著名者便有《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阿毗曇五法四諦》、《十二因緣》、《轉法》、《八正道》、《禪行法想》、《修行道地經》等。共三十五種,四十一卷;現存二十二種,二十六卷。所譯主要是小乘佛教,說一切有部之毗曇學以及禪定理論。安世高乃是中國佛教史上首位譯師,從此之後,中國才有佛學。
    閃回結束,梁冀前來白馬寺降香,由此得以拜會安世高,極盡禮敬之事。
    安世高見漢朝大將軍誠心禮佛,心中一動,便將在美陽城所得寶函取出,呈遞梁冀:及函中裝有佛骨舍利,神通福澤非同小可。拜托大將軍送到宮中,獻給朝廷,以延漢祚。
    梁冀惶恐再拜而受,告辭回城,將寶函獻入皇宮,向天子說明如此如彼,佛骨由來。
    漢桓帝見而大喜,因問道:不知所謂舍利,是何聖物
    梁冀:據那胡僧所雲,是說西方天竺國有先天聖人,與我中國老子同時而生,自名釋迦牟尼佛,又稱世尊如來。如來滅度之後,遺體火化,骨骸不毀,結成舍利。
    桓帝:那如來佛既是西方聖人,距我中土數萬裏之遙,其骨殖因何能夠至此
    梁冀:為臣也曾這樣問那胡僧。那胡僧安世高言道,當我中土戰國末時,彼西土天竺國有個阿育王,早於秦始皇數十年前統一本土。為弘揚佛法,命將佛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於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說不定此宗舍利,便是彼時傳入中土者。
    桓帝:既是如此,我將如何安置此物
    梁冀:番邦佛聖骨殖,自是不便供奉宮中,與我大漢列祖列宗爭享祭祀。依臣之見,陛下宜效彼國阿育王所為,詔命在那胡僧安世高發掘聖塚之處敕建寶塔,供奉舍利為上。
    桓帝:依卿所奏,著即在涼州美陽城立寺建塔,以供佛骨。又為弘揚佛法,佑我華夏黎庶,敕命分發佛骨舍利到全國各地,均須建造佛塔寺院,加以供奉。
    梁冀:陛下聖明,為臣遵旨即行。
    由是便命有司撥發銀錢,委派專人出京,前往周原腹地聖塚原址(今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0公裏處法門鎮)修寺建塔。
    漢桓帝親賜寺塔名號,寺名阿育王寺,塔曰真身舍利寶塔。舍利塔以巨木為之,分為四層,塔下設有地宮,地宮中存放紫檀香木棺槨,內以金瓶盛放佛祖指骨舍利。
    字幕:建和二年十月,長平人陳景自稱“黃帝子”,設置官屬,圖謀聚眾起珍,事敗被殺。同年同月,南頓人管伯自稱“真人”,圖謀起兵,事泄被殺。建和三年,洛陽再度大水泛濫成災;九月己卯,滎陽地震,是乃鄭州地區有記載最早地震。
    漢桓帝因惡天災**頻仍,至其年末,詔改次年為和平元年。
    和平元年二月,梁太後薨逝,享年四十六歲。
    梁妠以太後身份,先後迎立衝、質、桓三帝,臨朝稱製十九年,與梁冀**朝政,形成梁氏專權局麵,一門先後有三皇後、六貴人、七侯、二大將軍,勢力甚盛。
    太後離世當月,扶風郡人裴優自稱皇帝,圖謀聚眾起兵,事敗被殺。
    桓帝下詔,命天下各郡推舉孝獨行之士前至洛陽,朝廷擇優委任官職。
    時有涿郡安平人崔寔,被郡守推薦至京,備員郎官。乃論當世便事數十條,總為《政論》。
    字幕:崔寔,字子真,小字元始,文學家崔駰之孫,書法家崔瑗之子。
    鏡頭閃回,敘述崔寔來曆。
