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集 狐帽嚇蠻
字數:16303 加入書籤
字幕:西元四五五年,南宋孝武帝孝建三年,北魏文成帝太安二年。歲次丙申。
魏文成帝拓跋濬冊立拓跋弘為太子,並按“子貴母死”遺製賜死其生母李貴人。
兩年後,北魏大明二年,文成帝發兵南征,派散騎常侍、鎮西將軍、天水公封敕文,隴西王拓跋源賀,率軍侵犯劉宋青州;又使窟壞公、五軍公等率馬步軍數萬人,渡過黃河下遊濟水,攻劉宋淮河以北之地。青、兗二州告急。
宋孝武帝急以顏師伯為青州刺史,調積射將軍殷孝祖為副將,又遣司空參軍卜天生率軍會師,一起抗擊北魏大軍。
由此宋魏第四次南北大戰,掀開帷幕。
字幕:顏師伯,字長淵,琅邪臨沂人,竟陵太守顏邵之子。
顏師伯少時孤貧,涉獵書傳,頗解聲樂。曆任輔國行參軍、徐州主簿、征西行參軍,曾隨孝武帝討平劉劭之亂,又參與平定劉義宣及臧質叛亂,任黃門侍郎,進封平都縣子。
孝武帝賜顏師伯節度各路軍馬,派遣積射將軍殷孝祖、虎賁主將龐孟虯赴前線討賊,皆受顏師伯指揮。
顏師伯領兵起行,遣中兵參軍苟思達和龐孟虯合兵,軍至沙溝;另遣殷孝祖趁勝追擊斬殺北魏大將窟鑲公,魏軍投水淹死者千餘人。
十一月,拓跋濬遣征西將軍皮豹子與給事中周丘等,率三萬騎兵援助封敕文。
顏師伯親自坐鎮,統軍抵禦皮豹子。兩軍對壘,皮豹子被顏師伯參軍焦度刺中,從馬背上摔下,險些喪命,在魏軍掩護下狼狽出逃。
焦度搶到皮豹子鎧甲、長矛等全套裝備,又親手斬殺魏軍數十名。
顏師伯同時又遣苟思達、龐孟虯等人追擊魏軍到杜梁,將其四麵包圍。
平南參軍童太壹、苟思達等單騎衝擊敵陣,所向披靡,龐孟虯趕到,大破魏軍,魏軍奔散敗走,多人淹死於河中。不久魏軍又糾合人馬來攻,龐孟虯複引軍大敗之。
十二月,孝武帝遣司空參軍卜天生協助顏師伯,欲就此收複河南。
顏師伯派卜天生等人進攻濟水北岸縻溝城,北魏將領張懷之出城迎戰。卜天生率領白衣客朱士義、殿中將軍孟繼祖等人進擊,張懷之敗逃入城,幸免一死。
孝武帝複遣青州軍主帥劉懷珍為援,率步騎數千趕赴濟水。
劉懷珍奉旨出兵,在濟水入口麋溝湖大破魏軍,又與顏師伯軍會和,接連攻破濟水以北七座城池。
北魏隴西王拓跋源賀占據申城,背依濟水麵臨黃河,地勢三麵險要,防守堅固。
卜天生率部進攻,朱士義身披戰甲,率先登上敵城。魏軍投河淹死者不計其數,隴西王率餘部出逃,宋軍攻克申城。
在此之前,北魏征西將軍皮豹子率騎兵數萬,繞道去打劉兗州高平郡,試圖分散宋軍主力,以減輕主帥封敕文壓力。
皮豹子至暇丘鎮,遇劉宋兗州五千巡防步兵,揮騎而擊。兗州步兵不敵北魏騎兵,退往暇丘,堅壁清野。皮豹子率軍攻打暇丘臨近垣苗寨,屢未攻克。
