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集 彈琴退敵
字數:13740 加入書籤
西城蜀營,孔明派將。
聞說街亭已失,孔明後悔莫及,急喚關興、張苞:你二人各引三千精兵,伏於武功山小路。如遇魏兵,不可出擊,隻鼓噪呐喊,為疑兵驚之。待我大軍退盡,便投陽平關去。
又令張翼:你引一軍,速去修理劍閣,以備歸路。
又密令楊儀:教大軍暗暗收拾行裝,以備起程。安排天水三郡官吏軍民,及西城千餘家戶口隨軍遷居漢中。
又令馬岱、薑維:你二人斷後,先伏於山穀之中,待諸軍退盡,方始收兵。
字幕:冀縣此時已被張郃攻占,導致薑維之母陷於城中,此後終生母子未能相見。
諸將各自領命,陸續拔營起寨而去。孔明身邊隻有五千老弱,以及一班文官,已無一員正將相隨。於是便令文官,指揮五千軍將城中全部糧草裝車,運回漢中。
忽然飛馬報來:魏將郭淮與曹遵、朱讚合兵,殺進箕穀;張郃引六萬大軍收複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司馬懿引大軍十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明晨即可兵臨城下!
眾官聽了,無不失色。孔明聞是司馬懿來,登時放心,立即下令:隻留五百軍在城,餘者押著糧車,引百姓出城,向漢中退卻。大開城門,商旅自由出入,不許關閉。
眾官見說隻留五百軍,幾乎唬煞;又見丞相神色自若,均又驚異不止,隻得聽天由命。
孔明登城遠望,目送運糧之軍和百姓遠去,不由歎息:當年先帝攜民渡江之情,不想又見於今日!當年尚有趙子龍、張翼德斷後,關雲長來援,今日尚有誰能來耶
歎罷,遂令侍童在城樓上布置香案,將瑤琴擺設案上,焚起麝香。眾官看時,見那瑤琴古色古香,台座上刻兩個篆字,道是“龍吟”。
孔明正襟危坐,撥弄兩聲,叮咚成韻。遂屏息斂氣,旁若無人,即彈且唱道: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裏。裏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唱畢,鏗然而止,餘音不絕於耳。
眾官聽了,不明其意,俱各無言。唯有楊儀聽得明白,擊節讚道:某嚐聞丞相耕於南陽之時,好為《梁甫吟》。今日所奏,可是此曲
孔明舍座而起,笑道:正是。不料楊長史亦通琴律,倒是某的知音。
楊儀遜道:俞鍾之交,古之高士所為。丞相高雅卓絕,世間誰敢當公知音者
話音未落,忽聽城下有人答言,其聲如風吹銀鈴,悅耳至極:誰說諸葛孔明絕世獨立,並無知音史侯,史侯,尚憶當年同車千裏伊人否
孔明陡聞有人叫出自己幼時小名,不由顏色更變。便扶城牆而立,向城下看時,卻見城下一駕馬車當風而立,車旁有三女俏立風中,眼望城上。
居中而立者懷抱琴囊,雖有風塵滄桑之色,但不掩當年風韻;左右二女卻看不出年紀,豔麗不可方物,卻又令人觀之忘俗。適才答話之人,正是從左側美女口中說出。
孔明拭目細看,見居中而立者眉目依晰如昨,不是幼時玩伴蔡琰,又是哪個另外兩個卻均不識,看樣子氣質非凡,又不像蔡文姬侍女仆從。
當時身旁有昭德將軍簡雍,忽指著城下叫道:說話者可是貂蟬右側之女,乃周公瑾之妻小喬也!一別二十餘年,兩位夫人竟比當年更加年輕許多。神仙之說,某信有之矣。
貂蟬笑答:簡憲和先生果然好眼力,記性也一絲不差。
孔明恢複雍容之態,急命侍童下城請三位夫人上來,自率眾官在女牆之側恭迎。
蔡文姬與孔明見禮,彼此打量半天,俱各無言。貂蟬扯了一把,文姬如夢方醒:“弟……丞相自洛陽別後,一向可好
孔明施禮道:弟半生顛迫流離,師父伯喈先生逝時,未能親為守喪,乃不孝之人也!