    崔寔出身書香世家,少時沉靜,愛好典籍。父親崔瑗去世,家無餘財,乃減賣田產,修起塚塋,建立碑頌。葬父之後,隱居墓旁,資產用盡,因窮困難堪,以販酒為業。
    時人多因此嘲笑崔寔敗壞門風,自降身份,有辱斯文。但崔寔不為所動,始終不改,但販運僅夠家用而已,不致力於盈餘,反為錢財役使。
    服喪完後,三公都來征召。崔寔乃應至孝有操行之士推舉,被征公車,前往洛陽。但因病不能及時參與朝廷對策,故此除為備員郎官。
    崔寔明曉政體,吏才有餘,故談論當世便利之事數十條,名為《政論》。指斥上下懈怠,萎靡不振,風俗敗壞,人情巧偽,並以奢侈、趨術、厚葬為天下三患,要求行嚴猛之政以致太一,建議恢複五等爵及井田製。因論點切中要害,言論動聽,京師爭為傳誦。
    閃回結束。崔寔名聲大噪,屢被太尉袁湯、大將軍梁冀征聘,然而全不應召。
    大司農羊傅、少府何豹上書,推薦崔寔才能高妙,宜在朝廷任職。
    朝廷準奏,召拜崔寔為議郎,遷升大將軍司馬,與邊韶、延篤等在東觀著文作書。後又出任五原太守,教授百姓製作禦寒工具,以避免遭受寒冷之苦,頗有惠政。
    當時胡虜屢屢侵入雲中、朔方,殺害搶掠吏民。崔寔整頓兵馬,注重烽候,使胡虜不敢侵犯,成為邊境最強隊伍。後因病被征召回朝,拜為議郎,又與諸博士榷定《五經》。
    鏡頭轉換,按下崔寔,周景登場。
    字幕:周景,字仲饗,揚州廬江郡舒縣人。山陽太守周榮之孫,尚書郎周興之子。
    當崔寔應召入京之時,周景亦受大將軍梁冀征辟,命為掾屬。因是名臣之後,梁冀又重其才能,便使其出任豫州刺史。
    周景領命出京,帶領官署巡行赴任。
    這一日行到梁國郡內,侍從引領一人入見:今有梁國功曹橋玄,前來拜見大人。
    字幕:橋玄,一作喬玄,字公祖。梁國睢陽縣人。
    周景:先生何來有何見教
    橋玄:今有陳國相羊昌,貪贓枉法、暴虐不堪,無人敢惹。今聞使君為豫州刺史,且乃名臣之後,微職故冒昧求見,請為陳國從事,以究羊昌罪惡。
    周景以其意氣豪邁,於是同意,授以印信。
    橋玄齎印到任,遂命立即逮捕羊昌賓客,一一鞠審,仔細核實羊昌罪行。
    羊昌一向依附梁冀,聽聞此事,於是寄書大將軍府,請其幹涉本案,休使橋玄窮究不舍。梁冀既得羊昌書信,隨即派人傳話給周景,要其召回橋玄。
    周景礙於梁冀是自己上司,又知梁氏權勢熏天,開罪不起,於是隻好照辦,發書至陳國縣,征召橋玄至郡,休再究查羊昌一案。
    橋玄覽書,隻以文書回複上憲,自己並不出發,核查羊昌罪名更加急切。未過數日,贓證俱全,羊昌最終定罪,被囚車押解進京。
    周景由此得罪大將軍梁冀,橋玄也因此案聞名朝野。
    其後不久,周景轉任河內郡太守。因愛才好士始終如一,擢賢薦善,唯恐有所疏漏。
    每到節歲之時,總邀所舉官吏,至後堂歡宴,如此多次,方使就任。臨行贈送財物,無不齊全,既選用父兄子弟,也都特別厚待。
    在河內太守任上不久,朝廷詔命又下,複征召周景入朝,升任將作大匠。
    周景接旨,說不得交待公事予新任太守,打點行囊啟行入京。
    這一日行至登封,夜宿嵩山腳下館驛。至晚,忽有一道人叩門求見,揖手施禮。
    周景:道長何來,因何夤夜至此:
    道人:貧道張耽,特有要事相告,故此夤夜造訪,請恕冒昧。
    周景心中一動,問道:先生卻是哪個張耽
    道人笑道:匈奴中郎將張耽是也。
    周景肅然起敬,一躬到地,施以晚輩之禮道:失敬,失敬!將軍屢破匈奴,多立戰功,天下皆知。我聞前年將軍單騎出哨邊塞,一去不返;諸將後見懸印於帳,隻得上報朝廷,以為淪入敵人之手。未料卻在此相見,並做了道士!
