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集 又見文鴦

字數:16695   加入書籤

A+A-




    涼州府,姑臧城,刺史行轅。
    長史王融、參軍孟暢見到張鎮所發文告,持之入府,來報刺史。
    張軌視其文告,雖中風不能語,智力無礙,乃親撰檄文,宣於州眾:某在涼州八年,不能安定地方,又值中州叛軍作亂,秦隴危急。且兼身患重病,命在旦夕,故早已考慮隱退,以此位委讓賢者。隻是職位所在,責任重大,不便匆忙行事而已。不料今有人無端興變,此實不知某之心也。某視離涼州貴地而去,如除腳上之履耳。
    寫畢,對王融說道:請長史將此檄布發於州中,使州人皆知我心;某即刻親寫致仕請老奏疏,請主簿尉髦持疏進京上表天子。
    又將管家喚至近前:速令家人準備車馬,我將回原籍宜陽,養老去矣。
    王融、孟暢見刺史如此謙讓,不由義憤填膺。王融便將張鎮文告扯得粉碎,擲於地上;孟暢複用又腳踩之,昂然諫道:明公豈可因小人亂語,便生退悔之心!今晉室多變,人民塗炭,實在依仗明公安撫西方,百姓方得這許多年安居樂業。張鎮兄弟膽敢放肆作亂,公應宣其罪行,誅殺叛黨,豈能成全此輩野心哉!
    張軌聞聽此言,不由默然。
    王融見主公不再堅持己見,於是叩辭出府,召集部將齊聚,下令各領部兵,實行戒嚴。
    武威太守張琠遣子張坦快馬奔赴京師,上表朝廷:昔魏尚安撫邊疆反獲大罪,趙充國盡忠報國反遭貶黜,前代史鑒未遠。順陽吏民懷念太守劉陶,致自願為其守墓者多達千人。張軌刺史治理涼州,猶慈母撫育赤子;涼州百姓愛戴張軌,如旱苗迎得甘雨。聞朝廷聽信流言,欲更換涼州刺史,民皆驚悚,如喪父母。且今戎夷胡人擾亂華夏,不宜輕於更替,搔動一方。唯此上言,望陛下審慎為之。
    天子覽奏,又問張坦涼州實情,遂收回替代張軌刺史之詔,複令其討伐叛賊。
    張坦得了聖旨,快馬回到武威,歸報其父。張琠大喜,連夜直入姑臧,來見張軌宣旨。
    張軌接承天子詔旨,心神安定,遂命其子張寔為中督護,率兵討伐張鎮。又遣張鎮外甥、太府主簿令狐亞為使,前往勸導張鎮。
    令狐亞領命,遂來勸張鎮:舅公何不審時度勢,看清成敗安危,妄自行事張公在涼州德高望重,兵馬如雲,譬如烈火熊熊燃燒,公等卻待江漢之水以澆滅之;溺於洪流,望越地之人來救,豈非鞭長莫及。今張公數萬大軍已兵臨城下,惟有誠心歸順,方使親人平安,延續門戶,保全家族!
    張鎮聞罷,痛哭流涕道:子言是也,某為他人所誤耳!
    於是便將罪名加到功曹魯連身上,將其斬首,向張寔投降謝罪。
    張寔見張鎮主動投降,隨即率部南進,討伐曹祛,驅其遠逃。
    張軌聞說張鎮降伏,曹祛遠逃,於是設祭於南郊,謝天子洪恩,大赦涼州。命令張寔率尹員、宋配二將,領步騎三萬餘眾討伐曹祛;另派從事田迥、王豐率八百騎兵,從姑臧西南出石驢,占據長寧。
    曹祛聞報涼州兵馬來伐,急派麹晁在黃阪設防,抵抗張寔大軍。
    張寔從隱秘小道通過浩亹,與曹祛交戰於破羌,大敗之,擒其本人及部將以回。張軌遂令斬殺曹祛,及其牙門將田囂,涼州之叛複平。
    便在此時,哨馬來報:京師洛陽被漢軍圍攻,朝廷危在旦夕!