魏軍主帥封敕文進攻樂安城,顏師伯派軍增援,與卜天生大敗魏軍,封敕文狼狽逃走。宋軍乘勝追擊,連戰皆捷,收複沿途東平、縻溝、臨邑等地,直至清口。
皮豹子得知主力潰敗,從高平撤軍至清口,圍攻宋將傅乾愛。
傅乾愛以堅壁清野之策,拚盡全力抵禦敵軍。適逢殷孝祖等人追擊至此,魏軍全線撤回黃河北岸,途中投河淹死者複不計其數。
青州大捷一洗文帝屈辱,舉國歡騰。孝武帝由此重賞顏師伯,進號為征虜將軍。
大明三年四月,竟陵王劉誕起兵叛亂,並邀淮北各州鎮參與。
鏡頭閃回,補敘竟陵王劉誕之事。
自從孝武帝於舉國施行典簽官製以來,時有海陵王劉休茂欲自專國內軍政,不滿被典簽官監視,於是殺其長史典簽官,宣布自立。
孝武帝聞報大怒,當即派將前往征伐,一戰而克,擒拿海陵王以歸。孝武帝不顧宗室親情,當即命人將劉休茂斬首,時年僅十七歲。
海陵王之死,令竟陵王劉誕兔死狐悲,為之心驚,於是暗作準備,借口魏人入侵為由,修整廣陵城池,積聚糧草兵器以自固。
孝武帝又聞內簽官密報,遂下令將劉誕降爵。劉誕抗命不受,並殺兗州刺史垣閬,據廣陵謀反,並邀淮北諸鎮參與。
閃回結束,朝廷發兵平叛。
孝武帝命以始興公沈慶之為車騎大將軍、南兗州刺史,將兵討伐劉誕。當時顏師伯坐鎮青、冀二州,便遣長史嵇玄敬率引五千人馬,與沈慶之合兵圍攻廣陵。
不久廣陵城破,劉誕被殺,時年二十七。
孝武帝聽到廣陵已破,出宣陽門宣撫凱旋將士。左右皆呼萬歲,惟侍中蔡興宗沉默。
孝武問道:卿何獨不呼萬歲?
蔡興宗答:宗室骨肉殘殺,陛下正應涕泣行誅,豈得皆稱萬歲!
孝武帝聽後無言,默然回宮。
來日升朝,敘論平定叛亂之功,顏師伯由此升為侍中,領右軍將軍。彼時孝武帝不願威勢權柄被他人掌握,總是事必躬親,而顏師伯卻能據己意決斷,奏章總得認可。
宋孝武帝雖陪慧決斷,並曾大敗北魏,但末年卻好酒奢靡,貪財好利。
殷貴妃死,孝武帝命在龍山開鑿山路幾十裏,厚以葬之,江南從未有過如此隆重者。孝武帝到殷貴妃墓前憑吊,每賞賜群臣悲哭疾甚者,劉德願因此即得豫州刺史。
時有中書令王僧達,被坐謀反入獄。王僧達因與中書令顏竣素有嫌怨,以為受其誣陷,便在臨刑前將顏竣怨憤之言向孝武帝劉駿報告,皆有事實根據。
孝武帝劉駿大怒,令禦史中丞庾徽之公布顏竣罪行,欲免其職。
顏竣嚇得喪魂落魄,不能自持,接二連三上疏謝罪,並請饒恕。
孝武帝見其如此貪戀權位,反而大怒,遂收顏竣下獄,先打斷雙足,然後賜死;並將其妻兒徙徒交州。行至宮亭湖時,又將其子顏辟強等沉湖。
朝野中人聞此,皆都心寒,交耳議道:顏竣失職怨望,固為可罪;而自潯陽東下之時,沿途保護之功,不可忘也。既殺其身,又沉其男口,孝武帝亦少恩哉!