眾官聽了,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此女竟是名滿天下才女蔡文姬,其父蔡中郎竟還是丞相之師,怪不得如此學究天人。一時不由全都為之唏噓不已,眼眶盡濕。
小喬向孔明笑道:適才論及知音,妾聞丞相與我已故夫君倒可稱得。夫君在世時常對我言,今世上知音,唯諸葛孔明一人,似魯子敬者,兄弟也。先夫今墓木已拱,而丞相風采依如往昔,怎令人不生感慨之情!
孔明遜謝,遂以嫂夫人呼之,再次見禮。
蔡文姬:因貂蟬和小喬兩位賢妹前來尋我,說我弟引兵伐魏,魏主令司馬懿拒之。因恐他不知你本來麵目,致使刀兵相見,兩敗俱傷,這才兼程而來,與你二人解和。但此時非你二人相見之時,你可作速引眾官退入漢中,此間退兵之事,由我姐妹三人為之足矣。
孔明:弟知貂蟬及小喬皆乃驪山老母門下,俱有仙家法術。但仲達今引十萬大軍,你三人如何擋得住他我眾官行得慢,且有糧車輜重,若其以鐵騎來追,皆為俘虜矣。
文姬:司馬懿前番已與我在莊上相認。你將龍吟古琴留下,將我鳳鳴帶走,我在這城頭之上,以琴聲退其十萬之敵,且令魏將不疑仲達。你不信我麽
孔明:《胡茄十八拍》彈之可落飛雁,我如何不信!隻是經此一別,又何日相見
文姬:待我退了魏兵,依舊還於蔡家莊上隱居。待你平了天下,自然還有相會之日。
二人戀戀不舍之際,小喬悄悄囑咐侍童,命拿一套丞相素日所穿道袍,留下使用。
貂蟬不耐煩起來,衝孔明淺笑道:快去,快去!又不是當年小孩子,何必戀姐情深,在這裏囉嗦個沒完小心誤了天下大事!
孔明抱拳一揖,硬起心腸,接過蔡琰鳳鳴古琴,率眾官出城,一路向南疾行而去。坐在馬上,回首城樓,但聞琴聲響起,正是文姬邊彈邊唱《梁甫吟》應答之辭:
長嘯梁甫吟,何時見陽春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發照清水,逢時吐氣思經綸。廣張三千六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
鏡頭轉換,月隱星散,一輪紅日噴薄而出。
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鐵蹄不掩琴弦音韻。魏兵見城門大開,不敢上前,回報都督。司馬懿止住三軍,親引二子到至城下,駐馬仰觀。
隻見一人身披鶴氅,頭戴綸巾,引兩個絕美小童立於身側,於城上憑欄而坐,正在焚香操琴。先奏《梁甫吟》,又彈《答梁甫吟》,反複多遍,聲振雲宵。
此時天空中全是烏雀,黑壓壓地雲集城樓之上,盤旋飛舞,蔚為壯觀。
司馬懿知道《梁甫吟》乃孔明隱居南陽之時而作,但見他反複自問自答,卻不明其意。又見城頭既無旗號,更無士兵;城門內外,二十餘個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
司馬昭:莫非城內無軍,諸葛亮故作此態待孩兒殺進城去,擒了孔明。
司馬懿揮手製止,又側耳去聽,城頭換了曲目,奏起《胡茄十八拍》,曲盡悲涼。因對此曲更熟,不由大疑,仔細看時,見彈琴者哪裏是孔明分明是蔡琰妝扮。再看其側雙童,個個明眸皓齒,疑似天仙,卻也盡是女子。
