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集 董承謀曹

字數:13507   加入書籤

A+A-




    冀州衙署,計議出兵伐曹。田豐率先表示反對,沮授繼而隨聲附和。
    袁紹聽了,默然不語,麵呈不悅之色。
    審配揣摸袁紹之意,起身反駁田豐、沮授:二公此非正論。主公宜聽鄭尚書之言,與劉備共仗大義,剿滅曹賊,上合天意,下合民情。
    郭圖起身附和:便是無有劉備,量那曹操如何是將軍對手將軍坐擁四州之眾,挾大勝公孫瓚之威,一鼓可下許都,並下江南。
    袁紹見此,又問許攸、荀諶。二人恐怕審配、郭圖獨擅其功,也齊聲擁護起兵伐曹。
    袁紹於是意決,便令孫乾:先生請回報鄭公,並請玄德接應,我即發兵,攻伐許都。
    孫乾大喜,謝過袁紹,告辭而去。
    袁紹遂令主薄陳琳作檄,曆數曹操及其祖上罪惡,發赴洛陽及中原各州郡縣。
    然後下令親征許都,命審配、逄紀統軍,田豐、荀諶、許攸為謀士,顏良、文醜為將軍,共起馬步兵三十萬,望黎陽進發。
    檄文傳至許都,曹操正患頭風,痛不可忍,觀其文中句句似劍,字字如刀,不由毛骨悚然,出了一身透汗,頭風病不治而愈。
    遂令擊鼓升帳,聚集眾官商議迎敵之策。
    少府孔融先發宏論,以眾寡不敵為由,勸曹操以大將軍之職相讓,與袁紹議和為上。
    荀彧笑道:袁紹兵多而不整,屬下相互猜忌,勢不相容,不能同心合力,戰之必敗。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逄紀果而無用;顏良、文醜乃匹夫之勇,其餘碌碌等輩,不足道也!
    曹操大笑道:我看河北人物,皆不出荀文若所料,卿等勿複多言。
    遂引大軍進發黎陽,來拒袁紹。兩軍相隔八十裏,各自深溝高壘,相持不戰。自八月守至十月,袁紹手下各謀士之間各不相和,互相攻訐,致使袁紹心懷疑惑,不圖進取。
    曹操見袁紹虎頭蛇尾,不敢來戰,遂令臧霸守把青、徐地麵,於禁、李典屯兵河上監督袁軍動向,曹仁總督大軍屯於官渡,留程昱把守鄄城,親引中軍主力,竟回許都。
    袁紹見曹軍采取守勢,心中疑惑不定,每日隻與眾謀士言論軍情,卻又眾論不一。轉眼大雪初降,又至隆冬盛寒,滴水成冰。袁紹受不了軍中苦寒,遂令眾將沿河一帶虛應故事,拒住南岸曹兵,自己攜一眾謀士,回至鄴城,貓冬去也。
    曹操聞報袁紹返回鄴郡,放下心來,欲起大兵攻伐徐州,以報殺害車胄之仇。
    孔融聽說,又來勸諫:方今隆冬盛寒,未可動兵,宜待來年春暖花開,征之未遲。
    曹操:我攻徐州,猶如反掌之易,何必非要春暖花開!