鏡頭閃回,補說顏竣往事。
字幕:顏竣,字士遜,琅邪臨沂人,名士顏延之長子。顏延之文章華美,曾與謝靈運齊名,被世人謂之“顏謝”,尚名列謝靈運之前。
顏竣起初擔任太學博士,太子舍人,後出任撫軍主簿,於孝武帝鎮藩時頗受倚重。後隨孝武帝轉任安北、鎮軍、北中郎府主簿,討伐劉劭時為諮議參軍,領軍錄事。
當時顏竣任總內外,並造檄書。凡厥眾務,皆可專斷施行。
孝武帝即位後,顏竣出任侍中,為建城縣侯,食邑二千戶,所受恩遇當時無人能及,上奏事項無不許可。後任左衛將軍,加散騎常侍,轉吏部尚書,後又再加中書令,領太子左衛率,右將軍,丹陽尹。
顏竣自謂才能足以濟世治事,但孝建三年以後,所陳建議便未被孝武帝采納。
於是顏竣懷疑主上欲疏遠自己,彌不自安,頗懷怨憤,常公然在親友故人麵前誹謗朝政,議論皇帝得失。至此便因王僧達事件,終於“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閃回結束,斯人已逝,江山依舊。
鏡頭轉換,按下南宋,複說北魏。
魏太安四年,文成帝親統十萬騎兵、十五萬輛戰車,進攻柔然。
魏軍穿過沙漠,旌旗飄揚,綿延千裏。柔然處羅可汗鬱久閭吐賀真遠逃,別部統帥烏朱駕頹等率領數千帳落向北魏投降。
文成帝在柔然刻石記下戰功,於杭錦旗東北部置代名郡,領呼遒、渠搜二縣。漢廣牧縣、臨戎縣故城此時仍存留,被稱做甘草城、賀葛真城。
聞說柔然敗逃,西域於闐等五十多個國家共同遣使朝魏,草原絲綢之路一片繁榮。
而在西方歐洲,西羅馬帝國已奄奄一息千瘡百孔,逐漸衰敗,勃艮第人逐漸強大起來。河西走廊之上,吐穀渾王國樹洛幹子拾寅繼位,將國都遷到黃河南麵曲什安河流域伏羅川。
拾寅一改吐穀渾逐水草而居舊俗,在新都大興土木,營建城邑,首開在青海草原城鎮建設先河。曼頭山之戰後,拾寅實行和平共處對外政策,頻繁向北魏派遣使者,雙方和睦相處交往密切,民間貿易往來也十分頻繁,直到北魏滅亡。
字幕:南朝宋大明三年,歲在乙亥。公元四五九年,九月十五日。
南徐州刺史府從事祖衝之貼出布告,預言當晚將有月食,眾人不信。祖衝之解釋道:今逢日、地、月成一線,月為地遮,自然發生月食。地與月行軌道有夾角,故每月有望朔;惟有二平麵重合而正處望日之時,三星方能完全一線,乃會有月食。
其夜果有月食,祖衝之預言應驗,州人皆以為神。
次年,北涼國王沮渠安國在西域稱王十六年,被西遷柔然所滅,中國境內最後一位匈奴政權國王就此謝幕。
此年高昌漢族大姓闞伯周占據高昌,自任太守,宣布脫離北涼。柔然單於助其立國,封闞伯周為高昌王,稱其國為高昌國,亦稱闞氏高昌,掀開高昌王國序幕。
北魏沙門統曇曜奉文成帝聖旨建造雲岡石窟,在武州山南麓調動萬人,曆經十五年,開鑿五個石窟。五窟所雕主佛分別模擬北魏開國五帝,其首窟主尊代表開國皇帝拓跋珪,次窟代表第二代明元帝,三窟代表第三代太武帝,四窟交腳菩薩代表太武帝之子、尚未即位已死之景穆帝,五窟為當今第四代文成帝也。
曇曜欲使五帝成佛,是謂曇曜五窟。東西綿延一公裏,現存大小洞窟五十三個,佛龕一千一百座,大小石雕造像五萬一千餘身。
鏡頭轉換,按下北魏,複說南宋。
大明四年,西陽五水蠻再次叛亂。孝武帝劉駿複將平叛重任交給太尉沈慶之,使其以郡公身份統領諸軍,兵發西陽。
沈慶之是年已經七十五歲,發如霜降,須似瑞雪。於是再次領命出征,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經過年餘攻戰,便將叛亂悉數平定,俘獲蠻民數萬以歸。