貂蟬和小喬知道已被看破,便衝司馬懿展顏一笑。司馬懿瞬間悉數明白,便作大驚失色狀,急回馬馳至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中而退。
司馬師縱馬跟上:此乃孔明詭計,城中便是有伏兵,能容下幾多人馬父親即便不衝進城去,繞城放火燒他便是,為何直便要退兵
司馬懿喝道:你省得甚麽!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既城中放不下許多軍馬,這四周山穀之中,不能藏下百萬大軍那城樓上之人,某已看過,並非孔明本人,乃他人假扮,以作誘餌。若是誘我進城,其必自地道中走了,將我等關門打狗,甕中捉鱉。汝輩豈知休要廢話,且宜速退。
司馬師暗道:老父親是被孔明嚇得緊了,怎罵自己是狗鱉
腹內嘀咕,不敢還嘴,隻得跟著一路狂奔。
蔡琰等三人見魏軍遠去,俱各撫掌而笑。文姬知道司馬懿必然複回,將古琴舍於城頭,帶貂蟬和小喬下城,登車而去。灑掃街道老兵也扔下掃帚,騎馬出門,追趕大軍而去。
西縣隻餘一座空城,城樓上空烏雀繞飛三匝,哄然而散,不見蹤影。
畫外音:此便是後世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空城計”真相,在此表明。於是孔明離西城望漢中而走,軍馬得以安然返蜀。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軍民,陸續而來。
司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忽聽山坡後喊殺連天,鼓聲震地。隻見大路上一軍殺來,旗上大書“右護衛使虎翼將軍張苞”。
魏兵這才信大都督果有先見之明,不敢接戰,皆棄甲拋戈而走。
行不到一程,山穀中喊聲震地,鼓角喧天,前麵一軍又來,隊前一杆大旗,上書“左護衛使龍驤將軍關興”。山穀應聲,不知蜀兵多少。
司馬懿暗笑孔明裝神弄鬼,遂引大軍且回,分駐於街亭和列柳城。次日曹真率軍而至,與司馬懿相見。仲達才知張郃已私奏天子,與郭淮追擊蜀軍去了。
曹真聽知孔明已經退兵,遂與司馬懿商量:不如公入隴上,某奔陽平關,分兵而進。
司馬懿滿口答應,皮裏陽秋。曹真引兵向陽平關追趕,正行之間,忽聞山後一聲炮響,蜀兵大將薑維、馬岱率軍殺出。曹真大驚,不知蜀兵虛實,止住軍馬不追。
薑維與馬岱遂引蜀兵,退進斜穀,於天黑之後急令點起火把,一夜之間奔回漢中。
鏡頭轉換,複說趙雲、鄧芝。
二將當時奉了丞相密計,伏於箕穀道中將近一年,並無戰事。後聞丞相出兵祁山,連得隴上三郡,遂悔不得參與大戰。
這一日忽接到丞相軍令,說祁山大寨已失,命二將阻截曹真入穀,然後回軍漢中。
趙雲即謂鄧芝:你我隻有五千軍馬,魏軍卻有數萬之眾。彼若知我兵退,必然來追。不如我先引一千軍伏於其後,公卻打我旗號,引軍先退。某抵擋追兵,護送大軍退回。
鄧芝依計,囑老將軍小心在意,即引四千軍依循箕穀山道,徐徐而退。
郭淮提兵在箕穀道中,聞報蜀兵退去,不知真假。
便在此時,曹真中軍官到至,催令進兵。郭淮即喚先鋒曹遵、朱讚:探馬來報,穀中乃是蜀將趙雲。其年輕時雖英勇無敵,但今垂垂老矣。若擒趙雲,則必名聞天下,且天子必以列侯封之。不知你二人,可有膽量前往擒殺趙雲
曹遵:都督若肯接應,某當生擒趙雲。