    孔融:明公若攻徐州,必然馬到成功,攻之必克。倘劉備不敵,則必然放棄徐州投奔南陽張繡,並與劉表聯手。如此,豈非放虎歸山,自遺後患
    曹操:若依少府大人,卻當如何
    孔融:為斷劉備退路而一鼓成擒,明公不如先使人招安張繡、劉表,然後再圖徐州。
    曹操聽孔融之論,竟是處處為著自己,不由大感驚奇。當即進宮,奏請獻帝詔準,欽點劉曄為使,至南陽宣旨。又親自寫書一封,令劉曄一並攜往南陽宛城。
    孔融見自己計策得售,不由暗為劉備慶幸;又思劉曄此去,必然觸怒張繡,不免橫死劍下,不禁為之歎息一回。
    鏡頭轉換,劉曄出離許都,來至襄城。
    劉曄先令隨從住進官驛,自己單騎微服,先到賈詡府中請見,請其說服張繡。
    賈詡既知劉曄來意,留住府中,計議了一夜。次日一早來見張繡,當麵說明曹操遣劉曄前來招安之事。
    張繡不待說完,早已橫眉立目,抽出肋下寶劍,指著劉曄喝道:我與那曹操有欺嬸滅子之恨,你不知道此次明為勸降,實為逛我進京,欲殺之而後快耳。你即送上門來,某便先殺你這操賊幫凶,再帶兵殺進許都,匡扶漢室。
    劉曄並無一絲驚懼,隻是冷笑不已。賈詡按住張繡手腕,令堂上侍從全部退出殿外,然後說道:將軍何言劉曄先生,乃是曹操心腹
    張繡對賈詡向來言聽計從,聽他如此說,即將寶劍還匣:難道不是還望先生教我。
    正說至此,殿外忽報:袁紹使節拜見。
    賈詡止住話題,微微點了點頭,張繡遂命來使進入。那使者行入廳堂,因不識劉曄,徑直趨前拜見張繡,說道:袁公昔為西園校尉之時,便知將軍大名。今袁公與曹操相持於官渡,將軍既與曹操有仇,便是同仇敵愾,宜為盟友;屆時袁將軍攻其之北,將軍率部攻其之南,則許都一鼓而下,大業可成,張將軍舊恨可雪。言不盡意,將軍但觀書信便知。
    張繡接過書信覽之,轉手遞與賈詡道:如何行止,即請先生為我一決。
    賈詡看了書信,遂問來使:近聞袁本初興兵欲破曹操,不知勝負何如
    袁紹使節知道賈詡身份,遂謹慎答道:眾寡分明,勝負可知。隻因隆冬寒月,未及交鋒,兩家權且罷兵,且待來春決戰。為共扶漢室社稷,同滅國賊,袁公以張將軍與荊州劉表俱有國士之風,故來相請,共圖大業。
    賈詡聽了來使之言,不由大笑道:你可回見本初,轉述我張將軍之言。他同胞兄弟尚不能容,何能容天下國士!
    當麵扯碎書信,令武士將來使牽扯而出。
    張繡愣了半晌,這才說道:先生毀書叱使,倘袁紹領兵伐我,當如之何又說劉曄並非曹操心腹,又是何意
    賈詡答道:將軍不知,劉曄先生實乃光武帝嫡傳後裔。此次是奉天子之意,非僅曹公本心也。天子早知將軍號稱北地槍王,乃萬人之敵,若能進京衛護帝闕,則曹操必有忌憚,此後不能任意而為。將軍欲成興複漢室偉業,不如借此機會奉旨進京,天子必授重職。此去明降曹操而暗保天子,若要複仇,豈非更是便利那袁紹雖然目下強盛,但我若降之,其必不以我為重;曹操眼下軍力雖弱,得我必喜,望將軍熟思。
    劉曄見張繡猶疑,趁勢說道:將軍勿慮。曹將軍若記舊怨,安肯使某來結好將軍天子若非看重將軍,豈肯特委某來下聖旨放下這些不論,將軍先祖曾久隨伏波將軍馬援,即為漢室勳舊之後,可曾聽說臥龍令之事
    說著話,從懷中掏出一麵金牌,向張繡麵前一亮。
    張繡當場驗過臥龍令,決心奉旨歸漢。忽又轉念,問道:某即降漢,則必受曹操節製,定與劉備為敵。劉皇書乃漢室宗親,又是盧尚書門下弟子,某奈何與其為敵
    劉曄:將軍何不棄了南陽,與我同回許都陛見天子一者表將軍降漢之心堅定,其次可消曹司空疑慮,其三又可就近保護天子聖駕安全。將軍既然進京,又是新降之將,來春攻打徐州之時,曹操斷沒有讓將軍充作先鋒,臨陣對敵之理。將軍勿慮。