振旅還師之日,孝武帝親率百官出京迎接勞師。
建康軍民夾道而觀,相互感喟:古之名將如趙國廉頗、蜀漢黃忠,亦不如我沈太尉也。
三軍受閱已畢,孝武帝犒賞三軍,大宴群臣,席間令人賦詩。因知沈慶之雖不識字,但頗有口才,便逼其臨席作詩。
沈慶之不敢抗旨,遂道:臣不認識字,就口述一詩,請顏師伯代為書寫。
孝武帝大笑,點頭同意。
沈慶之便賦詩道:微生遇多幸,得逢時運昌。朽老筋力盡,徒步還南岡。辭榮此聖世,何愧張子房。
吟詩即罷,滿座驚訝,無不稱好。
鏡頭閃回,補說沈慶之平生。
字幕:沈慶之,字弘先,吳興武康人,出身吳興沈氏。
沈慶之早年曾參與平定孫恩之亂,此後退伍還鄉,一直在家種田。直到三十歲時,到襄陽探望兄長沈敞之,得到征虜將軍趙倫之賞識,被任為寧遠中兵參軍,使輔佐其子竟陵太守趙伯符,方開始其一生戎馬傳奇生涯。
在寧遠參軍任上,沈慶之為趙伯符出謀劃策,多次擊敗竟陵蠻入侵,趙伯符因此被稱為世之良將。
沈慶之作戰勇猛,善於謀略,曾兩次參加北伐,先後平定緣沔諸蠻、西陽五水蠻叛亂,複討平劉劭、魯爽、劉誕等叛亂,身經百戰,幾無敗例,可謂常勝將軍。
在雍州期間,沈慶之威震諸蠻,被蠻人稱為蒼頭公。因其患有頭風病,臨陣時常戴一頂狐皮帽,蠻人隻要看見沈慶之旗號,則會驚慌失措喊道:蒼頭公又來,當速逃之。
諸蠻在街市或曠野每見沈慶之,都要行稽顙之禮。
沈慶之曆仕高祖、少帝、文帝、孝武帝、前廢帝五朝,官至侍中、太尉、車騎大將軍,封始興郡公。因其功高蓋世,老當益壯,乃後世武廟名將之一。
閃回結束,書歸正本。
辛醜年七月,祖衝之創《大明曆》,區分回歸年和恒星年,將歲差引進曆法,並請頒布新曆,宋孝武帝不聽。
此年劉宋王室接連內亂,各宗室紛紛起兵,意圖問鼎大寶。
大明五年,侍中沈懷文出為晉安王劉子勳幕府帳下征虜長史、廣陵太守。
第二年,沈懷文在朝正之禮中犯有過失,事後被遣回北邊,因女生病請求延期,辭行時又請再停留三天,期滿之後還不離去,因此獲罪,受有司指控被免官。
沈懷文賣掉宅院,以示再不仕宋,準備東行返回家鄉。
孝武帝於是大怒,捕交廷尉賜死。沈懷文遺有三子,名沈澹、沈淵、沈衝,一路哭奔,為父沈懷文請求饒命,沿途觀者無不為之憫然。
柳元景奏請赦免沈懷文,孝武帝不從,終使其自殺,終年五十四歲。
大明七年十二月,浙江三吳等地劇旱,江東大饑,戶口餓死逃散十分之六。
孝武帝劉駿病重,詔令太宰劉義恭再任錄尚書事,加封柳元景為開府儀同三司,兼任丹楊尹,免去南兗州刺史之職。
劉義恭雖然位望尊崇,但擔心禍及其身,整日提心吊膽,不敢與朝中大臣私相往來。為取悅劉駿,且常進獻祥瑞以歌功頌德,甚至卑辭曲意阿諛奉承。
大明八年閏五月,劉義恭又以太宰兼領太尉。是月,劉駿病逝。
太子劉子業即位,改元永光,史稱宋前廢帝。
據劉駿遺詔,劉義恭由尚書令改任中書監,與柳元景一同入居台城,總領朝政。始興郡公沈慶之行都督中外諸軍事,負責軍旅征討,有重大政務時參與決策。尚書仆射顏師伯主持尚書省,處理日常政務;領軍將軍王玄謨統管外監軍務。五人皆為顧命大臣。
劉子業即位不久,便命劉義恭為太宰、中書監、錄尚書事。劉義恭與柳元景、顏師伯控製尚書省,成為五位顧命大臣中實際掌權者。沈慶之空有顧命之名而不能參議大政,王玄謨更是被排擠出朝廷。重文抑武之風自此而始,國力由此而衰。
當時宗室、大臣等,無不為孝武帝劉駿之死而歡欣。劉義恭等人如釋重負,整日交遊宴飲,夜以繼日,認為從此可以免遭橫死矣。