    張軌聞報大驚,於是下令:派治中張閬送五千義兵,及郡國秀才孝廉、賦稅賬簿、器甲土產交付京師,以為勤王資用。參軍杜勳隨行,進獻朝廷良馬五百匹、毯布三萬匹,給付軍用以抗賊兵。命主管吏詳察涼州高潔退隱之士,高才碩學著述經史者,為國為君臨危不懼殺身殉義者,忠心進諫因而獲罪者,交涉應對使民避免禍患者,武勇機智為世排除災難者,奸諂誤主陷害忠賢者等等,皆以文狀呈報州府,各依其功過賞罰。
    涼州父老聞之,莫不彈冠慶賀。
    晉懷帝收到五千義兵及許多物資,大為感動,遂拜張軌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封霸城侯;繼而又升為車騎將軍、開府辟如、儀同三司。
    授封文書未達涼州,而王彌大兵已臨洛陽。
    張軌接到哨探連環急報,又派將軍張斐、北宮純、郭敷等人,率精銳騎兵五千,急馳援保衛京師。及至京師陷落,張斐等皆被賊軍殺害。
    永嘉之禍既成,中州人紛紛逃到涼州避難。張軌遂分割武威一部分設立武興郡,又分西平郡界置晉興郡,以收容流民。因聞張斐、北宮純、郭敷等諸將沒於王事,張軌大為悲痛,乃令大出府庫,重恤陣亡將士家屬,親為之設祭東郊,招魂以歸。
    太府主簿馬魴向張軌進言:今四海動蕩,晉軍皆亡,惟餘涼州精銳。明公若率涼州之兵直搗平陽,必將所向披靡,有征無戰。不知明公何所擔心,見義而不為耶
    張軌聞諫,以手指心,在紙上寫道:此亦某之所欲為之事也。
    於是下令闔州練兵備戰,打算傾一州之力,擇機進攻平陽,以救懷帝。
    此後不久,秦王司馬鄴進入關中,駐陛長安。
    張軌聞報,迅速傳檄關中:主上遇險,流落賊營;普天分崩,舉國喪氣。今秦王鄴天資卓越,聖明仁德,神機武斷,以應天時。世祖之孫中,秦王今為長者。凡我大晉之人,食糧之民,占卜取卦克期效忠,光明險惡同心同步。應選擇吉日,奉尊秦王登基繼位。今派前鋒督護宋配,率步騎兵二萬,直抵長安護衛天子,擊退左右之敵。西中郎將張寔,率中軍三萬,武威太守張琠率胡騎二萬,絡繹進發,於仲秋在臨晉會師!
    檄文到處,應聲如響。
    秦州刺史裴苞、東羌校尉貫與占據險要,發檄與朝廷斷絕往來,張軌令宋配率兵討伐。
    曹祛餘黨麹儒等威逼前福祿令麹恪為主,逮捕太守趙彝,與裴苞相為呼應。張軌檄令張寔回師討伐,斬殺麹儒;複命左督護陰預與裴苞戰於陝西,亦大敗之。
    裴苞勢窮,率殘部逃到桑凶塢。
    永嘉七年,太子司馬鄴繼位為晉湣帝,並升張軌為司空,張軌再次堅辭不受。建興二年,晉湣帝再拜張軌為侍中、太尉、涼州牧、西平公,張軌又堅決辭謝。
    建興二年五月,張軌臥病不起,臨終遺言:涼州文武將佐皆應各盡忠義,務必安撫百姓,上報國家,下安家室。我死之後,諸公善自輔助我兒安遜,聽從朝廷旨意,休負某之重托。
    又上表朝廷,請立其子張寔為世子。五月己醜日,張軌去世,終年六十,葬於建陵。
    朝廷甚為悲憫,下詔追贈侍中、太尉,諡號為武公,亦作武穆公。
    張軌既亡,其親信部將遂擁立其長子張寔,繼任涼州牧之職。晉湣帝下詔,授任張寔為持節、都督涼州諸軍事、西中郎將、涼州刺史、領護羌校尉、西平公。
    建興三年冬,上軍士張冰在蘭池中偶得一方璽印,上有古篆,獻於刺史。張寔令幕僚識之,乃“皇帝璽”三字。僚屬及部將俱大喜,上表稱賀,即勸張寔即天子位。
    張寔說道:孤世代仕晉,先父屢有大功於國,終生不聞此篡逆之言。孤向讀史,亦常常惱恨袁本初舉印向肘之事。諸君卻為此論,是何言哉!