    張耽笑道:我見朝中宦官及外戚交相用事,不管邊關將士死活,動輒得咎,故生退意,出此下策。今聞閣下應征回朝,此去必有凶險,故看在當初某與令尊相交一場,特來相救。
    周景吃驚道:此話何意
    張耽答道:閣下在豫州及河內任上,雖然政績斐然,卻為何都不長久,頻繁調動
    周景:未知也。尚請指教迷津,以破愚頑。
    張耽:此無他故,是因觸及大將軍親戚利益也。然就朝廷看來,你卻又是大將軍私黨,並不信任。今天子加冠親政,太後已薨,必對大將軍梁冀動手。因恐其黨羽在各郡作亂,故征回京師,與梁氏一並消滅。某恐你不知其中利害,故來提醒,免致玉石俱焚。
    周景聽罷,恍然大悟,再次施禮:既如此,便請先生指教求生之道。
    張耽答道:隻要明白其中關竅,閣下此番回京,非但可以避過此難,以後更有施展才能之機,且能輔佐漢室,揚名天下。
    周景:在下何能,敢望及此
    張耽:區區小事,何足道哉!你今受我秘籍令牌,便為本門第十代掌門。當勤習書中秘奧,暗統本門弟子,成就文治武功。如此不但免於黨錮之禍,且能位至三公!
    說罷,從懷中掏出錦匣,置於案上,正是三卷《鬼穀秘籍》,一枚伏龍令牌,一卷曆代鬼穀門掌門譜係圖表。
    周景博學多識,早聞鬼穀門諸多軼事,聞言大喜,已明內情。當下向北叩首,向案上令牌秘籍恭恭敬敬拜了八拜,口內讚道:弟子周景,今拜前代掌門為師,忝為本門第十代掌門,執掌伏龍令牌,願受門規約束,率領門人上扶漢室,下安黎庶。口不應心,天誅地滅。
    拜罷起身,欲謝恩師,隻見眼前空空蕩蕩,門外明月在天,哪裏還有張耽蹤影
    字幕:漢桓帝六年,改年號為元嘉元年。是年夏,北匈奴呼衍王率騎兵三千攻略伊吾。漢伊吾司馬派兵五百,與呼衍王戰於蒲類海,漢軍大敗,全軍複沒。
    漢廷聞報大驚,急命敦煌太守司馬達,率敦煌、酒泉郡兵四千出塞,援救伊吾。
    呼衍王聞風率軍退走,漢軍無功而還。其後呼衍王病死,司馬達趁機率軍出擊蒲類海,擊敗北匈奴。新任呼衍王率部向西撤退,拉開匈奴人第二次大規模西逃序幕。
    元嘉元年秋七月,武陵郡蠻詹山率四千餘人叛漢,拘執漢人縣令,屯聚深山。
    兩年之後,武陵太守應奉對叛蠻以恩信多加撫慰,叛蠻或降或散,武陵遂複平定。
    外患既平,朝內對大將軍歌功頌德之聲大起。特進胡廣、太常羊溥、司隸校尉祝恬、太中大夫邊韶等人聯名上表,稱頌梁冀功勳德行,可與周公相同,建議賜給殊禮。
    桓帝準奏,詔許梁冀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讚不名,如西漢名相蕭何舊例;複以定陶、成陽、襄邑、乘氏四縣為封邑,如東漢名臣鄧禹舊例;更賞以金錢、奴婢、彩帛、車馬、衣服、甲第,比之西漢名臣霍光故事。允準十天一入省中,平尚書事。
    梁冀由此位極人臣,專擅朝政,手掌生殺大權,朝中事無大小皆由其決斷,百官升遷先謝私門,然後才敢到職。真乃勢傾天下,炙手可熱,冠絕古今,人臣之極。
    惟有司空黃瓊不阿附梁冀,上書劾奏:梁冀前以親迎之勞,增邑三千,又其子梁胤亦加封賞。昔周公輔相成王,製禮作樂,化致太平,是以大啟土宇,開地七百。今諸侯以戶邑為製,不以裏數為限。蕭何識高祖於泗水,霍光定傾危以興國,皆益戶增封,以顯其功。梁冀可比鄧禹,合食四縣,賞賜之差,同於霍光,使天下知賞必當功,爵不越德。