越騎校尉戴法興舊為劉駿寵臣,久掌機樞,並在劉子業即位後控製內廷,操縱中旨。
劉義恭等人畏於戴法興權勢,遇事亦不敢違逆,故此雖為顧命但卻僅具虛名,大事多由戴法興決斷。戴法興恃權幹涉銓選,吏部尚書蔡興宗極為不滿,多次在劉義恭麵前指責戴法興。劉義恭擔心得罪戴法興,每次聽到蔡興宗之言都膽戰心驚,卻又無計可施。
永光元年八月,劉子業意欲親政,先賜死戴法興,再通過分設左右仆射,以削弱顏師伯之權。其後本性逐漸展露,荒淫暴虐甚於其父。
劉義恭與柳元景、顏師伯憂懼不已,遂密謀廢黜劉子業,由劉義恭即位為帝。謀劃多日,但始終猶豫不定。柳元景因沈慶之握有兵權,便將密謀告知,希望得其支持。
沈慶之一直受到顏師伯排擠,且與劉義恭不甚和睦,遂向劉子業告發其廢帝密謀。
劉子業聞聽叔祖謀逆,怒不可遏,親率羽林軍攻入劉義恭府第,將劉義恭及其四子全部殺死。並將劉義恭肢解,剖開腸胃,挖出眼珠,以蜜浸泡,稱為“鬼目粽”。
劉義恭遂死,終年五十三歲。
柳元景、顏師伯亦同時被收捕殺害,朝中內外大權被劉子業悉數收回。
起初沈慶之因告發之功,很得劉子業信任。其後沈慶之多次進諫,因見劉子業不悅,便即閉門在家,不見賓客。蔡興宗勸沈慶之廢帝,其侄沈文秀亦勸,沈慶之不肯。
十一月,劉子業誅殺寧朔將軍何邁,知道沈慶之定會前來勸諫,便令關閉清溪諸橋,不令其進宮。沈慶之果然前來,因見無法進宮,隻好作罷。
當日,劉子業便命沈慶之從子沈攸之送藥到府,賜死沈慶之。
沈攸之字仲達,少年喪父,隨叔父沈慶之四處征戰,屢立戰功。孝武帝欲以獎拔,常為沈慶之所沮,攸之便深恨其叔。劉子業故此遣令攸之,殺其從父。
沈慶之知是毒藥,破口大罵,不肯服用。沈攸之便用被子將其悶死,終年八十歲。
劉子業誅除戴法興、劉義恭、沈慶之等顧命大臣,行事更加狂悖無道,任意而為。朝廷內外百官皆憂隨時性命不保,如履薄冰。
劉子業生母皇太後王憲嫄病重,派人呼喚與子相見。劉子業卻說道:病人房間多鬼,實在可畏,朕不能去。
太後大怒,對侍者說道:拿刀來,剖開我腹看看,怎會生出此種悖逆之子!
說罷未幾,太後駕崩。
數天之後,劉子業夢見其母,到床前對己說道:你不孝不仁,亦無人君之相;劉子尚愚悖如此,也非皇帝之資。孝武帝險虐滅道,結怨人神,其子雖多,無人有應天之命也。皇帝之位,還應還給文帝之子。
當時劉子業日益凶殘暴虐,不斷殺人,便有傳言說,湘中當出天子。
劉子業乃詔命改元景和,並將要南巡荊、湘二州,以肅清流言。又因母親夢中之語,欲殺其諸叔,盡滅文帝劉義隆之後。
時有新蔡公主劉英媚,乃是劉子業親生姑母,嫁與衛將軍何瑀兒子何邁為妻,生得顏色嬌豔,不可方物,朝野上下皆知其美。
景和元年十月,劉子業宣姑劉英媚入宮,逼迫成奸,並命其離開丈夫何邁。遂將劉英媚留在後宮,稱為謝貴嬪,而對外謊稱劉英媚已經去世。
為息朝中物議,劉子業又殺一名宮女,令人送到何邁府中,代替皇姑屍身,詔命以公主禮儀殯葬。其後複封謝貴嬪為夫人,並許可其乘坐龍旗鸞鈴禦車,出入所過街市戒嚴。
何邁平素豪爽,頗有俠士風範,且蓄養許多死士。因不能忍受奪妻之辱,就計劃趁劉子業出遊時將其廢黜,擁立晉安王劉子勳為皇帝。
事情走漏風聲,劉子業親自率兵往攻何府,擒殺何邁。
據野史傳說,劉子業還與親姐山陰公主劉楚玉**。
劉楚玉淫樂無度,對劉子業說道:我與陛下雖男女有別,但都是先帝骨肉。陛下後宮美女數以萬計,而我隻有駙馬一人。事不公平,何至於此!