    賈詡:先生實乃高才,一舉三得。
    張繡便就欣然聽從,升帳聚集文武,請劉曄當眾宣布天子聖旨,說明歸漢之意。眾將念及前番宛城之戰,不免心懷遲疑。但見主將及賈詡主意已定,遂各無言。
    胡車兒出班施禮:曹操欲平徐州,正是用人之計,或許臨時容納將軍,其後必有反複。將軍若是主意已定,屬下不敢強諫,隻求休帶胡車兒去送死,便是極大恩典。
    張繡聽他言之有理,也想著有個退身之所,即將部下五千軍士分作兩部,一半留與胡車兒把守襄城,自帶一半軍馬,同賈詡隨劉曄前赴許都。
    鏡頭轉換,路上非止一日,已至許都。
    曹操聞報張繡來降,親率屬下文武全隊執事,出城十裏迎接。
    張繡遙見曹操車蓋,急忙棄槍下馬,搶上前去,拜於馬前,連稱死罪,請明公發落。
    曹操甩蹬下馬扶起,親執張繡雙手,麵呈愧色說道:前番你我失和相爭,非關將軍之罪,乃是曹某酒後失德,得罪將軍。且請勿記於心,此事今後再休提起。
    張繡:不敢,隻求明公勿記前仇。
    曹操大喜,率眾將迎接張繡進城,隨即上殿麵見天子。獻帝已知就裏,大為寬慰,即封張繡為揚武將軍,賈詡為執金吾使,皆令在京都陪駕,若遇戰事,聽從曹司空宣調。
    將宛城兵將安頓已罷,曹操即命張繡作書招安劉表。
    張繡不敢違拗,請賈詡寫了書信,交付曹操審閱。
    曹操見辭語並無差謬,讚道:文和先生果真好文才!
    即命遣使持書,前去襄陽。使者到了襄陽,見到劉表,呈上張繡書信。
    劉表見張繡投了曹操,心中不喜,欲抗命不從,又忌憚曹操威勢,心中猶疑不定。
    恰在此時,門外報說:河北袁紹,遣使前來求見。
    劉表遂請朝廷使者到官驛聽候回音,傳令接見袁紹使節。來使登殿參拜,呈上袁紹書信,卻是拉攏劉表為盟,一起夾攻許都之意。
    劉表正恨張繡降了曹操,使荊州失去北部屏障,遂向袁使許諾結盟,發其回報。卻不正式派遣軍隊助戰,亦不肯協援曹操,隻望自保於江漢之間,以觀天下之變。
    從事中郎將韓嵩見此,出班諫道:將軍自為荊州牧,威懷兼洽,萬裏肅清,群民悅服。今曹操與袁紹兩雄相持,則天下所重,在於將軍。將軍應乘天下方亂起事,不然或擇能者相從。今見曹公賢而不助,請袁公和而不援,如此兩家必皆歸怨於將軍也。
    劉表:依賢卿之言,便應如何
    韓嵩:袁曹不論何方得勝,其後必將用武於荊州。依愚下觀之,曹公必滅袁紹;後必帶兵南向江漢,將軍亦不能抵禦其鋒。不如舉荊襄九郡依附曹公,此乃萬全之策。
    劉表聞此,依然不決。蒯越見機,出班奏道:韓將軍之言甚是,望明公從其良言。俗謂當斷不斷,必生禍亂,曹袁相爭,無論勝負如何,勝者必然乘勢南下,則荊州危矣。
    劉表:諸位隻是依勢而論,卻不知我這荊州牧,卻是董太師委派,李傕、郭汜二公加封。那曹操和袁紹當初俱是董太師死敵,如何信得我過此時隻因用得著我,這才各派使者前來招降,皆懷叵測之心。某自有計,爾等不必爭執。
    當即搜集貢獻之禮,派韓嵩隨朝廷使節前赴許都,以觀朝中虛實,然後還報。
    韓嵩領命,便至許都參拜獻帝,呈上貢物;先盡臣子之禮,後見司空曹操。遂將荊州情狀備細向曹操說了,聲言:劉表隻是自守之將,並無天下大誌,將軍不必以其為患。
    曹操大喜,即以天子名義封拜韓嵩為侍中,兼領零陵太守,令回荊州再勸劉表歸降。
    韓嵩回到荊州,向劉表大讚曹將軍威德並立,理應降之,並勸遣子入京為質。
    劉表大怒道:我命你去觀看曹操動靜,你竟獨得高官厚祿,又回來勸我質子入朝,不問可知,是對我懷有二心。左右,與我推出斬首!