    朝廷覽奏,準從其議。梁冀深以為恨,將黃瓊視為眼中之釘,肉中之刺。
    元嘉二年,洛陽發生地震。粱冀以此為由,要桓帝罷免太尉黃瓊之職,複為太仆。至永興元年時,黃瓊複遷司徒,又轉太尉。梁冀前後所托辟召私黨,一無所用,皆都予以駁回。其中雖有善政才高之人,隻要是梁冀所薦舉者,亦堅決不加任命。
    此時周景入朝,任為將作大匠,不黨不群,隻一心研究鬼穀秘籍,不複再問政事。
    時有西域長史王敬,借出使西域之機刺殺於闐國王,欲以此宣揚國威。王敬逃跑不及,自己亦被於闐軍官殺死。
    國王無故被殺,於闐國舉國憤怒,由此便與漢朝交惡,西域諸國亦都不服。
    字幕:永興二年二月,天下大饑。
    桓帝為應災異,詔令公卿校尉薦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各一人。
    京兆人趙歧被朝廷征辟為司空府掾史,因痛恨宦官無恥貪殘,不願與其同流合汙,因而任職不久便即還印辭朝,西歸故裏。
    是年十一月,琅邪國郡守具折上報:今有公孫舉、東郭竇等,在泰山郡聚眾起事,反叛朝廷。因攻破郡縣,殺害朝廷命官,眾至三萬,漸成大害。奏請朝廷,發兵平叛!
    漢廷聞奏,派兵進剿。義軍屢敗官軍,轉戰於青、兗、徐三州,其勢愈烈。
    轉過年來,司隸、冀州等地發生饑荒,百姓人相為食。
    桓帝下詔,令州郡賑濟饑民。又令王侯官民有積穀者,都要拿出十分之三借給朝廷,以作賑濟之用。又宣布大赦天下,改元為永壽元年。
    又因泰山、琅邪民亂不已,乃設置孝尉官,專典兵事,維持郡內秩序。
    永壽二年七月,桓帝聞報民亂不息,又命中郎將段熲為帥,率軍進剿。
    字幕:段熲,字紀明,武威姑臧人。出身武威望族段氏,少時喜歡騎射,崇俠尚義,輕視金錢;成人後專心學問,舉為孝廉,顯名當世。
    段熲奉旨出征,經過數戰,義軍最終失敗,公孫舉、東郭竇皆被誅殺。
    鏡頭轉換,按下山東,複說隴西。
    便在山東民亂之際,南匈奴左奧鞬台耆、且渠伯德等人叛漢,率七千餘人進攻美稷。東羌隨之起兵響應,其勢頗盛。朝廷詔命張奐為安定屬國都尉,率兵前往平叛。
    字幕:張奐,字然明,涼州敦煌郡淵泉縣人,與皇甫規、段熲號為“涼州三明”。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段熲字紀明,又都在治羌中立功揚名,故稱三明。
    張奐到任,整頓兵馬,見部眾僅有二百餘人。
    部將見都尉到任,皆以兵力太弱為由,勸說不要出兵,隻需固守待援。
    張奐不聽,率軍進屯長城,征集兵士;同時命人詐稱漢軍萬人來伐,由此招降東羌,占據龜茲縣,先隔絕南匈奴與東羌聯係。
    其後不久,東羌諸豪帥皆都歸附,漢軍聲勢大振。
    張奐因與東羌諸部合兵,下令全力出擊,進攻南匈奴大營。由於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戰突襲獲勝,大破台耆。且渠伯德見勢不妙,隻得率眾投降,南匈奴遂又平定。