劉子業大笑,乃賜給劉楚玉男寵三十人,稱作“麵首”。
當時劉子業狂悖,毫無人君之道,隨意殺害各大臣;又因母親夢中所言,常懷忌憚,將諸位叔父囚禁在殿內,百般毆打侮辱,不複有人性情理可言。
皇叔建安王劉休仁、湘東王劉彧、山陽王劉休佑身體肥壯,劉子業皆命以竹籠裝之,稱劉彧為“豬王”,劉休仁為“殺王”,劉休佑稱為“賊王”。
因命用木槽盛飯,放進各種雜食,攪和拌勻;複命侍衛在地上挖坑,裝滿泥水,將劉彧衣服脫光放進坑內,以木槽置其前,令其用嘴去槽中吃食,以此取樂。
劉子業每欲殺害三位皇叔,劉休仁常用戲諺巧言、阿諛奉承取悅劉子業,借以推延。
劉彧曾違背其旨,劉子業大怒,即命剝光其衣,捆住手腳,以棍杖從手腳內穿過,派人抬付後廚太官,說道:即日殺豬。
劉休仁笑對劉子業說道:今日非殺豬之時也。
劉子業便問:卻是何故?
劉休仁說道:等皇太子出生之時,再殺豬取其肝肺食之,以為慶賀,不亦樂乎?
劉子業聞言大喜,這才解除殺機,說道:便將此豬暫付廷尉,俟後再殺。
及至次日,複命將劉彧放出。
其餘皇室宗親,東海王劉禕性格庸劣,被稱為“驢王”;桂陽王劉休範、巴陵王劉休若年紀幼小,因此兩人尚能和劉子業和平相處。
劉子業雖然荒淫無度,但始終無子,疑是患有不育之症。時有廷尉劉蒙之妾懷孕,被劉子業得知,便命人在其臨產時接進後宮,若至期產下男嬰,便欲以其為嗣,立為太子。
因聞其有此荒唐之舉,建安王劉休仁故此戲言,救了湘東王一命,使劉彧躲過一劫。
十八日後,劉蒙小妾果在宮中生下一子。劉子業稱為皇子,為此大赦天下;又命全國凡是同時生子臣屬,皆賜晉爵一級。
劉子業自欺欺人,以為終有皇嗣,於是出遊華林園竹林堂,以為慶賀。為助遊興,遂令宮女**身體,相互追逐戲笑,有拒不從命者則殺之。
是夜劉子業夢見己在竹林堂,有女子罵道:你悖逆不道,活不到來年麥熟時也。
次日一早,便在宮中找到與夢中所見女子相仿者,下令誅殺。
其夜,複夢見所殺女子罵道:你妄殺無辜,我已向天帝控訴耶!
於是醒來之後,將此事問於巫師、巫婆。師婆異口同聲皆說:竹林堂裏有鬼。
鏡頭閃回,敘述巫師、巫婆此說來曆。
隻因劉子業狂悖無道,湘東王劉彧不堪淩辱,又恐自己旦夕不保,便悄悄找來親信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兒三人,與其合謀對策。
阮佃夫當即獻計:某與劉子業親信壽寂之、薑產之相熟,知其也恨昏君,可與謀之。
湘東王大喜,遂使阮佃夫請來壽寂之等十一人,聯絡謀劃,欲共同廢掉劉子業。
壽寂之複又獻計:劉子業素日疑心疑鬼,又濫殺無辜宮女,今可使人扮鬼,於其睡夢之時嚇之,更買通巫師巫婆,如此如此,大事可成。
於是議定,照計而行。故於十一月三十日夜,正是月黑頭之際,先使人扮鬼嚇唬劉子業,複派巫師、巫婆誘騙劉子業說華林園竹堂有鬼,使其上當。
閃回結束,二巫奏畢。
未料劉子業聞說有鬼,非但不懼,反而大怒,便決定親到華林園竹林堂射鬼。
壽寂之見時機已至,遂帶刀衝進竹林堂,來殺劉子業,薑產之亦在旁幫手協助。劉子業意欲逃走,終被壽寂之追及殺之。
可恨劉子業即位一年半,作逆十八個月,死時年僅十七歲,葬於丹陽秣陵縣南郊。
另據野史傳聞,劉子業不顧倫理,作所為皆令人發指。其不但奸姑通姐,還常在叔父建安王麵前,使左右侍臣強迫奸淫劉休仁生母楊太妃。
左右侍臣皆不得已而從,惟右衛將軍劉道隆欣然奉旨行事。
劉子業又召集所有宗室王公妃子、公主,使其排列在前,然後強迫侍從侮辱奸淫。
皇叔南平王劉鑠妃子江氏不從,劉子業大怒,立殺江氏三子南平王劉敬猷、廬陵王劉敬先、安南侯劉敬淵,並抽打江氏百鞭。
景和元年八月,劉子業令於太廟外另行繪製祖先畫像。
畫成之後,劉子業入內觀看,指著曾祖宋武帝劉裕畫像,對左右侍從說道:此人乃謂大英雄,曾活捉幾個天子。
又指祖父宋文帝劉義隆畫像:此人亦不錯,可惜晚年被兒子砍了頭。
然後又指父親宋孝武帝劉駿畫像:此人是個大酒糟鼻子,如今卻怎沒有了?