    韓嵩不服,大叫道:韓嵩一片赤心,全是為了將軍,這才秉忠仗義直言。今日將軍就是殺了韓嵩,韓嵩寧死不負將軍,死而無憾!
    蒯良出班相勸:韓嵩世代居於荊襄,其對將軍一片忠心可知。朝廷對其封授顯職,正是對將軍重視之舉。將軍若因朝廷封贈而斬殺名士,則必遺人謀反口實矣。
    劉表多謀少斷,聽了這話,遂赦免韓嵩,但不肯遣子入朝,更不發兵相助曹操。
    曹操不見劉表遣子來京,知其不肯降順,便欲興兵問罪。隻因新春將近,隻待來年出征。
    鏡頭轉換,時近年終,董國舅府中。
    國舅董承不忿曹操擅權,自許田圍獵時假造天子衣帶血詔,暗地布置,一直等待時機。籌措良久,非但沒有湊集十個盟友,反被劉備、馬騰先後離京,去了兩個強援。
    董承恐怕夜長夢多,便與王子服等人商議,又暗結太醫吉平,欲於元旦朝賀之機實行兵變,或令吉平借看病之機毒殺曹操,二事一並準備。
    隻因國舅府中賓客來往,常有聚會,早被暗探訪得明白,將董承陰謀告知曹操。
    曹操暗令許褚,率領禁軍包圍國舅府;一麵裝作頭疼病發,派人請太醫吉平前來醫治。
    吉平以為是天賜良機,往藥中投毒時便被察覺,當即被擒。許褚順勢查抄董承府第,搜出偽造天子血詔。曹操認出字跡並非出自獻帝,又不見有璽印暗記,明知是假,但以假作真,即令許褚依照名單,順藤摸瓜照單抓藥,就此將董承一幹人等擒殺。
    曹操對近臣說道:劉協本是董卓所立,此時不妨趁機廢黜,再立一個聽話的便了。
    程昱諫道:當今天子乃是聰明之君,與將軍並無衝突,怎會平白無故,發此血詔且詔書未用璽印,此乃偽詔不問可知。憑此偽詔而擅行廢立,恐天下諸侯不服,必起兵端。
    曹操見其言之有理,遂息廢立之念,但怒氣未消,拿著那卷血詔,帶劍入宮,來弑殺董承之妹董貴妃,以清宮幃。
    當時董貴妃已有五個月身孕,正在後宮與獻帝閑話,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麵有怒容。
    獻帝大驚失色,便問:愛卿何來
    曹操將血詔往天子麵前一摔:董承謀反,陛下可知
    獻帝撿起血詔看了一遍,大驚道:愛卿怕是錯了。此詔絕非寡人所書,隻看字跡便知,休得中了他人詭計。那董承身為國舅,明知將軍乃我漢室幹國忠良,怎會做此糊塗之事此事必有蹊蹺,望將軍細查,休要冤枉了好人。
    曹操怒道:此詔是從董承府中搜查出來,簽押諸人除劉備及馬騰外,俱已認狀招供,有什麽冤枉若說血詔是假,那董承即是矯詔,謀殺國之大臣,更是謀逆大罪,應當族誅。如今他與王子服等人,已被臣依律典刑。臣盛怒之下先斬後奏,特來向陛下請罪。
    獻帝聞聽,如同五雷轟頂。又暗恨董承妄為,把自己陷於極為不利之地。於是隻得親下位來,對曹操以善言撫慰:董承等禍亂社稷,自是罪不容誅,將軍為國除此逆臣,消彌禍患於無形,有功無過。朕即刻傳旨,公布董承、王子服等罪狀,表彰將軍大功。
    曹操:陛下,那董承雖已伏誅,其胞妹尚在。臣為漢室安全計,絕難容留董妃再侍奉天子,來日變生肘腋。請賜董妃自盡,臣方敢告退。
    董妃大吃一驚,一跤坐倒在地,扯住獻帝衣裾,臉色臘黃。
    獻帝心如刀絞,哀告道:董妃陪王伴駕,寸步未曾離開內宮,其兄之事,絲毫不知。如今已有五月身孕,胎兒更是無辜。還望將軍看在朕的麵上,網開一麵罷。
    曹操斜睨董妃,沉吟不語。此時從內宮走出伏皇後,也向曹操求情:董妃身懷龍種,將軍現在殺之恐背欺君惡名。不如將其貶於冷宮,待分娩了,殺之未遲。
    曹操細細品味皇後之語,絕然道:皇後留此逆種,是為將來向曹某報仇耶臣今日即便背上弑上惡名,也勝卻來日滅門亡族之禍!