    於是令將璽印送往長安,獻於湣帝。
    建興四年八月,劉曜進逼長安。湣帝將出城投降劉曜之前,下密詔給張寔。詔書略曰:
    國運困厄,禍臨晉室,京城傾陷,先帝亡於賊朝。朕漂泊於宛許,奄至舊都,群臣因朝廷無主,歸之於朕,於是以幼衝而身居王公之上。自登帝位,至今四年,不能剪除巨寇以拯危難,致黎民頻遭苦難,皆因朕之不明所致也。羯賊劉聰僭稱帝號,禍害先帝,肆意殘殺藩王,深念仇恨恥辱,每枕戈待旦。劉曜從去歲九月率其蟻眾,乘虛入侵,劫羌胡為質,攻陷北地。麹允統軍於外,全軍大敗,賊侵逼京城,矢集內宮。胡崧等雖赴國難,終無成效,則被重圍,外兵不至,糧盡人困,則為賊虜。上愧天靈,下辱祖宗。卿世代忠貞,功勳卓著於西夏,四海仰望,乃朕之所依。今宜進為大都督、涼州牧、侍中、司空,秉承帝旨見機行事。琅邪王司馬睿乃宗室親賢,遠在江南。今朝廷亡,社稷危,朕已詔告琅邪王,及時代理帝位。誠望閣下協助,共度國難。若卿能不忘主上,宗廟則依賴卿也。來日朕當出降,故夜召公卿交代後事,秘遣黃門郎史淑、侍禦史王衝持詔拜授。臨降寄予重命,望公奮勉!
    張寔覽詔,率群臣望北而拜,伏地大哭。
    於是升帳聚將,下達命令:遣太府司馬韓璞、滅寇將軍田齊、撫戎將軍張閬、前鋒督護陰預四將,率步騎精兵一萬,東赴國難;命討虜將軍陳安、上故太守賈騫、隴西太守吳紹,各率郡兵,為韓璞前驅。公等宜團結一致,勿使相互背離之信,傳至孤之耳中。
    諸將跪領訓誡,盟誓允諾。
    張寔同時寫書,遣使寄予南陽王司馬保道:某今遣韓璞等人擊討賊軍,殿下諸部宜皆從彼號令,以便合力擊賊。
    韓璞於是引軍東出,駐兵於南安。
    涼州諸羌皆受漢主重賄,各出兵阻斷涼州軍退路。相持百餘日,涼州軍糧草弓矢竭盡。韓璞遂殺駕車牛馬以犒勞士卒,激勵諸將士氣,然後命全軍擊鼓呐喊,進兵決戰。
    金城太守部將張閬率軍趕到,兩路夾擊,遂大敗賊軍,斬首數千人。
    建興六年三月,焦崧、陳安引軍進逼上邽,與劉曜大戰,雍秦之民十之**死於戰亂。南陽王司馬保向張寔告急,張寔即任金城太守竇濤為輕車將軍,率威遠將軍宋毅,及和苞、張閬、宋輯、辛韜、張選、董廣諸將,率步騎兵兩萬赴援。
    軍隊進駐新陽,晉湣帝駕崩消息傳來,竇濤等無奈退軍,還保涼州。張寔與涼州眾官遂穿孝服舉哀,複聚哭告哀三日,整束西涼之兵,欲誓師東征,與湣帝報仇,複興晉室。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張軌父子往事敘罷,書接前文。
    閃回結束。正在涼州厲兵秣馬之時,幽州刺史段匹磾及並州刺史劉琨聯名書至,請張寔舉涼州之兵東攻長安,以分趙漢劉曜、石勒之勢,共複晉室。
    張寔慨然應允,厚待來使,寫了回書,令其歸報段、劉二公,約期分進合擊漢軍。
    幽州使節大喜拜辭,潛從小道還歸幽州。雖然千般小心,萬般謹慎,乃不想偷渡渭河之時,仍被漢兵擒捉。漢軍搜得涼州刺史書信,知道是幽州間諜,擒獻於漢帝劉曜。
    漢昭武帝覽張寔回書,勃然大怒,令將使節斬首,遂部署兵馬,扼守涼州東來關隘,增兵益守,斷絕關中與山東要道。
    早有涼州探馬得知,急飛馬回報涼州牧:幽州使被殺,漢軍絕道,重兵把關!