遂與朱讚引三千兵,直奔入箕穀追趕。看看趕上,隻聽山坡後麵鼓聲大震,閃出一員上將,身後紅旗白字,上書“漢虎威大將軍趙雲”。
曹遵、朱讚吃這一驚不小,急收兵退走。行不到數裏,喊聲大震,一彪軍從林中撞出。為首大將挺槍躍馬,大喝道:認識常山趙子龍否
二將大驚道:如何這裏又有趙雲
不敢接戰,轉身飛逃。魏軍潰散回逃,趙雲亦敢追趕,回頭掩護鄧芝大隊後行。
蜀軍沿箕穀道一路退往漢中,背後魏將不斷追到,趙雲邊走邊戰,前後殺死五名來將,餘則大駭,以為蜀兵有神明相護,不敢緊迫。
趙雲護送車仗人馬望漢中而去,雖道路險阻,不折一人一騎,輜重等物亦無遺失。
按下郭淮追擊無果,卻說司馬懿複引大軍返至西縣,令三軍全城仔細搜尋;又派二子各帶精騎,將左右山穀掃蕩一番,看看山中是否還有埋伏。
至晚,各路部下回報,蜀兵已盡數退回漢中,西縣隻是一座空城,隻在城樓上揀得一張古琴,呈獻給大都督。
司馬懿察看古琴,見到“龍吟”銘文。想起當初在蔡家莊時,文姬對己曾說“若見龍吟,除非我弟複生”。心中即已明白,今日蜀漢丞相諸葛孔明,即是昔日大漢皇帝劉辯。
因命親軍喚來幾個年長居民,詢問當時城中情狀。
村民皆言:當日大都督來圍城時,城中並無武將,隻有幾個文官,並五百弱兵。關興、張苞二將,也隻各有兩三千軍,隻是轉山呐喊,鼓噪驚追,並不敢廝殺。
司馬懿仰天歎道:臥龍,臥龍!今日方知當初史侯少帝,今漢丞相諸葛孔明也!
司馬師:父親,是否繼續進軍,直下漢中
司馬懿:蜀道之難,當初魏武帝尚且望而卻步。你我父子,豈可深入險地。
遂將龍吟古琴妥善收藏,放置自己私人行李之內,隨軍帶回。又安撫諸處官民,引兵返至渭水西營,以待大將軍曹真前來相會,班師同還長安。
字幕:蜀漢建興六年夏,郭淮兵入箕穀,張郃開進隴右,對蜀軍形成夾擊之勢。
蜀漢丞相諸葛亮為避免遭受夾擊,隻得退還漢中南鄭。曹真大軍前至安定,三郡大戶楊條自縛出城,請降曹魏。於是魏軍收複三郡,但見城中居民都已隨蜀兵進入漢中。
曹真與張郃、郭淮商議:蜀軍全軍退回漢中,且擄走我數萬戶部民,實謂大勝而歸。我若就此還兵,其隨後必又複出。陳倉故道必要築城,並置大將守之不可。
張、郭信以為然,俱稱將軍英明。曹真遂命郝昭、王生,重修陳倉古城,留此屯守。
安排已定,還兵渭西大營,來與司馬懿相見,共同班師長安,朝見魏主。原來魏明帝於曹真離京之後便到長安,紮下行宮,為前線各路軍馬調配軍資以供戰備。
曹睿聞說二將凱歸,親迎出西門以外,大為嘉許,並下詔令:複得隴西諸郡,卿等之功也。曹真仍令據守長安,轄製關中及河西諸軍。郭淮、張郃把守陽平關以東,當住箕穀隘口,以防諸葛亮複出。司馬懿回歸舊所,南下鎮守宛城,以防東吳來犯。
安排得當,魏帝大賞三軍,啟駕回師洛陽。
鏡頭轉換,按下魏國,複表西蜀。
孔明回到漢中,命令軍司計點軍士,回報各營折損約計兩萬餘人馬:馬謖部除王平一支軍馬得以保全,其餘全軍覆沒;魏延、高翔部傷亡亦頗慘重;趙雲、鄧芝片甲未歸。
孔明聞報懊惱,忽報趙雲、鄧芝到來,軍伍齊整,衣甲鮮明,全軍未折一人一騎。孔明聞報大喜,親引諸將迎出城外。
趙雲慌忙下馬,拜伏於地請罪:敗軍之將,何勞丞相遠接
孔明上前扶起,執手言道:是吾不識賢愚,錯用馬謖,以致如此大敗,坑陷三軍!各處兵將敗損,惟子龍不折一人一騎,真乃上將軍也,雖廉頗、李牧不如!