    當下不容分說,即令武士取出白練,送至董妃麵前。
    董妃向獻帝拜了三拜:陛下保重,臣妾不能服侍天子至終,這就先行去了。
    說罷淚流如傾。獻帝大慟,泣謂董妃:隻怪你兄長糊塗,釀成此等大禍,連我也牽連進去,自保不暇。卿於九泉之下,勿怨朕躬!
    曹操揮令武士:將董妃牽出,勒死於宮門之外!
    獻帝再無別言,眼望著董妃被武士拖出殿外。曹操隨即叩頭謝罪,率眾辭帝回府。
    鏡頭轉換,曹司空府,程昱登場。
    字幕:程昱,字仲德,兗州東郡東阿人,本名程立。因夢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
    程昱夜入司空府衙,登堂施禮:主公夜召屬下,未知哪方使用
    曹操:董承等雖已伏誅,名單上尚有馬騰、劉備。那大耳兒憊賴,既在血詔上簽字,卻又故意塗汙,使人難辨其跡。今二人已離許都,鞭長莫及,如此奈何
    程昱:明公既然斷定此乃偽詔,則其所附名單,也便未必是真。”
    曹操:雖是偽詔,同盟名單焉能妄造既然名列其上,便必與董承同謀,不可不除。且馬騰擁兵西涼,劉備割據於臥榻之側,豈能坐視不理今請先生前來,是要請問,先伐西涼好,還是先征徐州好
    程昱:馬騰如今屯軍西涼,又與韓遂互為照應,勇猛無敵,未可輕取。不如明公親自寫書慰勞,加官升職誘入京師,後尋一朝之錯圖之。劉備現在徐州立足未穩,且部下軍馬大半是從許都帶去。明公若去親征,自然望風而降,破之必矣。
    曹操:大耳兒不義,固然要伐。但袁紹以數十萬大軍屯兵官渡,時刻懷有圖謀許都之心。若我一旦東征,袁紹乘虛渡河來襲許都,豈不是危乎殆哉
    程昱:劉備乃是人中豪傑,今若不除,待其羽翼既成,再難相圖。袁紹軍力雖強,卻臨事每多懷疑不決,帳下謀士又相互掣肘,意見不一。某料明公引兵東征之時,袁本初必然舉棋不定,裹足不前,何足憂慮!
    二人正在議論之間,忽聽腳步響處,郭嘉自外而入。曹操大喜問道:奉孝來的正好,可為我一決。我欲東征劉備,奈有袁紹後顧之憂,恐其趁機來襲諸都,如之奈何
    郭嘉先在椅上坐了,疊起雙股,洋洋說道:袁紹性遲多疑,謀士各相妒忌,不足為憂。劉備新得徐州,眾心未服,明公若親自引兵東征,一戰可定。打就是了,還議些甚麽。
    曹操:奉孝與仲德二公,英雄所見略同。傳令來日東征,擒殺大耳兒劉備!