    張寔料是泄漏軍機,隻得按兵不動,同時派出數路細作往來偵探,以待時機而進。
    破羌都尉張詵向張寔進言:湣帝被害,南陽王司馬保兵駐上邽,忘卻天子被擄之莫大恥辱,而欲自稱帝號。上天不授圖讖符命,其德亦不足順應民意,終非濟時救難之人。今有晉王司馬睿德才兼備,親近藩臣,乃先帝明詔依靠屬意之人。若依愚下之計,明公宜上表稱頌聖德,勸晉王登即帝位,傳檄各鎮;再附書於相府,使丞相王導檄告天下諸侯,則南陽王妄念自息,未集之黨徒則亦必自散,轉而聚於晉王麾下矣。
    張寔聽從其議,於是發檄天下,推晉王司馬睿為皇帝,並派牙門將蔡忠奉表章到建鄴,進勸司馬睿即天子之位。
    檄文所到之處,各鎮諸侯無不踴躍以應,附議奏疏如雪片般呈報建鄴。
    建興六年三月,司馬睿接受諸侯公推,在建鄴即皇帝位,年號太興,史稱東晉元帝。
    張寔雖喜司馬睿承即皇帝大位,但因思湣帝崩不逾歲,聞說建康於今歲便即改元,於是大為不悅,便不奉太興年號,仍稱西晉建興六年。
    鏡頭轉換,隴西上邽。
    司馬睿稱帝消息報至上邽,司馬保見被晉王司馬睿占了先機,稱帝野心不能得逞,不由大恨張寔。遂於次年自稱晉王,改元建康,自行設置百官,不向元帝司馬睿稱臣。
    字幕:司馬保,字景度,曾祖宣帝司馬懿四弟東武城侯司馬馗,祖高密文獻王司馬泰,父南陽王司馬模,叔父東海王司馬越。頗有文采,喜好著述,初為南陽國世子。因晉懷帝司馬熾被虜,父親司馬模戰敗被殺,司馬保便繼承南陽王爵位。
    建興元年,湣帝司馬鄴任命司馬保為大都督、侍中、都督陝西諸軍事,進位相國。
    不久,涼州討虜將軍陳安來投,司馬保極為寵厚,令其統精兵千餘去伐羌人。
    部將張春妒忌不容,誣陷陳安有異心,請求誅除,司馬保不聽。張春乃以刺客殺陳安,陳安受傷,逃歸隴城。
    至晉湣帝被俘,晉朝帝位虛懸,司馬保與司馬睿爭立,失了先機,隻得自稱晉王。
    陳安聞此,便自稱秦州刺史,轉而投降趙漢。
    當時上邽發生嚴重饑荒,士民困迫,張春護送司馬保前往南安祁山。
    陳安聞訊,記恨前番無端被刺之仇,遂引兵前來截殺司馬保。
    張寔聞報,因恨陳安反複無常,於是複遣韓璞率步騎五千,前往救援司馬保。陳安戰敗,退守綿諸,司馬保回至上邽。
    字幕:趙漢大興三年正月,前趙漢帝劉曜率軍進攻陳倉。
    司馬保遣部將王連迎敵,王連不敵劉曜,戰死城下,副將楊曼逃奔南氐。劉曜進而攻取草壁,路鬆等將多逃往隴城。劉曜又攻取陰密,司馬保恐懼,奔往桑城。
    張春奉司馬保逃奔涼州,張寔遣部將陰監帶兵迎接,名為護衛,實為不欲令其入境。
    閏三月,司馬保部將張春、楊次和別將楊韜不和,勸說司馬保殺死楊韜,並請攻打陳安,司馬保皆不聽從。當年五月,張春便與楊次發動叛亂,終於囚殺司馬保。
    可歎司馬保壽終時年僅二十七歲,司馬氏江北宗室至此殆盡。
    張春既殺司馬保,複立宗室子弟司馬瞻為王世子,自稱大將軍。於是司馬保部眾離散,逃奔涼州者多達萬餘人。
    陳安聞說司馬保已死,上表漢主劉曜,請求借兵征討司馬瞻、張春等人,替趙漢朝廷經略雍涼二州。
    劉曜準其奏請,遂命陳安為大將軍,進攻司馬瞻、張春。
    陳安仗其武勇,一戰大敗晉兵,擒殺司馬,張春逃奔枹罕。陳安複擒揚次,在司馬保靈柩前斬首,以祭晉王;複以天子禮將司馬保葬於上邽,諡號元王。
    鏡頭轉換,按下涼州,複表幽州。
    段匹磾與劉琨駐軍薊州,久候涼州兵不至,後聞信使被劉曜擒殺,亦自無可奈何,隻得延挨歲月,以待時變再起。
    晉元帝太興元年正月,遼西公段疾陸眷病亡於令支。因其子幼小,叔父段涉複辰便自立為王,統領其兄部眾。
    段匹磾聞之,即領劉琨之子劉群,由薊州前往令支奔喪。