說罷,立命畫匠將劉駿酒糟鼻子畫出。
說話人將此段野聞置於其死後言之,實因懷疑是後世無聊文人信手而書,便如誹謗前世紂王、後代楊廣一般,淫暴過於離譜,實不足取信。
劉子業在竹林堂遇弑身亡,皇叔湘東王劉彧便被擁立為帝,年號泰始,史稱宋明帝。
劉彧尚未正式即位,便下令處死劉子業兄弟姊妹劉子尚、劉楚玉等人,就此掌控京師內外兵權。又為叔父江夏王劉義恭平反,加贈丞相、太尉,諡號文獻。
是年西域柔然處羅可汗鬱久閭吐賀真亦溘然長世,子鬱久閭予成繼立,號為受羅部真可汗,改元永康。
鬱久閭予成甫繼汗位,欲報前番幾乎滅國之恨,便率軍南下侵犯北魏,卻被魏國北方鎮守流動軍隊擊敗。
與此同年,高車五部聚集一處,舉行祭天儀式,人數達到數萬之多。北魏國主文成帝親往觀看,高車人大為高興。
泰始元年,宋明帝劉彧在位。寵臣阮佃夫專擅威權,貨賂公行;府庫為空,百官並斷祿俸,而明帝奢靡益甚。
泰始二年,宋朝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範陽使用象軍參戰。由於士兵持長矛騎在高大象背,宋兵皆不能接近,接連敗陣。
振武將軍宗愨以為百獸皆懼獅子,於是連夜以麵、麻等做成許多假獅,塗以五顏六色,嘴巴誇張如門。
次日出戰,先令每兩個軍士披駕一獅,隱伏草叢之中;複命預設戰場,挖深闊陷阱,然後派前鋒前往誘戰。
範陽大驅象軍來攻,宋軍返身便逃,將林邑象軍引至埋伏之處;宗愨見象軍已至,便令施放響箭,軍士急放出假獅,一個個翻動鬥大血口,張牙舞爪直奔象軍。
大象未曾見過此等怪物,嚇得掉頭亂竄,反將自家步軍衝散。宗愨乘機指揮士兵萬弩齊放,大象受驚四處奔跑,不少跌入陷阱,人象俱被活捉。
林邑王大敗,隻得請和,向劉宋朝納貢稱藩。
時有江州長史、行事鄧琬,聯合新任雍州刺史袁顗,以廢昏立明為名,檄召四方兵伐建康,計劃擁戴宋孝武帝第三子劉子勳為帝。
未料鄧琬檄文尚未發出,劉彧已先一步弑殺劉子業,並自立為帝。
鄧琬認為劉彧得位不正,且殘殺孝武帝次子宗王劉子尚,於是協同袁顗,於泰始二年七月,在江州擁立時年十一歲劉子勳登基為帝,年號義嘉。
劉子勳登基後,獲得各地宗王、方鎮支持效忠,使劉彧號令不出建康城外百裏之地。劉子勳與各方鎮都譴責劉彧篡位自立,紛紛出兵討伐建康。
當時劉彧諸弟在建康支持兄長,孝武帝諸子則多在諸郡支持劉子勳。劉宋宗王遂形成文帝與孝武帝兩係,相互內鬥,史稱“義嘉之難”。
劉彧見舉國各州郡群起而攻,不由慌了手腳,急問計於群臣,如何應對。
便有近臣獻計:今有前吏部尚書蔡興宗致仕在家,屢為先帝重用,謂曰智囊。陛下何不將其請出,以平國亂?