    次日一早,升帳聚將。於是調兵遣將,頒布將令:命中書令荀彧鎮守許都,程昱把守鄄城;自起大軍,帶領滿營眾將,分兵五路東下徐州。
    細作報入徐州,劉備聞報大驚,急議應對之策,分配人馬守城。
    於是下令:急派孫乾持書至河北,向袁紹求援;請陳登守住徐州,令關羽獨守下邳,並兼顧保護妻小。自與三弟張飛,把守小沛。
    孫乾領命,不敢怠慢,星夜奔至鄴城,求見袁紹。
    中軍報進大帳,袁紹因愛子袁尚生病,心中正在煩惱,本欲不見;但思終究滅不過鄭玄麵皮,隻得升坐府衙二堂,傳令孫乾進見。
    孫乾登堂,呈上劉備求救書信。
    袁紹看過,往案上一擲:劉皇叔來求,本當出兵相助。但我幼子身患疥瘡,命已垂絕;某無心理事,何況征伐先生請回複劉皇叔,可盡力與曹操一戰。若是敗了,便來投我。
    孫乾聽罷這番高論,不由愕然。
    田豐上前奏道:曹操傾巢東征,若我乘虛而入,必得中原。有此千載難遇之機,豈可因嬰兒之病棄之!劉玄德若敗,曹操乘勝來伐我河北,則大事去矣,望主公明斷!
    袁紹怒道:說得如此輕巧,病的需不是你兒子!兵凶戰危,豈能倉促決定那曹操詭計多端,此番焉知不是誆兵之計我意已決,勿複多言,還不退下!
    田豐長歎一聲,將孫乾送出帳外,以杖搗地,隻是搖頭不語。
    孫乾隻得星夜趕回小沛,具說袁紹不肯發兵相助之事。
    劉備大驚道:似此,如之奈何
    糜竺說道:主公怎地忘了當日左慈道長之語求主公再寫一書,某願前往襄陽,去求劉景生發兵相助。
    劉備搖頭:彼一時也,此一時也。當初張繡替劉景升把守南陽,我等自然易與景升聯手,如今南陽歸了曹操,你去荊襄搬兵,如何繞得過去
    糜竺默默無語,孫乾也無計可施。剛說至此,探馬入帳來報:曹操大軍已至城外。
    張飛叫道:兄長勿憂,糜先生休慮。那曹兵遠來,必然困乏。我等不如乘其列陣未穩,先發製人,出得城去,搶先衝殺,則曹操可破。
    劉備點頭稱是,遂整頓兵馬出城,隻待曹操來時實施突襲,打他個措手不及。
    鏡頭轉換,小沛城外。時已入夜,月色微明。
    曹操引軍而來,至小沛城外十裏,下令安下營柵,休息一夜,來日攻城。
    謀士荀攸見此,急入中軍大帳勸道:我軍遠來疲憊,需防城內陡然出兵來襲,攻我不備;不如後退三十裏下寨,安排哨騎巡營,命令人不卸甲,馬不離鞍,方合兵法。
    曹操環顧左右,見劉曄在座,輕輕笑道:我軍雖是遠來,但數倍於城內之兵,劉備不知我軍中底細,豈敢夤夜來擊先生多慮了。
    荀攸恍然大悟,連連稱是,嘻嘻笑著,退回自己帳中喝酒去了。
    當夜定更,小沛城門悄悄開放。劉備依照張飛之策,命令打開城門,引軍銜枚而出。
    遙見對麵曹操軍營,人喊馬嘶之聲漸息,燈火不明。想是遠來疲憊,都已睡了。劉備暗自慶幸,遂打一聲呼哨,引兵在左,張飛在右,分兵兩隊進發,直奔曹營殺去。
    張飛率領輕騎在前,突入曹操營寨,直入中軍,並無阻擋,不由心下狐疑。
    忽聽三通鼓響,便如爆豆一般,四邊火光大起,喊聲齊舉。張飛大驚,勒馬回望。
    隻見正東張遼、正西許褚、正南於禁、正北李典、東南徐晃、西南樂進,東北夏侯惇、西北夏侯淵,八處軍馬殺來。
    張飛左衝右突,前遮後擋,手下諸將各自為戰,不能相顧。部下所領軍兵,原是曹操手下舊軍,此時見情勢緊急,呐一聲喊,尋兄呼弟,盡皆投到曹操那邊去了。
    張飛無奈,隻得覷個空子,殺條血路突圍,落荒而走,不辯東西南北。
    曹軍諸將依曹操將令,並不窮追,隻是要隔開他與劉備即可。
    曹操見走了張飛,於是傳令:全力圍截劉備。凡生擒大耳賊者賞千金,封萬戶侯!