    段末波聞說段匹磾將至,遂揚言於部眾:段匹磾此來,是欲篡位也。
    部眾盡信其言,段涉複辰亦有耳聞,心中半信半疑。段匹磾到達右北平時,段末波唆使段涉複辰發兵阻攔,涉複辰即中其奸計,遣兵往右北平來截殺匹磾。
    段末波見國中大兵盡出,乘虛擊殺涉複辰,兼並其子弟、黨羽,自稱單於。既然篡位成功,隨即迎戰段匹磾,擊敗匹磾軍眾,並俘劉群。
    段匹磾戰敗,被迫率領殘部,返回薊州。
    段末波厚待劉群,大排盛宴,並於席間以利誘之:賢侄若能致書令尊劉琨,使其誅殺段匹磾,則非但賢侄性命無憂,而且事成之後,便由汝父為幽州刺史。
    劉群被逼無奈,隻得依從其意修書。
    段末波看後,非常滿意,遣使送往薊州。但被門軍截獲,搜出書信,呈交段匹磾。
    段匹磾看罷書信,不動聲色,遂命人請劉琨來會,說有要事相商。
    當時劉琨寄人籬下,便如當年劉備屯駐新野一般,單獨屯兵於征北小城。見幽州刺使派人來請,因不知其內情,且欲問兒子下落,於是隻帶三五個從人,飛馬到薊州來見段匹磾。
    段匹磾見劉琨從容而至,已知其並非父子同謀,於是將劉群之書示之,說道:此必是段末波逼迫令郎所書,弟心中並無懷疑,故此特以此事諭兄。
    劉琨覽子之書,免冠跣首拜謝道:某自與公既結同盟,惟願能洗雪國家恥辱,共複晉室。即犬子此書秘密送到我手,某終亦不會因為一子緣故,辜負明公而忘兄弟大義耳。
    段匹磾設宴以待,準備宴罷,任其返回駐地。稍頃,段匹磾起身出外更衣。
    其弟段叔軍跟出,提醒道:我鮮卑人之能有今日這般成就,皆因邊民懼我兵眾,故爾來投。但現今我等部族內亂,而劉琨聲望極高,眾民皆仰其名,聽其號令。若果劉琨為其親子之故,起兵支持段末波時,則我等皆死無於葬身之地矣。
    段匹磾聽罷是言,考慮良久,遂令段叔軍引侍衛入室,將劉琨扣押,囚於別院。
    劉琨從人見主公被囚,急逃回征北小城,告知劉琨庶長子劉遵,家主被段匹磾執禁。劉遵因而大懼,便與左長史楊橋等人商議,急忙閉門自守。
    段匹磾聞其以兵據守,不由大怒,遂引軍而往,一戰攻破征北,擒劉遵、楊橋而歸。
    代郡太守辟閭嵩、後將軍韓據皆乃劉琨舊部,於是密謀偷襲段匹磾,事情泄露,被段匹磾得知,遂又擒獲辟閭嵩、韓據及其黨徒,押回薊州,一並處決。
    劉琨在幽並二州素有名望,遠近之人聞其被拘押,盡皆憤歎。
    東晉權臣王敦因忌妒劉琨名望超過自己,常不自安,聞知此事,即矯元帝司馬睿假詔,派人至薊州密告段匹磾,令其殺掉劉琨。
    段匹磾此時尚奉晉室為主,見詔猶豫不決,舉棋不定。
    早有人將江南來使之事,暗地告知劉琨。劉琨聞說王敦來使,便對其子劉遵說道:王處仲遣使北來而不我告,必是欲來殺我也。死生有命,但恨仇恥不雪,無以下見雙親耳。
    言罷,父子相對而泣。
    五月初八日,段匹磾意決,稱奉詔拘捕劉琨,將其勒死,並殺其子、侄四人。
    可歎一代名將,竟中他人離間之計及小人矯詔,死於結義兄弟之手。
    鏡頭閃回,敘說劉琨往事。
    劉琨與祖逖一起擔任司州主簿,二人感情深厚,不僅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且都有建功立業,為國棟梁之遠大抱負。
    一次睡至半夜,祖逖聽到雞叫,遂叫醒劉琨道:此非惡聲也。
    劉琨聞聽,一躍而起,與祖逖到屋外舞劍練武。“聞雞起舞”一詞,即源於此。
    劉琨善吹胡笳,伶人不及其妙。向有數萬匈奴兵圍困晉陽,劉琨自思如與敵軍硬拚,必然兵敗城破,於是嚴密防守,一麵修書請求朝廷援軍。
    過七天援軍還未到達,城內糧草不濟,兵士恐慌萬狀。