還歸營帳,令取金五十斤以贈趙雲,又取絹一萬匹,賞賜趙雲部卒。
趙雲力辭:三軍空守箕穀年餘,勞師糜餉,並無尺寸之功;後引軍敗逃而歸,更是俱各有罪,罪在首將。若反而受賞,乃丞相賞罰不明也。且請寄庫,候再有戰功,賜與諸軍。
終堅辭不受。見趙子龍如此謙退,非但孔明讚歎不止,滿營將士亦無不倍加欽敬。
正在此時,又報馬謖、王平、魏延、高翔還至,入城還營待罪。孔明喝令報門而入,不理馬謖,先責王平:你熟知街亭地理,我故令你為副將。且當你引軍去時,我如何叮囑你來若是依我囑咐安營紮寨,何至此敗!
王平認罪,又將馬謖不聽諫勸之事說了。孔明詳問作戰經過,令魏延、高翔站過一旁,說道:二位將軍已各盡力,並能及時守住陽平關,掩護大軍平安退回,有功無罪。
二將諾諾起身,立於班中。孔明見馬謖自縛跪於帳前,臉上變色:你嚐謂飽讀兵書,熟諳戰法。此番去守街亭,若早聽王平之言,豈有此禍若不明正軍律,何以服眾
馬謖聞言,伏地大哭,痛悔不及。
孔明強忍痛怨,叱令左右推出斬之。馬謖請緩執刑,跪行至前泣道:某之死罪,實已難逃;願丞相思舜帝殛鯀用禹之義,某雖死亦無恨於九泉!
孔明揮淚道:我與你兄素稱莫逆,視你亦非外人。你子即是我子,不必多囑。
馬謖拜謝,忽然想起一事,即止淚道:丞相,前番某去武陵尋我兄骸骨,在山中見一世外洞府,可容十萬大軍駐紮。其地隻有一洞可供出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真形勝之地也。某已將武陵城中數千夷人安頓於此,耕種自給,以待王師。此後丞相若複奪荊南四郡,此亦乃一支奇旅。某已留下丞相令牌在彼,若往招其兵,隻命上將持臥龍令牌前去即可。
孔明大驚道:你怎此時方說莫非以此討饒性命乎
馬謖:非也。此時便是丞相欲饒我,那些戰死街亭冤魂,也早晚來索我命。
再三叩拜,也不用軍士推搡,起身走出帳外,引頸受刑。
適逢參軍蔣琬自成都來到,在轅門下馬。見武士欲斬馬謖,急叫:刀下留人!
跑入中軍大帳,來見丞相,為馬謖求情。孔明不聽,即令開刀。一聲炮響過,武士獻馬謖首級於階下,亡年三十九歲。孔明大哭不已,淚不能止。
蔣琬:幼常既正軍法,丞相何故哭之甚痛
孔明:我非為馬謖而哭。當時先帝在白帝城臨危之時,公也在場。先帝囑我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今果應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哭罷多時,回思馬謖臨終之語,援筆錄之於秘冊:武陵郡東門三十裏山中,馬良之墓。桃源溪盡頭,鑿洞而入,有化外仙境,留有諸夷奇兵數千,可以臥龍令招為急用。
書畢,令童兒秘密藏之。又將馬謖首級遍示各營,複命用線縫在屍上,具棺葬之,自修祭文享祀;又將馬謖家小加意撫恤,按月給與祿米。
於是自作表文,令蔣琬申奏後主,因北伐損師喪眾,請貶丞相之職。
蔣琬知道勸亦無用,隻得遵命,回至成都,向後主獻上丞相奏表。後主覽奏驚道:勝負兵家常事,況大兵未曾多損,丞相何出此言
侍中費禕進奏:治國者必以奉法為重。丞相敗績,自行貶降,正其宜也。
後主從之,詔貶孔明為右將軍,行丞相事,照舊總督全**馬。
孔明得到貶書,心下略安,分派諸將各歸訊地,休養生息;自己則在漢中勵兵講武,日夜排演陣法,置造攻城渡水之器,聚積糧草,預備戰筏,以為後圖。
歲月催人,光陰易逝。
孔明這日正在漢中坐堂理事,府中仆人來報:相公大喜!外公老太爺從襄陽雲遊而至,已經在家,來為小外孫諸葛瞻作周歲之賀。
孔明聞報大喜,放下公事,還家來見嶽父丈人。
未進二門,便已聞內院笑聲喧揚,進來看時,卻見幼子正坐在外公膝上,似扭糖稀一般,做著諸般鬼臉,引得外公、母親唐妃及闔府人等笑聲不斷。
管家衝內院喊道:老爺回府!