    鏡頭轉換,按下隴西,複說遼東。
    永壽二年七月,鮮卑大人檀石槐率兵攻略雲中。
    字幕:檀石槐,代郡高柳鮮卑族人,父親投鹿侯是為部落首領。
    鏡頭閃回,敘述檀石槐來曆。
    檀石槐自幼在外祖父家長大,為人勇敢健壯,富有謀略。十四五歲時,有部族首領掠走外祖家牛羊,檀石槐隻身騎馬往追,交戰時所向無敵,將被搶去牛馬全部追回。
    自此以後,檀石槐便在外祖部落中深受眾人敬畏信服。其後外祖父病死,檀石槐便被推舉為部落首領,在彈汗山歠仇水畔建立王庭,製定法令,審理訴訟,無人敢犯。
    漸因兵強馬壯,東、西部落首領都表歸附。檀石槐趁此發兵四出,開始征伐之旅。
    由是向南劫掠東漢邊境,北拒丁零,東擊夫餘,西進烏孫,完全占領匈奴原先全部地盤,東西長達一萬四千裏,南北寬達七千裏,山川水澤鹽池,都在其管轄範圍。
    閃回結束,永壽二年七月,擅石槐率部攻略雲中,勢如狂風暴雨。
    漢廷聞報,詔命前烏桓校尉李膺為度遼將軍,進軍邊塞迎敵。
    字幕:李膺,字元禮,潁川郡襄城縣人。漢安帝時太尉李修之孫、趙國相李益之子。
    鏡頭閃回,敘述李膺其人。
    李膺性格孤高,不善交際,隻把同郡荀淑、陳寔當作師友。初被舉薦為孝廉,又被司徒胡廣征召,舉為高第,再升任為青州刺史。
    青州郡守縣令都怕李膺嚴明,聽到李膺就任青州刺史消息,大多棄官而走。
    李膺後被調任為漁陽郡太守,不久又轉任蜀郡太守,因母親年老請求辭職。朝廷不允,調任其為護烏桓校尉。
    當時鮮卑多次侵犯邊境,李膺常冒矢石,每次都將來犯之敵打敗,羌人聞名而懼。
    李膺後因公事有誤而被免官,由此回鄉奉母居住,設帳教授學生,常達千人。
    南陽人樊陵求為門徒,李膺知其品德不佳,婉言謝絕。樊陵轉而阿諛攀附宦官,竟至仕途大暢,官至太尉,被有節操者引以為恥。
    潁川名士荀爽曾去拜訪李膺,親自為其趕車,歸後大悅:居然能為李君趕車,幸也。
    閃回結束。漢桓帝征召李膺,命為度遼將軍,使帶兵遠征,就此上任。
    羌人擄掠疏勒、龜茲二國,複多次侵掠張掖、酒泉、雲中各郡,百姓多受殘害。
    李膺到達邊境,未曾交戰,先行率兵巡邊。羌人聞說李膺到來,皆都畏懼屈服,竟然先將以前擄掠男女,統統送還到邊境,然後引兵退走。
    不發一矢而服強敵,李膺由此聲威遠播。自此邊關寧靜,李膺被征召為河南尹。
    李膺奉旨到任,先行體察民情,詢問吏役,訪惡查奸。
    郡丞密報:本地宛陵郡有豪強羊元群者,使君知之否
    李膺:略聞其名,未知其詳。其人若何
    郡丞:其人貪苛成性,因阿附朝中宦官,升任北海郡守。隻因在任時刻薄吏民,搜刮鄉裏,貪汙罪行嚴重,故被人首告朝廷獲罪,今剛罷官回來,到家不過旬日。
    李膺:其在任時貪汙多少,有何為證
    郡丞:所貪幾何,無人得知。據其鄉裏人傳雲,其在北海時四處搜刮珍寶,不計其數;罷官回鄉之時,行李連綿數裏不絕,竟連北海郡舍廁所中奇巧之物,也用車子拉回家中。
    李膺:好狗賊,如此可惡!實可謂朝廷蠹蟲,士林敗類,非除不可。