    劉琨登上城樓,俯眺城外敵營,想起四麵楚歌故事,於是下令召集軍中會吹胡笳者,皆衝敵營吹起《胡笳五弄》。其曲哀傷淒婉,匈奴兵聽後軍心騷動。
    半夜時分,劉琨再令吹起此曲。匈奴兵懷念家鄉,皆泣淚而回,城圍遂解。
    閃回結束。段匹磾既殺劉琨,從事中郎盧諶、崔悅等劉琨舊部驚駭,急率所部逃奔遼西,依附段末波,並尊奉劉群為主。劉琨餘部將佐,則大多投奔石勒。
    於是段匹磾勢力大減,遠不如前,至此悔之不及。
    段末波見離間計成,即遣其兄弟引兵潛出令支,前往薊州進攻段匹磾。
    段匹磾不敵,隻得棄了薊州,率部眾數千人趁夜逃遁,準備投奔冀州刺史邵續。不料被石勒偵知其蹤,遂遣部將石越在鹽山截擊段匹磾,重創其軍。
    段匹磾前進不得,隻得回頭保守薊州,段末波則趁勢自稱幽州刺史。段匹磾此時亦如劉琨當初,陷於進退失據之境,隻得複寄書於邵續,望與其相互聲援,共抗石勒。
    字幕:邵續,字嗣祖,魏郡安陽人,散騎侍郎邵乘之子。
    鏡頭閃回,敘述邵續來曆。
    邵續少時博覽群書,精通天文地理,誌向遠大。早年在成都王司馬穎部下任參軍,因勸諫司馬穎討伐長沙王司馬乂不聽,遂到苟晞部下任參軍,升沁水縣令。後流民大亂,邵續又離開沁水,回鄉裏安陽募兵數百人,建塢自保。
    大司馬、幽州都督王浚當政,任命邵續為安撫將軍、樂陵太守,屯兵厭次;以邵續子邵乂為督護,駐厭次縣治所富平城,以抵禦石勒進攻。
    邵續到任,收集流散百姓,實行開明政治,周圍百姓多來歸附。
    至幽州失陷,王浚被石勒殺死,厭次便處於四麵被圍,勢孤無援之境。
    石勒遂擒邵乂,複使回去招降其父。邵續見兒子被擒,為緩兵之計,以孤立無援為名,假意歸附。石勒唯恐有變,複委邵乂為督護,以為人質。
    閃回結束,段匹磾信使來到厭次,呈上主公密書。
    邵續覽書,見段匹磾約己降晉,同抗石勒,於是毅然從之,親寫回書,遣來使回報薊州。
    部下諸將大驚,一齊諫道:主公如此行事,則公子休矣。
    邵續哭道:某為晉國臣子,自當為國獻身,怎能因惜一子,而為國家叛臣哉!
    於是不聽眾將勸諫,即發檄文斷絕石勒,宣布歸順東晉。
    石勒聞報大怒,果然立殺邵乂。邵續知道石勒必來相攻,於是一麵向段匹磾求援,一麵加緊修築城池,鞏固工事。
    段匹磾見到邵續檄文大喜,遂派侄子段文鴦前往富平城救援。
    段文鴦乃段氏鮮卑族人中第一員猛將,因羨慕西晉大將文鴦之勇,故借其名自謂。
    即奉叔父之命,遂引三千精騎而出薊城,來救厭次。
    鮮卑騎兵未到,石勒已率八千騎兵包圍富平城,拚力攻打。邵續率部將登上城樓,日夜督戰,石勒久攻不下。
    正在危殆之際,城外金鼓大震,號角連天,段文鴦率鮮卑騎兵及時趕到。石勒一向畏懼鮮卑騎兵,又聞說是名將段文鴦親率軍到,於是放棄進攻,向東逃走。
    邵續見救軍到來,遂大開城門,與文鴦追討石勒,直到安陵,終未追及。
    段文鴦則擒殺石勒營中官員三千多家,劫掠常山二千家而回,邵續自回富平防守。
    太興二年四月,石勒養成氣勢,遣部將孔萇從襄國殺回,攻取幽州諸郡。孔萇乃石勒心腹爪牙大將,奉令率軍,鼓勇而來。
    段匹磾屢戰不敵,部下士眾逃散過半。欲移軍保守上穀,代王拓跋鬱律不令其近境;欲歸幽州,段末波不納,且遣將引軍追擊。此時故國都不得回,隻得丟棄妻兒,與文鴦等諸將率部逃奔樂陵,依附邵續。
    邵續聞說段匹磾來投,急率部下文武接出城外,請入樂陵府衙,敘禮獻茶。
    段匹磾含愧再拜:某因仰慕明公大義,願從公共扶晉室,自不量力,屢敗於石勒。複又遭同族欺淩,致使家道破敗,狼狽來投明公。公若不忘舊約,請與某報仇,同擊段末波,複奪幽州。未知公可允否
    邵續慷慨道:前番富平之危,全賴令侄文鴦解之。今段公遇難,某敢不竭力相助!