明帝大悟,於是遣使前往蔡府,征聘蔡興宗入朝,請問成敗大計。
蔡興宗奏道:今普天之下同叛朝廷,何者?陛下宜誠信待人,先明諭內外,強調不株連叛亂者家屬,心向朝廷者方肯效命。後以六軍之勇對付諸郡烏合之眾,不足憂也。
宋明帝心中大安,即命蔡興宗為尚書右仆射,領衛尉及兗州大中正。並道:各地叛亂方盛,京中諸將又起兵附逆,其事複能挽回不?
蔡興宗:叛逆正統,不必分辨。今雖商業中斷,但京中糧食庫積,米價便宜。四麵雖然騷亂,而民心反而愈安。由此推算,平叛必定成功。臣所憂者,正如羊祜所說“既平之後,方當勞聖慮耳”。請陛下隻慮及平亂之後朝政可也。
宋明帝:但願如卿所言。然則如何用兵?
蔡興宗:若依為臣愚計,請命建安王劉休仁與王玄謨率軍征討,沈攸之改任寧朔將軍、潯陽太守,率軍出鎮虎檻。則鄧琬之亂,不難平定。
宋明帝準奏,即命施行。
王玄謨尚未出兵,前鋒十支軍隊已相繼趕到虎檻,互不統屬。殷孝祖擔任前鋒都督,不得將士擁戴;而沈攸之對內安撫士兵,對外聯合眾將,深得軍心。
兩軍接戰,叛將鍾衝之、薛常寶占據赭圻,射殺先鋒大將殷孝祖,主將範潛投敵。朝廷平叛軍無不驚駭,於是共推沈攸之為主,代替殷孝祖為前鋒都督。
劉休仁聞知殷孝祖戰死,便派寧朔將軍江方興、龍驤將軍劉靈遺率兵支援。
沈攸之暗思:殷孝祖死,來日如不發動進攻,則示敵以弱,必致動搖我方士氣。江方興今來,與我名位相當,如軍令不一,則此戰必敗。
於是率領眾將,親往拜見江方興道:四方藩鎮同時反叛,朝廷所控不過方圓百裏。今兩軍剛剛交鋒,殷孝祖便戰死,以致士氣受挫,朝廷憂心。如明天不能取勝,則大事休矣。諸將推某為主,但我本領不如將軍,故願推將軍為帥,我等齊聽將令。
江方興聞而大悅,稍作客套,便以統帥自居。
諸將出來,皆怨沈攸之不應將統帥之位相讓。
沈攸之說道:公等豈忘廉頗與藺相如、寇恂與賈複之事耶!隻要拯救朝廷,怎能計較官位高低?今日之勢,江方興不肯為我之下,公等當協力解救當前之危,不可自樹異端。
次日官軍合兵,進軍赭圻城外,大敗叛軍,一直追到姥山,又攻取胡白二城。
朝廷追敘此功,任沈攸之為假節、輔國將軍,都督前鋒諸軍事,位在江方興之上。諸將由此皆謂,沈攸之大有先見之明。
叛將薛常寶在赭圻糧盡,城外又被官軍重重包圍,無計可施。因謂同僚劉胡屯兵上遊濃湖,便遣心腹便裝出城,前往求援。
劉胡聞報,心生一計,將米袋牢牢捆綁在船艙中,再將船隻掀翻,使其順風流下,將糧米載到赭圻,以解城中缺糧之困。
官軍巡哨見到覆舟,報與主將。沈攸之往江邊查看,懷疑船隻順風河流,必有問題,遂讓人把船翻過來查看,於是得其軍糧。其後不久,遂克赭圻。
沈攸之族侄沈懷寶時為叛軍將領,派親信楊公讚攜帶密信,前來招誘族叔。沈攸之二話不說,即將楊公讚就地斬首,複將沈懷寶書信固封,遣使呈給明帝。
宋明帝大讚,遂升沈攸之為使持節、冠軍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本集完)