院中笑鬧聲嘎然而止,內侍吏役各歸其位,屏息低頭。諸葛瞻雖然才剛滿周歲,也知害怕父親,急從外公膝上掙脫下地,連滾帶爬,去找奶媽。
孔明與嶽父黃承彥見禮,讓到正堂。
黃承彥卻引一個年輕漢子上前,向孔明笑道:賢契,你看此人是誰
孔明凝目而視,認出是幼弟諸葛均。哎呀一聲,撲上前摟抱懷中,淚水長流道:子玉賢弟!怎生是你二十年未見,怎又變成這等模樣
鏡頭閃回。當年諸葛均翩翩少年,風流倜儻,傲視群雄模樣。
當年孔明被劉備請出隆中,開始興複漢室大業。因諸葛均尚自年輕,學業未就,又兼劉備尚無立足之地,孔明便令兄弟前往東郡,投奔好友陳登。
諸葛均領命,臨行前便去鹿門山中,向姐夫龐山民告辭。偶見案頭有一本古書,便拿來閑看,問是何人所著。
龐山民笑道:此係先人家傳,已不知有多少年代,裏麵盡是圖文篆字,無人能懂。賢弟若喜,則便拿去,看得懂時,也可稍解途中寂寞。
諸葛均不甚在意,置入行囊之中。龐山民即擺酒宴,與舅子餞行。
次日一早,諸葛均告辭,逶迤北進,到東郡投奔陳登府上,以兄長孔明書信求見。
陳登見是少帝殿下相托,自然不敢怠慢,即撥一處宅院,專供諸葛均書,二人經常講論經典兵法,以及治國之策。
諸葛均怕被曹操細作得知自己身份,遂依外祖家姓,改名馬均,表字德衡。
這一日馬均閑來無事,順手整理行李,自囊中將姐夫所贈書冊拿出,便即仔細翻看。見書中都是些機械圖表,圖左字符,知是古篆,卻是一個不識。
正在此時,陳登來訪,因接過馬均手中古書看時,不由失驚:此書名為《魯班天機》,乃春秋時公輸班所著,專論機巧匠作之術。賢弟卻從何處得來倒是一件古物。
馬均大奇,便求陳登:兄既識得古篆,便請以隸書譯之。
陳登也是一時技癢,拿回家去,三日內便全部譯出,送還馬均。馬均大喜過望,於是盡棄儒家之學,改為精研機巧之術,終成一代機械大家,後為匠門祖師。
自此之後,馬均便閉門索居,深入鑽研匠門軍械器具之學,幾至入迷。足不出戶,也不與人交談。時間久了,就拙於口舌,且添口吃之疾。
不幸第二年頭上,陳登即患食魚之毒,錯失神醫華佗之約,不治身亡。
陳家後人起初尚肯供養馬均,再過三兩年,見他即不讀書出仕為官,也不經營家業,鎮日裏自鎖房中擺弄器械,於是便透出許多不敬之舉。
陳登舊部知道此事,延請馬均出仕,到縣衙做主薄書記,這才勉強糊口度日。
馬鈞後因機巧一技之長,被魏王曹丕征為博士,遷居鄴城,後居洛陽。因生活貧困,於是改進織綾機具,使妻子婢女織布繅絲,貼補家用,並因此技名噪京師。
文帝曹丕死後,明帝曹睿聞其所長,便命為給事中,使其專門研製機械。
馬均見當時織機五十條經線者有五十躡板,六十條經線者六十躡板,織者極其辛苦煩瑣,便一律改為十二躡,使其功效大大提高。
又發明排灌水車,名謂“翻車”,以人力踩踏,將水提到高處,灌溉農田甚得其便。
又為明帝造“水轉百戲”,以推動木輪,則台上木偶即可自動表演,構思巧妙至極。