    於是立時上表朝廷,要求下達詔旨,審查羊元群諸般貪汙罪行,以正國法。
    朝廷複詔未曾下達,內情已被羊元群盡知。大驚之下,複以其所搜刮珍寶車載入京,賄賂宦官,以求免罪。不久聖旨下達,李膺被判為誣告,反被發配到左校服役。
    廷尉馮緄、大司農劉祐與李膺同心,檢舉懲處奸邪,也遭誣陷,被發配到左校勞作。
    畫外音:此案發生,震驚朝野。其後以司隸校尉應奉為首,群臣皆向桓帝上書,替李膺、馮緄、劉祐等人申訴,才使其三人得到赦免。此是後話,按下不提。
    鏡頭轉換,按下中原,複說邊境。
    字幕:永壽三年四月,交趾九真郡居風縣發生暴亂。
    居風縣令為政貪暴,搜刮無度。九真百姓難以忍受盤剝,遂與當地蠻夷聯合,共推朱達為首起義。朱達聚眾五六千人,進攻九真,先殺居風令,繼殺太守兒式。
    漢廷聞報,敕命九真都尉魏郎進剿。官兵開至,大破義軍,斬首二千餘級。
    義軍雖敗,蠻夷首領仍然據守日南郡,對抗漢廷。因其地山高林密,官軍屢攻不克。
    永壽四年,改元延熹元年。
    匈奴諸部舉兵叛漢,與烏桓、鮮卑等族攻略漢邊地諸郡。
    漢廷聞報,乃以張奐為北中郎將,命率軍進討南匈奴、烏桓等族。
    張奐到任,暗中引誘烏桓講和,後使烏桓等軍襲殺匈奴渠師,擊敗南匈奴軍。諸胡見匈奴失敗,於是皆都降漢。張奐上書,奏請改立左穀蠡王為南匈奴單於,朝廷不許。
    邊境捷報入京,大將軍梁冀將戰功皆都據為己有,驕橫跋扈更達極致,滿朝文武皆懼。
    鏡頭轉換,大將軍府。
    時有下邳人吳樹,奉朝廷詔命出任宛縣縣令,上任之前來向梁冀辭行。
    梁冀溫言嘉慰,因說道:我親戚朋友多有住在宛縣境內者,尚請貴縣多加關照。
    吳樹耿直異常,當場回答:小人若幹壞事,都應殺掉。大將軍憑借皇後尊威,擔任朝中重職,應當獎掖賢良,裨補朝廷缺失。宛縣乃是大都,士人薈萃之地,自卑職侍坐聆教以來,未聞大將軍稱讚過一位忠厚長者,而托我照應彼多為不法者,卑職委實不敢聽命。
    梁冀聽罷默不作聲,心中大為不悅。
    吳樹到達宛縣,立殺危害百姓梁冀門客數十人,借以立威。宛縣吏民拍手稱快,梁冀聽到消息,從此深恨吳樹。
    其後不久,吳樹因為政績卓著,調任荊州刺史,行前照例須向梁冀辭行。
    梁冀故作大度,對宛縣之事一字不提,反而滿麵春風,為吳樹設宴餞行。
    吳樹不知是計,欣然赴宴。未料梁冀卻在酒中下毒,吳樹一出府門,便即死在車上。
    又有遼東太守侯猛接到任命,未去拜見梁冀。梁冀便借口別事,將其腰斬殺害。
    汝南人郎中袁著時年僅十九歲,因見梁冀凶殘放縱,冒死向桓帝上書。其書略雲:
    臣聞仲尼歎鳳鳥不至,河不出圖,自傷卑賤,不能致也。今陛下居得致之位,又有能致之資,而和氣未應,賢愚失序者,勢分權臣,上下壅隔之故也。夫四時之運,功成則退,高爵厚寵,鮮不致災。今大將軍位極功成,可為至戒,宜遵懸車之禮,高枕頤神。若不抑損權盛,將無以全其身矣。左右聞臣言,將側目切齒,臣特以童蒙見拔,故敢忘忌諱。昔舜、禹相戒無若丹朱,周公戒成王無如殷王紂,願除誹謗之罪,以開天下之口。(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