    眾將聞有重賞,不由群情振奮,努力向前。
    劉備此時尚且不知張飛已敗,引軍催促往前。將近寨門,忽從斜刺裏衝出一路曹軍,先截去一半人馬;恰待回馬,又見夏侯惇和夏侯淵從身後趕來。
    劉備知道中計,隻得舞動雙鐧,拚命突出重圍;回顧身後,止有三十餘騎跟隨。定神分辨方向,遙見南方火起,知道小沛定是失了,自己已跑到曹軍之後,無法再回徐州。
    當下徘徊良久,暗自想道:自複奪徐州以來,隻顧選拔官吏,訓練部卒,竟將左慈仙長所囑之言全然拋在腦後,沒有及早聯絡荊州牧劉景升,方有今日窘迫。今隻有往投河北,別作良圖。聽說袁紹長子袁譚駐守青州,我與他向日有舊,不如先往投之。
    遂於馬上辨別方向,競望青州地麵倉徨而走。
    徐州往東至海,當時皆為臧霸把守。臧霸早已料到徐州必失,故此提前命令心腹手下,於劉備逃走路上暗中保護,這才使皇叔得保無虞,逃出生天。
    劉備狂奔一夜,終於到了青州城下。遂命從人通報姓名身份,請守門之將往裏傳報。
    門吏聽了劉備大名,不敢怠慢,急忙進城報於刺史袁譚。
    袁譚乃是袁紹長子,當年幸得劉備暗助方才取得青州;且因鄭玄之故,素來敬重玄德,此時聞他到來,實在是意外之喜,急忙大開城門,親出相迎。
    接入公廨,安排盛宴,在席間細問來意。劉備含羞帶愧,隻得老起臉皮,將被曹操打敗,丟失小沛,並與兩個兄弟失散情狀說了。
    袁譚說道:眾寡不敵,非戰之罪。
    不免安慰一番,一麵為劉備壓驚,一麵發書報告父親袁紹,言明劉備前來投靠之意。袁紹得書,令使者回報袁譚,將劉備送至鄴城相見,不得延誤。
    袁譚領了父親指令,便差本州三千人馬,專門護送劉備前往鄴城。
    剛過平原縣界口,隻見前麵鑼鼓喧天,彩旗招展,卻是袁紹親自引領眾官遠出鄴郡,竟至數十裏外前來迎接。
    劉備滿懷羞愧之情,下馬上前深施一禮,說道:自當年討伐董卓以來,劉備便一直向往明公風采,久欲投於門下,怎奈機緣未遇。今日為曹操所敗,兄弟與妻子俱失陷了,隻剩我孤窮一身,走投無路。我想將軍世代皆為朝廷棟梁,定肯容納四方之士,以清除漢賊興複漢室,故不避羞慚,徑來相投。望乞收錄,劉備必感厚恩,終生不負。
    袁紹見劉備今為皇室貴胄,竟然如此謙卑,肯在自己麵前伏低作小,不由大喜,急忙下馬答禮:皇叔昨派孫乾先生前來求援兵,本應發兵相助,奈為小兒抱病,有失救援,至今於心怏怏不安。今幸得與皇叔相見,大慰袁某平生渴想之思。
    又回顧部下眾官諸將:玄德公當年桃園結義,替朝廷平滅黃巾賊立有大功,並隨孤共伐董卓,曾率其二弟於虎牢關大敗呂布,武功異常了得;前日又在許都當殿與天子敘論族譜,皇帝親稱為叔,天下皆知。劉皇叔今來屈尊投我,是天賜我冀州之福,擊破曹操必矣。爾等今後對待玄德,當如同對待孤家,不得稍有違慢。
    田豐、沮授、許攸等一眾謀士連連稱是,對劉備厚相接納。唯有顏良、文醜、淳於瓊等一班河北名將,以為劉備乃屢敗之將,麵顯不屑之容。
    鏡頭轉換,按下劉備,複說曹操。
    曹操取了小沛,歇兵一晚,次日隨即進兵,來攻徐州。
    糜竺、簡雍聞說小沛失陷,便知徐州難守,隻得打點細軟,預備棄城而走。(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