    於是便令段匹磾在樂陵歇馬數日,遣部將引兵五千,隨文鴦出城,北擊幽州。
    段末波遣將來迎,不敵文鴦勇猛,接連大敗六陣,退回幽州,閉門不出。
    前線捷報傳到樂陵,邵續大喜,便欲大起城中之兵,往攻幽州。
    正在這時,門軍入報:晉天子遣使到來,稱有聖旨傳達,請將軍拜詔。
    邵續急令:諸公隨我出迎天使!
    於是迎入天使,請其南麵而立,自率群僚北麵跪拜,山呼萬歲。
    天使宣詔:奉天承運,大晉天子詔曰,今有流民渠帥徐龕據泰山反叛,自稱安北將軍、兗州刺史,驅眾劫掠濟岱,攻破東莞(今山東沂水,非廣州之東莞)。詔遣太子左衛率羊鑒兼任征虜將軍,統領建威將軍蔡豹、武威將軍侯禮、臨淮太守劉遐,率兵平叛。詔升邵續為代理冀州刺史,速派兵相助朝廷大軍,自北向南夾擊,征討徐龕。欽此!
    邵續再拜接詔,送走天使,命部從將段匹磾從樂陵請來,與其商議:帝旨既下,違拗不得。不如召回段文鴦,使其跟隨都督羊鑒往征徐龕流民。待其得勝而回,再征幽州不遲。
    段匹磾:既是天子聖旨,你我身為臣下,敢不從命。
    邵續大喜,遂遣使持招,發往幽州大營,敕命段文鴦為先鋒,回軍南下東莞。
    段文鴦領命,隻得撤了幽州之圍,引軍向南。行軍數日,遇敵於檀丘,隻經一個回合,便即擊敗徐龕,降其部眾大半,餘者四散而逃。經此一役,兗州平定。
    晉元帝聞報大喜,即下詔命,任命邵續正式為冀州刺史,並升平北將軍、假節。
    邵續奉詔,於是在樂陵、厭次招募兵勇,招附流民。因見軍中缺糧,乃遣兄子武邑內史邵存為將,使段文鴦率叔父段匹磾部眾為輔,前往平原籌糧。
    石勒得知,遣其義子石虎引軍出擊。
    邵存與段文鴦不曾防備,盡棄糧秣敗回樂陵。王彌舊將曹嶷此時坐鎮青州,則趁邵存等新敗,攻破邵續軍屯,盡奪其田地,又掠取百姓。
    邵續大怒,即派邵存、文鴦屯兵於濟南黃巾固,擺出決戰架式。
    曹嶷畏懼,遣使前來求和,退還所奪軍屯田地及百姓部曲,許以締盟和解。
    邵續準納曹嶷之降,使邵存相助段匹磾及段文鴦叔侄,發兵進攻段末波,回奪薊州。
    趙王石勒聞知邵續大兵盡出,城中勢單力薄,遂升石虎為中山公,令其率軍圍攻厭次,又令孔萇進攻東陵。
    邵續不敵石虎和孔萇兩路夾擊,連連敗退,被攻下十一座別營。相持二月,邵續親自率軍出擊,被石虎埋伏騎兵截斷退路,經過一日夜激戰,邵續不得衝出重圍,力盡被擒。
    石虎即令押著邵續至於富平城下,逼其向城中軍民勸降。
    邵續在城下呼喚兄子邵竺等人,向城上揚聲喊道:某矢誌報效國家,不幸戰敗被擒。爾等需尊奉段匹磾為帥,擊破叛賊,休生異心!
    石虎聞之大怒,急令攻城。城上諸將奉刺史邵續之命拚力堅守,矢石如雨,趙軍屍積如山,城不得破。石虎見此,隻得退兵紮營,派人將邵續送至襄國。
    石勒聞責備邵續:晉帝無道,欺壓異族,乃至亡國。我漢帝陛下以正討逆,戰無不勝,威名遠播,公卻依附偽朝,不尊王命,何執拗如此耶!