便在此時,黃承彥接到女婿家書,聞說生了外孫諸葛瞻,便取道許昌、洛陽、長安,前來漢中探望。不料行至洛陽,聽說魏蜀兩國激戰正酣,道路不通,便寄居老友徐庶家中。
徐庶因知黃承彥乃是匠門掌門,便無意說起洛陽也有一個匠門大師,名喚馬鈞,多有奇思發明,如何了得。黃承彥大感興趣,遂讓徐庶引至給事中馬均之宅,登門求教。
不想這一見麵,大家都吃一驚,原來竟是故人相會,且是至親家屬。
河西戰事已畢,魏明帝班師而回,黃承彥這才攜馬均潛出洛陽,輾轉來至漢中。
閃回結束。馬均穿著隨意,不修邊幅,身體發胖,木訥少言形狀。
馬均見兄長認出自己,流淚下拜,泣不成聲。兄弟抱頭痛哭多時,唐妃過來相勸,又親自打過洗臉水來,令諸葛均淨麵更衣,這才止悲。
孔明聽了兄弟所曆經過,如聞神話傳奇,又感慨一番。既令擺宴,與嶽父及兄弟接風。酒過三巡,忽然問道:賢弟所造織機、翻車之類,利於農業衣食之用,真乃強國富民倚仗。至於水轉百戲,耳目之娛,倒也罷了。未知可能用於軍事戰陣,攻堅破銳以勝強敵者
馬均未答,黃承彥大笑道:賢契曾聞春秋時公輸班乎六百年前,便能以木板製做飛鳥,於空中飛行三日不下。你問汝弟能否製作軍事戰陣之具哈哈,請隨我來。
說畢推開酒杯,引明、馬均出廳,令家人從來時所駕車上搬下五隻大箱,置於地上。
先從第一隻箱中搬出一車,高二尺,長三尺。車上有一木人,左手前指,右臂下垂於腿側。黃承彥令人推車而行,則其車無論向前、向後、或是轉彎,木人左手一直指向南方。
黃承彥:當年蚩尤與黃帝大戰,黃帝令風後造指南車,突霧而勝——即此物也。
說罷,又從第二隻箱中搬出一車,大小與指南車相同,分為上下兩層,上層設一口鐵鍾,下層設一皮鼓。車上亦有一木人,峨冠錦袍,坐於車之下層。
黃承彥:此車每走十裏,擊鼓一次;每擊鼓十次,木人即升至上層,擊鍾一次,乃百裏之遙——此謂計裏鼓車也。
又從第三隻箱中搬出一車,上載大弩,上裝十隻弩箭。令將弩箭對準院牆,命五個壯仆踏住弩背,拉動牛筋弓弦,固定於踏機槽中。喝令踩動踏機,十弩齊出,射透磚牆。
黃承彥:實戰之械大其五倍,可連發五十支弩,射程三百步外——喚為“諸葛連弩”。
又命從第四隻箱中搬出一車,輪上支出十二根長柱,柱端各有網兜,輪側有轉柄。令將各網兜中裝入石塊,轉動輪柄,石塊連續飛出,投於院牆之外。
黃承彥道:以此輪番投石,發射如雨,敵人何以防禦實戰之車,大其百倍,可投石八百步之外——此謂輪轉發石車。
又從第五隻箱中搬出二車,一為牛首,一為馬頭之形。車身為鬥,腹為中空。命人上前推行,前進後退,左右轉頭,無不圓轉如意。
黃承彥:征戰之事,最難者便是糧食及軍資轉運。蜀道艱難,間關萬裏運糧,軍夫肩挑背運,勞累致死,糧運到時十耗其八。此車載糧千斤,一人即可推行,上山下坡如履平地。不費草料,人省其力——此謂木牛流馬。(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