    邵續答道:天下大亂,豪傑並起,各顯英雄本色,勢也。保家衛國,義士職責所在,份也。某順晉朝,是忠心所向,今為囚徒,死當固然。天命如此,我將受之,何必多言。
    石勒感慨:忠勇可嘉,實乃我輩所求。令將邵續置於驛館,從優款待,命為從事中郎,以後凡被俘豪傑皆送於此,令與邵續共處,同保趙漢。
    邵續在襄國館驛,始終身穿晉朝服飾,不更胡服;又親自動手灌園植蔬,自食其力,不受石勒所贈之食。於是邵續雖然被俘,其子侄部將繼續頑抗,死守厭次及樂陵二城。
    段匹磾與從子文鴦因功薊州不下,引兵歸來,聞說邵續已經被俘,部眾皆驚恐逃散;又被石虎乘勢攻擊,遂皆敗亡。邵存、段文鴦帶著數百親兵衝入重圍奮力死戰,這才保著段匹磾進入厭次城中,與邵續之子邵緝、邵竺等人環城固守。
    石虎攻擊不下,直至營中糧盡,軍士大半得浮腫之疾,於是隻好退兵。
    字幕:晉太興三年,夏六月。
    石勒遣大將孔萇再次進攻厭次,先後攻陷段文鴦十餘座營寨。
    段文鴦退回城中,當晚站立城頭,下視城外。因見漢軍營中旗幟不整,哨兵七倒八歪,不由笑道:孔萇此賊,由於連連獲勝,便即將士驕奢,全無防備,此番必為我所擒也。
    於是立即下城,集合人馬,突開城門,深夜出兵襲擊孔萇大營,縱火燒其營寨。
    孔萇毫無防備,大敗而歸。
    字幕:晉太興四年,春三月。
    襄國城中,石勒下達將令:春暖花開,草長馬肥,正是攻伐之時。諸將聽我命令,分兵兩路,再伐段文鴦。石虎引主力大軍進攻厭次城,孔萇進攻幽州轄屬之地,不得有誤。
    石虎、孔萇及諸將皆躬身領命:喏,末將等遵命!
    於是校場點兵,分路而出。石虎引軍直奔厭次,孔萇則率兵攻克幽州多座城池,一麵大肆劫掠境內百姓,濫殺無辜。大軍過處,伏屍百裏。
    段匹磾眾人困守在厭次孤城,城中糧盡,軍心大慌。
    段文鴦向段匹磾請命:侄兒在北國向以勇悍聞名,故受民眾倚重,寄予期望。今聞幽州百姓被孔萇率軍劫掠,而不往助,乃怯弱匹夫之為。若使幽州之民失望,其誰再為我效命另若不出戰,數日後皆餓死城中,亦無益也。若叔父不分我兵,侄兒便一人前往。
    段匹磾無計可施,默然無語。
    段文鴦見此,也不多言,即率三十六騎馳馬出城,去救幽州諸郡。那三十六騎皆是驃悍輕死之士,偷開城門,殺向趙軍連營。
    三十七人馳入敵營,便如虎入群狼,熱湯潑雪,蕩開血落,屍如山積。
    石虎營中部將見敵將凶猛難當,皆魂飛膽喪,疑為天神降臨。石勒親上前迎敵,大戰五六十合,亦被段文鴦殺得手腳酸軟,幾無還手之力。
    石虎駭然道:我聞諸葛誕反叛淮南壽春之時,文鴦一槊一鞭,七出七入重圍,殺得魏國千員上將不敢近身,主帥司馬師駭死於營中,猶然不信。今觀段氏文鴦,此言不虛也。
    於是喝令諸將:擒殺段文鴦者賞千金,封萬戶侯,退後半步者斬。
    有主將親自監陣,部將豈敢落後隻得冒死上前,但隻圍住呐喊,並無一個敢於近身。
    段文鴦左衝右突,又親殺數十名馬上戰將,挑死部卒無數,從早至晚,已是汗透征衣,氣喘籲籲。四顧看時,所帶三十六騎皆沒於軍中,一個也無。還欲戰時,隻覺胯下一軟,坐下白龍駒悲嘶一聲,臥倒於地,卻是疲乏過度,再也無法站起。
    段文鴦以戟撐地,長嘯一聲,滿營皆驚,圍戰諸將無不勒馬後退。
    石虎催馬上前,大聲呼道:兄長和我皆是夷狄之族,並無深仇大恨。弟久欲與兄結義,今使與兄相會,實乃天意!兄何不休兵,至營聚飲三杯
    段文鴦罵道:爾等流寇,早就該死。隻恨當初兄長不用我計,縱你兄弟逸去,方有今日。我寧願戰死,決不屈服流寇!
    於是舍了戰馬,揮戟苦戰。其後戟杆折斷,又抽肋下佩刀,苦鬥不止。
    石虎見段文鴦力氣將竭,即令士兵四麵包圍;自己解下戰馬鞍上羅披,護住身體,踴力向前抓住段文鴦,將其撲在身下。
    漢軍諸將醒過神來,急命軍士上前扶起石虎,將段文鴦緊緊綁縛。(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